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经常发生权臣篡位,为什么隋朝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呢?
userphoto

2022.05.17 山西

关注

在隋朝之前,一旦皇帝力量弱小,许多权臣就野心膨胀,想夺取皇位改朝换代。

比如新朝王莽、曹魏曹丕、西晋司马炎;南北朝的那些开国皇帝们,包括隋朝的杨坚等等。即使东晋,从头到尾,它的皇帝都姓司马,但中间也发生了桓玄称帝,王敦打算称帝的事件,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王莽

西汉的霍光权倾朝野,因为他还政于刘姓皇帝,没有搞禅让篡位,不仅被刘氏王朝歌颂,去世后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而且也被后世人们称道。

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这种现象到隋朝戛然而止,隋朝以后,大统一的唐、宋、元、明、清王朝,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

武则天弄了个武周,改朝换代了,但武则天不算权臣,她是大唐皇后、皇太后。尽管如此,在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在洛阳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氏,唐朝复辟成功。

赵匡胤也改朝换代了,但他是通过兵变获得的。赵光义有“烛光斧影”的故事;朱棣是一方诸侯,发动了“靖难之役”;但他俩不能算权臣,也没有改朝。

烛光斧影

权臣接受禅让,改朝换代,为什么到隋朝以后就很少发生呢?这是因为隋文帝杨坚首创了三省六部制。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时,经常会出现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纳言等官名,这又是些什么样的职务呢?这就要了解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时期,三省六部制成型。隋文帝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隋文帝为了避父亲杨忠的名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长官即为内史令。侍中改称纳言;侍中、纳言是门下省的长官。

隋文帝杨坚

尚书省职权较大,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隋文帝没有任命尚书令,而是将尚书令的职责,分别由尚书左、右仆射担任。仆射、中书令、侍中都是宰相。

隋炀帝杨广时期,曾经有二个尚书令:一个是杨素,是他在世的时候杨广封的。一个是宇文述,就是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的尚书令,是他去世后杨广追封的。

隋朝傀儡皇帝杨侑时期有一个尚书令,就是李渊。那时,李渊攻入京师,遥尊身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皇帝,他自封为尚书令。

在整个唐朝,只有两个人担任过尚书令,第一个是李世民,第二个是唐德宗李适(kuò)。这几年,李适也出了名,电视连续剧《大唐荣耀》中,大美女景甜饰演的沈珍珠,就是李适的生母。

大唐荣耀剧照

如果算上李渊,这三个姓李的人先是尚书令,后来又都成为皇帝,还有哪个臣子不知天高地厚,愿意担任尚书令呢!

三省六部制是个什么东西呢?

三省六部制是一个官僚体制,隋文帝设置三省六部制,初衷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以前的丞相(包括大冢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体制设立三省,就是要分割丞相的权力,中书省主管决策,门下省主管审核、尚书省主管执行。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废止。期间虽有变化,但也只是名称不同,根本未变。

三省六部制有什么作用呢?

隋朝之前,容易出现权臣接受禅让,改朝换代。三省六部制改变了这种局面。隋朝以后,建立国家基本是依靠军队,武力击败对手。建国后,在三省六部制体系下,各省相互制衡。在唐、宋、明、清,即使有权臣出现,也会受到制约,不敢随便篡位。

隋朝以后的朝代,其享国时间,比曹魏、南北朝时期要长,三省六部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个官僚体制,限制了宰相的权力,削弱了权臣形成的条件,减少了权臣夺位的机会;除非天下大乱时,有枪就是草头王!

隋文帝的历史成就,包括三省六部制,让他登上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百名人物排行榜》,我国的古代皇帝,只有秦始皇与隋文帝上了这个《排行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来说一说宰相最多的朝代,李世民的改革最重要,不过最应该感谢的还是隋文帝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最伟大的帝王(隋文帝杨坚)
隋朝第一位皇帝——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却创造了世上诸多第一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55、杨坚创立“三省六部制”,影响千年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皇帝是谁?
这位皇帝,成功阻止华夏文明分裂,丰功伟绩可媲秦皇汉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