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键盘与风箱的和鸣:感受牵动人心的手风琴

您是否看到过少年坐在路边拉着手风琴,为那种散发着浓浓欧洲风情的声音所迷恋?悠闲沉醉的演奏,浓郁欧陆风情的曲调,平凡却心怀梦想的歌手……当风箱与键盘和鸣飞扬而出的悠扬旋律飘荡在耳畔,您是否会回忆那个青葱无暇的年代?

今天“影音新生活”编辑与您一起拿起手风琴,奏响心底深处的优美旋律。


源于中国的簧片乐器

手风琴(Accordion)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它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像钢琴一样用双手演奏出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在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中,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除了独奏外,手风琴还可以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然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个看似纯西方式的乐器,其实根源于中国。

1777年,中国传统乐器“笙”由意大利传教士阿莫伊特神父传入欧洲,随后欧洲便开始出现一些借鉴笙的乐器,这些簧片乐器被统一认定为手风琴的前身,但它们大多未能成行而逐渐遭到淘汰。

1821年,德国人德里克·布期曼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又在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勒斯·德米安在布斯曼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家手风琴,被命名为“Accordion”。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着Accordion这个名称。

自手风琴创制至今,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变革性发展。

手风琴一般以贝司来分,例如8贝司、32贝司、42贝司、96贝司和120贝司等。德国荷莱琴厂生产的185贝司的高级手风琴,是国际手风琴界所惊赞、神往而欲求不得的珍品。现代手风琴不仅可以担任伴奏、重奏、合奏、协奏,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古典各乐派音乐大师们的大型音乐作品。

虽然手风琴的诞生仅有一个多世纪,然而随着这种乐器的不断完善和演奏技巧的迅速发展,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引起了众多作曲家的重视,专门为手风琴而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手风琴由原来的雏形发展成为现在这一完善精美的乐器,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乐器发展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手风琴的分类

键钮式

键钮式手风琴,又称巴扬琴,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古歌唱家巴扬而得名。这种类型的手风琴左右手都是键钮,分为B系统和C系统,B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钮音是B音,C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第一个白键音为C音。B系统琴在俄罗斯流行较为广泛,C系统琴则流行于欧洲,然而这两种琴在我国都比较流行。


键盘式

键盘式手风琴右手是以十二平均律结构的钢琴键盘形式,左手是键钮的手风琴。键钮和键盘式手风琴都分为传统贝司低音亲及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琴。前者所有低音只在一个八度内,而后者可以通过转换按钮变换结构,可以演奏多个八度的音,右手键盘为十三种音色,提高了手风琴的表现力。


电子式

电子式手风琴又称MIDI手风琴,是在手风琴中采用了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各种音效及特效的手风琴,通过MIDI接口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有些电子手风琴带有力度感应键盘,不仅可以通过风箱控制力度,还可以用触键力来控制强弱。

班东尼

班东尼手风琴又称班多钮手风琴,从德国的六角手风琴演变而来,在南美非常流行,主要用于演绎探戈音乐,而被称为“探戈之父”的皮亚佐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手风琴演奏技巧

手风琴演奏需要双手同时参与,而且在练琴时,手指尖不停地与键盘和键钮进行不同速度、不同时间地接触,这样便增加了神经末梢与大脑信息的传递机会,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应提高,久而久之,左脑与右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大大加强,反应能力提高,手指更加灵活,经常练习将会提高双手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读谱并同时进行视奏时,注意力也会相应提高,注意力提高了, 记忆能力也随之增长。此外,当琴发出声音时,耳朵将听到的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需要对声音是否正确、音量是否合适、音符的长度是否符合乐谱的要求等等迅速做出判断,因此练习手风琴的同时也使得眼睛、大脑、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同步反应能力逐渐变得快起来,思维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程度的加深,表现能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丰富起来。


无视觉触感

众所周知,其它键盘乐器的键盘平面方向都是向上的。在演奏中,触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通过人体的两种触感来提供:第一是视觉触感,二是手指触感。

手风琴的键盘平面和键钮平面却与众不同,是背向演奏者而向外的,演奏中一般要求不看键,因此,演奏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能靠一种触感来提供,即手指触感。这种有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一定要贴键,才能改善手风琴演奏中人体所提供的触感的不足。

世界上许多生物的视觉触感是很差的,或者根本没有,但它们的其他器官的异常灵敏,弥补了这种先天不足。如鼻子的嗅觉,触须的敏感,声呐的导向等等。手风琴的贴键演奏,实际上是增强了手指尖的灵敏度。


地面引力偏向

其它键盘乐器在触键时,手指的作用力正好与地面的引力方向相同,地面引力不会对手指产生偏向影响。在手风琴上触键时,手指作用力与地面引力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地面引力对手指会产生偏向影响。当然,克服这种偏向影响,主要是靠手臂力量的自我调节。但如果贴键演奏,手指与键盘之间的摩擦力也能起到一定抵消地面引力偏向影响的作用,以提高手风琴触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小动作幅度

手风琴的独特构造,决定了它的音量强弱不是靠右手触键的力度来控制的,而是靠左手的风箱。所以任何靠大幅度的手指动作,对音量的控制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再说,手风琴键盘的硬度与其它键盘乐器的硬度相比,只比电子琴稍硬一些,用不着大力度来按键。而且手风琴演奏的风格,应该是轻捷华丽的,不应带有笨重感。贴键演奏时,手指与键盘距离最近,只要以微小的动作就可按下键盘,才能去掉使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的多余动作,而容易使手风琴的声音效果具有轻捷、华丽之感。


深入心灵:世界手风琴文化

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欧

早在1931年,德国便在洛辛根市建立了一所手风琴专业学校,并在1948年改建为州立手风琴学院。

1936年,英国建立了“手风琴演奏者学院”,把手风琴作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手风琴也英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英国成为手风琴音乐创作最为繁荣、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前苏联

在世界手风琴史上,前苏联的手风琴艺术发展道路比世界各国都更加值得注意。早在手风琴刚刚诞生不久的时候,这种新生的乐器就流传到了古俄罗斯。俄罗斯人对这件当时还不够完善的乐器的热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的。他们对手风琴掀起了一场改良再造的风潮,一时间在俄罗斯各地,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经过改造的手风琴,包括意大利手风琴、德国式手风琴、多调式手风琴、双排式手风琴等等。前苏联生产的最大型号的键钮式手风琴,音域从大字一组的E1到小字四组的f4之间,包括了所有77个伴音级,超出了六个八度。这在当今世界乐器领域也是屈指可数的,也许当时这种狂热也是手风琴能够成为典型的俄罗斯民间乐器的重要原因。


中国

手风琴虽然根源于中国,但我国的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阶段,并循序着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这样一条独特的路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到70年代后期,我国的手风琴教育事业和演奏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81年中国音乐协会北京手风琴专业组的成立、1983年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和1989年全国手风琴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手风琴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聆听风声:手风琴的韵律

作为一种广泛流行于世界民间的乐器,手风琴不仅能够举行专业音乐会,更多的则是生活中作为娱乐的乐器,它在演奏古典音乐时庄重严肃,在演奏歌曲时深情绵长,给人无限的思绪。

和“影音新生活”小编一起欣赏一下手风琴的悠扬旋律吧。


来自罗马尼亚的民族之声:《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又称为《顿音霍拉》,大约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被改编为多种版本的器乐独奏曲目,广泛流传。

《霍拉舞曲》是一种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悠长的歌调,另一种则是活泼的轮舞。乐曲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热欢乐的气氛。


奥地利的蓝宝石:《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为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


自然之声:《云雀》

《云雀》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独具特色的作品,原作为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后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独奏版本。乐曲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媚、风景如画的景象。


西班牙风情:《西班牙斗牛舞曲》

《西班牙斗牛舞曲》原本是一首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的小号独奏曲,后来被改编为手风琴曲。乐曲整体节奏迅速、明快,让人感受到斗牛场的惊险、刺激、激烈和喧嚣的场面,以及斗牛士勇敢、威武的气势。


键盘手风琴和单簧管演奏,《巴赫奏鸣曲》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奏鸣曲》



键钮手风琴二重奏,《自由探戈》

《自由探戈》是“探戈之父”皮亚佐拉为电影《探戈课》所作的主题曲。而皮亚佐拉的出现,将探戈音乐从底层带入尊贵的圣殿,开创了探戈的现代时期。皮亚佐拉的音乐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包括克莱默尔、格拉契、马友友等演奏大师们的顶礼膜拜,以至于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自由探戈》



手风琴二重奏,《鄂伦春主题民歌变奏曲》

鄂伦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能歌善舞,他们常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鄂伦春族民歌曲调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即兴填词,多以山歌即“赞达温”曲调为主。“赞达温”曲调高亢圆润,略带颤音,一般都是固定的,曲调允许自由发挥,喜怒哀乐完全可以通过音调的节奏来抒发。


《鄂伦春主题民歌变奏曲》



阿里昂多,手风琴《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之一,它是基于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诗作改编为同名歌剧《撒旦王的故事》。由于此曲旋律极快,节奏清晰,常常作为现代器乐独奏的小品。


《野蜂飞舞》



法国手风琴小调

这首曲目是一首不知名的法国民间小调,节奏明快清丽,如春风沁人心脾,仿佛一股法国特有的情怀充盈其中,让人感受到似乎是来自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的浪漫与宁静。


《法国小调》



钢琴手风琴合奏,皮亚佐拉《遗忘》

遗忘是皮亚佐拉流传最广、最著名的探戈曲作品之一,最初是为电影《亨利四世》而写的配乐曲,曾在1992年获得格莱美“最佳乐器作曲”奖项提名。乐曲舒缓而又凝重,在表面近似平静矜持的格调下隐藏着内心的激动与幽怨。


《遗忘》



结语:欣赏了“影音新生活”小编介绍的这几首动听乐曲,有没有觉得很美妙呢?手风琴根源于中国,形成于西欧,兴盛于俄罗斯,是少有而名副其实的“世界乐器”。在这个特有的键盘与风箱和鸣所组成的乐器散发出独特气息和韵味的乐声下,浸透出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的绝妙情怀,让人心醉不已。

您,心醉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风琴唤起的,不只是“红色记忆”
活簧类乐器 手风琴曲精选32首【请您欣赏】
【文化】俄罗斯手风琴:风箱里的浪漫与奔放
论手风琴的结构比较与发展
键盘与键钮两种手风琴的《野蜂飞舞》
手风琴基本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