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八|白登之围


说刘邦大气,还真有点不太客观。刘邦其实也有很多小心眼,特别是针对他自己暗地里非常忌惮的那些有能力的军阀,比如韩王韩信(早先的韩国王族后裔),以及楚王韩信(之前的齐王,后来的淮阴侯)。


韩王信虽然不如与他同名同姓的淮阴侯韩信那么能打,但也是有军事能力的,且是韩国宗室出身,血统纯正。一开始由于刘邦有言在先,因此天下大定之后,刘邦如约封他做了韩王,封地在颍川。此地是天下中枢之所,还是关中的门户。


但刘邦是什么人,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哥们第二年就动了脑筋,把韩王信的封地迁到了太原以北的地方。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位韩信能打,让他去北面防卫匈奴。


韩信去了北方之后,建都马邑。不过,这个韩信充其量只能算个二流将领,之前也没打过匈奴,当年秋天就被匈奴重重围困。韩信一方面派人去向刘邦讨救兵;一方面派出使者出访匈奴,谋求和解——这原本也是聪明之举,缓兵之计、争取时间么。


但当上了皇帝的刘邦患上了一种严重心理疾病:疑心病。他本打算率军救援的,但一听说韩信跟匈奴“互通款曲”立刻就不淡定了,觉得韩信背地里在搞什么猫腻。皇帝么,总是比较任性的。刘邦不仅没有发救兵,还派出了使者去指责韩信。


韩信一看,这局势,如果守不住,落到匈奴手里,估计是死路一条;如果守住了,落到刘邦手里,估计也是死路一条。左右为难之下,他狠了狠心,投降了匈奴。


作为华夏民族,对中原地区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认为那些民族是不开化的。刘邦之所以敢在危急时刻还派人去指责陷于重围之中的韩信,是因为他认定韩信这样一个中原诸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投降一个蛮族。


可惜,刘邦这步棋算错了。他太小看当时匈奴部落的实力了。而且,他还一错再错。


匈奴人的故事


匈奴是个挺牛逼的民族,虽然人口一直不多,但把欧亚大陆的东西两头都折腾得够呛。


在东边亚洲地区,最早从三代开始,匈奴就一直袭扰中原地区的北方边境,后来给汉朝政权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到东晋的时候,当时已经归化汉族的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起兵自立,建立前赵政权,并一直杀入洛阳,灭掉了西晋。


而在西边的欧洲地区,有一支叫匈人(Hun)的部族,也搞得风生水起。当时欧洲版图主要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所占据,而这帮匈人完全不畏惧强大的罗马帝国,先是折磨东罗马帝国数十年,包围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东罗马签订城下之盟,后来又跑去欺负西罗马帝国,攻入意大利本土。


虽然这支匈人跟肆虐东方的匈奴是不是同一支还待确认,但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二者多少还是有点关联的。


我们还是关注东边,教皇和阿提拉的恩怨让西方人自己去讲。


匈奴人和汉人完全不同,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匈奴人,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从夏朝的时候就开始住在中原北方的蛮荒之地。他们根据畜牧活动的需要而进行迁徙,因此没有城市,也没有常住地,不事农耕。


第二,由于游牧的习性,匈奴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骑羊,并训练使用弓箭;等到成年之后,匈奴男人自然就能成为很好的骑手和射手。所以,打猎啦、掠夺边镇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是拿手好戏。


第三,匈奴的文化水平比较落后,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在汉人看来,匈奴部落也没有什么礼义廉耻。打仗、掠夺只看是不是有利可图,如果有利益,就上,如果没利益,就跑,毫无节操。这一点落到社会习俗上,就变成重视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歧视老年人。


另外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习惯是,如果父亲了,那他的儿子就能娶自己的后母做老婆;兄弟中若有一个死了,也可以娶嫂子或弟妹。这习俗之所以产生,恐怕是因为游牧部落的意外死亡率较高的缘故。


——匈奴人和汉人如此不同,也难怪刘邦会认为韩信再怎么受辱也不可能投降匈奴了。


战国的时候,匈奴人主要盘踞在秦国、赵国、燕国的北方。之前我们也讲过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对抗匈奴的一些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等到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匈奴好像一下子消停了,直到秦灭亡,都没有再出来捣乱。这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秦始皇派蒙恬修建长城、北击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所有土地,把匈奴人赶去了北边;二是因为秦朝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尽管后来蒙恬被冤杀,北方边境的守备仍然没有松懈;第三呢,也是客观原因,秦朝比较短,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匈奴人在这个期间还没有从蒙恬的打击下缓过劲来。


而到了秦朝末年的时候,由于中原大乱,北方戍边的队伍也不如原先那么强盛了,开小差的人特别多,匈奴人就瞅着这个机会,又逐步返回当初占据的地方。到了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匈奴再次重返黄河以南,并频繁袭扰汉朝北方边界。


恰恰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匈奴也出了一位极具能力的领袖人物——冒顿。


单于冒顿


冒顿是老单于头曼的儿子,也是头曼的继承人。但这匈奴单于跟华夏帝王一样,也好色,后来讨了个小老婆(匈奴管单于的老婆叫“阏氏”),喜欢得不得了。这阏氏也争气,给老单于又新添了个儿子,老单于更是把这个儿子当作了宝贝,想让他做自己的传人。


匈奴人比较崇尚实力,谁比较能打大家就拥立他做老大。这时候已经有了冒顿这个大家比较看好的继承人了,没有小儿子的位子。出于对部落舆论的畏惧,老单于也不敢公开废除冒顿的继承人地位。于是,这老奸巨猾的头曼单于想了个办法,安排让冒顿去月氏这个地方当人质。等冒顿这傻小子到了月氏,老头子就立刻领军去攻打——摆明了是要借刀杀人。


不想冒顿身手颇为了得,偷了月氏的马,逃回了匈奴部落。毕竟是自己亲身儿子,头曼借月氏之手杀害冒顿的时候,已经感到了悔意;后来看到儿子居然如此机智的逃回来,有点喜出望外,还认定这儿子充分继承了自己的武勇基因。这么一折腾,老单于回心转意了,决定不杀冒顿了,还任命冒顿做了大将。


其实冒顿的武勇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他最厉害之处在于他的战略眼光和忍辱能力。做人质这件事对冒顿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虽说匈奴人本性就是见利忘义的,但这次被亲身父亲欺骗的经历仍然给冒顿带来了一种彻骨阴森的后怕感。反复思索之后,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决定先动手,目标篡位。


冒顿谋逆的准备过程很简单,也很有意思。他利用带兵的闲暇时光,发明了一种响箭——顾名思义,射出去能发出声音的弓箭。这种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给士兵设立目标信号的,算是一种“声音制导”的方法。他给自己的部下颁布了一条军令,凡是他响箭所射的目标,全军就必须全力击杀之,如果有违此令,直接斩首。


这军令听上去很清楚,对不?不过冒顿的训练方式就有点特殊。


首先是射鸟兽。匈奴人可能笨一点,有人没反应过来,没跟着响箭去击杀鸟兽,最后被军法处置了。这样训练了几次,冒顿的士兵就习惯了。


接着,冒顿选择了自己的坐骑作为响箭的下一个目标。大家知道,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人在马在,每一个匈奴人和自己坐骑的感情都是很深的。周围的士兵一看冒顿射了自己的坐骑,就很犹豫,有一些人就没有跟着冒顿射杀。冒顿倒是毫不犹豫,立刻就把不服从军令的人都杀了。


下一个目标更加匪夷所思了,冒顿选择了自己的老婆!冒顿跟自己老婆的感情应该是很好的,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将军将响箭射向自己老婆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犹豫了,不敢跟着射。冒顿显得非常冷血,在杀了自己老婆之后,把这些不听军令的人也一个不剩全部正法。


这下冒顿的士兵知道这条军令是至高无上的了,之后就再也没人胆敢违抗了。


不过冒顿还是不太放心,他还是对自己部下的忠心和执行力再次做了试验。他下一个目标选择了自己老爹——头曼单于的坐骑。左右一看响箭已出,毫不犹豫,立刻把老单于的马射成了刺猬。


可以了。冒顿暗暗点头。


于是,冒顿在一次和自己父亲一起打猎的过程中,拉弓将响箭射向了自己父亲。没几分钟,老单于就死在了亲生儿子手下所射出的箭雨之中。随后,冒顿不留情面的杀死了自己的后母,以及那位威胁过他生命的弟弟,还肃清了大臣中反对自己的人,自立为匈奴单于。


不过当时冒顿所领的匈奴还并不强大。这是因为北方部落历来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冒顿刚当上单于那会儿,一个叫东胡的部落是北方最强大的部族。


游牧民族都是不讲什么仁义礼节的,只看利益。听说冒顿弑父自立,东胡也不安排人去凭吊老单于,反而派出使者去讹诈冒顿,要他把匈奴的宝物——单于的千里马作为礼物献给东胡。匈奴人不是吃素的,一听这么个无理要求,群情激愤,说,绝对不能给。但冒顿却跟这帮野蛮人很不一样,他冷静地权衡了一下局势,自认实力不如东胡,于是,强行压下群臣的愤怒,将宝马送给了东胡。


东胡一看,这新上的单于倒很识相啊,可以时不时欺负一下,非常得意。过了一段时间,又派了个使者。这次要的不是宝马了,而是要冒顿的老婆。匈奴大臣们听了,马上开骂,这还了得,以后生下小孩都不知道是谁的种!但冒顿又权衡了一下,认为东胡无非是在继续试探自己,再次忍下了这口恶气,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阏氏送给了东胡——能做到将绿帽子主动戴到自己头上,充分说明了这位冒顿单于具有超强的忍辱能力。


东胡王再次笑纳了这份大礼。过不多久,使者又来了。这次是要匈奴和东胡之间一块一千多里的荒地。这次大臣们没那么愤怒了,一些大臣甚至说,反正是块空地,不如就送给他们算了。


冒顿,知道东胡此时已经对自己完全放下了戒备之心,且经过这段时间的隐忍,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于是,他决心一战。他在朝堂上表现出非常愤怒的样子,大骂东胡王,说,土地乃国家之根本,怎么能随便割让!并立刻让护卫把之前说送空地给东胡的大臣们拖出去杀头。


恶狠狠的杀完人后,冒顿马不停蹄,组织军队准备进攻东胡。上马的时候,他又下了条军令,凡是后退者,斩!跟随冒顿已久的士兵深谙冒顿的脾气,马上明白了这次是去玩命的,不敢怠慢,气势汹汹杀向东胡。


东胡完全没有想到冒顿这个怂货居然有胆子来打自己,一点防备也没有。匈奴就这样顺利灭掉了东胡。随后,匈奴在冒顿的带领下,征服了北方的各个部族,并向南渡过黄河,进入了中原地区。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即将面对的对手。


白登之围


听到韩王信投靠匈奴的消息,刘邦很生气,他决定亲自带兵去讨伐韩信和匈奴。


最先碰上的是韩王信的军队,刘邦对这些叛徒毫不留情,大败之,并斩杀了几名将领。韩王信见自己抵挡不住汉军,带着散兵游勇,往北逃去跟匈奴合兵一处,共同抵抗汉军。


刘邦以前没跟匈奴打过仗,对匈奴的打法、战术特点完全不了解,对北方的地理风貌、天气气候也不熟悉,在这两件事上吃了大亏。早先讲过,匈奴打仗只图利益,因此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每当汉军占上风的时候,匈奴人立刻四散逃开;但过不了多久,又会自动聚集起来,颇有点化整为零打游击战的意味。汉军和匈奴这么打打停停,虽然说起来都是胜仗,但也没捞到什么实利。汉军就这样一直追击匈奴到了北方。恰逢隆冬时节,天降大雪,汉军没有这种应对严寒天气的经验,有两三成的士兵都被严重冻伤,甚至冻掉了手指,十分影响汉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但刘邦是个不达目的不会善罢甘休之人,且之前统一了天下,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信心爆棚,加之一向看不上蛮夷之人,在这种不利汉军作战的天气和局势之下,仍然不想退兵歇战。正在纠结的时候,前方去探查敌情的人陆续来回报,说匈奴那边都是老弱病残,马也非常瘦弱,不堪一击。刘邦反复思虑之后,决心继续向北出兵。


这时,先前的娄敬(现在叫刘敬了,因为之前谏言迁都的事情获得了刘邦的奖赏,赐姓“刘”)又跑出来了,他说,这情报有蹊跷,匈奴人如此暗弱,不符常识。很有可能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我们深入其腹地,以便伏击我们的。我们不可这么轻易的陷入匈奴人的圈套啊。


刘邦一听,非常恼火,认为这番话有动摇军心之嫌,不仅不予采纳,还把刘敬关进了大牢。随后率领大军进发平城(平城是如今的大同,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后会经常提到)。


不过,大军调动,往往需要时日。刘邦自己带着先锋部队先到了,后续大部队还没到。估计是韩信的眼线得到了这个消息,告诉了匈奴人。冒顿单于立即发全国之兵,趁皇帝刘邦出巡白登山的时候,将他团团围困。


这话说出来都不好意思,其实刘邦也不怕被围,反正他这辈子都被围了好多次了,而且每次都能安然无恙的从包围圈顺利逃走。但今时还是不同于往日,一来汉军北地作战,对周遭地形天气完全不熟,二来实施这次包围的敌军是蛮族,不知道对方会干出什么事来。


不过反过来想,匈奴虽然机动性强,善于打游击,但真要硬碰硬把汉军精锐吃掉,恐怕也非其擅长的。因此,白登之围就在这种奇异的氛围下持续了七天。


《通鉴》上记载,这个期间,刘邦派人秘密地给冒顿的老婆——匈奴阏氏送了很多礼物,让她帮忙给吹枕边风。这女人啊,在哪个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拿了礼物就手软了,就对冒顿说,两国的君主照理是不能互相围困的(后台君:不知她照的是哪门子理),就算这次围困得手,我们拿到了汉朝的土地,那边也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游牧部落去居住啊,要来也没用(这真是误解、短见)。何况我听说汉主也是有神佑的(啧啧,又搬住封建迷信来压人),大王您处理这件事可要谨慎一点啊!


史书说,冒顿听了这番话,又看见先前约定的汉朝叛军没有按期抵达会师,就放了刘邦一马,把包围圈解开了一个角。刚好又碰上天降大雾,刘邦就带着人从包围圈的这个缺口逃了出来。刘邦急性子,拼命催着夏侯婴快点走,但这夏侯婴也颇有性格,就是压着步子,慢慢走——怕惊扰了两边的匈奴兵。最终刘邦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平城。此时,汉军主力也已到达,匈奴人看捞不到便宜,就撤去包围。刘邦也没兴致继续对抗匈奴了,带着幕僚们往回走。途中,特别释放了之前谏言的刘敬,并向他郑重道歉。


好了,我们回头再来看冒顿主动撤围这件事。其撤围的动因真的如史书所说,是听了老婆的一席枕边风吗?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以冒顿之贤明,怎可能随意就能听信一番毫无逻辑且夹杂着封建迷信的话?在我看来,冒顿在白登的看似奇怪的举动,很难为汉人所理解,却刚好是符合匈奴人的逻辑的。


如前所说,匈奴人的最大特点是谋实利。如果当初在白登山上,匈奴下手狠一点,干掉了刘邦,对当时的匈奴部落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反而却有不少坏处。刘邦对华夏民族而言是皇帝,对匈奴来说只是个汉人而已。杀了刘邦,中原地区换一个皇帝,再加上一个杀父之仇的怨结,汉人必定会再度大举出兵抗击匈奴。这对于正处于崛起过程中的匈奴是个非常不好的事情。


而放走刘邦,对匈奴来说,却是更好的选择。刘邦这次吃了亏,知道了匈奴不好对付,回去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就会对匈奴更有利。后来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刘邦回去后,制定了和亲政策,就是让皇族公主去给匈奴单于当小老婆,明面上说自己是匈奴人的岳父,实际上呢,每年给匈奴送陪嫁物品不计其数——这下可爽了匈奴人了,连打劫的力气都省了,所需的生活用品、奢侈品都变成了由汉人送来,还包邮。此等买卖,多么划算!


白登之围与刘邦先前遭包围的政治背景是完全不同的。楚汉战争时期,那是争天下;而白登之围,是边境纠纷。争天下,是零和博弈,一国不容二主,因此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情势;而边境纠纷呢,就是在犬牙交错的国境线上挣得现实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完全有机会实现双赢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冒顿会主动放刘邦一马,其实是没有看透这背后的政治关系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降伏用兵如神的韩信,却至死都没赢过此人
披着羊皮的狼,匈奴单于冒顿的发家史
冒顿单于(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其能力不在成吉思汗之下,前209-前174年在位35年,享年61岁)
大漠枭雄:冒顿单于
匈奴单于--冒顿
释读中国历史137:刘邦的对手比他还狠,杀父杀妻,还狡诈凶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