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VB-MAPP来告诉你,提要求该教什么!

提要求可以教什么?

“我的孩子已经三岁了,可还是不会表达需要。前几天,我在厨房做饭,孩子想拿放在桌子上的糖,就踩着椅子自己够,结果没站稳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把小脸摔青了一块,幸亏旁边没有放东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类似的情况总是在发生,我和他爸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他出危险。什么时候他才能学会提要求呢?”

这位家长说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自闭症的孩子都无法顺利的通过语言或行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家庭,都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是危险。“表达需求”在我们的专业术语里叫做“提要求”,我们给孩子做语言评估时,提要求的能力往往是首先考虑的一个技能领域。为什么呢?因为“提要求”——

 是普通孩子最先习得的语言能力

 允许孩子趋利避害

 通过满足孩子的要求,大人逐渐变成孩子行为的强化物

 帮助孩子对环境里的资源建立“主权”

 帮助孩子获得新信息

 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提要求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是表达需求(比如:“让妈妈帮忙拿餐桌上的糖”)。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后,肚子饿了,想吃奶,会哇哇大哭;拉臭臭了,感觉会很不舒服,也会哇哇大哭。婴儿的“哇哇大哭”就是提要求的一种体现:前者是为了向父母索要食物(正强化);后者是为了向父母“申诉”,希望大人来尽早解决“臭臭黏屁股”的问题(负强化)。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自主表达一些长短不一、内容丰富明确的语言,肚子饿了会告诉大人“我要吃东西”,看到新奇的玩具会问大人“我能不能去玩一下?”,没听懂别人的话时会说“你刚刚说什么?”。

对于提要求能力薄弱的孩子应该具体教些什么呢?

首先从语言行为(VB)的角度我们来看看提要求:

很多家长对提要求的认识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需要孩子对常见物品如食物、水、玩具等提出要求。但是,提要求可不仅仅只有这些。VB-MAPP的里程碑评估为例,提要求这一领域被细致地划分成由易到难的技能阶梯:

 摩拳擦掌练起来吧!

1、对视线外物品(缺失物)提要求 

孩子在玩游戏时,是教孩子对缺失物品提要求的好时机,举几个例子:

 想要画画,藏起他的画笔“我要笔”

 玩水果切切乐时不给刀子“刀子呢”

 玩轨道车时,把车藏起来“我的车呢”

 吃饭时不给勺子“我要勺子”

 玩剪纸游戏时给纸不给剪刀“给我剪刀”

2、对继续喜欢的活动(缺失动作)提要求

日常生活中可以创造很多对缺失动作提要求的例子:

✦ 唱童谣儿歌时故意停止“继续唱”

 孩子想要开门出去玩,用脚巧妙把门挡住“打开门”

 玩他们很爱享受的游戏的时候,比如飞高高,停止飞的动作“飞”

3、更高阶一点的要求,用特殊疑问句或者一般疑问句自发对语言信息提要求

 “你饿了吗?”

 “你能吃饱吗?”

 “你喜欢看小猪佩奇吗?”

 “这个好看吗?”

4、礼貌的停止不喜欢活动或者行为(避害)

 “你踩我脚了,请拿开”

 “我不想要这个,能换一个吗?”

 “请让一下”

5、解释说明如何做一件事或活动

 “你先涂胶水,再把它粘上”

 “你小心点,别划到手了!”

 “我们先把娃娃拿过来,再玩过家家吧”

6、要求他人注视自己的对话行为(求关注)

 “听我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

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看到,提要求教学中,让孩子学会对物品和人物等实物提要求往往只是开始,随着年龄和能力的日益提高,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对抽象事物表达需求的能力了,比如对动作和信息提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提要求都有哪些具体形式。

刚开始进行提要求训练的时候,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准时机表达需求,大人会有意无意间给孩子很多提示。这些提示可以是有声的,比如说试探性地问孩子“你想要什么?”“想要苹果还是梨?”;大人的提示也可以是无言的,比如用充满期盼的眼神注视着孩子,或者是朝着孩子想要的东西撇撇嘴。

没有提示时,如何主动提要求?

提示固然好用,但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如果这些明示和暗示都没有了,孩子还会提要求吗? 这里分享一个家长的故事。

平日里都是妈妈带着小亮一起去逛超市,妈妈通常都会耐心地指着货架挨个问小亮想要哪一个,每次购物结束都“战果颇丰”,小亮既得到了锻炼讲了不少话,也买到了心仪的东西。偶尔有一天,妈妈缺勤,爸爸顶班。爸爸牵着小亮在超市绕了两圈,小亮想买的东西没怎么买,买的全是爸爸想买的。回家后,妈妈很不解,觉得爸爸不关心儿子要什么,爸爸觉得很冤枉,因为一路上儿子没说自己要什么。其实,爸爸妈妈看到的小亮都是真实的小亮:如果有人问起来,小亮可以告诉他人自己想要什么(妈妈看到的),但如果别人不问,就很少主动表达(爸爸看到的)。

VB-MAPP里程碑评估把“主动提要求”列在了两个关键里程碑里(4M和9M),可想而知,自发性和主动性对提要求这一技能领域意义重大,我们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机会来有针对性地锻炼这一能力。

首先,家长们要在生活中多创造出孩子可以主动提要求的机会(创造动机)。比如说,将孩子平时最喜欢玩的玩具藏起来(鼓励孩子对玩具或玩具的位置提要求),把孩子喜欢读的书从书架下面的一层放到较高的第三层(鼓励孩子对书或大人的动作提要求),把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从茶几挪到厨房的橱柜里(鼓励孩子对零食、零食的位置或大人的动作提要求)。

其次,家长们也可以在辅助强度或辅助时间上做调整。一开始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语言辅助(例如:“你要什么啊?”),在孩子的表现趋于稳定后,则可以尝试用只言片语进行辅助(例如:“你要____”)。依次类对,循序渐进,逐渐降低辅助强度,引导自发行为。又或者,家长可以在创造了动机之后,等待3秒钟再给语言辅助,以此类推,把辅助延迟的时间逐渐进阶到等候5秒,等候8秒。

最后,从强化的角度上出发,家长可以采取“辅助自发,区别对待”的原则。换句话说,辅助下的提要求需要被强化,而自发提要求则需要被大大地强化。如果孩子“破天荒”地自发提要求了,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用声音、笑容与愉快的情绪强化孩子的行为(例如:“哇,儿子你真是太厉害了,有和妈妈主动讲你要什么,妈妈立刻就知道了!”)。

教孩子在适当的场合中向合适的人提要求

 提要求在语言行为中的体现不仅仅只是要求得到物品,它还包括着动作、信息等;

 提要求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还有手语以及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提要求有着主动与被动之分;

 提要求的对象也有着大人、同伴之分;

 提要求的口语表达的句式有着多样的形式。

当提要求的技能不断被提升后,我们便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他想要什么?他想干什么?他想要我们做些什么?他想要在这个环境里想要做些什么呢?就这样我们逐渐的清楚的了解我们的孩子!

 我想往后我们会看到:

我们的小宝宝想要吃糖时会跑到厨房拉着妈妈的衣角,走到桌子旁,指着糖,妈妈拿着糖笑着一边对宝宝说“糖”一边将糖给了宝宝,宝宝开心的吃起了糖,妈妈继续回到厨房忙着。

恩启教研部 由BCBA-D 徐紫薇带领,集结了行为分析师、心理咨询师、特教老师、普教老师等专业人才,致力于为家长和专业人士输送立足实践、切实科学、以“IDEA”为核心的康复教育资源。


恩启,努力只为特殊群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闭症孩子不会提要求?按这4步训练试试看!
VB-MAPP——居家语言干预
天使公益行之六一特别献礼活动
4岁儿子确诊自闭症,妈妈自己做「康复师」,2个月后让所有人震惊
小B童鞋IEP之认知训练关于训练素材来源的问题回复
用户33153586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