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6张罕见照片,还原广州这项 “独门绝技” !

广州的牙雕工艺很早就已经出现,在1983年出土的西汉南越王墓中就曾经出土了五支非洲大象牙,据考古学家认为是从海上运来的,还有一些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可见象牙在那时已经作雕刻原料之用了。

广州象牙雕刻品种最具特色的算是象牙球,宋代开始形成雏形,到了明代已经可以雕刻成镂空可以转动的三层象牙球,此种鬼斧神功纯手工制作奇技被称为“鬼功球”。

清代为成熟期,作为南派牙雕代表作品上贡朝廷。

民国时期,翁昭、梁雄二位牙雕大师创作的25层镂空象牙球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60年代开始至1980年代由技艺创新发展而达到鼎盛期。

图1:李定宁与儿子李斌成制作的57层象牙球《盛世乾坤》作品。

1984年,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青年工人陈易为做出缕雕四十层象牙球并获得全国青年发明一等奖。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出《盛世乾坤》作品中以一块完整的象牙料雕刻出57层象牙球,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此作品就出自原国营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国手级大师李定宁之手。

作为牙雕世家的李定宁,用李家传了四代、珍藏了过百年重达80公斤的一支完整非洲象牙,由李定宁亲自设计和主刀,与传人也是儿子李斌成合力雕刻而成,主体以巨龙喷出水柱衬托起龙珠(57层象牙球),象牙球上则以敦煌飞天仕女为主题,寓意中华民族的繁华盛世。

图2:1930年代工艺品商号林立的大新路。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象牙球每层都薄如丝纸,且均为镂空雕刻,层层都是同心圆,灵活转动。    

清朝时期,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牙雕生产和贸易中心,在今天的靖海路、大新路一带集中了近百家象牙商号。乾隆年间,也即1757至1793年前后,借着一口通商的特殊商机,欧美商船上装的几乎都是广货,象牙制品是人人争购的商品之一。

1931年,大新街从原来的六排长麻石铺设的小街,扩建成了长1106米、宽11米的马路,并易名为大新路。附近一带的象牙商号及搞各类雕刻的作坊也纷纷迁来,形成前所未有的兴盛。当时,全广州从事牙雕的手作仔多达2780人,店铺126间,大多集中在大新路。之后,象牙雕刻行业成立了大牙行(象牙会馆)会馆设在小新街142号,几乎所有牙雕店铺,都争着向它旗下埋堆了。   

然而,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对大新路的牙雕、玉雕、珐瑯等行业受到致命打击,艺人不得不移居香港或远赴海外。

战后,这些手艺人逐渐迁回广州。

广州解放后,于1950年,时任广东省省长兼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示:“一定要把象牙雕刻这种工艺品组织和恢复起来,搞各类雕刻的作坊也要大多迁移到大新路”。

1950年11月,开始成立“广州市象牙输出联营社”,一下子加入联社的店号就有34户。到了1954年公私合营的大环境下,重组为“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于1955年2月正式开业。到了1958年又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因为厂址在大新路,所以直接命名为“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从大新路419号旧址起扩充到205号、309-311号。

从此,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是广州市专门接待宾客来访参观的单位之一。

大新象牙工艺厂成立之时,集结了一批顶尖象牙雕刻枝艺师,他们还带出了一大批牙雕高手,其中,国家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翁荣标、李定宁、潘楚钜三位雕刻枝艺师是中国牙雕南派的代表人物,当时全国只有7位技师获此殊荣,而广州就占去3名,精湛的技艺得到国家的肯定,自始走上了广州牙雕有史以来的辉煌之路。

大新象牙工艺厂有着自己的品牌“天工牌”,寓意巧夺天工,主要产品有:象牙球、象牙船、通雕蟹笼、石山风景、微刻书画、古今人物、花草树木、仿古器皿、日用礼品、旅游纪念品等十大门类。产品驰名中外,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国宾客前来参观选购。

但是,随着全球保护大自然的兴起,自1980年代初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公约限制国际象牙贸易,1981年,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并于1990年正式执行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国际贸易的条例,不再进口象牙。

广州牙雕工艺师们唯有充分利用以前合法进口的库存象牙进行雕刻,另一方面,为了补充材料又设法寻求采用牛骨和猛犸象牙化石等作为原材料取代象牙,努力延续与传承这门工艺。

1984年,象牙厂在逆境中从大新路老城区搬到郊外的天平架新厂区,大新路205号、309、311号旧厂区随即成为广州市第三中学用地,继后,最早的厂区大新路419号也未能幸免变成了一个新开业的养老院。

大新象牙工艺厂经历20年的痛苦挣扎后终于迎来一缕曙光,2003年大新象牙工艺厂被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为广东省唯一合法生产经营象牙制品企业,同时加大开发俄罗斯古猛犸牙、非洲河马牙为替代象牙的原材料。

2005年4月,大新象牙工艺厂携带百多件猛犸牙牙雕作品重返阔别了15年的广州交易会,从而引起国内外媒体轰动。在交易会期间,欧洲、北美、美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等70多家公司外商涌跃前来参观洽谈订购,再一次呈现中国南派牙雕艺术的奇彩。

但是,2018年1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从此,“象牙及制品”成为绝响,替代品永远取代不了象牙制品,广州牙雕行业如何生存?如何传承?没人会知道,没人会给出答案,象牙雕刻工艺已成为传说,想必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也要改名,要把“象牙”两字去除。

翻开旧照片寻回那段记忆,重温一下大新象牙工艺厂在鼎盛时期象牙制作工艺的影像。

1973年,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从美国重返中国这块土地,其中,在广州和佛山拍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大新象牙工艺厂就是其中之一。

图3:福尔曼进入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迎面见到的是师傅正在开料,象牙经过挑选后决定好设计方案便交由师傅按尺寸开料。镜头前的竹筐中是已经按尺寸开好的象牙材料,还标上了厚薄尺寸,师傅背后整齐地摆放着一排钢锯,是分为锯齿的粗细和锯条的厚薄阔窄,开什么类型的料就用什么样的钢锯。

图4:全部都是手工操作,以老带新,实行老中青三结合。

图5:做象牙最难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开料,特别是雕刻精细的坯件一定要有经验的开料师傅来操作才能把握好分寸。

图6:现在来说一说象牙摆件的底座,一件精巧或大一点的象牙摆件必然要配上一个底座。图中的女师傅正在用条锯来切割一块用作底座的红木坯件,底座一定要用名贵的木材才能衬得起象牙摆件。

图7:底座,这是牙雕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配搭适宜,就好比“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一样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图8:因工场光线较暗,福尔曼在拍摄时都使用了闪光灯,拍完一张后,怕拍得不好又补上一张,那时是用胶卷的相机,拍得好坏只能冲洗出底片才知,不同现在的数码相机,拍完后马上可以观看照片的效果。

图9:底座与摆件是宾主有别的,牙雕艺术品为主、座为宾,忌喧宾夺主,宾的线条宜简忌繁。造工上宜抽象忌具象,还要配合摆件的造型而设计雕刻出相应的纹饰。

图10:由刚才那班师傅开好大料后便交给其他师傅细加工成坯料。

图11:同一个人又拍了一张。

图12:这位老师傅在加工更精细的坯料。

图13:另一位老师傅也在加工坯料。象牙一般长2~3米,其中约一半是中空的,由脉管牙髓之上的牙质层组成。台面见到的是象牙空心的那一段,雕刻实体、球体和精细的要用无空心的上半部。

图14:图中见到一排师傅都在加工象牙球的坯件,象牙球又称为牙雕套球、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这是南派牙雕的代表作,声名远播,是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绝技。

图15:造象牙球的原料先选择外皮光滑没有裂纹形状较圆那部分,琢磨成圆球,再运用几何原理用铅笔在球面上划线,分成大小均匀的份数,然后按间线的位置打14 个外大内小的圆锥形的洞,这些洞的深度要占牙球直径的一半,最后在球体中央留有一圆形实心小球。

图16:加工象牙球坯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制作。

图17:洞打好了,坯件就算完成,接着交由雕刻师傅操作,师傅会根据洞的深浅来安排球的层数,随后用钩刀先把内里的第一层按14个洞依次来钩通,这样就成了一层旋转自如的牙球层。

图18:接着钩内里的第二、三层直至最后一层,使层层都能转动。钩层是“明眼人做盲活”每层的厚度均在1毫米之内,最低甚至仅0.5毫米,要在如薄纸一般的内壁钩刻,需要耐力和细心,全凭手感和经验。

图19:在分离球层时是使用横钩刀和斜横钩刀伸进球洞内进行横向切割,分出一层后,将球面依次转到大孔的位置用尖锥刀进行镂空成网孔或其他饰纹完成内层的加工。

图20:象牙球层是通过高超的镂空技艺在整块球型象牙上刻出层层相套、厚薄均匀、并为一体的象牙球,且每层象牙球可以灵活转动。

图21:最后,在牙球表面再雕刻龙、凤、如意、蝙蝠、人物等具有中国文化特殊印记的镂空吉祥纹饰加以修饰点缀,其精美绝伦堪称中国绝活。这位大师所刻的是大球,层数肯定多,引起了福尔曼一口气拍了3张照片。

图22:在过去,制作象牙球是家传秘技,其制作工艺并不被人们熟知。大新象牙工艺厂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打破了旧观念而公开带徒授艺,令到新人辈出技艺日精,涌现出一大批牙雕艺术的优秀人才。

图23:随着传统工艺美术的繁荣与传承,以往被作为工艺秘密的制作手法也被逐渐公开。虽然懂得了制作技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没有说的那么容易了,因为在加工创作的过程中,如若稍有不慎一层刻坏,整个象牙球也就前功尽弃了。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象牙球,就需要用到四十多把雕刻工具,要花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图24:这些都是刚上位的技师,牙雕这行有个规律,技艺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从学徒成为熟练的工艺师一般要15年,至少10年才能看出是否能成才。熟练使用工具至少要3年。

图25:都是习惯了被人参观的场景,他们都置若罔闻专心工作。

图26:这群工友中有几个年轻人都是入厂不久的学徒,正在用象牙的边角料做着简单的工艺品。

图27:这个年青技师正在审视着画在象牙平面坯件上的设计草图。

图28:考虑着如何运刀刻好这俩位仙女。

图29:女师傅使用中的钻,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见到实物。

图30:女师傅在雕刻象牙配件,工作台面上摆满各种雕刻工具。

图31:正在雕刻仕女立像的女师傅,手中的刻刀就插进一条长长的茅竹片中,这样设计是利用竹片的重力带到刀刃上,每种刻刀的把柄大小重量都要适合自身使用而定制,并且,从刀具的开口至刃口用钝了再磨利都是靠自己去操作。

图32:师傅们都在运用自己的刀具各施其技。

图33:前面两位女师傅在雕刻着插笔筒之类的象牙制品,而后面的师傅也在做着牙球。

图34:工作台上摆着未完工的《八仙过海》摆件,师傅正在雕刻配件。

图35:数了一下这些雕刻工具,超过30把。牙雕所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有:左斜刀、右斜刀、尖锥刀、三角刀、平刀、圆弧刀、弯刀、弯钩刀、横钩刀、斜横钩刀、粗细纹锉刀、铣刀、刮刀、铲刀、钻子、锤子、凿子等,再配合自身制作特点的工具,因每个人的力度和触觉不同,有经验的技师都会自己动手造一套适用于本人运用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图36:师傅左手托着的牙雕配件,其拇指位置可见一长方型榫头,这件配件完工后是插入到《八仙过海》摆件当中的榫口内。抽屉内见到几张普了曲填了歌词的油印纸,看来这位师傅仔还是很艺术的,雕刻之外还喜欢唱上几句。

图37:看样子三十岁不到就能独立操作,有此技艺日后必成大家。在抽屉内还见到二本书,其中一本是《人类的起源》,难道他在怀疑人生?

图38:这个女师傅正在雕刻一件园林配件。

图39:山水园林花鸟,再配上人物,经过精心雕刻就是一件完美的工艺摆件。

图40:一路看来,发觉女师傅们的穿着都是不同花纹款式的衣服,当时,满大街见到的人群中只有白色和蓝色,间中见到军绿色。这里的女士穿着得这么前卫,应该是与外宾来参观购物有关,这些花饰布料说不定还是广交会上的出口产品特供给她们的。

图41:相比起男师傅,穿着就简单得多,大多是镜头前这位师傅所穿的文化衫。

图42:图中的师傅正在运用牙雕传统工具类别的凿活工具,工具的刀口要厚,原因是凿活要用敲锤击打凿子的顶部,所以凿刀口较厚。

图43:被雕刻的是《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见到还未消去用铅笔画出的线条,这叫“开脸”对脸部进行细致的刻画,由专门技工完成,也可以由技艺熟练的师傅自己设计完成。

图44:象牙雕刻的人物工序流程分为:凿→开脸→铲→磨→上腊抛光。

图45:这个女师傅正在雕刻一件布满网眼看上去是用藤条编织成保护花瓶的护套,用的是雕刻牙球的缕雕技艺。

图46:她正聚精会神地刻着藤套内花瓶外面的立体花卉,可惜福尔曼连这个美女师傅三分之一的脸都拍不到。

图47:广州独特的温暖湿润气候,使到象牙不易脆裂,造就了历代传承发展的缕雕绝世工艺,缕雕技艺中集合了镂空、钩层、卓花、版面雕刻等工序,缕雕为广州牙雕中最令世人瞩目,叹为观止,称得上巧夺天工的美誉。

图48: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件《水漫金山》的牙雕,师傅正用锉刀加工一个小配件。

图49:福尔曼凭着几十年的摄影经验觉得拍暗了。

图50:调整过光圈后再拍一张,果然好些。

图51:福尔曼还未舍得离开,继续拍,只见师傅把站在船上的白素贞从榫口中拔了出来,把刚才在加工的小配件比试着合不合适。

图52:比试过后重新把白素贞像安回原位。

图53:插笔的象牙笔筒也是广州牙雕的传统工艺,女师傅正运用铲刀,铲活工具也是牙雕的传统工具之一,铲活只用手作推,按、切、刮的动作,刀口尺寸从大至小分为多种型号,口尖一般较薄。

图54:师傅正在运用凿活工具。

图55:这下看清楚了,是《岁寒三友》牙雕摆件。

图56:这件刻件是古代仕女乐舞,因为只见到背面,所以不清楚内容。而抽屉内翻开着一本“北京牙刁(雕)”的牙雕人物摆件摄影图书,想来,这个女师傅是参照北派的粗犷简练线条。

图57:这位师傅正在制作一个三足鼎笔筒,青铜器的时代,三足鼎代表男性,四足鼎代表女性。

图58:美女师傅正在专心雕刻着一盘花的摆件。

图59:从钉在木板上的样纸看出,花盘上盛开着桃花、菊花和牡丹花。

图60:这位技艺超群的大师傅,着装上与女师傅们真是天渊之别,拖鞋、短裤、文化衫,典型的广州街坊装。背领和腋窝上还穿了个洞,放大图片看过,大师傅穿着这件由针织内衣(汗衫)龙头大哥—利工民(当时称为:广州第六针织厂)出产的文化衫,从厚度和柔软度来分析还未达到100支纱,最多只有80支纱。那时的工资每月在36—38元,学徒更少,如果达到最高级别或是市、省,甚至是国家认证的可能在40元以上,但这不竟是少数。每个月就是靠这点工资养家活口,没有奖金、提成奖、年终奖之类的其他补贴。

图61:大师傅正在雕刻一件以梅树造型的象牙摆件。

图62:大师傅左手背上纹着一铜钱图案,这是在旧社会年少时纹下的,没法抹掉。

图63:用锉刀锉着梅树的枝干。

图64:锉完再凿,福尔曼也是一连拍了5张。

图65:女师傅正在凿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人象的纹路,而摆放在工作台上是林黛玉的人象,左手拿书,右手托腮作沉思状,俩人并在一起是不是共读《西厢记》或在吟诗?

图66:这位师傅手中正在雕刻着《八仙过海》中身穿官服,腰系玉带,左手举着云阳板的曹国舅人像。

图67:从工作台上已摆放好的红木底座看出,下层是黄花梨木制作的海浪纹饰,上层黑色的《八仙过海》典型“船”造型材料可能是黑檀木或黑酸枝木再或是涂上一层黑漆油的红木。虽说是底座,流传到现在也是金价。

图68:图中见到,女师傅在雕刻着本厂经典传统作品之一的镂雕《通雕蟹笼》象牙摆件,蟹笼是用南派独有的镂空技法制作,镂空的蟹笼内还要刻出几只蟹。

图69:青年师傅在雕刻《仙女散花》。

图70:牙雕艺术很重要的一个工序—凿。凿:又叫出坯,是利用各种锯和凿子不用泥稿就直接在象牙料做雕刻加工。

图71:师傅在制作的是《嫦娥奔月》。这件摆件使用了圆雕技法,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一般一些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图72:这位师傅在制作龙船的船身。

图73:另一位师傅正在龙船船身上做镂空工序,工作台上摆放着龙船船尾配件。

图74:龙船已具雏形。

图75:这位师傅在运用高浮雕和镂空技法制作《九龙壁》。象牙雕刻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

图76:浮雕,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其中又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大多数的象牙雕刻都有运用此法。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用高浮雕技法制作的作品,画面呈立体形于平面之上,浮雕效果十分突出。

图77:师傅在制作《神笔马良》作品,见到照片中的日历是1973年6月15日星期五,6月15日也正是福尔曼的生日。

图78:福尔曼拍摄完工场的师傅后转到了展览厅,只见桌面上摆满了牙雕工艺品成品,客人就在这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摆件购买。镜头前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

图79:福尔曼把镜头推前了少少再拍了一张。在这个时期,大新象牙工艺厂所有牙雕作品都属上乘之作,可惜的是局限于那个时代,每件作品都不能刻上创作者的姓名。

图80:眼前见到的是件不知名的园林摆件,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众多的人物。展品中间的猪胆型花瓶摆件,可见到镂空多层的象牙球。

图81:中间前面的是大新象牙工艺厂独创并拿了专利生产权的《撒网船》,功力就是集中在那张鱼网上。图左是《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扑蝶”,图右放大镜左侧是微雕。

图82:福尔曼怕错过了这些希世珍品,不惜浪费胶卷又拍多了一张。

图83:图中前面4件象牙雕刻摆件从左至右分别是:《戏狮》、《天女散花》、《民族歌舞》、《山水亭园》。

图84:图中左侧鱼网后面是两个镂刻通雕花瓶摆件。

图85:图正中骑马的是《草原女民兵》,右侧是《狮子滚球》,这个可以作为镇纸之用。

图86:图右侧摆件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站立手提灯笼的是贾宝玉,坐着的是林黛玉。

图87:图中是《红楼梦》中的“惜春作画”,那个大得夸张的吊灯,灯罩镂空,原来内里是安装了灯泡,是真的台灯。

图88:数了一下这支象牙雕刻了九条龙。

图89:前面是镂刻《通雕蟹笼》,左侧是《牛郎织女(鹊桥会)》,代表月亮的是个镂空多层的象牙球,右侧是刻有九条龙的整支象牙,展品中间是个象牙球,牙球后面是《撒网船》。

到此,福尔曼参观完大新象牙工艺厂,继续参观下一站。

图90:哈里森·福尔曼 Harrison Forman(1904-1978)美国人,集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于一身。1904年6月15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专业。在1930年初,他作为记者和摄影师来到中国,后来出版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后译为《北行漫记》)名著,这是哈里森·福尔曼1944年从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亲身经历的作品。1973年,他再度来华访问,在全国多地包括广州、佛山拍下了大量充满时代感的珍贵照片。

以下用图片展示广州牙雕、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象牙工艺品及工友。

图91:图中见到清未时期的师傅在整条象牙中镂刻。

图92:民国初期还未开拓马路时的大新街。

图93: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翁荣标(中)在1977年创作的《举杯邀明月》作品中成功镂刻出一个45层象牙球,当时是属于世上层数最多的牙球。(黄鉴秋拍摄)

图94:1983年,广州大新象牙厂技术副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定宁创作的《群仙祝寿》(1.9米× 0.7米× 2米)大型牙雕作品,共雕刻了128个仙女,群仙翩翩起舞,雍容华贵,开创了中国大型牙雕作品的先河,1988年以158万元高价被日本东京某银行家购买收藏。

图95:1984年,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搬到了现在的天平架沙太路3号。

图96:1984年,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青年技师陈易为和他的全国青年发明一等奖——缕雕四十层象牙球。

图97: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楚钜创作的象牙龙船摆件。

图98:2013年,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潘楚钜、张民辉、叶汉盛3位大师共同创作的大型十一层大凤船摆件 (长132cm宽16cm高63cm )。

图99:广州牙雕绝技—多层象牙球。

图10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6年10月,原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往昔的师徒、同事在国庆假日齐齐欢聚一堂。

图101:都是挟着绝技的师傅啊。

图102:2020年金秋的10月,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阻断不住他们的同事情、师徒情、亲密的友情。

图103:昔日年华已成记忆,珍惜当下再展未来。

图104:退休后,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各处一方,但是情系一线,三十年的并肩,尤在眼前现。

图105:照片上是72届(学校?满师?)的姐妹们,此情景正好配上《那些花儿》的歌词: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今天我们都以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图106: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再回首,背影已经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象牙的鉴别
象牙雕作艺术鉴赏
象牙球制作流程介绍
中华古玩 【牙雕】
象牙雕刻中传统雕刻技艺的代表“象牙鬼工球”工艺
57层象牙球薄如纸,层层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