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前锋营简述

▲《大阅图卷》中的前锋营

一、前锋营简介

清军有前锋营,为清廷之中央精锐部队,“备折冲者曰前锋”,负责开路、扈从等工作。

前锋营的前身为“巴牙喇前哨兵①”。巴牙喇为后金精锐部队,由满蒙牛录的精兵组成。而巴牙喇前哨兵为巴牙喇中的哨探部队,属于精兵中的精兵。

▲皇太极画像,来源:网络

后金的巴牙喇、巴牙喇前哨兵原本按分散于各牛录。天聪八年,皇太极改革军制,各旗均组建“巴牙喇营”,主官为“巴牙喇纛章京”。而巴牙喇前哨兵则统一组建为“噶布什贤营”,由皇太极直辖,兵丁改称“噶布什贤超哈”⑧。

顺治十七年,噶布什贤营改称“前锋营”,兵丁改称“前锋兵”,自此定制⑧。

二、前锋营编制

▲八旗旗帜,沈阳故宫,来源:网络

八旗分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前锋营亦分左右翼②。

▲左翼前锋统领印信,来源:网络

前锋营有统领、参领、前锋校等各级官员。其体制设置的特点包括:各官均为满洲、蒙古人⑥;所有官员均左右翼各半,如前锋参领共十六人,左右翼各八人④;官员超过8人者,其编制八旗平均分配,如前锋校合计96人,每旗12人⑦;临时官员委任从本翼选拔,如左右翼各有一随印前锋校,均由本翼前锋校担任⑥。

(一)前锋营详细编制

▲曾任前锋统领的玛常,来源:网络

1.前锋统领

天聪八年时,噶布什贤营主官称“噶布什贤噶拉依按班”,顺治十七年改称前锋统领①。前锋统领左右翼各一人,由王公大臣兼任,正二品④。统领的职责包括主持政令,选拔成员,主持训练⑥。

2.前锋参领

天聪八年时,设噶布什贤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前锋参领①,左右翼各八人,正三品④。

3.前锋侍卫

天聪八年时,设噶布什贤壮达,顺治十七年改称前锋侍卫、前锋校⑪,前锋侍卫左右翼各八人①,初制正五品⑥,乾隆元年,定前锋侍卫正四品,与八旗副参领同级别③。参领、侍卫负责带领前锋进行日常的宿卫、扈从等工作⑥。

4.委署前锋侍卫

乾隆十七年设置,左右翼各四人,从前锋校、亲军校中选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②。

5.前锋校委署参领

每旗各一人,亦为五品虚衔食原饷③。

6.空衔花翎

共十六人⑤

7.前锋校

左右翼各四十八人,从六品④。

8.带翎前锋校

乾隆五十四年设,驻扎避暑山庄,十人,仍在前锋校数额之内⑥。

9.委署前锋校

乾隆十七年设置,左右翼各四人,由蓝翎长兼任④。

10.蓝翎长

左右翼各二十四人④。

11.鸟枪队长委署蓝翎长

左右翼各四人②,另有合计十六人之说⑤。

12.鸟枪队长

左右翼各二十四人,(按②,鸟枪队长二十人,鸟枪队长委署蓝翎长四人,蓝翎长二十人,蓝翎长委署前锋校四人,按④,蓝翎长二十四人,可知②中蓝翎长、鸟枪队长不含委署其他职务者,因此鸟枪队长总数为二十四人)。

13.前锋委署鸟枪队长

左右翼各四人②。

14.前锋

为前锋营之正兵,委署前锋校以下以下均为前锋编制②,满洲、蒙古每牛录出2人,合计1668人⑤。

15.随印协理事务前锋参领

雍正三年设置,左右翼各一人④。

16.随印协理事务前锋侍卫

雍正三年设置,左右翼各一人④。

17.随印前锋校

雍正三年设置,左右翼各二人④。

18.随印笔帖式

初制左右翼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裁撤,雍正三年复设为左右翼各二人④。随印协理事务参领、侍卫、前锋校、笔帖式相当于统领的助手,如果统领出现工作失误,则随印协理者也要受到牵连③。

(二)前锋营印信、衙门设置

▲左翼前锋统领印信,来源:网络

前锋营设立后,长期没有独立的印信、办公场所。康熙三十三年,朝廷始铸给前锋统领印信,此时两名统领共用一颗统领印信;康熙五十三年,前锋左右翼各铸印信一颗,雍正四年重铸给左右翼各一颗印信;雍正六年,设立前锋统领衙门,左右翼各一③。

(三)前锋营基层待遇

前锋除了单指前锋营兵外,还是清军的一种职称称谓八旗之兵丁分前锋、护军、骁骑(马甲)、步军(步甲)四个基本级别。

除前锋营兵为前锋外,各地驻防八旗也有前锋,德州驻防八旗即包括“鸟枪前锋十二名,鸟枪骁骑一百八十八名”其他民族的部队编制中也有前锋。道光九年,内阁上奏请在锡伯部落内添加前锋名额,道光帝认为“锡伯部落并无前锋。今锡伯部落既添设兵丁三百名。著即照德英阿等所奏、由新设兵内挑选前锋四十名”。另外乾隆时期组建的精锐部队“健锐营”,其兵员均为前锋或委署前锋(相当于未转正前锋)⑪。

清军待遇等级分明,八旗优于绿营,满蒙八旗优于汉八旗。前锋、护军收入包括饷银4两、米48斛;骁骑收入包括饷银3两、米48斛;而步军收入仅有1.5两,米24斛⑩。

由于前锋营是皇帝直辖的精锐部队,因此皇帝也会关注营兵的升迁途径。乾隆六年,皇帝考虑到“八旗护军前锋人等,除俟本佐领下护军校骁骑校等缺补用外,并无别项升转之路”,因此决定从中选择“弓马好、人明白、黾勉向上者”提拔为绿营千总

(四)前锋营人员补缺规则

按清廷规定,前锋营人员出缺时,分别从相应职级的人员中选拔补缺,如下所述③。

1.前锋参领

康熙年间规定,前锋参领出缺,参选人员包括: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前锋侍卫;一、二、三等侍卫;王府护卫;子爵以下,佐领、骑都尉以上的官员。

雍正元年规定,前锋参领出缺,参选人员包括:宗室将军、侍卫、三旗侍卫、护军参领、前锋侍卫。

雍正六年规定,前锋参领出缺,由前锋统领从本旗护军参领、一二等侍卫、宗室将军、前锋侍卫中挑选六七人供皇帝选拔。

2.前锋侍卫

康熙年间规定,前锋侍卫出缺,参选人员包括:云骑尉、三等侍卫、王府护卫、前锋校、护军校。

雍正元年规定,上三旗前锋侍卫出缺,参选人员包括:侍卫、副护军参领、前锋校;同年规定,下五旗前锋侍卫出缺,参选人员包括:王府护卫、副护军参领、前锋校。每个前锋侍卫出缺后,统领均挑选五六人供皇帝选拔。

雍正六年规定,前锋侍卫出缺,由前锋统领从本旗二三等侍卫、副护军参领、前锋校中挑选五六人,再加上委署前锋参领一人,作为最终的备选人群供皇帝选拔。

3.前锋校

康熙年间规定,前锋校出缺,从前锋中选拔。

雍正元年规定,前锋校出缺,从本旗前锋中挑选年资久、工作能力出众者选拔,每次备选四五人供皇帝选拔。

雍正六年规定,前锋校出缺,从本旗鸟枪什长队长中选拔,备选需四五人,如果参与备选的鸟枪什长、队长不多,则从本旗前锋中选人补充,最终由统领带领备选人群供皇帝选拔。

4.鸟枪什长

鸟枪什长从本旗鸟枪队长中选拔。

5.鸟枪队长

鸟枪队长从本旗前锋中选拔。

4.前锋

康熙年间规定,前锋从亲军、护军、骁骑、执事人、闲散正身壮丁内遴选充补。

雍正二年规定,教养兵(养育兵)亦准选拔前锋。

▲传教士画的尚可喜,来源:网络

按规定,前锋、护军必须由满蒙正身旗人担任④,但也有例外。如顺治十三年,兵部回复靖南王耿继茂、平南王尚可喜,“平南藩下、额设十二牛录。靖南藩下额设十一牛录。俱照八旗例。每牛录各设护军校一员。前锋一名。亲军二名。护军十一名。每前锋十名设前锋校一员。亲军十名、设亲军校一员。俱听该藩酌量补授。⑨”

清朝中期时,还有无子满人收养汉人养子,然后隐匿身份,令养子担任前锋者。雍正七年六月初四,雍正下旨说,“将养为子嗣之汉人载入满洲册内,令当前锋护军,则理宜治罪”,但是为了表示宽大,“从实自首并不革退”

▲雍正画像,来源:网络

雍正十一年八月,领侍卫内大臣的上奏中认为,亲军为御前当差之人,身份较高,不宜参选前锋。雍正帝认为,亲军虽然在御前当差,但是前锋营的人才选拔更为关键,最终决定“嗣后亲军内未满十年者准令挑取前锋,其过十年者毋令挑取前锋”

三、前锋营装备

前锋营的装备、训练、参与检阅等状况如下所述,以下如无特指均来自③。

(一)装备变迁

前锋营官兵的装备历年变化如下:

1.旗帜、顶戴

顺治元年,定前锋校每人给一小旗,各按旗色(这里的小旗即“前锋校旗”)。清军小军官均有背旗,作战时捆绑在背部,便于战场识别。

顺治十七年,定前锋参领、侍卫盔顶为獭尾垂黑缨,前锋校、前锋盔顶为铁顶垂红缨。

初时,上三旗前锋侍卫戴孔雀翎,下五旗戴蓝翎,雍正元年规定,前锋侍卫均戴孔雀翎。

雍正七年规定,鸟枪队长待遇参照八旗副骁骑校、副护军校,配发帽顶、蓝翎、补服,并加月饷银一两。

2.盔甲

康熙五年,定定前锋校甲用白缎绣花为面,前锋用蓝布为面,袖子和腿裙用明甲。

▲《皇朝礼器图式》插图,来源:网络

前锋营人员中,统领、参领、侍卫为高级军官,穿着相应级别的职官盔甲,前锋校、前锋兵的盔甲与护军校、护军相同,具体可见鄙作《清代职官甲》《清代兵丁盔甲》

3.兵器

康熙六年规定,每一名前锋兵的装备包括:甲一、胄一、櫜鞬一、弓一、矢七十、佩刀一。整个前锋营合计配发鸟枪八百八十一、海螺十六。

▲根据文献可知,此顺刀为前锋左翼顺刀,来源:网络

其后又定,前锋校每人给顺刀一、镰刀一、斧子一(为表区分,前锋营左右翼的顺刀、镰刀、斧子均不同)。鸟枪队长在前锋校的基础上多出梅针箭二十、鈚箭五。前锋兵另加手枪一、钩鞭一、麻绳四十、绒绳二、钢钤四,所用箭矢同鸟枪队长。

从装备上看,前锋营与其他清军部队的区分在于:前锋营除装备弓箭、腰刀等清军通用装备外,还装备有防身的短兵刃(手枪、顺刀),同时装备有多种工具(镰刀、绳子等)。前者可能是考虑到前锋营作为哨探部队,单打独斗的机会较多,因此需要短兵器护身,后者则是前锋营职责的体现(跋山涉水,开路探险)。

前锋营的装备并非一成不变,清朝中后期,随着火器的革新和西洋武器的传入,前锋营的制式兵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抬枪,香山锐健营演武厅

咸丰十年,清廷下令,“现在训练京兵。抬枪最为便利。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均应演习抬枪。

▲清末京师军队,来源:(微博用户)易水寒

光绪二十四年,“令满、蒙、汉各军骁骑营、两翼前锋、护军营,五成改习洋操,五成改用洋枪...其阵法器械营制饷章,酌仿泰西兵制”

(二)日常训练

▲清人射箭,来源:网络

1.射箭

前锋营每月有六次习射,习射时,前锋统领亲自带队,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各二人到场监督。雍正五年规定,六次习射的日期定为初二、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习射日不能举行会议,以确保统领可以到场。

除日常习射外,前锋与护军相同,需要定期接受考核。每年春秋二季,上级会检查前锋营骑射、穿甲骑射、穿甲步射三种技能的掌握状况,检查一到二次,每三年则有一次大型考核。

按照规定,前锋营需要严格进行军事训练,不过清代中期承平日久,训练不免松弛。乾隆二十六年,前锋统领奏称“向来前锋营。以鸟枪紧要。一半作为鸟枪前锋。于马上一次施放鸟枪。一次演习马箭。今但演习步箭。恐日久马上生疏。”。嘉庆十八年七月,皇帝观看前锋营军官演练箭术,结果“左右两翼前锋章京内、竟无一人中三箭者”

▲清代鸟枪,外国收藏家藏品,来源:网络

2.鸟枪

雍正三年十月十四日,前锋统领鄂善上奏皇帝,希望一半的前锋兵改用鸟枪,雍正认为“将前锋一半令为鸟枪前锋似属有益,但前锋等侦探信息伺捉贼人,恐携带鸟枪有不便之处”,因此派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鸟枪诚为利器,遇有伺捉之事原不携带鸟枪,令习鸟枪并无不便”。由于鸟枪队作战时需要统一开枪、行进,需要队长等小军官指挥,“应择能管辖者四人以为队长照副护军校例令带蓝翎”。彼时清军有火器营,营兵为“鸟枪护军”,雍正认为,如果从火器营挑选护军入前锋,会影响火器营的训练,因此应该从前锋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去学习鸟枪,同时,前锋学习鸟枪不能影响骑射,“前锋实系精兵,虽令一半学习鸟枪,仍着前锋统领参领侍卫等训练骑射,俾其不致生疏”

雍正八年规定,前锋营演放鸟枪的日期为每月初九、十四、十九、二十九日。演放鸟枪时,亦需参领、侍卫各二人到场监督。

▲《马术图》,来源:(微博)紫禁城杂志

3.马术

满洲以弓马为本,前锋营作为精兵,更要求人人善骑。雍正五年,前锋统领鄂善奏称,前锋营兵有年少不善骑马者,皇帝下令“相应酌量派出令与本旗领催马甲等一体前徃马场则毎日看守廵查于马上亦得熟练”

(三)检阅、操练、围猎

雍正六年规定,八旗合操时,前锋营的一半官兵跟随火器营演练火器。

康熙二十八年规定,检阅时,先检阅护军、骁骑,其后由领侍卫内大臣检阅前锋军器。

雍正六年规定,大阅时,前锋营参与人员包括:每佐领下前锋一人、每旗前锋叅领一人、前锋侍卫一人、每翼前锋统领一人。上述人员中,分出前锋二百人、前锋参领侍卫各二人、统领一人为殿后军,其余人员为大阅部队之头队(先锋)。

雍正八年规定,每年秋季,前锋统领需带领官兵演习歩围两三次。

康熙二十一年规定,每年三、九、十二月各演习田猎一次。前锋营参与人员包括:每翼前锋参领一人,每翼前锋侍卫一人,前锋校、前锋共一百三十人。

四、前锋营职能

(一)开路

前锋营前身即为哨探部队,既名为“前锋”,其核心职能即为皇帝探路。

皇帝在外宿营时,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共八人率前锋校、前锋共二百二十人,在御营前一两里处安设卡伦(满语“哨所”之意),并以铃索为界,如果有人擅自进入卡伦,以军法处置,“前锋营掌卞路之事以铃系索为界人不得私越”。卡伦处立前锋旗二,作为御营的门户,旗帜旁安设帐篷,前锋营官兵宿于其中。

次日,皇帝出营后,前锋营带弓箭骑马在路边列队,等皇帝的黄龙大纛经过时,前锋营整队跟随。②

(二)宿卫扈从

按记载,前锋营宿卫扈从的工作与八旗护军营同②。

皇帝在皇宫和御苑之间来往时,前锋营官兵也需要沿途站岗。嘉庆十八年七月,嘉庆前去圆明园,“八旗两翼派出站道章京兵丁、甚属寥寥。其例应在红桥站班之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一员、亦误班未到”

(三)缉盗

康熙五十年,由于延庆州藏匿有不少盗贼、逃人,康熙帝下令鄂伦岱“率前锋参领丰盛额、护军参领沈保、前锋护军八十人、声言放鹰、前往缉捕”

上文中提到,雍正关于前锋营习用鸟枪的讨论中,也曾担心“但前锋等侦探信息伺捉贼人,恐携带鸟枪有不便之处”,可见抓贼属于前锋营基本职能。

(四)作战

1.后金时期

松锦大战时,明军自杏山来援松山守军,阿济格、多铎“率左翼兵伏于山之北岭,令前锋兵往诱敌兵,及敌兵来追,我左翼伏兵齐出,前锋兵返击,右翼伏兵又追击”,最终大败明军

2.南征时期

顺治时期,清军与何腾蛟作战时,“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固山额真阿济格尼堪统八旗前锋兵并护军为前哨,臣(济尔哈朗)领众军为后队”

2.平三藩时期

吴三桂起兵后,清廷调京师八旗前去作战,包括“前锋兵各一半”、“每佐领护军七名”、“每佐领拨什库二名及兵共十名”、“每佐领拨什库一名及兵共五名”

3.平准噶尔时期

乌兰布通之战后,清军为下次大战调兵遣将,“每佐领派护军七名、骁骑五名、前锋一名,火器营兵二千”

喀尔喀内附后,部众散乱无度,为了整顿喀尔喀,康熙在多伦淖尔举行会盟,“从阅官兵若随驾往觉其繁杂,仅以前锋全队,每佐领护军二名随驾”

一征噶尔丹时,康熙亲率中路军出击,“以前锋营及八旗火器营两绿旗营察哈儿兵居前为一队,次则朕之大营及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凡四营为一队,再次则以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凡五营为一队”

康熙中路军抵达克伦鲁河后,“上躬率前锋兵在前。诸军鳞次翼张而进”,葛尔丹畏惧清军军势,率军退走

昭莫多之战后,清军追击葛尔丹,康熙认为葛尔丹已经穷途末路,不必派大军围剿,以精兵追击为宜,“但用护军枪手六百、前锋五百、乌拉兵四百、绿旗兵五百二千兵即足矣”

▲清军征讨达瓦齐:《平定伊犁受降图》,来源:(微博用户)佩然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旗史话 (七)驻京八旗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卷八十六
清朝的“百万”正规军原来是这么训练的
火器营、健锐营、神机营,大清朝的三大特种兵!
清代前锋营制式佩刀-顺刀
清朝禁卫军“护军营”:满蒙八旗的精锐力量,一直存在到宣统三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