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人的娃!8岁孩子疫情解锁30道菜 | 探讨劳动节本质

2012年创办 · 卓越教育旗下研学品牌

当绝大多数孩子还沉浸在这个超长寒假里,每天“吃饭要人催,网课要人管”时,来自江苏扬州市小学二年级的8岁男孩缪苇杭却已经解锁了新技能,学会了30多道菜成为“大厨”,甚至一度冲上了热搜,成为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缪爸爸称,“疫情期间孩子宅在家,我就萌生了教他做饭的念头,算是一种传承吧,总归是要学会烧东西给自己吃。”

父子俩达成共识后,便制作出了一份详细的“厨房小达人”计划,从学会使用燃气灶等厨房电器起步,到备菜、切菜、烧火、看锅,再到下面条、包饺子、蛋炒饭、炸春卷……粗略算下来,小男孩已经学会了30多道菜。缪爸爸表示,“我觉得孩子除了学习,生活技能更不能缺,在这方面,永远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潜力!”

点击视频,看8岁大厨养成记

然而现实中,能与缪爸爸一般,重视生活技能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家长却是少数。不少家长存在着只重视学习而忽略劳动技能的教育观念。但事实上,劳动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功课,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一直是国际化学校和颇具远见的父母们,非常重视的孩子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01

劳动教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也曾是我国学校的传统,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环顾身边,我们的孩子可以轻易地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以熟练地吟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也早已在网络世界中畅行无阻,但他们却甚少能够洗一次衣服、做一道菜。

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因为“作业多”“学习忙”“不重视”等原因,中国孩子越来越少有机会真正地体验劳动的过程,甚至出现了不珍视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这些现象凸显着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弱化的现实。

02

是什么让孩子的成长停留在纸面?

当劳动教育不断弱化、一再缺位,孩子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只能在书本中安放自己的身心。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不禁要反思:是什么让孩子的成长停留在纸面?

对劳动的认识过于狭义

01

我们对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它也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家长们的“通病”

02

除了对劳动的认识过于狭义外,家长们的一些观念和做法也在孩子和劳动间筑起了屏障,使得孩子越来越少有机会参与并感受劳动,更别说以身体感受物理和心灵世界。

接下来,请爸爸妈妈们一起跟随橙子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的“症状“,你们有吗?

01 不舍得

孩子渴了想喝水,趁大人不注意,蹒跚着走到热水瓶前,拔起瓶塞…

大人发现了,赶紧上前,一边从孩子手里抢过瓶塞,一边说,“哎哟哟,宝贝啊,水热啊,烫着你咋办啊,喝水了,妈妈给你倒啊!”

02 怕添乱

家里打扫卫生,孩子也拿着扫把来帮忙。但孩子扫不干净,拿着扫把在地上随意划弄。甚至帮了倒忙。于是家长发了火,“去去去!一边玩去,别在这儿瞎捣乱、添麻烦!”

又或是家长做饭时,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帮忙择菜、洗菜,但家长却不领情,嫌弃地将孩子匆匆赶出厨房。

03 劳动无用论

孩子的袜子脱下来,泡到水盆里,拿块肥皂笨手笨脚地洗。长辈看见了,赶紧跑过来,“你又不会洗,浪费了肥皂还洗不干净,别做这无用之事了,赶紧做点正事——看你的语文书去!”

“妈妈根本不让我劳动,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把作业写完就行。有时候想帮他们洗碗,他们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的,你赶紧进屋写作业去吧。”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

04 劳动是惩罚

劳动惩罚,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用劳动来弥补所犯的过错。犯了错误用劳动来代替,父母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犯错了嘛,就要接受教训,训得轻了孩子听不进,训得狠了自己又心疼,就用劳动,一方面教训了孩子,为了不再劳动孩子以后就不会犯错,再者孩子又可以在劳动中得到锻炼。

“罚你打扫两天卫生。”

“犯了错误,那边的垃圾堆以后就归你了。”

  这些通常都是将劳动作为惩罚的家长说的话。

如果爸爸妈妈们存在上述所说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情况时,请你们不要再抱怨自家孩子是'小懒虫',因为阻隔孩子与劳动的正是你们的观念和言行。

03

劳动教育是预示着未来成就的教育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它也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就算爸爸妈妈们按“做家务”这样最局限范围来理解劳动教育,我们也是需要“做家务”这样的劳动教育的。

“做家务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成功。”


这绝不是某个为了让孩子做家务的父母信口胡编出的理由,这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明尼苏达大学对20年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关青少年时期在学业成绩、职业路径、人际关系上是否成功的最佳预言者是他们是否在3岁或4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家务。

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历时75年,从1938年至今仍在统计)哈佛大学格兰特研究(Harvard Grant Study),根据参与研究的724位高成就人士(包括未来总统肯尼迪和华盛顿邮报水门事件时代的编辑本·布拉德利)的经验发现:童年时工作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兼职工作、做家务、参加学校俱乐部或体育活动)与社会阶层、家庭问题和其他因素相比,它能更好地预测成年期的心理健康。“我们希望孩子在生活中获得职业上的成功,是来自于他们小时候做过的家务。”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前新生咨询主任Julie Lythcott-Haims认为,家务活有助于孩子们培养责任感、自主性和毅力——这些是成为有能力的成年人所必需的品质。“而家长们正在让我们的孩子过一种清单式的童年。”她在TED演讲中说道。

“当我们把成绩、分数、荣誉和奖励看做孩子们童年的奋斗目标,即使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过度帮助来让他们获得一些短期的成功——比如帮他们指导作业而拿到的好成绩,比如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看的童年简历。但这些会让他们在自我认知上付出长期的代价。我们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Julie Lythcott-Haims 说。
 
Lythcott-Haims 指出,孩子需要我们少一点痴迷于成绩和分数,而将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为成功奠基的童年上,比如爱,比如,做家务。越早开始越好,这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代表着: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完成它,这个人也可能就是我。这种心态代表着: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

“而这就是让你在工作中获得先机的东西。我们都清楚这个道理,你们也都清楚。”她补充道。

04

外国的劳动教育怎么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又有了“硬指标”,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个“劳”字,不再是可有可无。

在各地落实政策出台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劳动教育怎么做?

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

日本的劳动课程体系历史悠久,备受认可。劳动课程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学习自理,培养孩子耐心、细心和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小学生开始要上家政课,进行烹饪基础、衣服整洁、房间舒适等进行指导学习,学校会千方百计给孩子们创造因地适宜的劳动学习和实践条件。

*日本家政课课本

让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生活,是日本劳动课程体系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期待中国的家政课能够和孩子们的生活离得更近一点,希望家庭劳动课不仅是拍照片和做样子,而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是也是此次《意见》中的具体举措之一,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双方合力与长期努力。

德国:优秀的师资参与劳动教育

德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名称不一,一般叫“常识课”。在1~2年级与德语课合并,3~4年级才单独上课。巴伐利亚州小学常识课每周4节,其中2节为史地,自然常识,2节为手工劳作。手工劳作1~4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纸工、编织、木工、陶器等。

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并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同时,德国十分重视劳动教师师资的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学科的专业实习,也包括在校实习、社会实习以及独立劳动实习。教师必须在各类教学范围和学习场所同时具备了高等教育教学法和职业经验,才可能定向成为劳动教育的教师。在德国当一名劳动教育教师,从小学到大学要念19年。

芬兰:悠久成熟的课程历史和评价体系

芬兰教育家乌诺·齐格纽斯在1860年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孩子和青年应该充分熟悉并了解劳作不是一种枷锁和负担,而是一种美和光荣、一种幸福、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美好祝愿。”

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程及综合课程等。芬兰劳动教育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培育目标,不仅停留于对于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并且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这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孩子的劳动观念如何培育,如何将劳动价值观融入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之中。

05

家庭版劳动教育这样做!

在劳动教育如此重要却又被忽视的今天,作为家长和教育者的我们,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我们的家庭教育呢?家庭版的劳动教育又该从何开始呢?

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01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孩子劳动;有些怕孩子干不好;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业重,功课多,不想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有些则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劳动作为一种技能以后自然会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弱。

因此,家庭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劳动教育,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以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的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确他作为家庭一份子,劳动是责任,也是义务,劳动是规定动作,而不是选择动作。

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

02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干什么活都有一定的干法,这就要求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劳动的操作要领、方法及劳动技巧。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父母应该耐心地教孩子去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地对他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他搁在一边不管,或者严厉地责怪他。这样只能起反作用,让孩子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就放弃去做。

在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劳动体验中感受到快乐和信任。

注重实践锻炼

03

如果父母在平常没有让孩子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劳动就是纸上谈兵。父母可以从倒垃圾、做饭、洗衣服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实际的劳动锻炼。

尊重孩子的劳动

04

首先,父母要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对干得好的要予以表扬。

其次,一定要限定孩子干家务活的时间,不允许孩子在做家务活的时候拖拖拉拉,以使孩子所需要的学习、与家人交往,或自由轻松的时间不至于受到干扰。

再次,父母要意识到孩子有时对劳动消极抵抗的计谋,如争辩、拖延、绷着脸或故意做出不会做的样子。家长要理解孩子,但不认同他的行为。

最后,不要把分配家务活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把劳动与金钱挂钩,否则就曲解了劳动的意义。

运用方法巧促孩子劳动

05

方法一:每周一次贴出孩子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孩子去干,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计划,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同时,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父母,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方法二:轮流干某些活儿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等做完后,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这可促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方法三: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

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父母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非常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使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总结

适宜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不依赖父母的意识,也可以让孩子在劳动中懂得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自主性和毅力的重要来源。

让孩子在系统的文化学习知识外,从一蔬一菜、一伸手一弯腰的家务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在劳动中感受成果的不易,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夯实成长的基石,真正实现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五一劳动节来临,爸爸妈妈赶紧抓住劳动教育的好机会,从拖一次地、做一道菜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最新发布!9月起开始执行: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种菜养鸡鸭维修家电......还要中考?
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4
浅谈加强培养小学生家务劳动意识和习惯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
“穷养”儿女为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