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性妥协与协商民主

 

2015-08-13 1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有话说
2015-08-13 11:22: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田依漪

  作者:周小毛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协商民主建设中,较之斗争哲学的殊死对抗,理性妥协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科学阐明理性妥协的内涵及价值,对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实践价值。

  理性妥协符合马克思主义

  所谓理性妥协,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谈判、协商、对话、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均衡和互利的理性抉择。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追索到理性妥协的深厚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同样不乏理性妥协的杰出范例。

  第一国际时期,当时的社会主义流派很多,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俄国的巴枯宁主义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意识到,这些流派毕竟或多或少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部分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如果把它们全部排斥在第一国际之外,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一枝独秀也难以成春。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采取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关系,这实质上就是科学的妥协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妥协维护和发展了第一国际。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俄面临14个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反对派的包围进攻,弱小的社会主义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这时,列宁力排众议,促使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通过高超的妥协艺术为苏俄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即将来临的流血冲突,保住了年轻的社会主义政权。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冰释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妥善处理西安事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主权完整。

  可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特别看重妥协并且善于运用妥协的。理性的妥协不仅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而且是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排斥、否定、反对妥协的人,其主要理由是妥协是不讲原则甚至丧失原则,在革命战争年代,妥协就是投降。当然,理性妥协是有原则的,理性妥协既考虑别人的利益,同时也考虑自身的利益,即双赢、互利。所以,妥协是方法、是艺术、是理性,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事实证明,利益冲突方若缺少合作与妥协精神,最终各方利益都将受到影响,公地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因此,在尊尚理性和契约的现代社会,任何人要稳定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学会理性妥协,增进彼此的福利。

  理性妥协的历史考察

  理性妥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类在残酷的生存演化中不断总结教训而作出的选择。

  在原始部落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为了生存甚至出现过人吃人的悲惨情形,人与人之间不太可能出现妥协。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有了妥协的思想萌芽,奴隶主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保存奴隶的生命。进入封建社会,尽管专制统治缺少人性,但也有不少开明的统治者意识到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让对方生存,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更需要让对方生存,于是适当地调整统治方式,甚至有限地让利。比如,文景之治时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免租和减租方式鼓励老百姓多生产,从而给统治阶级带来了更大的利益。

  资本主义社会使妥协精神获得了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因成为人力资本而显得格外珍贵,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依赖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这也为理性妥协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空前增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逐步形成,双方关系的调整更多地依赖契约、规则与协商。除了经济领域,理性妥协在政治领域也颇有成效。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就是不同利益集团理性妥协的产物。当时,55名代表参加的制宪会议至少存在联邦派和州权派、大州和小州、南部和北部、地产集团和非地产集团等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就决定了立宪过程必然是一个讨价还价和妥协的过程,共讨论了116天,投了569次票,如此反复多次才基本达成一致。

  正是因为理性妥协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共同福利,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所以,人类社会总是在理性妥协的基础上排除分歧、缓和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实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理性妥协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

  作为社会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民主不仅是个人意志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多数人意志的尊重。因此,民主政治特别是协商民主,乃是理性妥协的产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异常复杂,具有长期性、曲折性、渐进性、不平衡性等特征。巴黎公社是最初的尝试,只有72天便夭折。苏联搞了80年,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们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搞了65年,若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则超过90年,而目前仍有很多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过去更多地强调从定性、宏观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忽视了从更加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使民主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协商民主,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且易于操作、简便易行,民主主体的认可度、参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理想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本质上包含了理性妥协,离开理性妥协,协商民主将举步维艰。当前,无论中国的经济结构还是政治结构、文化结构都日趋复杂,不仅所有制、分配方式不再单一,而且党派、阶级、阶层也不是简单划一的,人们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更加错综复杂。因此,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引领中国公民,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必须注入理性妥协的精神,协调好包括各党派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政党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以及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政治主体、民主主体的积极性,求同存异、协调发展,以理性妥协化解社会冲突、增强社会共识,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责任编辑:田依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党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精品 |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术语汇编
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社科要论】 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辟新
建构政治社会化方式的思考
让协商成为民主的一种常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