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诗人怎样看杨贵妃之死?

唐代诗人怎样看杨贵妃之死?

丁启阵

 

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6月,安史乱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逃至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禁军大将陈玄礼秘密请示天下兵马元帅、太子李亨后,杀死了杨国忠父子。但是,禁军将士仍然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不愿意散去。唐玄宗派高力士去探问究竟,得到的回答是“贼本尚在”(这是《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说法,《 书·杨贵妃传》的说法是“祸本尚在”)。“贼本”(贼根)“祸本”(祸根)都指杨贵妃,这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禁军将士们之所以不愿意散去,进行实际上的兵谏,原因应该不止痛恨杨贵妃跟安禄山、杨国忠的特殊关系这一条,还有担心她将来为堂兄杨国忠报仇,跟他们秋后算账。此情此景,唐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忍痛跟杨贵妃作生死诀别,杨贵妃“缢死”——究竟是自缢,还是他缢,新旧《唐书》都没有说。关于缢死的地方,新旧《唐书》说法不同,前者说是“佛堂”,后者说是“路祠”。

按照新旧《唐书》杨贵妃传的上述记载,杨贵妃在当时是有民愤的,至少当时保护唐玄宗向西逃跑的禁军将士,是将安史之乱、长安失守,部分归咎于杨贵妃的。后来唐明皇由蜀地(成都)返回长安,路过马嵬坡,想让太监去祭奠一下杨贵妃的亡灵,下诏迁葬杨贵妃遗骸。但是,遭到了礼部侍郎李揆的反对。李揆的理由是,当初禁军将士诛杀杨国忠,是因为他奸佞误国,导致叛乱。改葬死去的杨贵妃,会使将士们感到不安乃至恐惧。唐明皇听后,只得作罢。这也说明,禁军将士对杨贵妃的确是有愤怒怨恨的。

比起参与其事的将士,唐朝的诗人们,态度要多样、超脱得多。

《全唐诗》中,以“马嵬坡”或“马嵬驿”为题,或以马嵬坡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有十几首。这些诗歌,有如下几种态度:

一是肯定唐明皇做出赐死杨贵妃的决定。杜甫《北征》诗中,有这样几句:“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杜甫把杨贵妃比作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和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赞扬兵谏的领导人陈玄礼是忠烈之士,拯救了国家。郑畋《马嵬行》诗曰:“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可见他也认为,马嵬坡处死杨贵妃是一件合乎大义的事情,是圣明天子之所为,至少比陈后主跟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仍不免被隋军所捉的下场,要高明得多。此外,刘禹锡《马嵬行》长诗中的“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两句,说明刘禹锡的基本态度也跟杜甫、郑畋一样。

二是为杨贵妃鸣不平。不少诗人认为,安史之乱、唐朝国运衰微,都不能归咎于杨贵妃。因为,杨贵妃是被冤枉的。徐夤《开元即事》有“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等句。说明诗人认为安史之乱,主要责任在朝廷的腐败无能,而不是美女的祸害。徐夤在另一首题为《马嵬》的诗里,把杨贵妃跟投降安史乱军做了伪职的张均、张垍兄相比较,“张均兄弟皆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意思是,杨贵妃至少比他们兄弟两强得多。高骈《马嵬驿》“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两句,明显是在为杨贵妃鸣冤,打抱不平。黄滔甚至认为,安史之乱这样的历史事件,原本就是天意的安排,跟美女杨贵妃没有关系。其《马嵬》诗中,有“天意从来知幸蜀,不关胎祸自蛾眉”两句。罗隐的《马嵬坡》诗,也是为杨贵妃鸣不平的作品,诗曰:“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不破中原”一作“不得中原”。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造成国家动荡飘摇,不是某一个人(指杨贵妃)的原因。这首诗的意思,跟他另一首著名的诗歌《西施》一样:“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都是为美女翻案的。

三是同情唐明皇。即使是从今天的立场看,唐明皇的确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是大唐盛世的直接营造者,在位四十余年,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就是他在位期间的开元天宝(712756);他又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受害者,爱人死了,皇位丢了,晚景凄凉。唐求《马嵬感事》“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崔道融《马嵬》“万乘凄凉蜀路归,眼前朱翠与心违”,写出了唐明皇在失去爱人之后的悲痛情状。李商隐《马嵬二首》“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同情的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做了四十年的天子,反倒不如一介百姓能够保护自己的爱人。同情之情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当推白居易的《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千古之下,仍然催人泪下。

四是对杨贵妃的亡灵表示怜香惜玉之情。苏拯《经马嵬坡》前四句是:“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黄滔《马嵬二首》后四句是:“龙脑移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贾岛《马嵬》全诗是:“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诗中用的无论是“香”字,还是“腥”字,表现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一腔怜惜之情。就是杜甫也是如此,《北征》亦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两句。

当然,也有较为洒脱的,认为唐明皇、杨贵妃虽然在马嵬坡有生死之别,但是,他们终究是会在蓬莱仙境中相遇的。蜀宫群仙《太真》诗云:“春梦悠扬生下界,一堪成笑一堪悲。马嵬不是无情地,自遇蓬莱睡觉时。”人生就是一出悲喜剧。

此外,还有人从马嵬坡事件引申出去,发一点新颖的感慨。例如于濆就发出了生女儿愁她们长得太漂亮的感慨:“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一个历史故事,诗人们有如上种种的反应,不由我们不心生感慨:诗人可以使这个世界感情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更加绚丽多彩,生活更加有趣美好。

                                                    2010-6-1

 
上一篇:北京也有好山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恨歌》最著名的10句话,经典唯美,值得背诵!
黄大仙灵签 第三十签: 下下 贵妃自缢
杜甫诗中的败笔 细细分辨古人写唐明皇杨贵妃的春秋笔法
是谁杀死了杨贵妃?
杨玉环马嵬坡死亡之谜,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是流亡日本?
杨贵妃死亡之谜:缢死、被杀,还是逃亡日本?各位名家众说纷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