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着力点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涂智寿

     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进一步巩固了中等收入国家地位。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发展模式落后、技术创新不足、城市化与工业化失衡、收入两极分化趋势加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社会矛盾激化和政局动荡等原因,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不前,长期无法进入高收入阶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主要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大多处于中低端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吸纳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落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和出口压力加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经济正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坚持“提低、扩中、控高”并举,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改革税收体制,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减少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合理调控高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积极发展民营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城乡教育事业,优化劳动力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同步提升。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引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但仍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使之与工业化进程相协调。为此要继续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性因素;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推进小城镇战略,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力。

  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民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李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合当下情况,浅谈城镇化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
中国城镇化质量排名:深圳居首北京第二
农民增收还要跑得更快
郑作广: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12-03-05高二政治《1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