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试论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的成因及其战略地位

(接上篇)

 阻敌西进断敌退路鏖战黑山

廖耀湘西进兵团从沈阳地区出动后,在蒋介石的督令下,于10月8日分路西进。10月3、4日我东野就分别电令第5、6、10纵共同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防御地段的划分是:10纵在新民以西一线,5纵和6纵负责彰武以东、以北、以西一线。担任阻击的部队,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阻击,和敌人纠缠扭打,迟滞了敌人西进的速度。加之敌人慑于我军声威,不敢在新民沿北宁线西进。
本来,卫立煌就怕兵出辽西在运动中被我军分割、消灭,并与去沈阳督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争论说:“与共军作战,我们都不是新手,攻锦州决不会不考虑打援,我们增援兵团出得去,就回不来了。”卫还与顾祝同赌咒发誓:“出了辽西,肯定全军覆没。”但在蒋介石严令之下,廖耀湘兵团出动了。廖兵团于10月11日绕道攻占彰武,切断我后方补给线。
对此,毛主席致电林、罗、刘,指出:“沈敌进占彰武,置于无用武之地,表示卫立煌想用取巧的办法引我回援,借以解锦州之围”、“只要你们不怕切断补给线,让敌人进占彰武并非不利。……待锦州打得激烈时,彰武方面之敌回头援锦,他己失去时间。”
我们在电影上看到参谋人员向林彪报告说,敌人有西进动向,林彪边吃黄豆边说:“他5天以前干什么了。”在长春守敌起义和投诚后,蒋介石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于10月22日第三次飞到沈阳。
蒋介石判断我军打下锦州后,已疲惫不堪,不能再战,可能会南下华北或分散进行整训,梦想在锦西、葫芦岛援兵的策应下,重新占领锦州,夺路逃跑,指挥廖耀湘兵团西进。这就演变出“黑山阻击战”。
蒋介石这一着棋,正是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种“最理想的情况”。我军以在锦州附近的独立师和第11纵队一个师,有意向锦州西南移动,沿途准备粮草和房舍,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巧妙地进行了战役佯动。果然,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又从沈阳调第207师第3旅加强廖耀湘兵团。
廖耀湘兵团是蒋介石的精锐兵团,有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新6军,还有新3军、71军、49军和三个骑兵旅,共计10余万人;又将烟台的93军运至葫芦岛,企图南北对进重占锦州。
我东野首长令第10纵队于10月21日进至黑山、大虎山、大小五台地区组织防御。黑山、大虎山是沈阳通往锦州的唯一通道,即辽西走廓之咽喉。其西北为医巫闾山脉,东南为大片沼泽地,东起辽河,西至大凌河,连绵90余公里。这两个地区均不便大兵团运动。医巫闾山脉的余脉形成了黑山、大虎山的小丘陵地。山脉与沼泽之间仅有20公里的狭长走廓,“北宁”与“大郑”两条铁路、公路互不相让地由此贯穿,是敌西援的必经之路。
我第10纵队要在这条狭长地带上,抗击武器精良,火力超过我十倍,兵力五倍于我的敌人,加上部队还未发冬装,要经受东北初冬严寒的考验和克服连续作战的疲劳。
我在第10纵队战勤(后勤)部工作,就是穿着夏装披着毯子头(行李)渡过大凌河的,冻的打牙绷鼓,上岸后生火烤,参谋处来人把火打灭,怕暴露目标,敌机来炸。政治处的一位女干事,在例假期间淌过一寸多厚的冰河,以后得了妇女病。任务之艰巨、条件之艰苦是难以想象的。
纵队党委提出“死守黑山,誓与阵地共存亡”。10月23日,敌主力第71军、新1军、新6军沿新立屯、芳山镇南下,先后攻占尖子山、胡家窝棚警戒阵地。其主要突击方向指向黑山。
野司电令第10纵队“务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一步,只要你们坚守3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10月24日,敌以五个师的兵力向我全线阵地展开猛烈进攻。主要攻击方向是第28师84团第2营高家屯阵地(包括一○一高地、九○高地、九二高地、大白台子第一线),多次冲击都被我击退。我石头山阵地上的指战员与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阵地被敌占领。坚守一○一高地的分队连续打退了敌人四次冲击,终因敌众我寡,阵地被敌夺占。
情况万分紧急。第28师首长即令82团第1、第3营进行反冲击。经过激战夺回全部阵地。10月25日,敌以五个师的兵力,在十余架飞机、百余门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全线阵地发起更加疯狂的进攻。坚守石头山防御分队与敌人展开肉搏时,突然遭到敌人炮火轰击,全部阵亡,石头山阵地失守。坚守九二和九○高地的分队,击退敌人四个营兵力的四次冲击后,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阵地丢失。随后,敌新6军169师投入战斗,轮番冲击我一○一高地30余次,均被我击退。敌又组织“敢死队”和“效忠党国先锋队”,再次向一○一高地猛冲。经20多分钟的拼搏,再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我终因弹尽人少,阵地被敌占领。与此同时,敌第207师一个连以迂回作战攻占了九五高地。
至此,高家屯阵地被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纵队急令第30师89团2营由大边壕向高家屯增援,组织82团、84团进行反冲击,激战一小时,高家屯阵地全部收复。北路进攻之敌第71军两个师,为配合其主突方向行动,于当日7时,向我第83团、第29师85团阵地发起攻击,均被我击退。战至25日夜,敌发觉我主力自锦州向黑山、大虎山实施包围,遂改变西进计划。
我野司电令第10纵队:“东进我主力已到达指定位置,敌已向东总溃退。望即协同主力行动,从黑山、大虎山正面投入追击。”至此,第10纵队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争取了时间,保证了主力到达,合围、聚歼廖耀湘兵团,故受到“东总”传令嘉奖。可以设想,如果黑山阻击战阻击不住廖耀湘兵团的突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由于第10纵队英勇、顽强的抗击,粉碎了蒋介石重新占领锦州的战略企图,为实现“争取将卫立煌全军歼灭”的目标创造了条件。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辽西会战和解放沈阳与营口

由于黑山阻击战的成功,就为聚歼廖兵团创造了条件。锦州解放后,东野决定以主力歼灭廖兵团,以一部兵力阻击葫芦岛之敌。并拟定了“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与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廖兵团的方针。

在10月25日我第10纵顶住敌人最猛烈的冲击时,第1、2、3、8纵队进至北镇以北、以东地区。第7、9纵队进至大虎山西南地区。第5、6纵队先后赶到厉家窝棚、半拉门、二道境子一线,切断了敌人逃回沈阳的退路,顽强地阻住了敌人拼命东逃的疯狂冲击。

廖鉴于突进锦州无望,并已感到我军主力的威胁,乃迅速改变决心,于25日黄昏以第49军为先头从黑山以东越北宁路,企图经台安退至营口。但无论怎么挣扎,都逃不出我已布置好的天罗地网了。

我以第7、8、9纵队由右翼迂回敌之侧后,与第5、6纵队构成对敌钳击之势,迅速地封闭合围圈;以第1、2、3、10纵队从正面突击。10月26日,我军在铙阳河以西、大虎山以东、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开始了规模巨大的围歼战。27日我军第7、第8纵队从右翼,第5、第6纵队从左翼,在厉家窝棚附近胜利会师,并配合正面展开了对敌割裂、围歼。  

至28日5时,将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全部歼灭,俘敌兵团司令廖耀湘以下8万7千余人。至此,史称“辽西会战”,胜利结束,东北敌军主力被我歼灭殆尽。为迅速解放东北全境,我长春方面的第12纵队及各独立师,以急行军兼程南下,直捣沈阳地区,相继占领抚顺、铁岭、本溪等沈阳外围据点,进逼沈阳城下。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见大势已去,将指挥权交给了八兵团司令周福成,携眷乘飞机逃跑。

我第1、2纵队于10月31日赶到沈阳城外,与第12纵队会师,并乘势对沈阳发起攻击。11月1日,沈阳市内敌军纷纷请降,11月2日全歼负隅顽抗的敌第207师,俘敌12万人,解放了沈阳市。向营口追击之我第7、8、9纵队及各独立师,至11月2日,除敌一部分由海上逃走外,歼灭了敌52军第2师及第25师一个团,淹毙敌3000余人,营口海港重获解放。

锦西、葫芦岛援敌,匆忙从海上撤退。至此,辽沈战役遂告胜利结束。战役进行了52天,全部歼灭敌军在东北的战略重兵集团4个兵团11个军33个师,472000人。

毛主席旋即电令东北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压到了北平强敌傅作义的头上。

辽沈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导艺术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指挥战争也是双方主观能力的竞赛。

叶剑英同志说:“当时首先表现在时机的选择上。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决战;对于敌人来说,应当是抓住时机,组织战略退却,避免战略决战”、“敌人在战略撤退上的犹豫不决,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捕捉决战时机的英明”。美国先驱论坛报就哀叹:“满洲的丧失是不可避免的,在撤退问题上,唯一严重的错误就是择时不当。”叶剑英又说:“毛泽东同志在紧紧地抓住决战时机的同时,又正确地选定了决战方向,'三大战役’的首战东北,以及辽沈战役的首攻锦州,淮海战役的首歼黄伯韬兵团,平津战役的首克新保安和天津,都是从全局利益考虑决定的”。

范汉杰沮丧的说:“这一仗(指我们打锦州)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断了……。你们近迫挖壕作业,是我们未曾料到的。看不到你们部队的运动,无法组织射击和反击”。

毛泽东同志在解决全局问题时,总是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一旦抓住了关键,又总是以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指挥能力,集中兵力突破一点,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典范。

从这一决战行动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权,并不等于战役主动权就在握了。战役主动权的取得,还必须从战术上加以重视。在攻克锦州后,毛主席指示不打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而是把它作为牵制的方向,集中主力回歼廖耀湘西进兵团,这又是为了进一步夺取战役主动权的一个关键。不这样打,就恰好给沈阳援敌有可能经由营口从海上逃跑的机会。

辽沈战役是个复杂的进攻战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战法。其中有进攻,有防御;有阵地战,有运动战;有攻坚战,有追歼战,还有围困战。而这些战法又是互相策应,互相保障的统一行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所有军事上的胜利,都蕴含着、呈现着政治上的胜利,这就是战争的正义性。老百姓说“穿美国大衣的打不过披毯子头的(因我后方被切断棉衣运不上来)”未来战争,不管是何种形式的,仍将是正义的战争,人民的战争,而且,在总体上仍将是敌强我弱的,在驾驭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必将发展和创造新的军事指导艺术和新的战法,胜利仍将是属于人民的。(此文刊登于《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庄大(原名庄树华)1930.4.21(农历)出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194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历任第十纵(47军)会计、审计、秘书、副科长、志愿军随军银行支行行长、科长,建国后先后任后勤学校军事后方(财务)教研室副主任、中南物资局汉口供应站副政委、高级后勤学校物资系副主任、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黑山阻击战、解放宜昌、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战斗。其中在临津江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次。离休后撰写了150余篇近50万字的文章。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老干部”。
本文作者:庄    大(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实长篇小说《浴火尖刀》连载(57) 第二十三章 受命临危(上)
辽沈战役: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解放战争最著名“三大阻击战”之② 黑山阻击战:四千血肉之躯堵住黑山 (图)
将军直言这是一生所见最惨烈一战,阵地易手数十次,高地被削平!
一二三说辽沈战役(二)
揭秘解放战争时期,三场著名的阻击战,都是谁任指挥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