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这门传承千年的神秘技艺,让人拍案叫绝!

象牙雕刻(以下简称牙雕)
被列为中国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仙工”之誉的广州牙雕,
又称广式牙雕或南派牙雕,
有两千多年历史,
始自汉唐,盛于明清。

经过匠人代代传承创新,广州牙雕以镂雕、镶拼技法闻名。

与北京牙雕、江南牙雕形成中国三大牙雕流派。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牙雕珍品中,以广州牙雕名师所造为最。
广州牙雕工匠守正创新,
以猛犸牙或牛骨为材料,
传承镂雕镶嵌等技艺,
延续这一优秀传统工艺。
两千多年长河
绝技始于西汉盛于清
广州“仙工”蜚声全球

早在西汉年间,
广州已出现牙雕工艺。
唐代,
今光塔路一带设有
专门进行象牙贸易的街市。
宋元时期,
广州工匠已掌握
玲珑剔透的镂空通雕技法,
被誉为“鬼工球”的象牙球问世。
到了清代,
广州牙雕发展至鼎盛,
蜚声海内外。

广州牙雕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

西汉南越王墓遗址就出土过牙雕文物。

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学家还在遗址中发掘出了五支象牙。

经专家鉴定,这些象牙来自非洲。


虽然早在秦朝时期,中国人就有能力远航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存在,却不足以充分解释秦朝中国人能远航非洲贸易。

毕竟,从非洲到中国需要航行数万里,一路充满艰险,以秦朝当时造船技术和远航能力而言,几乎不可能直航,且史书也没有相关记载。

既然如此,
南越王墓中的非洲象牙
又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呢?

有学者分析,象牙或许是从非洲运到了波斯,再由波斯商人运到了南越国。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告诉记者,广州牙雕的发展与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密不可分。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派出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印度洋。他们用丝绸和黄金,从南亚、东南亚各古国换回明珠、象牙等奇珍。

唐代的广州,海上贸易更为发达,开辟了世界最长的“广州通海夷道”。

象牙以其皎洁的光泽、高贵的质地,为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唐朝五品以上官员用的笏板(古代文武百官上朝拿着的手板)都是用象牙制成的。

据《五代史》记载:“唐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以象牙笏三十二赐百官之无笏者。”

象牙沿着海上通道大量运抵广州,本土象牙工匠近水楼台先得月,发明了象牙席,同时还用象牙刻制印章,制造文具、梳具、花瓶等各种珍品,进贡皇室。

唐代的广州
故而有了“关口象牙堆”之称。

宋元时期,广州通过海上通道进口的象牙日益增多。

繁华的西澳码头(今海珠中路)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内港码头,瓷器、丝绸、象牙等是深受欢迎的产品。

明朝年间,珠江岸边(今大德路与惠福路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象牙加工、贸易市场,从如今存在的象牙一巷至象牙四巷及象牙北街来看,当年市场规模的确很大,不愧有“香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的美誉。

清代是我国牙雕的鼎盛时期,
广州牙雕也迎来高光时刻。
大新街沿路及附近的三府前、玉子巷等地形成了一个象牙雕刻业经营和生产作坊的集中地,成为闻名中外的象牙街。

牙雕工匠手执简易刻刀,不停踏着人工造的风轮,裁料、钻孔、雕刻、打磨,忙得昼夜不分,为的是早日制成得意之作,从老蕃(外商)那儿换回更多的银两。

也有一些外商会对牙雕饰品诸多挑剔,本土工匠总是笑脸相迎。

当时,象牙街上每天挤满了前来购买牙雕的货商。

他们逐家逐店地看,一步一步讨价还价,即使生意不成,本地商人也会客客气气地把客人介绍给另一家。

这是清代牙雕人物彩绘带柄圆镜。(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供图)
清代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精巧绝伦的牙雕工艺品让外商叹为观止,牙雕成为他们首选回国携带的手信(礼品)。
同时,广州牙雕别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也渐渐成为宫廷牙雕工艺的主流。
当时,若无皇帝准许,工匠绝不可以在作品上留下名款。

但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雍正至咸丰年间,宫廷中留有名字的广州牙雕艺人就有15名之多。

古典文学名著被巧妙制作成微雕作品。(图片出自《剔透神工——广州牙雕》)

有独门绝技
57层象牙球被誉“鬼工球”
镂空透深雕技闻名于世

镂空与拼镶,
是广州牙雕的两大独门绝技。

“广州牙雕镂空技艺之精巧绝伦,拼镶技术之完美,在牙雕行内是公认的两门绝技。”曾应枫说,镂空雕刻是“透”的艺术,是将刀具伸进作品内层、甚至多层进行雕刻。

广州牙雕的拼镶工艺可以做到天衣无缝。

牙片可以做到
薄如纸、呈半透明状,
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

广州镂雕技艺的代表作象牙球,其独特之处是将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镂空成层层相套的球体,球体精巧剔透,且每层镂空雕刻不同的通透花纹图案,并能转动自如,被誉为“鬼工球”。

牙球逐层镂雕靠触觉与听觉控刀

宋代,
广州工匠已能制作出内有两层、
层层皆可转动的象牙球。

清代以来,无论牙雕出口贸易、进贡宫廷或民间消费,广州都居全国之首。

尤其在清代至民国初年,广州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在全国牙雕艺坛独领风骚一百多年。

18世纪,英国来华使者马戛尔尼的秘书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中感慨:

“看来似乎最优美、
最完美无瑕的顶峰,
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

他还写道:“英格兰伯明翰著名的雕刻匠师试图仿照(广州的)师傅雕刻出折扇的扇骨,但始终没有成功。

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5层牙球代表中国参赛。日本参展作品则是一个30层的牙球(象牙球的简称,下同)。

二者大小相仿,表层雕刻与内部戳花各尽其妙,但日本的比中国的层数更多,人们都以为金奖非日本莫属。

究竟哪个更胜一筹?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到沸水里验证。

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日本牙球顷刻四分五裂,原来是黏合剂粘的!


而用整块象牙雕成的广州牙球则完好无损。翁昭的作品由此获得博览会优胜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定宁的作品《盛世乾坤》——以多达57层的牙球,直径只有17厘米,再度展示了广州牙雕技艺的登峰造极。

“要让一个20层的牙球'活’起来,至少得花费一年时间,每一步都是精工细作。”李定宁对记者这样说。


拼镶工艺化数千接口于无形
拼镶工艺
也是广州牙雕一大特色。
一只上乘的牙船,要看整件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美感,俗称是否“顺眼”;
整船设计的高低、起伏,是否有呼应;
船上的亭台楼阁、桥梁回廊布局,是否恰当自然;

桅杆、旗帜、罗伞、灯饰的搭配,是否协调;刻画图案的繁简取舍、线条粗细的流畅和搭配,是否美观、得当等。

归根结底,数千件各种形态的构件镶嵌在一起,也就是要看“化口”的功夫。

巧用新式材料
“以骨代牙”传薪火
牙雕绝活迎新生

1989年,
联合国禁止象牙贸易。
其后,
我国全面停止
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

广州工匠为了保存这门古老的绝活,被“逼”出创新之举,他们费尽巧思,选用不同的材料,包括猛犸牙(古代象牙化石)、河马牙、牛骨等,克服技术难关,继续传承这项千年技艺。

广州牙雕名匠李定宁、李斌成父子花了4年时间,用猛犸牙创作一艘长138厘米、高68厘米的撒网船,名为《渔家乐庆丰收》。

最具特色的是船上30个神态各异、动作生动鲜活的人物以及300多条鱼儿,全部运用多层镂空技法雕刻而成,创下撒网船多项技艺之最。

这是牙雕大师李定宁的作品《丰收》。(李斌成供图)

“很多人问这是不是用象牙雕刻的,其实这是牛骨。”

在永庆坊的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馆内,广州牙雕非遗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的桌上摆有一段牛骨和一张文字说明:“牛骨原材料”。

原来,
张民辉“以骨代牙”,
创新技艺之道。

他说,牛骨体积小而且空心,加上骨质脆、易霉变,镶嵌工艺复杂得多。为此,张民辉首先研究处理“霉变”的方法。

牙雕大师张民辉在创作骨雕作品。

他将牛骨、骆驼骨等进行清洗、浸泡、脱脂、漂白,但又不能损坏骨料的光泽。

然后,他在“以小拼大”上做文章,大量采用拼镶技术,根据骨材的形状、粗细、长短进行开料分割,对每块骨材因材设计,同时使用钻孔、打钉、入榫等传统方法,将成千块骨料拼镶起来,力求天衣无缝,可置于沸水中不变形、不散落。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张民辉和他的工艺厂
已能造出玲珑剔透、
色如象牙的大型骨雕艺术品。

张民辉的创作,证明千年牙雕的主要技艺能在骨雕工艺上得以继承和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砚祖教授感慨说,张民辉大师的创新,为目前在中国传统工艺中传承最危险的象牙雕刻技艺开辟了第二个春天。

D
牙雕最小刻刀细过绣花针


“牙雕是一种减法雕刻艺术,牙雕制作工具有刮刀、锉刀、凿刀、戳刀等,最特别的工具是刮刀。牙雕俗称是靠刮的雕刻艺术,每一刀刮下去都考验艺人的功力。
前期的开料打胚,叫做定型定格,基本上决定作品的大致轮廓,比后期工序补救更重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广州市代表性传承人李斌成告诉记者,广州牙雕特别强调因材施艺,“取料”用到尽。
所以,行内人常说:无废料,只是你自己有无“料”(粤语,意指“智慧”)。
制作象牙球的工具(受访者供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神眼”微刻冯公侠利用雨伞的伞骨制成比针尖细、锋利,又能像毛笔一样挥写自如的刻刀。“船王”潘楚钜雕刻牙船的工具大多是自己改造的。

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历代工匠对刀具的改良,广州牙雕工具品类多样,最小的刻刀比绣花针还细,牙雕的制作技巧也大大提升。

广州古老“仙工”
传承创新看今朝

广州牙雕
为何能迅速发展成为
在中国牙雕史上
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派牙雕?

个中原因,一是广州牙雕在广州这个对外贸易日益繁华的大城市发育、生长、成熟;

二是广州乃岭南文化中心,岭南文化的开拓性、灵活性与兼容性,使广州牙雕艺人视野开阔,勇于创新,不断为广州牙雕业开拓新局面。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说:

广州牙雕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有血有泪。从宫廷珍品、国际扬名,到急转直下,像夜空的星斗,眼看着要几无声息地划落过去。

然而,山河依旧在,古老的牙雕工艺历史没有终结。

传承创新的骨雕艺术与牙雕艺术同样具有超越时间的魅力和超越空间的价值,不仅可以“行走”在中国的青山绿水间,而且越过大洋,继续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对美满和谐生活的向往。

在牙雕业内,从学徒成长为一个熟练的工艺师,一般需要15年光阴。

而牙雕想要成为精品,文化和历史底蕴不可或缺,这对工艺师的知识面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术而美,因工而艺,
因消失而寻找,因民族而世界,
从广州牙雕到广州骨雕,
一代又一代广州牙雕行业
的工艺家守正创新、精益求精,
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
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讲《骨雕艺术》和《民间工艺创新应用及传播》——张民辉、陆穗岗
牙雕大师张民辉│第一批广州市民间艺术大师风采展示 (三)
巧夺天工的象牙雕刻
牙雕因稀有而珍贵
唯有象牙才能完美体现牙球价值
【象牙艺术-6】广州牙雕独领风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