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姆岑斯克伏击战


姆岑斯克伏击战1941年纳粹德国与苏联发生的战役。

一、战役背景

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德军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攻占列宁格勒;以“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方向实施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以“中央”集团军群,分南、北两路实施钳形攻势,围歼白俄罗斯地区的苏军。

战争爆发后,德军以大量航空兵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以及正在向国境线开进的苏军狂轰滥炸,并在苏军防御纵深内空降伞兵,夺占要地,同时以数千门火炮对苏军的边防哨所、防御工事、通信枢纽和部队集结地域实施猛烈轰击,然后以优势的坦克和摩托化兵团为先导,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宽约1500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全线进攻。

二、战役经过

(一)战役准备

1、姆岑斯克伏击战的序曲悄然奏响
9月末,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第4、第2集团军和第3、第2坦克集群)分别以1个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在斯模棱斯克东北、罗斯拉夫利和绍斯特卡三个地区,从北、西和西南三个方向向加里宁城、维亚济马和奥廖尔、图拉方向突击,企图先分割围歼维亚济马地域的苏联加里宁方面军及布良斯克地域的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而后以强大的快速集团从南北两面包围并夺取莫斯科。德军由第2坦克集群(司令 古德里安大将)和第2集团军(司令 魏克斯上将)编成的西南突击集团,在突破了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后,其坦克群于10月2日进至奥廖尔地域,直接危及图拉的安全,并构成了由南面迂回莫斯科的态势。为了阻滞德军进攻,苏军决定将包括独立坦克第4旅在内的几个预备队兵团调集于姆岑斯克地域,阻击德军。姆岑斯克伏击战的序曲悄然奏响。
10月初,刚刚组建的独立坦克第4旅,驻扎在莫斯科以西60公里的库宾卡地域,保护莫斯科至明斯克沿线的公路和铁路。10月3日,独立坦克第4旅被编入近卫步兵第1军,并奉命于凌晨在旅长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上校(后为装甲兵元帅)的指挥下,从莫斯科郊区出发,延铁路运往姆岑斯克。第一梯队于次日到达指定地域,在沿图拉至奥廖尔的公路两侧阻击德军,而其余部队仍在行进之中。
2、积极创造组织防御的有利条件
为阻止德军对转入防御的个分队实施突然袭击,旅长向奥廖尔市方向派出了两支强大的侦察支队:一支由10辆坦克和搭乘坦克的一个步兵连组成(由古谢夫大尉指挥),另一支由8辆坦克和一个步兵连组成( 由布尔达上尉指挥)。傍晚,坦克旅及配属的一个85mm高炮营和空降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当夜,该旅奥廖尔东北5公里的宽阔正面上,利用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所有坦克全部进行了设伏伪装。布尔达上尉的侦察群已埋伏在姆岑斯克至奥廖尔公路的一侧。当晚,德军约一个团的纵队(内有炮兵和坦克)向侦察群的伏击地开进。侦察群在德军进至坦克炮直射距离内开始射击,击毁了德军数辆坦克。然后,侦察群发起冲击,抓获了三名俘虏,缴获装甲输送车一辆及一些作战文件。之后,侦察群返回旅阵地。经审讯俘虏后得知,进攻的德军系古德里安坦克集群的第3师和第4师及一个摩托化师,据此地仅12-15公里。因此,坦克第4旅是在独立方向上于极短时间内组织防御的,而且距己方步兵兵团较远。为此,该旅编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有建制的摩托化步兵营、反坦克炮兵营和配属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简称:NKVD)第34团混成营。第二梯队是坦克第4团,主要用于设伏和反突击。
摩托化步兵营和第34团混成营各连并列展开;每个营加强一个坦克排,坦克占领防御地域侧翼阵地;摩托化步兵营配属由4门45mm反坦克炮。在第一和第二梯队之间,即在伊万 诺夫斯科耶东南3公里处,有中型坦克设伏。反坦克火器火力密度每公里正面12个单位,公路方向反坦克火器火力密度最大,每公里正面达20个单位。
旅建制内的一个37mm高炮营,担任防空任务,主要用于掩护第二梯队和指挥所,使其免受空中突击。同时,该旅向暴露的侧翼派出设伏坦克和配属的步兵。
(二)战役过程
1、旅长组织战斗的时间极为有限
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战斗准备。因此,旅长在对主要方向上执行掩护奥廖尔——姆岑斯克公路任务的摩托化步兵营和第二梯队的坦克第4团,是在现场下达任务,而对在次要方向上占领防御阵地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第34团混成营,则利用地图下达任务,尔后再在现场明确任务。坦克第4旅的战斗准备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2、德军在进行猛烈的炮火突袭
10月5日晨,德军在进行猛烈的炮火突袭后,以约一个团的兵力,在1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成纵队由奥廖尔向坦克第4旅的设伏地域开来。当其进入伏击地区后,坦克第4旅突然向其纵队猛烈射击。德军顿时队形大乱,步坦协同失调。苏军则抓住有利时机,发扬火力,击毁坦克11辆、汽车8辆、毙伤步兵若干人,德军被迫慌忙撤退。这一伏击行动,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突进,迫使其退回原出发地。德军的进攻被击退后,坦克第4旅当夜转移到第一军人村地域,在奥廖尔至姆岑斯克公路两侧在此设伏。
3、展开激战
10月6日晨,坦克第4旅侦察发现,德军约有150辆坦克沿公路向姆岑斯克方向开进。德军接近坦克第4旅防御阵地时,即展开战斗队形,从行进间发起冲击,约50辆坦克突入了苏军防御阵地。防守在该地的一个反坦克炮兵连与德军坦克展开了激战。反坦克炮一门接 一门被摧毁,德军以为已经突破了苏军防御,便大胆向前推进,未料却进入了坦克第4旅的伏击圈,当即被突然猛烈的火力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战斗中,仅留布什金上士的一辆坦克,就击毁德军坦克9辆,消灭步兵1个连。经过12小时的激战,坦克第4旅击毁德军坦克43辆,反坦克炮16门,毙伤其官兵约500人。德军被迫后撤约1公里,并在一块洼地内集结。傍晚,近卫“喀秋莎”火箭炮营营长丘马克前来请战,旅长当即命令“喀秋莎”对集结在洼地内的德军进行一次齐射。是夜,“喀秋莎”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道道火龙划破夜空,呼啸着扑向洼地内的德军。德军队形大乱,人车相践,损失惨重。这次伏击战,坦克第4旅仅损失坦克6辆,其中2辆在战场上烧毁,其余4辆运往后方修复, 但摩托化步兵营和反坦克炮兵营损失较大。
4、重创德军
坦克第4旅在接连以伏击手段重创德军后,于10月6日夜又撤到第一军人村东北新的防御地区,协同空降第201师和坦克第11旅继续抗击德军坦克的冲击。7-8日,德军以小股兵力进行战斗侦察。此时,坦克第4旅在新的防御地带已严阵以待。
5、德军出动轰炸机
10月9日,德军出动轰炸机,对坦克第4旅的防御阵地狂轰滥炸。坦克第4旅以准确火力击落敌机5架。尔后,德军坦克引导约一个团的步兵,向坦克第4旅的防御阵地中段和左翼发动攻击,遭到摩托化步兵营、独立营和混成营的顽强足迹。德军见正面攻击不成,便企图迂回,但遭到该旅隐蔽配置于翼侧,并经精心伪装的伏击坦克和坦克预备队的突击。在战斗中,拉夫托普洛大尉虽负伤,但仍坚持指挥坦克营,持续战斗8小时之久。该营拉夫中尉的坦克击毁德军坦克16辆。在这一回合较量中,德军损失坦克33辆、反坦克炮数十门和约两个营的步兵。
6、德军占领了姆岑斯克
10月9日夜,坦克第4旅奉近卫步兵第1军军长军长列柳申科少将的命令,在姆岑斯克南郊附近占领了新的防御地区。德军向其左翼迂回,因兵力悬殊,独立营未能组织德军的进攻,德军占领了姆岑斯克。10月11日晨,坦克第4旅和配属分队撤至奥普图哈河北岸,作为军前进部队的第二梯队。直到此时,他们才得到宝贵的休整和喘息机会。

三、战役影响

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地域阻击德军进攻的战斗中,多次以伏击手段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 。德军虽占领了姆岑斯克地域,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没能打通通往图拉、逼近莫斯科的通道。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地域顽强阻击德军的战斗行动,为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由防御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作战期间,苏军旅长卡图科夫巧妙运用部队,要求每一辆坦克要有三四个备用发射阵地,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目的是让德军无法准确估计苏军兵力。独立第4旅从不死守一处,而是不断转换新阵地,让德军的反扑“无的放矢”。卡图科夫还特别注意侧翼的防守,每个阵地都会在侧翼方向安排坦克和步兵掩护,让德军此前屡试不爽的侧翼包抄战术屡屡落空。事实上,卡图科夫所创造的“步兵防守一线,再由二线坦克反突击”的防御战术,此后为苏德两军广泛应用。
四、战役评价
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地域的8昼夜阻击战斗中,先后6次变换阵地,以伏击和短促出击的方法,协同其他部队阻击了德军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进攻,先后共击毁德军坦克133辆、火炮49门,飞机8架、弹药车15辆、迫击炮6门,歼灭步兵约一个团,阻止了德军的突进,缓解了莫斯科方向的压力。
坦克第4旅官兵在姆岑斯克地域所取得的战果与所显示的英勇、机智、灵活、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苏联人民的尊敬。10月2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该旅32名官兵苏联英雄称号和奖章,独立坦克第4旅也被改编为近卫坦克第1旅。

五、战役经验

姆岑斯克伏击战的主要经验是:
1、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果敢发起伏击战;
2、对敌情掌握准确,战斗准备充分;
3、伏击阵地选择适当,伪装严密,隐蔽良好;
4、灵活用兵,总体上兵力部署合理,火力组织周密;
5、适时变换阵地,突然发起攻击,近战歼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勒热夫 瑟乔夫卡战役 东线最血腥的战斗1942年第二次勒热夫战役
浅析二战时法国战役后德军装甲师的改编——更加高效、更有战力
机械化水平比苏军更高的美军,为何搞不了“大纵深”作战
【每天老照片】-1万-7573-苏军计划围困德军,派出机械化军队投入战争,德军开始败退
二战交战国陆军编制概况|二战西线战场
详细解析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手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