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路革命风云系列 中共南路特委对高雷兵变的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南路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指示,于1928年在广州湾法租界赤坎设立南路特委领导机关,组织和指挥革命武装暴动,与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暴动中,中共南路特委、兵委在广东省委的领导下,积极策动国民党军队兵变,特别是国民党十一军驻高州、雷州的军队兵变。兵变动摇统治阶级之南路政权,鼓舞了党员和农民的斗争热情。兵变规模虽然不大,时间不长,并且失败了,但对当时的革命斗争,却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对此,广东省委高度评价。

中共南路特委机关所在地旧址——现赤坎区中兴街130号。 李振龙 摄

中共南路特委和

兵委在赤坎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李济深分别在上海、广州发动了“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接着,国民党南路行政视察员沈崧、高雷党务视察员林云陔等闻风而动,在高州加紧策划和组织高雷地区的暴力“清党”。因此,从4月中旬开始,驻高州的中共南路地方委员会、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国民党南路特别委员会(国共合作组织),以及各县的农会、工会、妇女解放协会、学生联合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相继被反动军警包围查封,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缉捕、杀害。至此,南路地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在白色恐怖笼罩、革命形势骤然逆转的严峻形势下,南路地区各县的中共地方组织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1927年夏秋间,遂溪、海康、廉江、吴川等县的工农革命武装,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高压统治,先后举行了武装起义。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行动,曾取得了局部的、短暂的胜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28年4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军事问题等决议案,决定“积极地计划如何进行破坏反革命军队,及建立工农武装”,并提出“加紧布置西江、北江、南路的暴动,扩大深入土地革命”的口号。

    为了执行省委这决定,中共南路于4月15日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南路特委和南路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或兵委)。南路特委机关设广州湾赤坎。同时军委具体负责兵运及军事工作,并制订了兵士运动大纲,以指导南路兵运工作。

高州国民党兵变部队驻地旧址。  陈充 供

南路特委对兵变的领导

1928年5月15目,中共广东省委审查了南路特委兵委的兵士运动大纲要点,为了加强对十一军兵运的领导,省委还决定派△△(档案原文如此)同志到南路主持兵运工作。

6月23日,兵委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认为,陈铭枢部二十四师甚腐败,兵额不足(如驻吴川之七十一团第三营仅有二连),枪械缺坏(大约有四分之一无枪,且枪是旧汉阳的多,枪托多已包修过,刺刀拉杂)。不过子弹充足,这是驻梅、吴川的队伍情形;防共的纪律甚严。士兵不准出街(只有少数的老兵稍松一点),出街或如厕都有班长跟,排长班长自己监督守卫,兵士一点自由都没有。据说十一军已三个多月没有军饷了,兵士很苦。

随后,南路特委召开第三次常委会议,对策动兵变问题作出了多项工作提纲。但是,正在草拟这一计划时,突接报告,高州的兵变提前爆发了,因此,南路特委的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高雷兵变经过

1928年4月,蒋桂军阀矛盾加剧。李济深为了巩固桂军控制广东的局势,便以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兼第八路总指挥的头衔,将广东划分为四个善后区,委陈铭枢为高雷钦廉琼崖地方善后委员,将十一军从靠近省城的惠阳调到粤桂地区的南路,置于桂系军阀的严密监视之下。

5月上旬,陈铭枢指挥十一军二十四师开到南路,73团驻北海,70团驻高州、71团驻雷州。即在高州设立司令部,由师部特务营担任警卫。后又成立一学兵营,直属师部领导,也驻扎于高州。

二十四师特务营,下辖四个连队,共有二百多人(军额不足),武器装备较好,有一定的战斗力。该营的官兵除有一少部分是由土匪改编的外,大部分是来自工农。其有一些老兵,是上海暴动的工人和东江农民自卫队员,因暴动失败,生活没有出路,被迫到军队里当兵谋生的。这些工农青年进了军阀部队后,经常受到长官的打骂虐待,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异常痛苦。特别是经过粤桂军阀混战,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为军阀卖命是没有前途的,渴望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当该营进驻高州后,原在部队中进行地下活动的邓施公(是同志),即派进步青年聂都山、谭天秘密同南路特委取得联系,表示可以发动特务营兵变,至少可以拉出两个连上山。并说,如果工作做得好,还可以把学兵营也拉出来。

南路特委听了聂都山和谭天的报告后,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如果能争取特务营和学兵营在高州同时兵变,动摇南路反革命统治的政治中心,将会给南路的革命斗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促进特务营和学兵营的兵变,特委一方面指示负责募兵工作的何光,从茂名、吴川招募了数十名进步的农民青年,加以训练,安插到特务营和学兵营里面去,以作兵变时的基干力量;另一方面又作出决定,派龚昌荣、何瑞两同志到高州,吸收特务营一名士兵参加,成立革命兵士委员会(对外叫“广东革命兵士联合会”),以加强对特务营和学兵营兵变的领导。

7月29日,特务营三、四连的士兵因为已有三四个月没有发饷了,他们正准备派代表向营长请愿要求发放薪饷。这时,传来消息:师部存有10多万元的军饷,是长官们扣着不发。士兵们知道后,气得忍无可忍,官兵矛盾激发。在这情况下,邓施公等决定立即进行暴动。29日下午,三、四连士兵140多人,在邓施公、聂都山、谭天的指挥下,分两路进攻:一连冲进特务营营部枪杀了反动营长;另一连冲入二十四师司令部,枪杀了克扣军饷的师参谋长,没收了师部所存的10多万元军饷。接着包围学兵营,缴获步枪400余支,机关枪两挺,驳壳4支,左轮2支,子弹甚多。特务营第三、四连兵变后,面对敌人包围进剿,邓施公即率队迅速撤离高州城,开往茂东农村。30日,国民党二十四师从梅菉、化县调集两个营的兵力,开往茂东追击兵变部队。此时,邓施公即派聂都山和谭天到广州湾向南路特委报告兵变情况和部队去向,请南路特委指示和支援;为了避免与敌人接触,邓施公率兵变部队在茂东农村活动了几天,收缴了民团的枪支,没收了一些土豪劣绅的钱粮,筹集到8万元的军饷,然后撤离茂名县。

龚昌荣受命回到广州湾后,向南路特委详细汇报了高州兵变的情况。8月3日,聂都山、谭天两人也到达广州湾,向特委报告了兵变的过程。根据龚昌荣、聂都山的汇报,特委当即作出如下决定:

    1、马上令在雷州攻打徐闻土匪之部队暴变。变后即向遂溪进攻,以牵敌军。

    2、廉江五、六区刘之华部队千余人与我们有联络,已有同志去指挥,即令其进攻廉江城。

    3、在高州兵变出来的普山部队,令其转守为攻,折回沙田向化县进展。

    4、马上印简单传单,写标语散发,以扩大宣传。

    大约八月四、五日,聂都山和潭天接受任务离开广州湾,在返回部队的途中,不幸被国民党追剿部队逮捕杀害,英勇牺牲。

变兵部队,因聂都山和谭天不幸牺牲,即与南路特委失去了联系。邓施公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于八月中旬将部队转移到电白、阳江交界的双母岭。兵变后,中共广东省委也非常重视。8月2日,省委即派史书元前来南路,负责指挥高州的变兵。因史原是叶挺同志部下之团长,变兵多系他的旧属,容易“指挥”。史到南路后,因未能同变兵部队取上联系,就参加了南路特委兵委的工作。

8月12日,省委听取了△△△同志(高州兵变的实际指挥者,档案原文如此)的汇报,认为“该部军队是要变成红军之可能的”,马上写信给南路特委,求南路特委要加强对高州变兵的指挥。

8月22日,省委又致信南路特委,要求南路特委按照省委以前决定的原则,切实整理、保存好高州变兵这支队伍。

南路特委接到省委这两封信后,曾两次派人去寻找这支队伍,因为国民党军阀部队的封锁,始终没有接上头。此后,这支变兵队伍就不知下落了。

高州兵变不久,南路特委根据龚昌荣在高州、雷州同时发动兵变的计划,提出了又在雷州发动兵变的决定,且决定派龚昌荣到雷州发动兵变。龚昌荣根据特委指示,到雷州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领导兵变,对外仍用“革命士兵联合会”的名义,龚昌荣、公维、杨枝水为成员,其余两名委员计划由士兵选出。南路特委又决定南路军(兵)委也移至雷州,以发动领导更大的兵变。史书元等给省委的报告认为:“雷州因监视太严,恐兵变不能(产)生影响,甚至变不起来,暂时只能鼓动斗争,不必兵变”。龚昌荣及杨枝水等人只好撤回广州湾。

1928年9月,龚昌荣、杨枝水及中共海康临时县委书记薛文藻在广州湾被法国警察逮捕。省委为营救这些同志采取了有效措施,还准备动用大洋将他们救出。后经与法警察交涉,11月龚昌荣等被营救出狱,龚由于暴露了身份而撤离广州湾。

兵变的政治影响

高州兵变,是在我党领导之下,在国民党十一军中组织发动的一次重要兵变。在军阀的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基本达到了南路特委所制定的任务。

中共广东省委对此次兵变作了肯定的评价:“省委认为此次高州兵变,证明省委兵运政策以破坏反革命军队为主要目的,这是正确有效力的办法。”省委又说:“在高州兵变以后,党内同志的确兴奋得多了,农民的斗争情绪的确是加高了。”从省委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高州兵变的规模虽然不大,时间不长,但对当时的革命斗争,却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来源:湛江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湾部分名址的前世今生》之“名址”内容需准确
1921年—1949年湛江市霞山大事记
黄埔四期中共产党员的命运
【红色地图】也许你家附近这个地方曾经就是革命根据地!赶快晒一晒吧!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揭阳名人杨石魂
【史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