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八岁那年,我的人生抉择

文/蒹葭碧风

十八岁那年,稚嫩的我就面临到一次人生的抉择。

抉择的过程是纠结的、痛苦的,但抉择后是释然的、轻松的,也是自豪的。

1982年的寒假,同在县城一中复读的我和弟弟回到了家乡。

那年的家乡异常寒冷,几天来,空中的阴霾一直凝聚着、飘忽着,随着呼啸而至的西北风,那酝酿已久的大雪,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阴历小年那天,父亲顶风冒雪从公社赶回来与家人团聚。那年的团聚,家人已不如往年那样齐全。

大哥在部队当兵,大姐已出嫁住在县城,他们俩过年都不能回来。

家里除了父母外,还有我们姊妹兄弟四个,二姐、弟弟、妹妹和我。那时,二姐在离家五里地的乡里广播站当播音员(临时工),小妹年龄尚小,还在读初中。

过了小年,春节的气氛愈加浓厚,全家人全都忙碌起来,先是打扫房屋,整理房间,接着是熬糖、蒸馍、炸果子,杀鸡、剖鱼、写春联,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除夕的晚上,吃过年夜饭,点起油灯,全家人围炉闲聊。闲聊中,父亲聊到了国家的“顶替接班政策”。

他说,他已57岁了,想在今年提前退下来,让一个孩子及早接班,防止上面的政策有变,浪费这个难得的子女就业机会。

说到这儿时,母亲示意父亲不要继续说下去,并将话头及时转移到其他话题上。

虽然母亲转移了话题,但接班这个事,就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水中,在我和二姐及弟弟的心中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波澜,只不过我们三个表面上都表现得很平淡,其实内心里都隐含着对接班的渴望和向往。

晚上十点多钟时,母亲一边对煤炉封火,一边催促我们几个快去休息,要求明天都早起做好拜年的准备。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夜深人静,屋外风卷雪花,树摇窸窣。

黑暗中,我静静地躺着,闭目想着那接班的事。

我深知,接班就意味着可以立马从农村走向城镇,从吃农家粮到吃“公家饭”。这一步,对于农家子弟来说,着实是一件人生大事。

此事扰得我翻来覆去,听到二姐也是辗转反侧,只有弟弟是鼾声阵阵。

这时,我听到父母在小声地商讨着接班的事。

听到母亲说:“晚上闲话时,我没让你把接班的事往下说,怕孩子们起争执。这事,你是怎么打算的?”

父亲说:“关于接班的事,我想老大在部队已提干,不用考虑;老二已出嫁且有正式工作,也不用考虑;老小还在上初中,更不用考虑。要接班的,只需在老三、老四和老五三个中间考虑。”

母亲不耐烦地说:“你说了半天不是废话吗?还不就是在他们三个中间考虑吗?”

父亲半天无语,然后接着问母亲:“那你说在他们三个中间选谁?”

母亲迟疑了一会儿,然后说:“从古至今,不都是传男不传女吗?那只能在两个儿子中间选一个。”

父亲说:“你还是有重男轻女思想啊,要我考虑,让老三接班吧,她虽在那广播站上班,也只是个临时工,老四老五在复读,说不定他俩今年能考上呢。”

母亲坚定地说:“你别说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哪家不是这样,闺女早晚要出嫁,出嫁的闺女就是泼出的水。老四老五虽说在复读,要是有一个没考上,那就是全家的愁城。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不要迟疑,必须在两个儿子中选一个。”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那就依你。不过,在两个儿子中选一个,那让谁接班合适呢?让老四接班吧,老五的学习成绩没有老四好,恐怕将来考不取;让老五接班吧,老四如果高考再失利呢?在农村劳动,老四的身体瘦弱,我担心他体力不支。”

父亲说到这儿,连一向有主见的母亲也无法定夺了。

母亲叹口气说:“你说的是这么个理儿,这事还真怪愁人。这样吧,等过了节,把这事在老四老五两个面前摊开,让他们两个选择,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都有高姿态,这事就好办。”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二姐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的一样。我猜测,昨晚二姐也一定听到了父母亲关于接班的谈话。

随后,二姐被母亲叫到西屋里,只听到二姐委屈地哭着,埋怨父母重男轻女、偏心等。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母亲在不停地劝说,让她要有当老大的样子,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让着和爱护弟弟等等。

显然,母亲的这番话,要在一个人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还让其保持大度和谦让,显得是多么苍白无力。

对于这件事,二姐内心一时不能接受、难以做到谦让,我完全能够理解。

二姐哭着从西屋里出来,然后收拾行李,出门踏雪而去,到乡里广播站值班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全家人都是在阴郁中度过的,没有了往年节日的欢快气氛。

我的脑海里也在翻腾着,反复地出现一个画面:我接班了,弟弟却没有考取。我接班后,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弟弟面前,弟弟却皮肤粗糙黝黑,挥汗如雨地在在田里劳作。我的内心忍受着煎熬,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好像每天都是在披枷带锁地苟活着……

我已全无往年与伙伴们放鞭炮、打雪仗的兴致,整日里被接班的事搞得心烦意乱,心中的阴郁无法排遣。

我索性走出家门,信马由缰地来到村头,驻足芦苇塘边。芦苇被收割后的滩涂,被积雪覆盖着,只有零星稍高的芦苇茬显露些头角。

塘中有一棵被遗忘的芦苇,在凛冽的寒风中,摇着一身枯瘦,飘着一头白发,像一位迟暮老人。

我不禁心生感慨,这些身处逆境的芦苇茬和那棵被遗忘的枯苇,看似衰败,但来年春天还会破土而出,新生一塘青青的芦苇,这生命是何等的顽强啊!

坚强倔强的芦苇,仿佛给了我抉择的力量和信心。我暗下决心,决定放弃接班的念头,继续复读,哪怕考不取,在农村终老一生,也在所不悔,也不为此让父母发愁为难。

回到家里,我的心情好多了,一扫几天来阴郁,坦然翻开课本,继续我的高考之路。

过完年初六,我和弟弟要返校复读了。父母把我俩叫到一起,说起了接班的事情。我义无反顾地向父母表示:我坚决不接班,让弟弟接吧。

弟弟也真诚地谦让说,让哥哥接班,自己身体健壮,即使考不取,也能适应家里的农活。

父母看到我俩都很谦让,感到很欣慰。经过再三衡量,认为我的学习成绩要优于弟弟,考取的希望要大一些,随即决定让弟弟接班,我继续复读。

接着,我和弟弟返回学校。我心无旁骛地复读,弟弟一边复读,一边等待接班的讯息。

3月2日上午,接班的讯息到了。父亲带着“新工人顶替表”来到县城一中,弟弟工工整整地填好了表,然后父亲又带我俩在城里饭店吃了饭。

一周后,父亲捎来口信,让弟弟离校到供销社上班。

我帮弟弟整理好行李,送弟弟去车站。在客车启动的那一刻,我和弟弟都哭了,弟弟祝愿我能顺利地考取,我祝愿弟弟安心工作。

老天眷顾我,经过艰苦的复读,我于1983年考取了中专,从此也走了出农村,吃上了“公家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都是如何活下来的?
父训三题之三:米论粒卖
七月菊 | 没有开始的结束之误会
十八岁,我永久的伤痛(真的好感动,值得你看)
母亲的命 / 范成森
明朝奇案:兄弟五人群殴 母亲坐阵旁观 老二惨死 母亲却道:埋了就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