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姓韦,我骄傲!我姓韦,我自豪!韦氏家族就是牛!
俺姓韦


俗话说“一笔写不出一个韦字”,说起咱们老韦家,那也是人口众多,据统计,韦氏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65姓,在2008年列为第在68姓,共有370多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500万人,第一大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回顾历史,有众多的韦氏牛人,可以说声名显赫、举足轻重。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是无闻的,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我们都姓韦,这是我们家族的根,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地域变更,韦氏家族产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谱和字辈。


闲话少说,先来看看关于我们韦氏的历史:

韦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包羲伏羲氏后裔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


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


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明末小说《樵书》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


源流三

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

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


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

元哲

韦氏得姓始祖


韦氏字辈排序

山东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韦氏字辈:“贤孝忠良节,福禄寿祯祥,恭宽信敏惠,繁衍世泽长。”


贵州

贵州三都县廷牌一支韦氏字辈:“功仕沛廷招,金克志永超,广大乾坤运,光荣立世高”。


广西

广西横县百合大炉下村韦氏字辈:“显树有汝.启仲兆其.元广德业.文武全才.大廷思志.永昌万世”。


韦氏各地祠堂(局部)

韦氏宗祠

氏宗祠

氏宗祠

氏宗祠

韦氏宗祠

氏宗祠

我族牛人

韦统淮

韦统淮(1879—1911),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牺牲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统铃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因独眼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称独眼龙。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4月27日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署,出署后转战大石街、小石街一带,最后退入小北门高阳里源盛米店,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后光荣牺牲,时年34岁。一同牺牲的还有同族人韦树模、韦统淮、韦荣初,被合称为“都兴韦四烈士”。牺牲后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荣初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云卿


韦云卿(1873—1911),广西南宁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进攻两广总督署战斗中被捕牺牲。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统泰

韦统泰(1917~2013.06.27),男,山东省曹县人,1938年入伍,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班长、参谋、股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涞灵、牛岗、水口、蔚广、东邰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了绥东、锦州、营口、承德、辽沈、平津、湘赣、衡宝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西南剿匪、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13年6月27日,韦统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绝——75.赏读常福居士《百家家训书法心语——韦氏家训》——另感
他是吴川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姓源流
张云逸为何错失元帅:45年一电报彻底改变人生,毛主席心知没点破
黄花岗起义烈士得以顺利安葬,全靠这个全州人
大将张云逸:戎马一生从未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