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杏林道人论仲景脐上、脐下动气皆去白术之惑
有网友问:
仲景为什么在脐上悸和脐下悸都不用白术?杏林道人按:对于此问题,至今未有定论。古人和当今大致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白术补气而壅滞气机,导致腹胀。一个是说白术升阳,引发气上冲。这两种解释在临床来说,未免感觉牵强。
我个人也不满意这种解释。如说白术壅滞气机,容易腹胀,其实是说不通的,因为临床上面治疗腹胀,白术用的是比较频繁的药,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枳术丸等等吧,很多的类似方剂都用白术治疗腹胀。我自己临床也喜欢用白术治疗腹胀,几乎是必用的。而且效果很好。所以说去白术是因为白术补气容易壅塞气机导致腹胀,这个说法是不通的。至于白术生阳,引发气机上冲,就更说不通了。白术虽然性温而补气,但是与升阳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可以说白术补气助阳,但是不能说白术补气升阳。这个“升”用法和理解的都有问题。黄精、玉竹、刺五加、五味子都是性温且补气,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们升阳。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况且个人感觉白术的作用其实是横散而下沉为主,然后再徐徐上行弥漫周身。
白术止泻,是因为白术横散旁达,周行脐周至腰,追去中焦湿气,然后下沉去除肠道里面的湿气和肾间的湿气,然后来达到止泻的目的。如果中阳下陷,古人用东墙壁土炒白术,来帮助白术升阳止泻。因为日出东方,东墙壁日日得初生之太阳光照,感其冉冉上升之阳气,日久生变,故可以升阳治泻。还有用西墙壁土炒的,其理正好相反,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翻看古书,里面应该有这方面的记载,看的书多了,我也不记得具体是哪本书里面的用法了。
脐上动不用白术,用茯苓去水。这个还比较好理解。因为白术和苍术其实都是横散的,但是白术横散后以补为主,苍术横散后以散通为主,故白术可以止汗,苍术可以发汗。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看不明白,就是说白术散后马上就把它散的部分给补上一团气-----一团黄白色的“术气”(白术之气),就是白术的能量通到哪里就补充到那,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白术壅塞的主要原因。
而苍术,横散而通,它散到哪,就通到哪。从中焦横散到四周皮下,就会发汗,就会利水逐湿。大家注意,我在这里苍术用是“逐湿”,那么相对来说白术祛湿的原理就是“渗湿”。苍术带火性,为阳土,性燥烈而发散;白术带金性,性中和而肃降。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说白术升阳是不正确的,因为白术带金性,它整个是土生金的五行属性,它是偏肃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虚湿气重,六味中药健脾祛湿
这个汤祛湿健脾两不误,一边补气补虚,一边化湿祛邪
减肥方(於)
湿气
祛湿最简单的方法,只要一味药泡茶喝,把湿气从根上拔除
经方补:补气治湿汤(肝癌末期,行气利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