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3年朝鲜停战,200多名加入韩军情报部队的华人,他们的结局怎样?

首尔,世界上距离军事分界线最近的首都,直到现在,这座亚洲的现代都市仍旧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时光倒流,在战争的迷雾中我们寻找到了一群特殊的华人,他们就是朝鲜战争中韩国军队特别情报部队的队员。

这群特殊的华人,他们曾出生入死为韩国作战,每个人都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故事。然而战争过后,这段华人故事却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过去的战争岁月如今已凝固成沉默的墓碑。

韩国军队特别情报部队,是在“6·25韩战”(朝鲜战争)中以搜集情报为主、作战为辅的一支部队,队员要从陆地、海上或者空中渗透到朝鲜发动袭扰和搜集情报。

在这些登陆到朝鲜后方的特工人员中,要属空投人员的伤亡最为惨重,他们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执行任务的队员们大都很年轻,但最终活下来的却所剩无几。

其中有一位特殊的队员,名叫罗亚通。在众多的韩国军官当中,他是一位中国人,也是当年韩国军事情报部队华人特别分队(SC支队)的队长。

战争过后,罗亚通曾在小学里当过30年的教师。从学校退休后,他又到一家中文报社打工,晚年的罗亚通在当地华人圈里是个受人尊敬的长者。

人们都知道他是位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但人们却很少知道,他曾经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军官。

那个时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相当光荣的事情,罗亚通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热血沸腾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潮流中。

1951年,23岁的罗亚通风华正茂,那时他已经是志愿军第三兵团60军179师直属炮兵营的一位青年军官。

刚到朝鲜时面对美军的优良装备,许多年轻的中国军人,还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1951年春天,志愿军发起了第五阶段战役。但是由于战线过长,装备和补给又严重不足,美军在空中和陆地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发动了全面反攻。    

“我们被包围了,包围以后我们还想着怎么突围出去。和他们也是打了,可是我们伤亡惨重。我是炮兵教员,随身只能带步枪,只能先保护好炮兵和自己。”

“要是我们是指挥官还可以呀,但我们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被人家包围后就被俘虏了。没有办法,我们已经牺牲很大了。”罗亚通回忆道。

这次战役共损失了8000多名志愿军,其中5000多人被俘。这是志愿军自开战以来损失最为修重的一场战役。也就是在这场成役中,罗亚通被韩国军队俘虏。

罗亚通在解放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而审问他的韩国军事情报机构的军官,很多都曾经在黄埔军校留过学,他们没有把罗亚通送进战俘营,而是劝他留在韩国军队。

1951年冬天,罗亚通脱下志愿军军服,加入了韩国军队。

罗亚通毕业于黄埔军校,他对自己在解放军中的政治前途,本来就有所担心。于是在被俘后,他打算另谋生路,叛变投靠了韩国人。

1952年,韩国军事情报部队让罗亚通筹建一支由在韩华人组成的特别分队(SC支队),派到朝鲜去做情报工作,因为他们这些人渗透进去比较方便。

“我们会说中国话。我们碰到中国军队,就说是会讲中国话的北朝鲜人;碰到北朝鲜的军队,我们就说是志愿军,北朝鲜军队就不会查我们了。韩国人就想利用这一点。”

至今,罗亚通还与当年幸存的战友保持着联系,他们常常约定在汉江江边见面。

汉江是韩国的母亲河。在战争时期,这条全长1300里的河流曾经是交战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场所。

80多岁的王竹三,是当年罗亚通的战友之一。他是当年第一批报名参加部队的华人,也是战后幸存并且健在的队员之一。

王竹三参加部队的初衷与罗亚通不同。朝鲜战争开始后,韩国华人对北朝鲜军队十分畏惧。

“那个时候人民军到韩国来,做了一些不怎么好的事,他们抓老百姓去干活,还不给饭吃,对我们华人华侨也是如北。”    

“他可不管你是华人,还是韩国人。战争嘛,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很多人都被杀了,后来我们都撤退到釜山,大家自动组织起来,打的口号是保护华侨。”

如今,罗亚通和王竹三已经有五六年没见面了。至今,罗亚通仍然对王竹三当年在军队的表现赞赏有加。

“王竹三过去是在我们部队任第二排的排长,韩国人叫分队长。他这个人精明强干,虽然个子不大,但是动作特别快。在军队里面他是考核第一的,作战训练各方面都特别有经验。”

据罗亚通讲,其实在部队里像王竹三一样能干的队员是非常多的,但最终能像他这样幸运的毕竟寥寥无儿。战争的残酷,使他们都逃避不了成为炮灰的命运。

1952年1月,这支由200多名华人组成的韩国军事情报队4863部队(HID)SC华人分队,先在釜山进行秘密封闭训练,随后由美国空军将100多名执行人员陆续空投到交战区。

“大家都站起来一个跟一个。只要到门边,到地方红灯亮了,美国人就踢我们的腿说go,就是把我们推下去,你不下去也把你推下去。”

“美国人做情报有时候他不管你死活呀。要派的时候,就派飞机把你降下去,你死就死活就活,拿人命不当回事。跳伞的人很多没有回来,十分之九啊,没几个回来的,只回来了两三个。”

“这两三个也就是运气好吧,没被人家抓住或者没有摔死,有时候伞打不开就摔死了。每次飞机飞过去,人家一听到这个飞机声音就出来了。有时候你刚落地,人家就把你抓了。能够落下来,把降落伞收拾好跑上山或者到哪去,能够跑掉就已经万幸了。”

当时北朝鲜的人民军和志愿军,都对韩国派遣的军事情报部队进行了严密的防范,因此,特别分队的每次行动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停战协议是1953年7月27日签的字。我们最后一次空投就在15号,派我率领30个人到北朝鲜的盖马高原甲山打游击。我们进去后走了5天就被人民军发现包围了,最终只剩三个中国队员,负责电台的两个韩国人,加上我共6个人找了条船冲出来。”    

“人民军发现我们后,拉了一门炮来打。有一发炮弹落在我们的船附近,差点就翻了。我们使劲地往南逃,逃了一天一夜终于遇上了美国军舰。空投的30人最终只有我们6个人回来。”

当时,SC华人分队中的许多队员,落入到北朝鲜后就失去了消息。他们的家人至今都不知道他们的生死。

朝鲜战争中有40余万韩国军人阵亡,这其中就包括100多名华人支队的队员。当然除了SC支队外,还有一些在韩华人也加入韩军参战,甚至还有两人成了“功臣”。

罗亚通说:“两年多时间,我们从陆地、海上、空中失踪和战死的华人超过了100人,最后只生还了10名执行队员呀,特别悲惨。”

“战争让母亲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每一个家庭都经受了战争的苦难。我这个队长感觉对不起队员,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华侨!”

金亭义,就是当年特别分队失踪的队员之一。

1952年3月,在一次行动中,金亭义和10名队友被空投到北朝鲜执行秘密任务,从此家人就没有了他的音讯。

金亭义的弟弟金亭智说:“要是能知道他怎么了,是打仗打死了或怎么的,总是得有个消息。这什么消息也没有,更让人难过。过年过节儿女都来了,就二哥没有,我母亲就不大吃饭,就是想二郎想的。”

金亭义的母亲是韩国人,老人直到去世仍旧相信儿子还活着,嘱咐家人一定要到北朝鲜寻找失踪的儿子。

金亭智说起二哥加入韩国军队的原因非常简单:“韩国好像是我们第二个家,觉得是跟中国一样的。所以比如有人损害的话,我们也得保护这个家,因为在这里住的关系。”

从朴素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们对韩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但这个用他们的生命换来和平的国家,对他们的牺牲却无动于衷。

韩国是一个不会忘记战争的国家,战争的伤痕至今仍旧深藏在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所有的韩国人似乎都记得他们的人民所受到过的苦难、他们的战士所做出的牺牲。    

但几乎没人会注意到还有100多位华人也同他们一样,为了战争付出的昂贵代价,更没人会注意到幸存至今的华人士兵,在当下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首尔龙山地区的韩国陆军总部旧址,现在是韩国战争纪念馆。这里陈列着朝鲜战争中9500多件战争遗物。

罗亚通和王竹三常常来到战争纪念馆。在纪念馆一侧的石碑上,记录着朝鲜战争中韩国所有参战阵亡者的名字,他们也在这里寻找着战友的姓名。

“就是我们看到韩国留的文件,各地都有了,就是缺少我们华侨的。我们当时是一腔热血帮助韩国打仗,结果韩国把我们忘掉了,所以我们觉得不公平。”

“我们给你们出力,我们失踪和战死的超过100人,现在我们怎么样,阵亡记录一个也没有。所以韩国对我们太那个了,感觉好像我们出的力,流的血都有点白费了,白死了。”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SC华人分队损失的队员超过100人,幸存下来的10名队员被韩国政府授予保国勋章。但是韩国政府认为这些华人不是韩国人,因此不能享受退役军人的待遇。

罗亚通因为这件事内心常常充满了不安:“因为这个部队,除了我上面有个负责人以外,我就是队长二把手了,管理作战,管理情报的都是我。可是后来我们战死、失踪这么多人,我这个队长的责任很重大。”

“我对不起他们,对不起他们家庭,对不起在韩华人,所以现在我感觉很内疚。如果我能够争取到韩国对我们有所交代的话,好像我这个责任就减轻了。我不想白白叫他们的孩子牺牲了。”

金亭智的二哥金亭义在执行任务中失踪,他觉得在战争阵亡者的名录上应该有哥哥的名字。他说他们全家并不是为了政府能赔偿什么,只要是能知道二哥怎样死的,给个纪念留个碑,也算是给后代留下了点什么。

金育安是特别分队队员幸存者金圣亭的儿子。

他让我们看了他父亲留下来的勋章和照片并告诉我们,他父亲对自己曾经的军队经历特别重视,战争结束后父亲自谋生路开了一家餐馆,经商成功后一直念念不忘那段战争的经历,即使是照全家福也不忘记戴他的勋章。    

“这些是我父亲遗留下来的勋章,一直保存着。这个勋章属于是鸽子嘛,以和平命名的勋章。这个勋章是6.25参战的所有旅韩华侨都有的保国勋章。”

“这也是6.25参战以后,韩国政府给我父亲的,比刚才所看到的这个奖章要高一等。这个奖章后面有一个字据,字据写的是保国表彰曾经参加战争的军人,这些都是他特别爱惜的东西。”

“这张几乎更惨,是父亲放弃了中华民国国籍才得到的。不说了,为了让韩国政府承认华人参战的历史,获得应有的荣誉,他放弃了曾经的国籍,换取了政府领发的勋章和参战证书,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2002年,金圣亭因病去世,金育安一直在为这段华人参战的历史四处奔波,这也是他父亲的遗愿:“对我爸爸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如果过了这几十年以后,这些所谓的历史可能慢慢地被淡忘掉了。”

“目前我积极想要做的是为了这些当事者,就跟韩国政府要求,能否得到一个精神上的补偿或者荣誉。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地方给他们树个碑,把当时参战的人员的名字列上去做个记录。以后希望我们住这儿的华侨们,也能知道一下当时6.25参战的还有华人。”

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幸存者的心里,想得已经不再是侥幸活下来的欣慰,他们反思更多的是这个特殊华人群体在战争中的生命价值。

前几年韩国国会正准备通过一项赔偿法,对在战争中执行特别任务的军人进行补偿,罗亚通他们就抓紧时间向各个部门反映情况。

2002年情报局接收了他们的资料,后来说能发给他们医疗补偿金,罗亚通他们还收到情报局寄给他们的医疗补偿金申请表格。

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罗亚通他们填完表,交了所需资料,情报局突然又说不能接受了。据说是因为有关特殊任务执行者的事情,已经交给了国防部管,他们说这事不是他们的管理范围。

为此,罗亚通还去拜会韩国民间团体,也就是曾经参战过6.25战争的那些老兵们,跟他们商讨一下有关于参战同志们的所谓补偿或者一些待遇的问题。

他们准备通过HID协会帮助他们搜集资料,提一些资料的问题,然后由HID直接跟国防部联系。

HID是韩国军事特别情报部队的缩写代号,在韩战期间,这支部队主要在北朝鲜和志愿军阵地活动,因此伤亡失踪的人员很多。

战争结束后,这个协会专门为参战者提供帮助。但HID的基本要求是那些曾经参战的队友要加人他们的会员,缴了会费,他们才会给你一点点整理资料。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为了让死去和幸存的队员得到应有的补偿,罗亚通还在执行着他一生中最后的任务。

战争结束后,罗亚通无法回到大陆,也没有选择去台湾。1964年他在这里娶了一位韩国妻子,生下一儿一女。

如今,罗亚通最开心的事,就是远嫁到印尼的女儿带着他特别疼爱的两个外孙女来看望他。比起那些阵亡的战友,能够尽享天伦之乐的罗亚通,觉得无论如何也是幸运的。

战争使无数家庭破裂,也使这些华人队员与祖国大陆骨肉分离。在战后的岁月里,罗亚通每年都会到公墓悼念战友。但是在他心中,这里并不是自己最后的归宿。

“每年我们都来祭祀。现在我们年纪大了,自己还是想回家了,我到现在70多岁没回过家没祭祀过亲人,还是想回家去看一看。”

“不管怎么样中国现在也进步了,所以到现在我还计划回去看一看,我想这个计划总能实现吧,在三年五年以内我想我总要回去一次看看。”

“我想人民政府也进步了,过去虽然我们犯了错误,现在年限久了就能既往不咎了吧。现在国民党的上将大将都回去了,何况我这个小小的人物,回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就是当年那群参战华人的真实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遭遇的命运都不同,不过这都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如今也怪不了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纽约时报》称韩国部队火锅是“美军泔水”,评论区精彩了
彭德怀为何因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被美国人高度评价
为什么很多韩国小伙子不愿意服兵役?1965年7月19日李承晚病死
朝鲜战争:“全军向鸭绿江前进”
人间正道是苍桑
朝鲜战争,志愿军究竟该不该打过“三八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