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别对孩子说“你真棒!” 你的套路早就被孩子看穿了

告诉孩子“你真棒!”——这句话不知从何时起深入人心,在孩子们聚集的地方,稍做观察,隔几分钟就能听到家长浮夸的表达——“你真棒!”“你最棒!”……


这种空洞的评价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带有评价意味的表扬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孩子早已看穿你的套路,评价性表扬会让孩子怀疑你的结论、感到威胁,甚至放弃努力。


我们应该怎样表扬和赞赏孩子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好事情清晰地描绘出来,这就是表扬和赞赏孩子最好的方式。


当我们表扬孩子时,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们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我们想鼓励他们坚持这样做。”或者,“我们想要他们感到自信……或者更努力。”


当我们试图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时,我们会经常且热情地对孩子说:“你真伟大,聪明,厉害,漂亮,你是最棒的!” 


但当我们使用这些评语时,却经常得到相反的效果。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带有评判性质的表扬可能会制造麻烦。


它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而不是我们的长处。


它会使孩子怀疑表扬我们的人的诚意。他真是这么想的,还是只想安慰我?他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它会使人感到被忽略。他看到我做的所有工作了吗?或许我的努力不算个啥。


它会使孩子感到一丝威胁。“如果我重来一遍做不到这么好,怎么办?”


它甚至会使孩子完全放弃,不再想做正在做的事。


几年前,我在一个音乐节上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一群玩杂耍的人鼓励大家尝试抛花包。我注意到有一个小男孩,他比周围的大多数成年人玩得更持久,能同时把几个花包保持在空中。


“嘿,看那个孩子,”我对我丈夫说。“他耍得真不错!”


那男孩抬头看看我,愣了一下,放下花包,走了。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个路人情不自禁的赞美让他停止了玩耍?


这个男孩正深深地沉浸在学习新东西的挑战中,但突然,别人给了他一个评判。现在,他不再能专注于手头的活儿,而是要担心如果下一个花包接不住的话,有个路人会认为他无能,那还不如见好就收。我毁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是恰当的!当孩子在做事时,没有必要过去说点什么,以至扰乱了他的注意力。给他空间!


想想你做晚饭时,你的丈夫在旁边说:“你切洋葱的技术不错嘛。你选的菜不错嘛。胡萝卜丁切得很匀嘛。你用起开罐器来很得心应手嘛!”


你会感觉如何?在你尖叫一声“给我滚!”之前,你能忍受几分钟?


那么,什么时候孩子们的确想要我们的回应呢?他们会跑过来,把蜡笔画举到我们的鼻子底下,说:“看!你喜欢吗?”不需要我告诉你什么样的回答会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们吧?



工具之一:描述你看到的


如何抵制评价的冲动?简单地描述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你的任何一种感知)是更有用的表扬方式。


不要说:“这幅画很漂亮!”

试试说:“我看到绿色的线条在纸上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它们把所有这些红色的图形都连接了起来!”


不要说:“干得不错!”

试试说:“我看到你收拾了所有的玩具汽车和书,还捡起了脏袜子!现在我看到地板上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这真是一个大工程。”


不要说:“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试试说:“我看到你把字母B打头的每一张图片都圈出来了。”


不要说:“听从指挥,真不错。”

试试说: “你一听到‘围圈时间’,就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不要说:“很努力。”

试试说: “那个球碰到了墙上的第五排瓷砖,每次都离篮筐更近了!”


或者,你如果没心情多说什么时,只说这么一句也可以:“你做到了!


所有这些话语,都让孩子知道你注意到并赞赏他所做的事,而不是带着评价和判断。任何评判都有可能阻碍他继续努力。


案例:鱼的故事


幼儿园里有个小女孩总是给我看她画的画。“老师,老师,看!” 


我说:“很好,很漂亮。”随后她就把画扔在地上走开了。那不过是些涂鸦,没什么可多说的。 


这一回我说,“我看到了画上面有一些曲线,下面有很多蓝颜色,它让我想起风和海。” 


她非常认真地看着自己的画,然后指着我没有注意到的一个歪歪扭扭的小方块说: “你看到这个了吗?那是一条小鱼!” 


她回到手工台旁画了更多的小鱼。 看来我仔细地看她的画,让她更欣赏自己,并愿意更加努力地工作。


改表扬为提问或交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


“哦,这是你做的!跟我说说你做了什么。”


“你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


“你是怎么做的?”


“告诉我它是怎么工作的?”


“我想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工具之二:描述对他人的影响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好公民,鼓励他们努力帮助别人。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不要妄加评判他们的性格。继续坚持描述!


不要说:“你是个好女孩。”

你可以说:“你把这些杂货袋一直提进了厨房,真是帮了大忙了!”


不要说:“你是最好的大哥哥!”

你可以说:“你发出那些怪声音时,小宝宝很喜欢,我看到她满脸是笑。”


不要说:“你是一个周到的小女孩!”

你可以说:“你帮强尼拉上了他的外套拉链,他外出时,会感觉好暖和。”


不要说:“好孩子,我知道,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对猫咪更好一些。”

你可以说:“我听到猫咪舒服地哼哼,它喜欢你轻轻地摸它。”



案例:跑腿的杰米


我两岁的女儿卡拉想要蓝莓,而我想先写完一个工作电子邮件,就没理她。后来我四岁的儿子杰米,拖过一个小凳子到冰箱跟前爬上去帮她拿了蓝莓。我说:“哇,杰米,你一下子让两个人都感到开心。卡拉开心是因为她得到了想要的蓝莓;我开心是因为我完成了工作。”


整个星期杰米一直都在爬上爬下地帮我和妹妹拿东西。他平时很会指使人——“给我这,给我那”——我一直叫他要有礼貌也没用,可现在他变成了个跑腿的!



工具之三:描述付出的努力


表扬确实很有影响力。如果用错了表扬的方式,它不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倒阻止了孩子的进步。也许所有那些对孩子的“过誉”真的是错误的表扬。 


当你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评判孩子时,听起来是这样的: 


不要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可以说:“你一直在努力猜那个谜语,直到把它想出来。” 


不要说: “你很有体操天赋。”

你可以说:“我看见你一次又一次爬上平衡木,直到你能从头走到尾。”


不要说: “自己能穿衣服,不错。”

试试说:“你不断地想办法把纽扣塞进那个小扣眼,直到把扣子扣好。”



案例:准备好了吗?


每年春天,我都要给班里五岁的孩子们做一个筛选测试。他们被要求填写一个20页的书面练习,包括识别形状、解数学题、剪纸和描红等,以此来评估他们是否准备好可以上学前班了。


一直以来无论我如何好话说尽,每年都只有几个孩子能完成整个练习:“做得好。”“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尽力而为。” 


今年我用上了我在育儿工作坊学到的表扬方式。我描述了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评价他们:“我看到你做得很努力!”“你很长时间一直注意力很集中!”“看起来你动了很多脑筋把这道题想了出来。”


我以为这只会略有帮助,没想到班里没有一个孩子放弃,即便到了课间休息时间,还有几个孩子坚持把练习做完。



工具之四:描述进度


描述性表扬的一个优点是,即使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时,你也还可以用它指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的成就。


当孩子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时,你很难不指出他做错了什么。毕竟,这会帮他改善不是?


问题是,人家正在努力挣扎的时候,批评他是很打击人的。反过来,不真实的表扬——“不要担心,你做得很好!”可能令人愤怒。


用描述性的表扬,我们可以指出他的进步,让他感觉到我们的支持和诚意。时不时点出一个正面的事例,比指出十个负面的事例更有效。



不要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


“你的字写得太潦草了,没人能读得懂,就像两脚泥的鸡在你的纸上走过。你至少得把字母写在线上吧。”


要是你能指出什么做得好的话,孩子可能会更积极:


“看这个字母B!它真是一个选美大赛冠军。它这么有礼貌地坐在线上,既不穿过地板打扰楼下的邻居,也不飞在空中撞上天花板。”


“看看这四个字母之间留的较大空间,这部分就很容易看清楚,也很容易读。”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指出一些孩子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重要的是先要赞赏积极的一面。如果想要对方坦然接受批评,你最好遵循表扬三件事再批评一件事的原则。


即使如此, 还要用积极的词汇来表达你的批评才最有用。你最好说什么“该做”而不是什么做错了。


不要指责一件事没做完


“开什么玩笑?你这就算打扫完房间了?这远远谈不上干净。满地都是积木,桌上一堆垃圾!” 

……要是你提到他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部分,则更有可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把房间打扫干净:

“我看到你把脏衣服都扔进洗衣篮了,把湿毛巾也挂起来了,从门到床也有路可走了!在客人来之前这个房间需要的不过是把积木收到箱子里,把桌子上的脏纸巾扔进垃圾桶。”


不要盯着错误不放


“我可以看出你没有练琴。你弹错了很多音符,节奏也不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是不一样的!” 


如果着眼于孩子已经取得的进步,你会给他信心来克服困难的部分:“前面那两个小节让我想跳舞。我听到那些断奏音非常活泼,我能想象一只小青蛙在跳跃。第二行的一个节奏有点棘手,让我们来试一下。”


案例:姜饼屋引发的灾难


姥姥带来了一包做姜饼屋的东西。本来这是一个让老少两代亲近的好机会。可惜的是,糖霜太硬,姜饼又太容易碎,托马斯越来越丧气。奶奶试图鼓励他:“托马斯,做得很好!”


托马斯涨红了脸,气冲冲地说:“不好,一点都不好!蓝颜色搞到了墙上,每一边都破了!”


我预感到大事不好。托马斯要是一气之下走掉的话,我妈妈会很失望的,因为她的礼物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我知道该说什么!“托马斯,虽然糖霜那么硬,我看你还是做成了一半的窗户。”


托马斯叹了口气:“是啊,现在得做另一半了。”


救场救得不错吧?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时


另一种情况是,当一个孩子跟他的同伴比较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会急于想肯定他。


“除了我,每个人都可以玩攀爬架!我两个横杆都过不去,是全班最差的一个。”


“伊森和杰生已经可以阅读章节书了。我是读得最慢的。”


我们本能地想用表扬的语言,来支撑孩子濒危的自尊心。


“才不呢,亲爱的,你真的很善于攀爬的。”


“你是个很好的朗读者!你读得很出色。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比不上你。”


这种反应通常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会更加激烈地辩称他们确实是最糟糕的、最慢的。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接纳感受比凭空担保更有帮助:


“看到其他孩子都可以在架子上像猴子一样攀缘而你却做不到,真是令人灰心丧气。”


“听上去你对阅读感到灰心。你很想读章节书却只能读读绘本。”


如果你觉得孩子情绪还行的话,你可以试着在幻想中让愿望实现:


“要是你吃上三粒葡萄干然后就能一把接一把攀过整个架子,手还不会累,那该多好!……能读厚厚的章节书,认识里面每一个字就太好了!”


但是谈话不该在这里结束。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你要帮他描绘一个能激励他努力的新形象。


激励孩子努力的新形象


给孩子讲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了。这个故事只能由父母来讲,因为父母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确信你如果想要学会玩攀爬架的话就一定能做到。当你决定做某件事时,你是一个相当坚定的孩子。我记得你五个月大时还太小,不会爬,可你想爬到装狗粮的碗那里。你不断地试啊试。当中我不得不去上个厕所,结果我回来时,看到你正在吃狗狗的点心。你独自一人爬过了整个厨房,没有什么东西能挡得住你!”


“你说怪不怪,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吧,比如说伊森,在幼儿园就学会了阅读章节书,但却不会骑两轮的自行车;另一些孩子呢,就像你一样,三岁就学会了不带训练轮骑自行车,但却还没学会读章节书。有的孩子阅读好一些,有的孩子骑车学得快一些,到最后他们两样都学会了。我看到你已经能拼读出单词和句子了,所以我知道你在进步。我看到伊森在试着骑他的自行车,所以我知道他也在学习。” 


给孩子描绘一个他的新形象的另一种方式是——给他展示能力的机会。


“拉什,你能帮我取出这个钥匙吗?它又卡在锁眼里了。” 


“艾舍,我得把杂货放起来,雪莉需要有人给她念《会走的东西》那本书,你可以给她念吗?她喜欢听哥哥念书。” 


你很快会发现自己有一大堆“需要帮助”的事,从开瓶盖、倒果汁、找眼镜、拧螺丝、给小宝宝的安全座椅扣上安全带、喂宠物、摆放点心、发放画画用具、收集文件、关门、 关灯等等。


别忘记招募你那能干的孩子或学生给你搭把手,然后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表扬来感谢他们的帮助。 



二宝家庭不能用比较孩子

来进行表扬


对于二宝家庭的父母来说,通过比较来表扬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掉进一个以牺牲小宝宝为代价,来提升“哥哥姐姐”的自尊的陷阱。这似乎是一个无害的策略。毕竟,小宝宝还不能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你能自己穿鞋子了,弟弟还不行,他还小。”

“你能干干净净地吃东西,不像小宝宝弄得乱七八糟的。”


有时我们想通过孩子和他的同龄人的对比,提高一点他的自信心。 


“你会骑两轮车了,你的朋友没有一个会骑。”


“你是班上阅读最好的一个。没有几个五岁的孩子能读章节书!” 


这有什么问题吗?骄傲的父母和老师,快乐的孩子,对吧?问题是,我们不希望孩子觉得我们对他成功的自豪感是以他人的失败为代价的。我们不希望他在弟妹快速成长取得成就的时候,或者他的同学获取胜利时,感到自己就受到了威胁。


相反的,你可以坚持描述他的行动、努力、进步,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你会自己穿鞋了。我猜等弟弟大一点的时候,是谁会教他绑鞋带。”(这样一来他把自己看成是弟弟的小老师而不是竞争对手。)

 

“谢谢你把盘子放在水槽里,我喜欢有个清理伙伴。” 



好事情永远不会被抵消


通过看、听和留意进行描述性的表扬,就像是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给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强项。这是孩子获得对自己的认知的途径。这不是片刻的欢欣,我们正在帮他们建立不会轻易丢失的记忆储存卡。


一句“好孩子”可以被明天的一句“坏孩子”抵消;


一句“你好聪明”会被一句“做的什么蠢事!”抵消;


一句“你好仔细”会被一句“你好粗心”抵消

……


但是好事情永远不会被抵消。没有人能让孩子忘记:胳膊酸了、脚趾冻僵了,他还坚持铲完整个车道的雪的那一次;当保姆无法让妹妹停止哭泣,而他做鬼脸逗笑妹妹的那一次;帮妈妈找到眼镜的那一次;没有人能关掉手机里的闹钟时,他想出办法来的那一次。 


这些东西能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让他重获信心。过去他做了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他还能做得到。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事情清晰地描绘出来,这就是表扬和赞赏孩子最好的方式。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书《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与2至7岁孩子的相处和沟通之道》。


10月底童书妈妈与《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作者乔安娜·法伯和茱莉·金面对面交流,深入解读了“如何与孩子的世界连接”“如何向孩子寻求合作““怎样才是好妈妈”等话题,详细内容请点击

所有跟儿童打交道的人都该认识这两位美国大咖,童书妈妈专访实录放送


关于亲子沟通,以下文章会给你更多参考:


【为什么要表扬孩子】称赞是一辈子,责苛也是一辈子

鼓励孩子,原来是个技术活

不要对孩子说的88句话

要二胎之前,先收起最伤害手足之情的三句话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养,因为换尿布时就教会了婴儿合作

一个婴儿最想要的,是无缝陪伴还是自由玩耍?

这样跟孩子聊天,比上任何早教班都强!关于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在此




今 日 截 团

与2至7岁孩子的相处之道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 一系列专门针对2至7岁孩子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处理情绪的工具,寻求合作的工具,解决冲突的工具,表扬和赞赏的工具,针对特殊儿童的工具,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 帮助父母应付日常的育儿挑战:吃饭,穿衣,出门,打闹,打针吃药,撒谎,睡觉……


⭐️ 帮助小宝贝成长为独立、合作,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及同伴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孩子。


这本书就像是沟通技巧方面的必备急救手册,它按照常见的挑战和冲突来编排,还包括了一个章节专门来讲述如何与有感知障碍和自闭症症状的孩子沟通。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工具箱”。作者给出了宝宝吵闹不休时你可以使用的一些基本装备,这些工具包括:处理情绪的工具,寻求合作的工具,解决冲突的工具,表扬和赞赏的工具,针对特殊儿童的工具,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每一个工具箱里面都包括了多个实用且有效的具体工具,让你在面对孩子的状况时随机使用。


第二部分像是“实战演练”,作者使用了一个个事例来说明育儿工作坊的父母们是怎样有创意地运用第一部分里的“工具”,来对付宝宝们那些最日常和具体的挑战:吃饭,穿衣,出门,停止打斗,睡觉,等等。



“如何说”奇妙工具——对2至7岁的孩子也有效!


更新的互动故事,更多的实用工具,带领宝贝的爸爸妈妈走出育儿的烦恼、忧虑、无助、无力、无奈……同时让孩子在爱和理解之中、在不被评判之中健康成长,甚至教会他们受用一生的人际交往工具。




乔安娜和茱莉就像两个冷静的朋友,及时出现帮你渡过难关,却不让你觉得羞愧和被评判。事实上,她们对父母抱有和对孩子一样的同情心。她们知道惩罚和控制孩子都是死胡同,因而指明了一条通往合作和亲情纽带的大道。”


这本使用方便的指南将帮助父母和其他育儿工作者与孩子建立一种良性而愉悦的关系,它也能帮助小宝贝成长为独立,合作,与父母、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同伴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孩子。




作者介绍:

乔安娜·法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阿黛尔·法伯之女,长期在母亲的长岛家庭实验室工作。她在纽约城市学院取得特殊教育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数学与科学方面的工作。她曾在西哈雷姆的纽约市学校系统工作了十年(这里既有英语为母语又有非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作为育儿教育专家,她经常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乔安娜现在和家人住在纽约的哈德逊河谷地区,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茱莉·金,普林斯顿大学文科学士和耶鲁大学法学博士。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进行支持父母和专业人士的工作。除了对父母(单亲或双亲)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外,她也为学校、非营利机构和父母群体举办了无数次“如何说……”工作坊。现住在旧金山湾区,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乔安娜和茱莉在分别只有10个月和6个月时就已相识,她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收起“你真棒”三个字,表扬孩子,要掌握分寸
金宝贝父母问答
都是夸孩子,方法不对差别可大了!90%父母都没做对
当你想表扬孩子,从这些方面说才最有效!(老师父母都该看看)
这样表扬孩子,孩子会更听话,可是很多宝妈却没放心上
再大方的父母,这件事情上最好“吝啬”点,孩子长大会感谢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