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李士达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李士达

【善意提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释义为: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即: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本质上,中国绘画富于“形而上”的意味。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徽宗赵佶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苏东坡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清两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因此,品评中国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品味,而不是看西方绘画那样的“一览无余”;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去品味“中华文化精髓——诗词歌赋”;二、从中国书法艺术上去品味字体的美、线的美、力的美、以及表现个性精的美。三、中国画的本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借物象以寄予作者思维、情感的艺术,是“物我合一”的艺术体现。正如现在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千人一面",看似漂亮外貌,实则废纸一张(或者是是缺诗、少书法,没文化、没思想的空壳——沦为“以术求术、”、崇洋媚外,传统文化被肢解,被冠以“水墨、彩墨”西洋画之傀儡、怪胎。“残缺的中国画”)

 

【编者按】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思想(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中国书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文化可以渗透到一个人的心里,渗透到一个人的血液里,是深层次的,是不容易改变的。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无论是中国画展览,艺术市场上,还是书画课堂等等,能够见到的中国画,基本是没有题画诗的“白板”。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顾绍骅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美术界的西化现状,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中国画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格艺术,养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即: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印”等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生存世界上,得有思想,负责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是不行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经过数十载的探求,主张应该从《中国画评价标准》。我撰写了《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等等论文来阐述------。

历史上中国画审美、品评标准的发展沿袭考:顾恺之 《女史箴图》箴文,卷末的 “顾恺之”名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画家云集、各有特色,可谓是光耀璀璨。两宋时期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早于西方绘画“文艺复兴”的十四~十六世纪,大几百年。)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特别是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这样的形式犹如“声光电+SanDisk效果”的电影,其艺术效果好;若是缺少题画诗,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或,“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难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面发展的局面。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文化典故成为绘画内容,以谢环、王绂、李在、仇英等为代表;《杏园雅集图》明·谢环,《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琴高乘鲤图》《圯上授书图》明 李在,《松下论道图》明 仇英等等。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得到传承!如王履、郭诩、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等,诗书画样样精到;如《琵琶行图》明 郭诩,《庐山高图》明·沈周,《雪山行旅图轴》明 文徵明,《落霞孤鹜》明 唐寅等等。

 李士达,号仰槐。吴(今江苏苏州)人。生而颖异,日诵千言。12岁时,督学使者殷公置李世达为高等,补博士弟子员。万历三年(1574)进士。善画并长于人物,亦能写山水,在画坛小有名气。画人物、山水名世。万历间隐居新郭。尝论画有五美云:“苍、逸、奇、远、韵。”五恶云:“嫩、板、刻、生、痴。”人谓其深得画理。寿至八十外。生性不媚权贵。他生活年代大约是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在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考中进士,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还画过一幅《关山风雨图》。

《关山风雨图轴》明 李士达 纸本设色,纵131厘米,横6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著录。塞山屹立。风雨飒然。行人张盖联骑。将投逆旅。自题。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隶书。万历庚申(西元一六二○年)秋日。写于石湖邨舍。李士达。钤印三。通甫。李士达印。石湖渔隐。

《秋景山水图》明 李士达 纸本,水墨淡设色,纵168.8厘米,横89.8厘米。(日)静嘉堂文库藏。

此图为李士达山水画的代表作。画深秋之季二位隐士于山中小亭对酌清谈之境。画面上的悬岩突兀,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置阵布势,气魄雄伟。云烟断白,巧妙地表现出了空间层次感。山石以碎笔皴染,傅以淡色,墨色干湿浓淡相交相融,生发出丰富的效果,独具韵味。

 《三驼图》明 李士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画家李士达的《三驼图》。在大片空白衬托下,三个蜷曲驼背、几近圆形的人物迤逦而行。三人呈倒品字构成稳定的三角形,与上部三首各具意蕴的题诗相映成趣,堪称画与诗的绝妙组合。《三驼图》描绘了三位形象滑稽、笑态可掬的驼背老者,在相近的神情体貌中塑造出各自不同的姿态动作。右边的持杖提盒者侧首顾盼,略显腼腆;中间的则向其拱手相迎,热情憨直;左侧的抚掌大笑,诙谐放达。衣纹线条采用十八描中的“混描”,简洁洗练;人物须发皆不见勾勒痕迹,笔墨圆润,柔若无骨,足见画家高超的笔墨造型功力。

 《三驼图》堪称佳构。然而,更让人叫绝的是画面上方的三首题诗: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钱允治录

为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陆士仁书

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归思早,世涂只见折腰人。注:涂(同“途”)  ——文谦光书

三首诗中,钱允治的最为有名。钱允治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高足钱谷之子。他目光如炬,将“驼背扎堆”的事儿,上升到“世上原来无直人”的哲学高度,点明了此画的讽世主题;并采用打油诗的形式,保持了原画风趣诙谐的艺术风貌。

中为陆士仁题诗。陆士仁为文徵明弟子陆师道之子。他步钱允治的原韵,用比较的手法,从另一个侧面去揭露世态人情:驼背是脊柱病变,纯属生理现象,并非没有傲骨;“三驼”心灵实则非常清纯,较之那些体格健全、却一身软骨的家伙,还要胜出一筹呢。

上左为明代书法家文谦光的题诗。他引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曲学阿世、辞官归隐的典故,指出腰杆挺直的人都避世而去,滚滚红尘中只剩下那些卑躬屈膝、圆滑处事的人了。

这三首诗,突破画幅限制,从不同角度提升了《三驼图》的审美价值,起到了画外音的叙事效果,从而使画面的思想内涵、情趣意境得到了更充分、更完美的体现,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惊奇。

从李士达的款署“万历丁巳冬写”可知,该画作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晚明世道下衰,人欲横流,士人往往通过攀援阿附来获取声名利禄,故一些正直人士常有归隐山林之想。可见,画风的怪异正是炎凉的世态在画家心灵的折射。然而,千百年来,这种人情世态,似乎永无终结之日。故明代以降,仿作《三驼图》者,代不乏人。盖画家欲借图抒志,讽世喻人,鞭挞世道人心之积弊也。

担当《三驼图》自题诗:“叔㾃(同“驼”)仲㾃与季㾃,三个㾃㾃是一窝。偶然相逢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旁边补题近代著名学者赵藩:“满肚愤时嫉俗,聊为时俗写真。莫负老僧棒喝,竖起脊梁做人!”

溥心畬《三驼图》自题诗云:“昔日王驼去探亲,郭驼相遇问前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而今少直人!”

  曾经论述画有五美:“苍、逸、奇、远、韵。”又有五恶:“嫩、板、刻、生、痴。”其他作品有:《琴棋书画图轴1-2》明 李士达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雪里寻梅》明 李士达

  《仙山楼阁图》明 李士达   南京博物院藏,《雪夜访友图》明 李士达 130×60 cm 约7.2平尺,《雅集图》明 李士达

  《秋景山水图》明 李士达 纸本,水墨淡设色,纵168.8厘米,横89.8厘米。《访友图》明 李士达

  《高堂称庆图》明 李士达,《瑞莲图》 明 李士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顾绍骅于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李若清: 巴楚雄才大自在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李鼎成
石壶雕刻艺术欣赏
** 论中国画的诗书画印
迎新春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选摘
蒋大卫挥写大气势,营造大境界,画风别具一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