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六篇 隶书 二 汉隶十二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六篇 隶书 二 汉隶十二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也称《石经》.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以免贻识后学,为此而立。传为蔡邕所书。碑石共46个,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碑立太学门前。汉代隶书《熹平石经》传为蔡邕书,此石书法字体严整匀称,宽严得体,然其法度森严,中规入矩,是汉代标准书法,在清中叶之前,此风格一直被奉为习隶之不二法门。《熹平石经》传为蔡邕所书。几经动乱,原碑早已无存。自宋以来,常有残石出上,据说现已集存8000多字,字体方正,结构谨严,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

  《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又称“汉石经”,其字体具为隶书,故又称“一体石经”;原立于东汉雒阳城南郊大学(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汉代立五经于学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甚至行贿改兰台漆书经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以隶书写《诗》、《书》、《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7经,历时9年,刻成46碑,作为儒学经典的标准定本,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壮举。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汉末战乱,殃及石经,已少有整石存在。自宋代以来,则时有残石出土。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艺术创造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建国后,残石最早为马衡、徐森玉发现并研究,文素松、陶兰泉、于右任、白坚、潢川吴氏、胶县柯氏、江夏黄氏、闽县陈氏及北京图书馆亦有所得,以白坚所收之品最为精致。清代则以阮元、黄易所藏大件为最。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亦藏残石数块。可考者如宋代胡宗愈之成都西楼本、洪适之会稽蓬莱阁本、石熙明之越州本,明代靖江王府本,清代如皋姜任修本、海盐张燕昌石鼓亭本、陕西申兆定关中碑林本等。

  《熹平石经》历代重刻极盛,钱泳亦曾摹刻其中二、三块,因精摹,故有名。但字体方整,中规入矩,全失自然意味,沦为隶书末流,为当时标准之馆阁书矣。

  熹平石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印刷术发明前的一种图书编辑出版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熹平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491字)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以及北京图书馆。

  

  

  

  

  

  

  

  

  

  

  

  

  

  

  

  

  

  

  

  

  

  当代学者沈之珍先生对《熹平石经》尤为重视,曾说到:“《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的典型。因系官方巨制,书丹者自当是如蔡邕一流的国手。其结体方正,字字中规入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梁武帝《书评》云:“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观此可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近年有人讥其过于方整,而冠之以“馆阁派”。其实,它整饬而不板刻,静穆而有生气,和明清以来风行的拘谨呆滞的“馆阁”字,不可同日而语。《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在东汉时就被奉为书法的典范,自觉观碑者人满为患,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堵车事件。不信您去看看后汉书的记载:

  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唯,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 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选用:东汉隶书欣赏《熹平残碑》清末拓本

  释文:(隶书)之中行成於內,名立聲著,當獲自天之祥,年廿有七,熹平二年十一月乙未,遘府君君國,濟民以禮,風旌善表德嘉?璋其質,芳麗其華,敦書樂古,如君有命,必以疾辭,何辜穹倉,降此短□哉

(行草书)乾隆癸丑十月,元按试至曲阜,同黄司马易访得此石于东关外。告元,掘土出之。审视得七十三字,不全者六字。其熹平二年十二月乙未,不遘字存少半,此卒之年月,作立碑年月如鲁郡卒于熹平元年□月,碑立于二年四月也,因移置孔庙,以飱学者,学使詹事府詹事仪征阮元识。曲阜县知县袁廷武,四氏学教授颜崇规,典史冯策,嘉定钱大昭、子□垣、仁□马廷柟,嘉兴吴嘉谷,武进颜述,甘泉林步登,仪征江安观。北平翁方纲观,男树培侍。道光戊戌夏嵌同文门壁,曲阜孔昭薰、孔宪彝、孔宪庚同识。

善本碑帖錄: 熹平殘碑. 隸書原刻. [曲阜], 東漢熹平2年[173]11月. 經摺裝, 墨紙尺寸: 23 x 14.2 cm. 書後有淸乾隆58年(1793)至道光18年(1838)阮元等人所刻跋及觀款. 書前襯葉有"堀越文庫"印記.

【图片附释文】

释文:黃易訪得於山東曲阜,後移置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時榮閨?

  之中行成於內,名立聲著,當獲自天之祥,

  年廿有七,熹平二年十一月乙未,遘

  府君君國,濟民以禮,風旌善表德

  嘉?璋其質,芳麗其華,敦書樂古,如

  君有命,必以疾辭,何辜穹倉,降此短

  □哉

(行草书)乾隆癸丑十月,元按试至曲阜,同黄司马易访得此石于东关外。告元,掘土


  

  出之。审视得七十三字,不全者六字。其熹平二年十二月乙未,不遘字存少半,此卒之年月,作立碑年月如鲁郡卒于熹平

  元年□月,碑立于二年四月也,因移置孔庙,以飱学者,学使詹事府詹事仪征阮元识。曲阜县知县袁廷武,四氏学教授颜


  崇规,典史冯策,嘉定钱大昭、子□垣、仁□马廷柟,嘉兴吴嘉谷,武进颜述,甘泉林步登,仪征江安观。北平翁方纲观,男树培侍。

  道光戊戌夏嵌同文门壁,曲阜孔昭薰、孔宪彝、孔宪庚同识。


  

熹平石经的历史沿革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腐败而遭偷改。鉴于此,蔡邕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易》、《书》、《礼》三经校记不存,无可考;《诗》用鲁诗本,有齐、韩两家异字;《公羊传》用严氏本,有颜氏异字;《论语》用某本,有盍、毛、包、周诸家异字。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据《后汉书》记载,熹平四年(一七五年)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蔡邕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为后学咸所取正,这便是著名的《熹平石经》。《熹平石经》从东汉熹平四年(一七五年)至光和六年(一八三年)历时九年,将《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经文字校勘正定后书丹刻石,凡六十四石,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字。

该石经初立于洛阳,后因战乱,散失殆尽。唐代以后,残石陆续出土,为世所重。于1981年精拓模板印行,出版《汉熹平石经》字帖,得以人人目睹追抚千数年之国宝遗墨。

被选誉为“国宝”之一的熹平石经《春秋》残石,该残石出土于东汉洛阳城开阳门外太学旧址,内容为春秋公羊经,表里镌刻,背面高49厘米,宽48厘米,两面约六百二十四字,是千年以来所出土最具代表性的石经。

该石经严谨规范,雍容端庄,点画平厚,骨气洞达,已是汉隶发展到相当成熟时的书作。无论书迹、刻工均一时之胜,为个中翘楚,允为考据东汉经学之圭臬,也是汉隶最重要的模板,故而被选誉为“国宝”之一。石经为正、背刻,但其并非蔡邕一人所书。

《尚书》残石放大图一

释文:短星昂以正仲冬厥民隩(ào/yà)鸟兽□毛帝予采骐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功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试哉


《尚书》残石放大图二

释文:女于时观厥刑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xùn/jùn)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三载汝陟(zhì)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

《尚书》残石放大图三

释文:日同律度量衡修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壹巡狩羣后四朝敷奏以言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

《尚书》残石放大图四

释文: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dūn)德允元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帝曰畴若于工佥(qiān)曰垂哉帝曰让于朱虎

《尚书》残石放大图五

释文:熊罴(pí)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汝廿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绩三考黜(chù陟(zhì)

《尚书》残石放大图

释文:幽明书孔氏傅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曰惠迪□□逆凶惟影响

《熹平石经》为官方巨制,书者自是蔡邕一流国手,其字体严整匀称、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法度森然。然因刻石目的在于订正字讹,不容有丝毫差错,加之诸多标准和规范的限制,其书难免拘谨呆板、笔画雷同、伤于整饬,汉碑“一碑一奇,莫有同者”的变幻变测、琳琅满目、风华韵致之美,在此石中已荡然无存。

释文

(一)

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

易六画而成章也□天

臧之帝出乎震齐乎巽

人南面而听天下乡明

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

肴和顺於道德而理於

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

之乾以君子坤以臧之

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

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


顾绍骅于二〇二〇年九月八日星期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蔡邕隶书《熹平石经》欣赏
高清经典|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
古代“三大石经”:《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
【转】重量级的儒家经书:“三大石经”
位于洛阳的“汉、魏石经”千万不要混淆了
气凌百代——汉代隶书《夏承碑》高清宋拓本赏析(附释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