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居女人的欢乐与痛苦 | 阅读
2017-09-18 06:29 爱情

独居女人的欢乐与痛苦

可以把美国作家梅·萨藤的人生划分为界线分明的两个阶段:梅的前半生是在教学、交游、写作中度过的,与生活在庸常世间的大多数作家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梅的后半生则是在独自隐居的状态中度过的,她远离尘嚣,面海而居,与自己喂养的宠物猫和宠物狗相依为命,她每天的工作,不过是读书、写作、散步、冥想、干家务、做园艺、观察小动物们的生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梅的精彩人生正是从她的后半生开始的,尽管此时的梅已经渐入老境,然而,她的精神却并没有随着身体的日渐衰老而枯竭,相反,她以一种和平宁静的心态享受独居、享受孤独、享受痛苦,并将它们转化为丰富的内心生活。作为一种清理自己与重新认识自我的方式,梅将自己的晚年经历写成日记,以自说自话的方式留下了那段独居岁月的心灵独白。

梅晚年共留下四部日记,它们分别是《独居日记》、《海边小屋》、《过去的痛》、《梦里晴空》——其中,《过去的痛》记录了梅六十七岁时的独居生活,彼时的她痛失所爱,因为伴侣朱迪患上奥兹海默症,从而刚刚结束了一段持续多年的同性恋情,她不仅深受抑郁症的折磨,还接受了一次乳房切除手术。《梦里晴空》记录了梅七十三岁时的独居生活,彼时的她不幸中风,却并没有就此轻言放弃,而是凭借着一股顽强的毅力,让自己重新做到了自为自立,从而成功地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对于已然成为过去的经历,是将痛苦一直凝结在心中,还是将痛苦转化为另一种人格的力量?痛定思痛,梅发现自己竟然渐渐爱上了过去的痛苦并日渐沉醉其中,她恍然意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其实都不无各自的意义,而穿越痛苦的唯一途径,恰恰正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确切地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在精神的世界里,每个人的成长都没有尽头,那么,梅所经历的每件事情,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她的人格结构。由此可见,将痛苦拒之门外,其实就意味着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解决了“痛苦”这个横亘于心的障碍,梅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依照自己安详的习惯而生活。对于梅来说,她的居所是处于狂野喧嚣的天空下的一个宁静的地球,那里面朝大海,森林茂密,四季各有不同的好风景;那里有一条名叫塔马斯的宠物狗,有一只名叫布兰波的宠物猫,它们与梅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构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梅深信没有孤独就没有真正的人,必须拥有某种承诺,否则生活就没有意义。自从三十岁以后真正有了文学天赋的证明,梅就把自己交给了写作艺术,并准备倾尽她的所有去服侍它。隐居,正是梅对于写作艺术的一次重要选择——在梅看来,她隐居的所在正是一个作品可以生根、灵魂得其所哉的地方。尽管抑郁的潜流依然存在,“坏念头”也时常会悄然溜进她意识的每一处不设防的缝隙,但只要处身在那座神奇的房子里,沉浸在那种“旧与新,奇异与平凡,狂暴与快乐”的奇异的氛围里,梅就能够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以至每一次短暂的外出,梅都会想家,想念自己的生活,想念孤独,因为只有回到她小小的居室里,她才能心安理得,才能够做回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对于六十七岁的梅来说,乳房切除手术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梅却能够处之泰然,她把手术看作是一次驱魔的过程,看作是一次忠于自己内在方式的严酷考验,她以为自己遭受过的巨大的压抑和愤怒,必须找到某个出口才能够真正解脱。虽然梅有时不免会有一种遭贬值和被抛弃的感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是生理的残疾激活了她的意志,她说:“老迈昏聩的结局固然不好,但现在又有什么关系?我已回归到了本质,而这本质是给予生命的,并且会这样留存下去。”梅认为,毁伤的身体已经证明,随着老境的到来,她必然会被剥夺某些东西,但是再次从火焰中飞起的凤凰却告诉她:“身体越是辜负我们,精神就越是渴求、越是赤裸,我们也越会变得开放和热爱。”她希望自己会像凤凰一样从火中再生,改变一切,更新一切。正是手术让她发现了老年生活的精髓,进而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核心。

七十三岁那年,梅不幸罹患中风,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梅突然迈入了无法自理的老年之境——时间瓦解了,力量消失了,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她都变得非常艰难。梅再度陷入了疾病的折磨之中,也再次经历了磨难与再生。患病之初,梅处于愤怒与绝望的边缘,她一下变成了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就像玛丽尼亚·法纳姆习惯说的,“应该天亮时被枪毙的人”。她把医院称为“安全的茧”,有人照顾,不用做家务,然而,她却终究不能忍受没有创造的生活,她试着站起来,试着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终于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恢复了往常的工作与生活。这次中风让梅明白了一个事实,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一个足够强大的人既应当有所得,也应当有所弃,当所有必须放弃的东西都能够欣然放弃的时候,上升,才成为可能。

独居让梅享受到时光的静美,痛苦让梅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对于生活,她认为生活质量依赖于少量而充分的经历,人应当活在每个瞬间,活在此时此地,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忠实于自我才更重要。对于人性,她坦陈每个人的气质与天性都存在一定的黑暗面,应该爱你自己的身体,欣赏它所感受的一切,她骄傲地宣称:“我的心比世界所了解的,更可耻、更孤独、也更勇敢。”对于爱情,她认为激情地爱一个人,其价值就在于它把你的自我带入一场通往陌生地域的旅行,不管是爱同性,还是爱异性,爱情的本质即是一种开放、滋养和更新,而爱情的结束则意味着一个人重新回归自我。对于痛苦,她认为痛苦是人生最伟大的教师,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件应该被分享的礼物,它迫使我们感受、思考、反省,只有承认事实并发现痛苦的源头,才有可能超越痛苦,完善自我。

也许,很多人会把梅看成是一个孤独的厌世者,但是,读过梅的日记,我们却发现,梅虽然独居,却并不排斥入世,相反,她始终抱有积极入世的态度,也始终尽力服务于某种大于她自身的事物,以一种全然的激情笑对生活的荒谬与恐惧。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省与修行的方式,我个人觉得,梅其实正是以自己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生活理念,表达一种个性诉求,并将它们转化为一种人生常识,以之保卫个人的特质与价值。

《过去的痛》(美)梅·萨藤 著,马永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定价:57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中,品孤独
一个人越是冷静和强大,越是内敛,就越能笑着迎接未来
即使无人欣赏,一个人的绽放也如此美丽
人在旅途·寂寞和孤独是一首歌
享受孤独
言◎孤独——生活中的常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