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问“桂”—— 吴刚,“月中桂”究竟是什么“桂”?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时。


▼  又是一年中秋时




从元宵、清明到端午、重阳,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会有多种应时的节令植物,而唯独中秋,却只有一个“主角”——桂花。


▼  中秋的“主角”——桂花
( Osmanthus fragrans )




桂花号称“八月花之盟主”,在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中位列第九,历代文人雅士赞颂颇多。

如唐代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李商隐“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以及宋代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等,以上这些咏桂诗都同月亮有关,系因来自一则民间传说:“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伐,此人乃西河人吴刚,因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每到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人们在赏月观桂之时,总会有老人给孩子们指点月中阴影,重复述说这一流传千古的神话。



▼  吴刚伐桂


然而,我却忍不住要向这些故事的讲述者泼冷水了——吴刚所伐之“桂”,并非当今之桂花。


▼  你说啥?



“啥?你说啥?敢情这‘蟾宫之桂’,莫非还另有其树不成?”

对啊,朋友们没发现本文的标题《中秋话“桂”》的“桂”打上双引号了吗?
那么这“月中桂”究竟是什么鬼(桂)?请耐心听我说完,再拍砖不迟。




“月中桂”的前身






▼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在我国的一些古籍里,经常可以看到桂、箘(jùn,音“俊”)桂、熏桂,《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也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的描述。而这些“桂”却非今日之木犀科桂花,而是一种樟科樟属的常绿乔木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亦称桂、箘桂、牡桂、木桂、大桂、官桂、玉桂、筒桂、辣桂、中国肉桂(总之各种“桂”),产于我国西南各省区,中药中的桂皮、桂核、桂油,都来自于它的贡献。而且这还是狭义的“桂”;若是广义的,还包括肉桂的变种大叶清化桂(C.cassia var. macrophyllum)以及天竺桂(C. japonicum)、锡兰肉桂(C. verum )、西贡肉桂(C.loureirii)、大叶桂 (C. iners)、阴香(C. burmannii)、细叶香桂(C. subavenium)、川桂(C. wilsonii)等肉桂的诸多“亲兄弟”(同科同属)且同样可制成香料的种类。


▼  肉桂白描图




▼  天竺桂(C. japonicum)





▼  大叶桂 (C. iners)





▼  锡兰肉桂(C. verum)





▼  阴香(C. burmannii)





▼  细叶香桂(C. subavenium)





▼  川桂(C. wilsonii)




肉桂之所以称“桂”,源于宋代陆佃(陆游的祖父)《埤雅》所云“桂犹圭也”,意为肉桂叶片的三出叶脉(其他樟属植物的叶面几乎都具有这类典型特征)形似玉圭(为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加之树皮厚实如肉,故名“肉桂”。



肉桂早在上古时深得国人器重,它不但被认为是高洁的象征,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香料,既可佐食、熏衣,又能用来建造舟楫、宫室或者制作各类高档玩物和摆设,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相传“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愈咽喉疼痛。



至于诗人屈原笔下之“桂酒”,即是“切桂(桂皮)置酒中也”,然而如今也被误认为是由桂花酿制的美酒——桂花可酿酒的确不假,而事实上桂花枝细花柔,摘之即断,甚至轻摇枝干便落英缤纷,何须动刀“切桂”?


而反观肉桂,其树皮厚度可超过1厘米(据《中国植物志》介绍成年树皮厚达13毫米),若要采集树皮浸酒,不拿刀具切割还真不行。这种人人称道的“桂”,在广西境内有着大片野生树。秦统一中国后在广西设立桂林郡治,打那以后,“桂”便成了广西的代名词。



▼  肉桂(左)的三出叶脉形似玉圭(右)




▼  桂皮




那么,凭什么说月中之“桂”也是肉桂呢?


首先,“月中桂”之传说始于南北朝甚至更早,而那时的桂花还不叫“桂”(至于叫什么,此乃后话,且容我先卖个关子,下文自会提及);其次,吴刚所伐之“桂”恢复能力超强,只要砍开之后,伤口随即愈合,故而自古至今未被砍倒,而身躯娇弱的桂花怎扛得住这般刀砍斧劈?似乎也只有“皮糙肉厚”的肉桂可堪当如此重“刃”了;再说了,这五百丈高的“桂”折算成国际单位大约是1667米,以致于月宫难以容纳,乃令吴刚伐之,虽说身材伟岸的肉桂也断不至于如此高大,但若能在引力只有地球的1/6的月球上得以生存的话,长成“巨无霸”也不算太难,与之相比,桂花身姿娇小(矮也有矮的好处,便于人们闻香呗),显然与“月中桂”的身段不够吻合。


也许大家还会反驳:啥身段不身段的,毕竟是神话故事嘛, 既然“神树”可以是肉桂,为啥不可以是桂花? 但是神话的创作也得遵循现实的生活常识。就像《西游记》中,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如果不是轻盈矫健的美猴王,而是体态笨重的猪八戒,那还有多少可信度?


最后再看看肉桂的英文名Cinnamon,这Cinna和mon的组合,不正是China(中国)和moon(月亮)的变型吗?



横空出世木犀花






有趣的是千余年来,“桂”的含义却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直至中唐,“桂”还往往指肉桂,如李白诗“欲斫(zhuó,音“灼”)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和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中,“月中桂”非肉桂莫属。然而此后,一种原产喜马拉雅山东段、名为“木犀(拉丁学名:Osmanthus fragrans,因其木质纹理细腻如犀而名,又名金粟、岩桂、九里香、仙客)”的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被广为栽培,声名大振,因其生态上与肉桂有不少相似之处,人们便称之为“桂”或“岩桂”,后来干脆直称“桂花”,本名“木犀”反倒鲜为人知(如今也只有专业资料中需要注明其科属时,才会提及这个“曾用名”),如晚唐诗人张九龄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和王建的“冷露无声湿桂花”等皆指桂花而非肉桂。


▼  桂花白描图



桂花以其清雅高洁,馨香馥郁而深受大众喜爱。根据其不同花色和花期又分为金桂(Section of var. thunbergii,花黄色,香浓)、银桂(Section of var. latifolius,花黄白色,香浓)、丹桂(Section of var. aurantiacus,花橙红色,香较淡)和四季桂(Section of var. semperflorens,花黄色或黄白色,香淡,一年内开花数次)四大品系。无论什么品种,也无论香气浓淡,只要有一株桂花开放,百步之内都能闻到它那特殊的芳香——那是混合了顺式罗勒烯和紫罗酮等挥发性物质的香甜味。这些带着迷人香味的花朵出现在了桂花糕、桂花糯米藕等甜点之中,堪称中式甜品中的点睛之笔。


▼  金桂(Section of var. thunbergii)



▼  银桂(Section of var. latifolius )



▼  丹桂(Section of var. aurantiacus)



▼  四季桂(Section of var. semperflorens)



桂花不仅颜值高,更重要的是盛花期又正值中秋(仅四季桂除外),可谓生逢其时,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蟾宫之桂”,更何况还是在“靠脸吃饭”的唐朝!于是乎,桂花最终顺理成章地夺走了肉桂头上的这顶“桂”冠(对了,说起“桂冠”,却非桂花或肉桂枝叶所编之冠,而是取自又一种“桂”,到底是哪种,再让我卖下关子吧,此处暂且不表),取代了肉桂在月中与广西之“桂”的位置,而此后文人墨客咏桂花之诗篇、画桂花之丹青,更是俯拾皆是。

至于那个“不作为”(人家明明是低调好吧)的肉桂,则彻底淡出了国人的视野——请注意我说的是“国人”而非“世人”哦。因为在国内不招待见的肉桂自传入美国以来(何时引种至美国虽无据可考,但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首航中国,拉开中美通商之序幕,从而让山姆大叔认识并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中国桂皮,因此估计肉桂树在美利坚大地安家落户应不会早于此时),一直在异国他乡混得不错,是备受推崇的经济树种,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用途之外,作为肉桂脑残粉的花旗国人将它发扬光大,于是在咖啡、甜点、菜肴之中,肉桂粉(由桂皮研磨而成,老美的创新,以便让其所含桂皮醛的芬芳毫无遮拦地散发)几乎无处不在,甚至还成为可口可乐的配料之一。老美之“无桂不欢”,看来跟我国巴蜀民众之“无辣不欢”有得一拼。



▼  肉桂粉



按说桂花应该比肉桂更早“出国”(据记载自1770年始由英国人传入欧洲),但此后也只是在地中海沿岸各国推广种植,受宠程度不仅远逊于国内,甚至不如同样“留洋”的肉桂——那是因为桂花香在花、香在秋,而肉桂香在全株、香在全年。要知道“歪果仁”的审美观,可是“主要看气质”的啦!



月桂亦非“月中桂”



说到这里,又会有读者问了:我还听说有种植物叫“月桂”,顾名思义,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月中桂”呢?


▼  月桂(Laurus nobilis)



“月桂(拉丁学名:Laurus nobilis,又名桂冠树、月桂冠、甜月桂、香叶树)”的确存在,系樟科月桂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算是我国上古时代的肉桂的“表亲”(同科异属),与木犀科的桂花更是没有半毛关系。


▼  月桂白描图


月桂原产于南欧地中海一带,直至近代方引进国内,也就是说,当年吴刚在广寒宫中使出洪荒之力大砍大伐之时,这货还没来得及拿到中国的护照呢!况且身为灌木或小乔木的月桂甚至不如桂花高大挺拔,同月中之“桂”压根儿就不般配。至于为何叫做“月桂”,据我所知,西方人有这么一个奇葩的风俗习惯:每逢上弦月时将自己的愿望写在一片月桂叶上,到了满月时再将这张叶片烧掉,据说愿望就能实现,于是同月亮扯上了关系;加之全株芬芳如桂(肉桂),故而得名。

虽然无缘“入主”广寒宫,但月桂却因粗生易长,用途广泛而颇受青睐。通常可作为绿篱或树球用于绿化造景,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的优势令桂花和肉桂难以望其项背。此外月桂又具备樟科植物特有的芳香,且比起肉桂之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这种异国植物的干燥叶片也成了我们厨房调料中的常备之品——它们的名字叫香叶。不管是烹鱼炖肉,还是四川火锅都少不了这味调料。香叶中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所以有种强烈的混合着花香和木质香的特殊风味。当然,香叶也并非多多益善,因为它们的味道太过浓烈,很容易盖过食材本身的风味。这也正是月桂为什么不能像肉桂那样取用树皮调味的原因。



▼  香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授予英雄或诗人的“桂冠”,就是用月桂枝叶编制而成的,所以月桂又名桂冠树、月桂冠,其拉丁文的种加词 nobilis 显而易见与英文 noble 有着渊源,意为荣耀、身名显赫,也就是指“胜利加冠”。只是后来桂冠的材料却变成了象征着和平的橄榄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橄榄并非我们平时食用的橄榄科的橄榄 Canarium album ,而是木犀科的油橄榄 Olea europaea ,或者叫做齐墩果、木犀榄,也就是用来压榨橄榄油的那种——就像蜡梅非梅、木兰非兰、荞麦非麦一样,植物界命名之乱象可谓罄竹难书),而巧的是这一“剧本”居然同发生于千年之前、千里之外的“月中桂”易主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某一樟科品种在某一领域的“代言权”被某一木犀科品种取代。


正是因为这“三桂”之中,不少人仅知桂花而对另两位知之甚少,也经常会混为一谈,所以才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相信看过拙文,即便仍不能完全分辨,至少作为吃货也该明白:肉桂用皮、桂花用花、月桂用叶,三者各有千秋,各具风味,各取所需,为我们的舌尖增添无限美味。而此时此刻,再去纠结谁是蟾宫之主已不重要,就像比较新老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吴樾版和六小龄童版的孙大圣哪个更“大圣”一样无聊,因为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哪怕我们可以脑洞大开,把这“月中桂”想象成树皮可制桂皮,树叶能做香叶,开的是桂花,结的是桂圆的植物版“四不像”,来个“桂”族大团结,也未尝不可…… 之所以写下这段文字,不过是为大家在品酒赏月之时助个雅兴,添些情趣,加点谈资笑料而已。重要的是:




祝大家中秋快乐,安康吉祥!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简称“桂”,是怎么来的?
搞清这件事,中秋不白过
对于肉桂、桂枝、桂皮、桂花,你分得清吗?
桂,桂花的桂【汉字之美】
吴刚砍的,是什么树?
|趣读|吴刚砍的是什么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