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义潮是晚唐神话,凭一己之力解救百万汉人,为何难逃悲惨下场?

敦煌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见证历史的一面镜子,其作品主要以佛像画为主,但在156窟却有一幅特殊的壁画,如下图:

张义潮出行图

这幅壁画与神灵无关,但画中的英雄却如神灵般护佑了一方百姓。画中的将士们整装待发,正中央的统帅威风凛凛,他们即将要进行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战斗,成则创历史,亡则百姓苦。

这位民族英雄便是唐末战将张义潮(也写作张议潮),对于他出彩的一笔,正史并没有加以宣扬,仿佛这位英雄与历史的普通过客无异,但百姓没有忘记他,在他熟悉的土地上,人们让他与神共舞,将他永久地刻在了历史回廊中。

张义潮,他是如何成为河西走廊的守护神,又是如何为大唐收复了4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一切都要从大唐的衰落说起。

01 失陷的河陇

大多数人都不愿提起中晚唐的历史,因为饱含屈辱,太过沉重,民族外交就是一部无尽的血泪史。在这一时期,带给唐朝最多屈辱的王朝,恐怕就是吐蕃政权。

从唐太宗开始,唐朝的中原文化、农业技术就输往吐蕃,原本目的在于宣扬国威,但没想到最终换来的却是吐蕃的崛起。

强大后的吐蕃,面对衰微的晚唐,也不讲什么武德了,用铁骑一遍又一遍地碾压着这位曾经的老大哥。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将安西、北庭的军队调入中原,边境防务就此空虚,就此吐蕃得势。

“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吐蕃”。--《资治通鉴》

从755年到796年,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也是吐蕃王朝有史以来国势最强的时代。吐蕃凭借地理、骑兵优势,吐蕃趁机攻陷继取凉、瓜、甘、肃等州。攻占了唐朝兰、河、廓、鄯、洮、岷、秦、成、渭等陇右诸地,建中二年(781),又攻陷沙州。至此河西、陇右诸州尽为吐蕃所有。

当然除了侵占河西、陇右,他们也曾一度占领过长安,可见得势时的嚣张之态。

为了镇守新的占领区,吐蕃王朝在其东北到西北的边境上设立了一系列的军镇,其中包括河西走廊的凉州军镇、瓜州军镇。

汉人百姓虽然没有失去家园,但在沦陷区的人民,没有地位,没有尊严,身上的负担也远超过唐朝时期。

“自瀚海以东神乌、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或聚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资治通鉴》

拿沙州来说,沙州即古代的敦煌,隶属于瓜州军镇。吐蕃占领敦煌后,按照他们的制度,把沙州百姓编成若干部落,如丝绵部落、行人部落、僧尼部落等。

虽然吐蕃统治仍是计口授田,但这种部落编制显然不利于生产。由于吐蕃把沙州视为佛教中心,僧尼的数量与日俱增,劳动人口却不见增加,由此给平民带来很大的负担。

按地亩征收的地子和按户征收的突税,使得百姓的负担大大超过了唐朝时期。而且为了维持统治,吐蕃还收缴民间铁器,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

唐朝的货币被废除,交易退回到物物交换。尽管瓜州大族的社会基础仍在,但汉人的社会地位不只是低于吐蕃人,甚至低于吐谷浑和通颊人,民族矛盾空前高涨。

沙州失陷后,“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汉人在街上走路,必须低头弯腰,不能直视吐蕃人,沙州刺史因持抵抗态度,落了个被吐蕃人毒死的下场。

早在吐蕃统治初期,就曾发生过玉关驿户起义,还发生过汉人杀入沙州子城,以及吐蕃城主自焚等事件。

被欺压的越惨,对故国的思念就越深。开成元年(836),一支唐朝使团出使西域,途径甘、凉、瓜、沙诸州,当地民众闻讯后夹道相迎,泪流满面的问使者:“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所以,对于沦陷区的汉人百姓,他们无时无刻不希望恢复唐制。但唐朝却有难言之隐,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派斗争一直困扰着大唐,所以,朝廷即便有心收复河西、陇右,也无收复之力。

就这样过了趁着吐蕃内乱不断,一位改变沦陷区百姓命运的战神出现了,他就是张义潮。

02 沙州起义

张义潮,沙州敦煌人,出身世家大族,父亲做过工部尚书,哥哥张义潭是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的父亲。

从小在吐蕃残暴统治下长大的张义潮,年少时就立下大志:

“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见韬钤之骨髓。······知吐蕃之运尽,誓心归国,决心无疑。”

公元843年,吐蕃军阀论恐热和尚婢婢两大军事集团陷入内斗,这一战给了汉族人民翻盘的机会。

尚婢婢出师不利,败逃,论恐热率五千精骑追杀他,结果却没追到,于是论恐热大肆扫荡西北,让鄯、廓、肃、伊、西州变成了人间炼狱。史料记载:“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如此恶行,就连论恐热的部将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尚婢婢暗中派人策反,一些将领就此投降了尚婢婢,还有一些选择归降大唐。

论恐热一下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但他仍不死心,扬言要向唐朝借兵五十万,结果唐宣宗李忱令其吃了闭门羹。

为了报复唐朝,论恐热收拾余部,再次袭扰唐境,但大势已去,军心已失,将士们纷纷弃他而去,论恐热只好领着仅剩的三百余人苟延残喘。

至此,河西、陇右正式成为“两不管地区”,原先隶属于河西、陇右的汉族官员纷纷起兵驱逐吐蕃势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义潮领导的“沙州起义”。

吐蕃日渐势衰,张义潮很快觉察到沙州要变天了,于是暗中与一批豪杰策划起义。

公元848年,趁着吐蕃守军因内乱而军心涣散之际,张义潮身披铠甲,手执兵刃,率领各路英雄豪杰在沙州发动了起义,吐蕃守军来不及防备,仓皇逃走。

就这样,沙州落到了张义潮的手中。

03 收复河陇失地

张义潮攻下沙州后,还有更大胆的想法,就是收复瓜州,并且他还把即将准备收复瓜州的消息传往大唐,以取得唐朝支持和信任。

但沙州与长安相隔千里,中间还隔着凉州、甘州和肃州,传递消息实在太难了。张义潮派出十批信使,九支折戟沉沙,只有一支由高僧率领的信使平安抵达长安,但这已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张义潮没有坐以待毙,使团离开后,他就开始行动了。趁着吐蕃走下坡路的机会,带着百姓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十个重镇的回归,意味着张义潮重新打开了西域之路。

大中五年(851),张义潮派遣自己的哥哥张义潭、女婿李明振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上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以表示对大唐的臣服,同时也希望得到唐廷的认可。

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河陇失地,这样的不世之功足以让他彪炳史册。当他把大礼献给唐宣宗时,李忱欣喜过望,当即下诏褒奖张义潮。

大中五年十一月,李忱决定在瓜、沙等州设立归义军,任命张义潮为第一任归义军节度使,全权负责归义军的所有事务。

同时还进封张义潮为金柴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两千户,实封三百户。

值得一提的是,张义潮的哥哥张义潭虽被封为左金吾大将军,但按照惯例,他必须留在长安作人质,这也为张义潮的结局埋下隐患。

04 名节问题

吐蕃统治了河陇地区八十余年,各民族尽管地位不同,但早已融合在一起,张义潮在接管了数十余州后,那么他将如何对待吐蕃民众呢?

张义潮不愧为一代英豪,他思量过后,最终定了一个基调:拉拢汉族,安抚少数民族。在恢复汉民尊严的前提下,对汉文化有认同感的少数民族成员,也可到汉族乡里共同生活;不认可的可以保留自己的部落生活,但要接受唐律的统治,由此解决了吐蕃的遗留问题。

在唐宣宗李忱、及其子唐懿宗李漼的统治时期,或者说是唐末时期,朝廷对西域及周边地区的控制力很弱,真正在河陇地区有影响力的人,唯有张义潮。

咸通二年(861年)二月,张义潮的侄子张怀深收复凉州,至此,河陇十二州全部回归大唐。

但树大招风,当时归义军的辖境东抵灵武(宁夏),西达伊吾(新疆东部),势力达到最盛。

对于张义潮的壮举,唐朝君臣颇为踌躇,一方面认为他打败了唐朝多年无法打败的吐蕃而高兴,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成为下一个“吐蕃”,成为又一个与唐朝对抗的西部势力。

所以,为了节制张义潮的权力,唐廷另行设了凉州节度使,以此来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此举实际在分割张义潮的地盘。

但是在河陇地区,张义潮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朝廷的小动作对他毫无作用,他还是各州的实控者。

那么为何张义潮不自立为王呢?这就是情怀,他从小就有着大唐情怀,这份情怀成就了他,也成为他人生的桎梏。

咸通八年(867年),在长安做人质的张义潭去世,张义潮为打消朝廷对张氏的顾虑,以69岁高龄前往长安,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咸通十三年(872年),74岁的张义潮在长安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以绝对的忠诚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张义潮走了,但张氏在河陇地区的影响力一直在持续。张义潮入京后,他的侄子张淮深全权掌管了归义军。

但唐廷对于张淮深的地位却迟迟不予肯定,他虽然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遣使唐朝,求授旌节,但均未如愿。

唐廷的顾虑固然有道理,但由于朝廷的犹豫不决,也使得归义军逐渐陷入内乱,最后导致张淮深一家人,夫人及其六子被杀,此后家族内斗不断上演。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张氏的衰败,也导致周边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致使归义军的地盘不断被侵蚀,最后只剩下瓜州、沙州等地。

但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唐朝不断衰败,张氏也一直遵奉大唐为君主,直至唐朝灭亡。可以说,自始自终,张氏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族子孙。

综上所述,在晚唐时时期,唐末名将张义潮凭一己之力为大唐扳回一局,击败长久以来的心头之患--吐蕃,并持续在西北盘踞了两百年之久,可以说,既维护了汉人的尊严,也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民族文化融合,不愧为一代民族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复河西的大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
被历史遗忘的民族英雄,大唐在西域最后的辉煌
中原王朝在西域最后土地:统治敦煌二百年的归义军
大唐帝国的西北角:沙州归义军
安史之乱(12)
UC头条:“张义潮归唐”: 探寻一个几乎被正史遗忘了的民族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