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 一味迎合市场会失去自己

        互联网成就了作家宁肯,但他却没有继续网上写作

        近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拉开大幕,征集办法中明确提到,“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具备推荐参评作品的资格。近些年,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被吸纳进中国作家协会。这意味着,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从甲骨、金属、竹简,到布帛、纸张,直到今天的数字化屏幕,每一次书写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了写作和阅读的巨大改变,也带来了文学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为文学带来了什么变化?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高下对立、泾渭分明,还是各有千秋、相互渗透?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文学的繁荣发展,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让我们走近作家和文学编辑,听他们聊聊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

        ——编 者

        网络为写作者带来了发表便利、传播便利、交流便利,也促成 了全民写作

        16年后的今天,作家宁肯依然记得长篇小说处女作《蒙面之城》在互联网上连载的盛况。事实上,创作《蒙面之城》时,宁肯压根儿没想过将作品放到网上发表,而是希望刊登在文学杂志上。当时是1999年,年届不惑的宁肯在一家报社工作。他将《蒙面之城》寄给了《收获》《花城》《钟山》《黄河》等五六家文学杂志社,只有《黄河》很快同他联系,其他杂志社均无消息。

        那时,文学网站刚刚兴起,台湾网友痞子蔡在网络论坛上连载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正在大陆网络上迅速传播。既然向文学杂志投稿失败,宁肯就把小说连载在文学网站“榕树下”。小说得到不少网友的好评,受到鼓舞的他,又将小说投给了新浪网。“2000年9月13日开始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1个月后就形成了热度,点击量50多万次。”宁肯回忆道。相对于当时2250万的网络用户来说,这个点击量已经相当可观。网友们每读完一个章节,还给他留言,留下意见或评论,建议接下来的情节走向。他也在线和网友交流,甚至听从网友的建议,从网上登出的三个故事结局中,选定了一个。

        网上形成热度后,他再向文学杂志《当代》投稿,杂志社用了一周时间加急审稿,立即决定刊发。几乎在同时,《收获》在旧日来稿中翻到了这篇小说,和宁肯联系刊发,但小说已经花落《当代》。2001年第一期的《当代》,刊发了《蒙面之城》的上半部分。出版单行本时,还发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家的争夺战。

        从前那个发表作品都不容易、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此刻成了中国顶尖杂志、出版社争夺的对象。

        在宁肯看来,除了少数刊物外,大多传统文学平台很多时候像旧时代的庄园,不仅默默无闻者难以进入,就是小有名气者也难,“但你从互联网进入,并带有一大群读者时,你就是嘉宾了。”

        这次经历使宁肯认识到,网络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公共空间。网友的态度也使他“体会到一种平等、自由与互动的现代人际关系。”

        和网络的这次牵手,成就了作家宁肯。“网络,为写作者带来了发表作品的便利、传播作品的便利、与读者交流的便利,也促成了全民写作。”他说。

        值得警惕的是,网络写作有时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低端的东西足以淹没严肃的创作

        宁肯的触网经历曾使他坚信,网络是一个几乎“绝对自由”的平台,网络写作心态比传统写作要好得多、自由得多,“除了挑战读者与艺术高峰,写作时如入无人之境,再不用担心怀才不遇。”他觉得,网络必然会给文学创作带来繁荣,中国文学的潜能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但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并没有沿着宁肯的预期发展。网络文学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眼球经济,最抓人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优秀文学应该具备的。“现在的情况是,网络的开放自由,甚至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使得许多低端的、娱乐的、轻松的写作大行其道。这些低端的东西足以淹没严肃的创作。”回想起当年,宁肯感叹不已,16年前的网络文学几乎是纯文学的翻版,只是传播媒介不同而已。而现在,网络文学的生成机制、审美趣味和纯文学截然不同,“《蒙面之城》碰到了好时候,换做今天在网上连载,估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和网络的这次偶遇之后,宁肯就彻底离开了网络写作。后来,他调入《十月》杂志社工作,创作出了《天藏》《三个三重奏》等纯文学作品。目前,他和网络写作的联系只是微博。刚开始写微博时,他只是记述身边的事情。创作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时,他有意识地用微博进行主题写作,把大量的写作体会记录下来。两年间,他写了1000多条微博,粉丝也和他积极互动。商务印书馆的一个编辑也在密切关注着他的微博创作,建议他把这些记录创作过程的微博整理出版。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学不能苛求读者群的扩大

        虽然在宁肯看来,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大众化、娱乐化的写作,但他认为,不能否认的是,网络促成了全民写作,而且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宁肯说,从娱乐、消费的角度看,通俗文学也是大众需要的一种文学形态,网络小说正是通俗文学的一支。面对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人们需要娱乐、需要减压,读网络小说正是减压的好办法。

        宁肯认为,网络对纯文学没有推动作用,从分流读者群的角度看,甚至还有负面影响。但他认为影响微乎其微,“纯文学的功能没变,还是提供人的精神食粮,让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了解人和社会关系。”面对压力,一部分人选择从通俗文学中消费、娱乐,在逃避中减压。一部分人选择从纯文学中深究,体味人的困境、人的挣扎,在面对中减压。

        不少人感叹文学边缘化了,宁肯却不以为意。他觉得,文学处于社会中心反倒是不正常的。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有通过文学来表达感情、了解社会。现在文学只是“回到了它本身”。“纯文学作家要意识到自己的位置,不要为无法突破而焦虑不安。”宁肯认为,一部好的小说,从理论上讲,有10万到20万的发行量就足够了,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宁肯认为,纯文学写作要考虑读者,但绝对不能媚俗,“一味迎合读者和市场,会失去自己的无可替代性。”因此,他不苛求读者群的扩大,虽然他也不拒绝用网络连载等方式推广自己的作品。他的小说发行量大概在1万到3万之间,卖的最好的还是《蒙面之城》,大概15万本。宁肯并不觉得少,虽然买书的人不多,但“不少读者是在网络上读到我的作品后,转而买纸质书。”这让宁肯感到骄傲。(记者 葛亮亮 巩育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代在变,文学咋变?(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
    莫言:网络文学不能降低标准 将与纯文学“合并”
    刘复生 罗岗 倪文尖 毛尖 李云雷 吴晓东 霍艳:当代文学的思想性问题|天涯·新刊
    论述百练: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
    文艺评论丨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
    史上最彻底的经典背离——中法作家聚论网络文学是与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