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时期的“倭寇”都是日本人吗?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倭寇”一词被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

要说到倭寇还要从两个时期说起,一个是元末明初,一个是明中后期,这俩个时期的人员归属和造成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中原地区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战乱的时代,很多个小诸侯大名互相打来打去,自然免不了大鱼吃小鱼,那些失败的大名或死或降,有的干脆直接组织一些武士浪人跑到明朝沿海地区走私抢掠。

后来还勾结了在江浙沿海一代颇有名望的张士诚余部一起到海岛上建造基地,方便他们抢劫。

当时沿海地区的民众非常痛苦,不过当时明朝国力正值上升期,海防也做得比较到位,朱元璋还实行了海禁,所以这时候的倭寇只是小打小闹,没成什么气候。

等到了中后期,沿海一带的战备就荒废很多了,开始是因为倭患又起,明朝实行了更严厉的海禁。

这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打击巨大,尤其是在福建一带,由于境内多山少耕地,百姓度日艰难,人们为了讨生活,但凡是抓住点空子就会趁机出海,甚至和倭寇串联在一起,搞起各种各样的走私活动。

有时官府会派遣军队实施抓捕,迫于强大的压力,一些出海的人干脆直接干起了海盗的勾当,那么按照明朝的惯例,这些海盗自然就被称作了“倭寇”。

结合《明世宗实录》等史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明朝中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倭寇”,主要群体以中国人为主,其中还有很多倭寇史上的“名人”,比如:徐海、王直、毛海峰等等。

明朝后期,人们对倭寇就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笼统的把沿海一带猖獗的海盗集团全部称之为“海盗”,而是改说是“海寇”,公元1567年,隆庆帝下旨开关,从此明朝海禁迎来转折。

不过问题是这毕竟是一口通商,根本满足不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此外,开关之后,朝廷严禁与日本商人进行贸易,问题立马又多了一个,东南沿海的商人不和日本人贸易,又能和谁贸易呢?所以到了明朝后期,东南沿海的倭患依然没有减弱的趋势。

换言之,明朝后期的不管是“倭患”还是“海寇”猖獗,其本质上都和日本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往往把老巢设立在日本西南或者我国东部的岛屿上,频繁往返于两国之间,进行走私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是郑芝龙了,他就长时间定居在日本国内,连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本人,也是在日本出生的,所以明朝的时候,宝岛上的郑氏一直被冠以“倭寇”的称呼。

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倭患逐渐从一个外部问题变成内部问题。

事实上,倭寇在大明的内应也有很多,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

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

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一句话总结就是倭寇前期多是日本人,后期主要是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时期的海盗是中国人?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逼成了海盗
明朝的倭寇侵犯分为两个时期,以嘉靖时期为界限明朝实行''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后,对于靠海吃海的当地居民来说,这无疑是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 而福
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嘉靖]
嘉靖年间倭患成灾,根源却不是异族入侵,朱元璋早已种下祸根
明朝的倭寇,为什么那么强?宋朝,元朝有话说
一国人在日本割地建国,连大名都受他节制,成为了日本真正的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