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编剧界没了他,真的可惜

知乎有个“拱火”的提问:

“《老友记》与《我爱我家》比,谁的文学编辑(编剧)的水平更高?”

寥寥的回答里,没有一捧一踩。

大多人觉得,地域不同,文化差异也在,这么比较并不公平。

偶有推《我爱我家》的粉丝。

他们的条条回答里总绕不过一个名字:梁左。

有人曾说,《我爱我家》能成,全是因为有梁左。

一手打造出《我爱我家》的英达也不否认。

20周年聚会时,英达说:

“对这部戏贡献最大的是今天没能到现场,也不可能来到现场的梁左。”

01年,梁左溘然长逝。

挚友王朔将梁左零散的文集结成书,书封上写着:

“他带来了一个时代,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今年正是梁左离世的20周年。

却赫然发现,记得《特大新闻》的人少了,记得《我爱我家》的人少了,记得梁左的人更少了——

>>>>话说相声

姜昆形容梁左,就俩字:

大才。

梁左,北大文学系拔尖的才子。

最难的红学(《红楼梦》),属他研究得透,参得精。

谁都以为之后的梁左不是跟着母亲一样去写小说,就是跟着父亲一样去了报社。

可他却一脚踏进了相声的行当里。

“给北大丢了脸。”

这话梁左没少听过。

梁左,妹梁欢(编剧),弟梁天(演员) 母谌容(作家),父范荣康(报社副编)

梁左写相声确实有天赋。

身为门外汉写的第一个相声,不仅成了,还火了。

87年春晚,姜昆和搭档唐杰忠说了一出《虎口遐想》。

讲一个倒霉蛋儿掉进虎山里,吓得不轻,也胡思乱想了不少。

姜唐二人一个包袱翻着一个包袱地往上顶。

抖得精彩,也讽得漂亮。

摘句您瞧瞧:

姜:谁打死老虎,判刑两年呐!

唐:你这法制观念还挺强。

姜:你说这是谁定的这个法啊?合着我打老虎犯法,老虎吃我白吃?

词儿写得出彩,结构也落得瓷实。

最重要的,形式够新。

观众们以前哪儿听过这么意识流的相声啊。

别说,姜昆之前也没见过。

一次偶然,姜昆结识了梁左,看到了他的《虎口遐想》,才发现,原来相声能和小说结合玩出新花样。

一炮打响后,梁左连续六年登春晚,专门给姜昆写相声。

俩人的第二次合作,更是震人。

《特大新闻》因题材内容敏感,没送春晚,给了元旦晚会。

一亮相,炸了场,也炸了锅。

有人写投诉信,有人开会讨论。

梁左也没收敛,给春晚交了个《电梯奇遇》。

讲,一个电梯事故卡住了一个人,也卡出了不少荒唐事。

“这么老的电梯,我早知道会出毛病,但我就是不说。”

领导们相互推诿,各自撇清。

事到临头,仍然拿腔拿调的姿态,被姜昆学得有模有样。

还有给了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

被誉为梁左最好的一个相声。

说,一个有100多人的小偷公司,只有俩小偷,剩下的全是领导。

啼笑皆非的事儿,闹了一出接一出。

牛:实际上啊,都是些虚设机构。无干之,这人浮于事,打头好几年就说要精简,头一回精简剩六十来人,第二回精简剩八十多人,第三回下来,一百二十人。

冯:越精简人越多。

牛: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冯:下联?

牛: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冯:横批?

牛:不服不行!

《小偷公司》送审,效果出奇的好,一路绿灯。

只是到了最后一关,停了。

领导一边抹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说:

“节目太有意思了,但就别上了。”

“相声的题材只能是喜剧题材,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是它无力承担的。”

梁左无力让一段锋芒毕露的相声变得八面玲珑。

这般困惑折磨了他六年。

92年春晚的《美丽畅想曲》依旧是梁左和姜昆合作。

效果不比当初的《虎》《特》《小》。

有人问梁左:你们这段相声到底是写什么的?

梁左回:说真的,连我也不知道了。

相声原本想说的是新时代变美热潮涌起,人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不能失去真实、失去自我、失去本来面目。

可面对删改几轮的相声。

不禁让人苦笑:这到头来讽刺的是谁呢?

或许就是在那时,梁左对相声看到了头。

也是在那时,英达邀梁左写剧本。

梁左没犹豫就应下了。

之后,梁左碰见姜昆躲着走。

不是不愿。

是不敢,不忍。

93年,《我爱我家》播出,反响巨大。

也是在那一年,开了一个“姜昆梁左相声作品研讨会”。

会上,《特大新闻》终于得到了肯定。

而那时,梁左已与相声没多少关系了。

后来,梁左再提到相声,是在《我爱我家》里。

最后一集戏中戏,他自嘲了一番:

“……梁左,这个人啊我听说过,一贯是油嘴滑舌的,现在也没什么正经职业,就靠写那个相声为生啊。”

“梁左,我知道这人,写不出什么好相声,不是掉老虎洞里了,就是关电梯里了……还没抓起来呢这人。”

“他就是写相声写不下去了,改写电视剧了。”

>>>>我爱我家

英达想搞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时,编剧想的是王朔。

王朔没那心,便把梁左推了出去。

一伙儿人奔了西山,闭门写本子。

王朔,英壮,英达,梁左

英达见了梁左的才,服了。

后来,专门辟了一个高位给梁左:文学师。

梁左也不谦虚,一边写一边跟英达臭贫:

“这些我原本是打算留给我的小说,直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要不是你们一个劲儿求我,能这么随便用到你这破戏里吗?”

梁左确实担得起“文学师”三个字。

或者说,时至今日,中国编剧界也只有他担得起。

梁左的本子,看似是些家长里短的囫囵事儿,实则每个词都别有韵味,每句话都藏着深意。

随便举个例子。

《女儿带来男同学》那一集,圆圆和同学聊天时,同学说了句:

“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

这词放到什么时候瞧,都值得咂摸。

梁左时不时还调侃下时事。

《不速之客》,小凡吐槽单位伙食差,志国数落她:

“你看看人家波黑人民,一家子分一份儿美国盒饭,弄不好还是馊的。”

彼时,波黑战争还在进行。

《也算失恋》,和平志国收拾房间,傅老上来就是一句:

“又要检查卫生?萨马兰奇刚走又杀回来啦?”

那时,北京人民为申奥没少下苦心。

最见梁左功力的还是给《我爱我家》注入了《红楼梦》的精魂。

剧中藏了不少《红楼梦》的典故。

《亲家母到俺家》,傅老嫌弃亲家母多管闲事,就发牢骚,说她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

这歇后语取自《红楼梦》四六回:“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

第101、102集取名《彩云易散》,这是用了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夭寿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而这两集讲的正是小保姆刻苦学习,努力翻身的故事。

最明显的应该是第33、34集《近亲》。

表妹小晴见了志新说了一句:

“虽然今天我们是初次见面,但好像很早就认识了,好像故友重逢的样子。”

这句正是应了贾宝玉见林黛玉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这也隐晦地点明了,志新在《我爱我家》里的位置就是贾宝玉。

俩人最后的结局终会落个唏嘘难言。

表妹小晴扮演者正是电影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

除了志新,其他人皆一一有所对应。

有几集说志国有风流韵事,暗示了志国就是贾琏。

和平,自然是凤姐。

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操持家事,哄得老祖宗高兴。

老祖宗嘛,就是傅老。

傅老,本名贾敬贤。(曾参加过地下活动,一直用化名傅明)

看看,这还不明显嘛。

《红楼梦》里贾敬虽不理凡事,但他终归是和老祖宗一个辈的。

还有小妹小凡,最后远渡国外,应了“四春丫头”里探春远嫁的命运。

《我爱我家》的最后两集戏中戏,更有妙意。

志新泄露了一家的故事,翻拍成了剧。

《红楼梦》里,是贾宝玉世间一番游历,将过往书成了千古一梦。

同样是贾家。

同样是120回。

同样是一户人家命数的由盛转衰。

《我爱我家》和《红楼梦》之间有着太多丝丝缕缕的关系。

梁左将多少年习得的红学精髓全部用在了这部剧中。

把园子里的荣辱兴衰全部嵌套进了那一户单元房里。

如果没有绝对扎实的文学功底,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不外乎有人曾说:梁左的本子不用动一个字,编剧只有他能做到这样。

从针砭时事到古著还魂。

梁左笔下的《我爱我家》无一处费笔,无一点赘余。

这是一个时代的喜剧巅峰。

此后数年,有太多的喜剧出现。

但,谁也绕不过《我爱我家》,谁也超不过《我爱我家》。

>>>>梁老,这是不应该的

梁左北大毕业后,曾在机关工作。

后决定离开,因读到了一句元曲:

“本是个懒散人,有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霎时,大悟。

辞职,要换一种“耽几盏酒,教几卷书”的生活。

梁左虽身上带着些老派的文人讲究,骨子却有着对规则的不屑与厌倦。

如果说,王朔的离经叛道,犹似魏晋君子。

那梁左的自由散漫,就好似诗仙李白。

才情仿若只有天上有,随笔一挥,便是可留史的佳篇。

渴望入仕,却又厌倦仕途规则。

这番困顿之中,只能衡量出一个度。

友人曾回忆:

“梁左身上有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却调和得很好,他天生有一种和人愉快相处的本事,在任何一个群体里都容易成为中心,但他从不刻意讨好别人。”

梁左的幽默既可服从规则,也可笑骂规则。

这掌控力是天生的,也是难得的。

正因如此,他能写出绝妙的相声,也能写出绝佳的情景喜剧。

但,梁左最想写的不是这两类。

是小说。

刘震云曾说,梁左对小说有一种固执的爱。

也有一种惊人的洞察力。

他能在平静的生活中发现震悚人心的东西。

当年,梁左在潘家园买到过了一本日记。

看后,文思泉涌。

王朔劝他,“写吧,相声你也祸害了,情景喜剧你也是头牌,该往我们小说里搅和搅和了。”

梁左终究没有下笔。

他对王朔说,没办法,得过日子,反正这俩小说在我脑子里,丢不了

文人很难不遇到坎儿。

尤其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坎儿。

某种意义上说,梁左是羡慕王朔的。

毕竟,闲散和不羁之间有个无法跨越的鸿沟。

他跟王朔说过:

“我跟你还是不一样,有些事你早看开了,在我这儿就是大逆不道。”

有时,刘震云会在街上碰到独行的梁左。

那么沉默,那么忧郁。

一次他对刘震云说,朋友越来越少,有时写作到凌晨,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

梁左是孤独的。

精神上的孤独,生活上的孤独。

他的幽默,从没有一丝留给了自己。

后来,梁左走了。

王朔心中大恸。

写给梁左悼词字字泣血,马未都看了心里直犯苦:

“笑一下吧,梁左,来时我们还做亲人、朋友,不管在哪里。”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笑忘书》封面上的那句话。

为何讨论梁左只能从时代的角度出发。

因为,时代给予他的馈赠,他给予时代的意义。

一切都难再复刻。

参考资料:

1.《笑忘书》,2013

2.《我爱·我家》,2014

3.我爱我家吧,百度贴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到梁左王朔连用3个“最”形容, 44岁被奸人逼死幕后黑手成谜
笑望《我家》| 2. 写相声的梁左来救场了
《我爱我家》背后的八卦:你要知道,每个喜剧人都有一点悲剧人生
谌容:养育两儿一女,长子梁左去世后,女婿英达给予致命一击
经典之作《我爱我家》,当年为何被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
青年梁左 | 孤独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