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研究的聚集效应 精选

科学研究的聚集效应 
精选

已有 3356 次阅读 2011-11-2 08:1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科学研究 聚集效应

    最近若干年来,有关中国科研前途的讨论是非常热闹的,尤其是中国关于诺贝尔奖的悲情,更是让很多人纠结。记得前不久重看了陈祖德的自传《超越自我》一书,谈到中国围棋的发展历史,我认为,科学研究也有类似的情况。围棋发明于中国,到了近代,长达百多年的时间里,真正的高潮在日本。而中国自建国后才有像样的发展。但是,围棋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进步,中国出了个吴清源并不是中国的功劳,而是日本培养出来的。本土的围棋真正的崛起还是到了80年代后期,自聂卫平开始,才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其实,并不是聂之前的人不聪明,而是缺少了一种氛围,一种机会,一种效应,我称之为聚集效应。不管是围棋的发展,还是科研整体实力的提高,都需要这个聚集效应。因为,聚集效应能够产生如下的效果。
 
聚集效应一、竞争性。当一批具有相同或者类似水平的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竞争,最终有的发展的更好了,有的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这种竞争在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残酷的。当一批低水平的人在一起,竞争的结果是产生了中等水平的人,当一批中等水平的人在一起,竞争结果可能产生高水平的人。我们国家的围棋,建国后授予段位,基本上最好的选手只能是6段,更高段位的人是没有的。而且达到6段的人也寥寥无几,这几个人还经常拿到国家奖项,包括当年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南刘北过也就是6段的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下,指望一下子就产生很多9段,无疑是痴人说梦。这里面就是缺少了竞争的结果。一个人不面临竞争,就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不发现缺点,就不能得到提高。人有深层次的惰性,他已经是国内第一了,就不会再下大工夫,因为缺少了更好的目标作为动力。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实际上只能算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在那之前,仅仅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虽然也做了一些国家级工程,但是还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文革,更是把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人才队伍毁灭,这对后面的发展非常有害。没有了竞争,就没有更好的人才产生。
 
聚集效应二、互补性。当一群具备不同能力的人在一起做科研的时候,就可能产生互补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记得看希尔波特(Hilbert)转的时候,就谈到,在高斯(Gauss)时代,德国的哥廷根无疑是世界数学中心,那时候,希望学习数学的人,都有个口号,“打起背包,到哥廷根去”。众多重要的数学成果的发源地都在哥廷根。不同学科的聚集可能互相借鉴,不同类型的人的聚集,也可以互相弥补缺陷。每个人都可能只在某一个方面有优势,当周围有优质资源可以利用,那这个唯有的优势就可能得到发挥,如果没有配套资源,那这个优势可能等于没有。这比如在中国,如果没有各学科综合优势,就谈不上整体的优势。比如,你可能理论较好,但是缺少工业基础给你配套,做不出机器原型,实现不了。实现不了就不能在实际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理论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应用和提高。这种互补性也可以用NBA教练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聚集效应三、共生性。一片森林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是物种丰富的。有的是参天大树,有的是灌木,有的是苔藓,各有各的用处。没有了灌木和苔藓,参天大树就不可能存在。一个大海,不可能只产生鲸鱼或者鲨鱼,也需要各种鱼类构成很复杂的食物链。这是各物种间的共生性。科研也一样,虽然科研水平有高低,成就有大小,但是没有丰富的种群,是不可能产生特别强的人物。中国的今天实际上还处于不断地积累人才库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好比,一片大陆,开始产生了茂密的灌木丛,偶尔也有了几个小树林,只要水分,温度和阳光足够的好,那么未来必然产生大树,甚至森林。科研大牛如果没有好票友的支持,也缺少一点乐趣对牛弹琴的滋味是不太好的。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当大牛或者大树,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就一样能够为这个森林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一样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聚集效应四、持续性。一个人做得再好,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一个群体的优秀,带来的将是持久的持续性。华罗庚做得再好,人再聪明,不能替代这个团队,他一样要去推广优选法,一样要去带一个低水平的队伍。他离开了,还是那个队伍,还是那个群体,这不能改变本质。而且,一个群体可以形成一种作风,也可能形成一个学派。这种作风或者学派,就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有了精神的团队是不会很快垮掉的。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一个团队的精神是又建立这只团队的领导集体共同形成,而且这种精神可以传承,能够影响后面的队伍。这种精神的传承是可持续性的保障。我们国家的科研团队还处于小军阀割据的情况,还没有非常有特点的团队,没有形成自己的作风和精神。因此,可持续性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聚集效应五、引力性。个人的优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还不足以有强大的号召力,但是,一个群体的优秀才有强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会让其他人群有强烈的参与愿望。这是社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由于不断地有优秀人才的加入,整个团队的实力得到加强,增加了吸引力。当年的哥廷根,后来的英国,现在的美国,都是这种马太效应的结果。正是拥有了群体的吸引力,才使得无数青年趋之若鹜。也正是这些青年的加入,才使得这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当然,正如易经中所强调的,任何事物都有如日中天,也有亢龙有悔的时候。发展到极致,就会犯错误。吃老本可以保持一定的持续,但是致命的错误将毁掉整个森林。
 
     个人以为,中国科研的发展参考对象,既不能是日本,也不能是法国。只能学习苏联和美国。因为中国太大,不能依赖外部世界,必须建立自己的体系,必须有自己完整的团队。但是中国起步太晚,科学精神尚没有得到有效地普及(这从农民种地一窝风可以明显的看出,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多么重要。最近多吃了不少内蒙土豆,深有感触),科研队伍仅仅有了量,但是整体的质并没有达到很高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象陈祖德所说的“超越自我”,在这个群体里,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等到整个生态建立了,那么,什么诺贝尔,什么菲尔兹,那都是浮云。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科研实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路还很长。我们当愤青,骂娘,都不可能摆脱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只能安安静静的积累。再看围棋,今天,各种围棋赛场上,日本人已经快要看不到身影,沧海桑田,值得深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03692.html 
上一篇:科研:好感觉若干种
下一篇:在中国今天,科研青椒是否真的有出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扬荷花精神,提升做人品质
网络效应
团队中的互补性
北大原常务副校长:研究生应有志气比导师懂得多、想得深
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院士,居然是他?
凝聚力很强的生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