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食俗之怪
白 沙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俗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面条好像裤腰带 关中盛产小麦,面条是关中人主食。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关中人最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像条裤腰带那样。这种面吃起来很光滑、筋道,很有嚼头,真可谓"既好食又饱肚"。
吃的饼子像锅盖 陕北盛产麦子,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饼子又称大饼,每个重达数斤,形如一张大锅盖,吃时可切成三角形一块块的,以便全家老少分而食之。陕北大饼表皮黄亮脆香,内瓤松软,虽是陕北人的主食,而旅游者初次品尝,又何尝不是一个地方风味的美餐呢!
三条沙虫一碗菜 这是海南人所特有的一个怪俗。所谓“沙虫”,系一种栖息在海南沙滩边的蚕科小动物,身体呈灰白色。沙虫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海南人吃沙虫除有沙虫火锅外,还喜欢红烧沙虫。一般以香菜或生菜加上三条沙虫,进行红烧,其味道非常鲜美。
面锅里面煮锅盖 这是江苏镇江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饮食怪俗。传说从前镇江有一对夫妻,丈夫老是有病,胃口不开。妻子给他下面吃,不是嫌太硬,就是嫌太烂。一次,在煮肉时,不小心将汤罐盖子碰到锅里面去了,谁知,丈夫吃了这碗面爽口适味,以后,妻子天天给丈夫烧锅盖面吃。从此,锅盖面在镇江便传开了,成了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
因硝而成的“肴肉” 此怪吃亦源于民间传说。从前,镇江酒海街有一个夫妻店,由于不慎,丈夫错把硝当盐腌了猪蹄。谁知硝过的猪蹄越烧越香,连路过的八仙之一张果老闻到肉香之后,亦非要吃几口不可。后来,因硝肉不好听,就改为“肴肉”。就这样“肴肉不当菜”的习俗便流传到今天。
生肉当馍又当菜 此菜为青海玉树地区特有的一种名为“下更保”的肉菜。每年的10月至11月期间,将肥壮健康的牛宰杀后,劈成大小相同的块状(或只取净肉切块),也有把整头牛破为十八块的。然后穿串悬挂在避光通风处晾干。这样炮制出来的干肉,色、香、味俱佳,且保持了新鲜牛肉的营养成分,食时不加任何烹调,入口脆嫩鲜美,易饱耐饥,别有风味。特别是天气转暧、青黄不接的春季,“下更保”更是野外游牧藏民的食中之王。
闽西人吃老鼠干 闽西有风味特色“八大干”,其中宁化老鼠干,是立冬后捕得田鼠、山鼠,经蒸煮、脱皮、剖腹、去肠肚后,将肉、肝、心共置于盛有米饭或糖的热锅中烤干。光亮透红的鼠干味香可口,与其他菜共烹炒后,为筵上名品。老鼠干还是出口佳品。
蚂蚱当作下酒菜 这是云南的十八怪之一。云南人叫蝗虫为蚂蚱,在大理白族地区,尤其将“蚂蚱”当作下酒菜。其吃法是将蚂蚱烫死晒干,除去翅膀、刺脚、尾部和肠肚,只留下头、身子和大腿。淘洗干净入铁锅以文火炒香,晒晾后,配上盐、姜、蒜、辣椒、花椒、八角、红糖等作料拌匀,装入罐中,封严罐口,食用时取出来便可,味道十分可口,这实际是将其作腌制品食用,的确不多见。
摘自《大众科技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饮食文化】南北饮食食趣
南北食俗十八怪吃是什么
539,食俗怪
镇江三怪:肴肉、香醋、锅盖面
杜康造酒 儿造醋的传说
江汉路 | 苏式菜社“中南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