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YI这些“错误”对编剧和决策者来说,都是突破

源 |  编剧圈(pmovie_bianju)   文丨Ken Miyamoto


编剧菜鸟们常常把一些学者大咖们制定的剧作规则奉为圣经,比如“写剧本尽量不要用形容词”、“画外音千万要慎用”、“人物塑造一定要丰满立体”等等诸如此类的剧作法。


即使是职业编剧也难免会因为个人的风格取向,决不允许作品里出现一些他们觉得不符合创作规律的东西。


虽说前人总结出来的创作方法大都是经验之谈,也历经了无数创作者的反复试炼,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目前还在热映的诺兰新作《敦刻尔克》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打破剧作常规的范例——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大神究竟“犯”下了哪些编剧们经常被告知要避免的剧作“错误”。


1、“千万不要用字幕解释故事”

 

电影《敦刻尔克》开场处,诺兰用几个穿插于镜头间的字幕解释了故事的发生背景和情况,节奏紧凑地带领观众进入大撤退事件的开始阶段,毫不拖泥带水。

 

而在一些专业文章中,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一条剧作规则:

 

永远不要使用文字或画外音来解释你的故事背景。

 

但是似乎很多国内外经典佳片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则,像《星球大战》《疤面煞星》《红色黎明》等电影都有用到开场字幕。所以,这条“剧作法”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可能是,不要试图用字幕充当讲故事的拐杖。



在电影《敦刻尔克》中,观众被导演直接丢到故事发生的中途,战事的前因后果完全不作任何展现,就只讲“大撤退”这一件事。

 

导演在开场处设计的字幕直接告诉了我们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这一提示简单有效,因为该电影节奏十分紧凑,时空跳跃又特别频繁,导演根本没时间用大段情节或对白来解释这个混乱的局面。

 

所以说,字幕、画外音在剧本创作中不是绝对不可用,而是要用到点子上,能起到除了解释画面以外的某种作用。但是话说回来,电影毕竟是用影像讲故事的一门艺术,字幕、画外音还是尽量少用为妙,非用不可的话也务必思考一些创新的表现形式。


2、“你的人物还需要深度挖掘一下”

 

编剧们常常会从业内人士(制作人、开发主管、剧本顾问、经纪人、评论人,乃至编剧同行)那听到这样一句话:

 

你的故事角色不够丰满——他们的成长轨迹怎样,他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这些我都没看到……

 

《敦刻尔克》中的人物设置几乎完全挑战了这一观点。

 

在电影中,海、陆、空三军以及出海营救的公民主角都是普普通通的英国人,观众对他们的背景、个性一无所知;出于情节紧凑的原因,电影中的人物对话又都特别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角色们的表现还是很有感染力,引得不少观众在电影院里潸然泪下——所以,诺兰是怎么做到的呢?

 

该电影的人物角色可以说是被直接扔进了灾难中心,编剧根本没有时间一一介绍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能力,因此贯穿整个故事的实际上是他们在生死存亡之际作出的行动和选择,而这些东西已经足以构成人物的深度。



其实,在剧本开场部分用大量篇幅展示角色来自哪里、背景如何,乃至宗教信仰是什么,常常是一种浪费。你可以试着像诺兰一样,把人物直接丢进冲突中,让观众通过人物的抗争去发现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人物的发展和深度并不取决于背景故事的充实与否。虽然有的人物因为丰富的背景故事大放异彩,但也有很多人物仅仅凭借自身在困境中作出的挣扎和选择,就足以凸显他们的深度。


3、“永远不要在剧本中大量描写场景”

 

你的开场、甚至是整个剧本对场景的描述太多了,多写些对话来活跃气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剧本创作热潮以来,这一过时的剧作规则就一直存在。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剧本并不强调文学性,这意味着从事编剧行业的门槛也较低。“轻描述、重对话”的创作特点吸引了成千上万想要涌进这一高薪行业的新手们,这让剧本开发和执行们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内容要处理。


为了能让自己的剧本在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编剧们普遍倾向于在故事一开始就拿各种冲击性场面、高能段子进行狂轰滥炸。



诺兰这部《敦刻尔克》的对话就很少,场面展示的比重占了很多,但在短短的107分钟里始终牵动着观众的心,结束时也令人意犹未尽。


所以说,虽然编剧不应该在剧本中过多地描述视觉场景,但只要你能有效利用角色行动扩展剧本张力,这一规则也是可以被打破的。


4、“别用复杂结构讲故事”

 

剧本应该专注于故事本身的价值,而不是痴迷于玩弄结构。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可能读了太多剧作大师的书,中毒太深。

 

《敦克尔克》有三条叙事线,分别以“一周”、“一天”和“一小时”为时间范畴,交代了大撤退“陆、海、空”三个空间内发生的故事,三条线之间的切换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似复杂的非线性叙事。

 

如果这种复杂结构出自一个不知名编剧之手,或许这个剧本早早就被pass掉了。然而很多剧本和电影之所以脱颖而出,其实正是因为它们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了老式的剧本创作结构。

 

但是话说回来,对于一些特殊的叙事结构(如闪回等非线性叙事),编剧应该用之有道,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还要考虑故事的整体风格究竟适不适合这种表现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剧本写作规则已被证明是行业内一种自满的产物。你的剧本要具备——


清晰的剧本格式,强大的人物,令人信服的故事,给主人公巨大的挑战,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

 

为了让自己的剧本更有市场,编剧们有时候不得不迎合一些行业中约定俗成的准则和期许,这无可厚非。然而要想真正地让作品脱颖而出,编剧需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剧本开发、制片等决策人员更应如此,不要因为一些老掉牙的条条框框或者所谓的“市场规律”而与好故事、好作品失之交臂。

 

只要讲出迷人的故事,谁会在乎它是否符合常规呢?


原文标题:干货丨诺兰《敦刻尔克》打破的四条“剧作常规”


E / N / D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rene0602

影视公司合作 ◇ zqy24680

编剧合作  ◇ dongmeijuan3274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yunying@bianjubang.com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兄弟俩一起拍了5部电影,部部神作!
【干货】编剧公开人物塑造13条心得!一个人物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剧本写作流程
你值得拥有的16本编剧书
摘自《电影创作》
编剧专业术语篇(中英对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