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跨越发展须培养"新型农民"
 2014年12月3日,枣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兴隆镇开班,6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共计15天,其中理论授课7天,实践实训4天,考试考核2天,现场观摩2天。(12月4日《襄阳日报》)


    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近年来,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全面,"新型农民"这一新型职业群体呼之欲出。


    培育"新型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现代化建设,实现襄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发展的需要。


    同时,培养"新型农民",还是推进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刚需".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襄大"肉食品、"奥星"菜籽油、"三杰"面粉、"九朵玫瑰"饮品、"隆中"大头菜……近年来,一个个规模大、品牌响、带动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本地龙头企业,正在引领襄阳农业"新腾飞".从"重产量"到"重质量",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做产品"到"做品牌",襄阳农产品加工业正打造全产业链,走产业化之路。而这些农产品加工"高精尖"项目的发展和升级,无疑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够明显发挥主体作用的"新型农民"队伍。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按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培养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民"?这需要农业、科研、教育和财政等部门密切协作,综合发力,尽快形成职业教育培养、资格认定管理、政策配套扶持等互相衔接配套的"新型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应用"三个课堂"培训形式,即"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培训相结合,经过集中培训、生产实践和外出观摩后,再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学员有疑问,老师来解惑"的"订单式"培训,将培训内容与农户所需接轨,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尽量将深奥理论通俗化、专业名词口语化、复杂内容简白化,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最后,如果培训费能减免,就会吸引更多农民自愿来求"职".


    同时,针对"新型农民"专业种植技术、营销知识以及资金扶持方面的现实需求,有关部门当统筹公共财政资金及人才培训资源,在培养提升农业主体经营者专业素质的同时,为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标准化服务。通过全面系统的职业培训,大批传统"农民"将如愿升级成"新型农民".而随着"新型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襄阳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将越来越坚实,由农业大市蜕变成农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作者:徒步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聚焦优质校】农民学院“三三三办学”助推“潍坊模式”提档升级
论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
2012年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化发展形势研究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用教材---农村电商发展指导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