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死而生(评余华的《活着》)

向死而生(评余华的《活着》)

作者: 杜思蘅   发表日期: 2008-12-05 13:20  点击数: 569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活着》余华     或许是因为我生于黄土地的缘故,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感到心中满溢的感动,以至于很难接受有人说他愚昧落后之类的言语。残酷命运没有击垮他的脊梁,我以为,像他那样的生活状态,恰是最为健康、坦然、接近完全的!     萧伯纳说:“世上有两样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另外一种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世人常因得不到而痛苦,制定出一大串目标理想苦苦奋斗数载以求完全。然而一旦得到了即获得了一段的完全,却往往意味着被抛弃以及下一个目标的出现。活着,就是一次次的抛弃和不断地寻求完全的一个过程。然而,不完全才是生命的常态。最终的完全,只能是死亡。不同的,只是这个“不完全的状态”是否更接近完全罢了。     余华的《活着》就向人们展示了这种不完全的状态下人是怎样的活着。人是生而赴死的,这是自然道理。死亡是最终的,却不是永远的。在走向它的时候,你可以做很多事,为了光宗耀祖也好,为了那么点功名利禄也好,你庸俗也好,你清高也好,总是一种可以追求的方向。至于值不值得,那就很难说了。然而命运总会嘲笑我们的乐观,为我们的生活制造种种苦难坎坷,让我们常常见到死亡。     福贵嗜赌成性,败光了家产。穷困中的富贵因母亲生病去城里给母亲找大夫,不料被抓去当壮丁,后来从战场回来,母亲已经去世,然后是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被他亲手埋葬。为什么这本名为《活着》的书,却处处凸现着死亡呢?根据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卡尔· 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福贵的境遇属于“边缘情境”。所谓“边缘情境”是指由于某种严重的变故,比如亲人死亡、身患绝症、面临生死关头、家庭破裂等,个体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断裂,个人置身于日常的生存秩序之外的状态。其一大显著特征便是死神的介入,因为只有死亡,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正因为这个原因,福贵的故事才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引发人们的更深地思考,这也是余华的高明之处。     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若是那个纨绔子弟,成天挥霍,那活的意义就在于即时享乐。若是家道中落,一贫如洗,那活的意义就在于重振雄峰。若是妻离子散,远离家乡,那活的意义在于举家团聚。若是眼见家人一个个死去,那活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呢?   余华在《活着》一书韩文版自叙中谈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然后大家得出一个结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然而文本的确是奇妙的东西,正如曹雪芹不知道他的《红楼梦》能有除了反封建之外的那许多涵义,文学可以揭示出超越作者意图之外的因素。我以为,事实上,《活着》在向我们展示希望的涵义,以及在我们生命之中的位置和意义,而非麻木地忍受命运的***。     “只要心里想着不死,那么你就会活着”,小说中有这样的话。想着不死,那便是因为还有希望。事实上,富贵是积极的,他对于生活是有希望的,虽然他对于生活的期望实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以至于在平常人眼里根本算不得是什么希望。     家财败尽、老父气死,妻子被丈人接走之后他并非一味地忍受,无谓地坐在那里怨天尤人,或者萎靡不振,而是承担了生活的期望和责任:“我想想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我得养活我娘和凤霞”,他迅速地适应了自己的现状,并忍辱去了龙二那里租田佃种,为了生存拼命努力。     去县城给他娘找大夫时,在一个偶然的敲门事件后,他被抓壮丁在部队服役。面对部队非人的生活,枪弹横飞,朝不保夕,他的希望是有朝一日还能够活着回家和家人团聚 “我是一遍遍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对于家庭的眷恋给了他要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他以自己庸俗的方式保全着自己。被俘后被允许回家,“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的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只要能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就不求什么福分了”这就是他对于生活的全部希望,也是他所追求的幸福所在。     谁料到,回家后母亲已死,凤霞又聋了,唯一的希望便落在有庆身上。生活的目标就变成让他读书让他好好过日子。有庆的死对他们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凤霞还在,还需要为她的将来考虑,要为她找到一个归宿,好让她老了也有个“收作”的人。所以家珍和富贵都还得活着。     似乎是苦尽甘来了,女婿二喜的出现给了凤霞一段幸福的生活,也重新燃起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那段时间“我是三天两头得往城里跑”,因为城里有过着快乐生活的女儿,她 的幸福也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凤霞的怀孕让这样的幸福上升到了极至。虽然生活这样吝啬,但对于向往幸福的人们,一点小小的恩惠也依旧能给他们带来鼓励,带来让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然而,命运还是不放过他们。孙子生了,凤霞却死了,家珍一天不如一天了,两人恍恍惚惚靠想念过活。后来家珍也死了,很平静地去了,没留什么遗憾。她放心着呢,因为二喜和苦根还在。     悲伤的二喜每日背着儿子去工作,但一日在上工的时候,却出了事故,也死了。只剩下了可怜的苦根和他相依为命。“先前是没有这孩子的,有了比什么都强,香火还会往下传,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然而最终7岁的孙子苦根竟在生病时,吃豆子撑死了!绝望逼近了他,这时候看来福贵应该是没什么希望可言了,然而,还有自己的生命在。     “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照射下来,照在他眯缝的眼睛上。”现在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惟求好好地过完剩下的日子! 纵观福贵的一生,死亡贯穿了大部分,希望一直在不停地减少。“向死而生”,无数次的面对死亡,让他看清了活着的真正意义——“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陪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 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面对过无数次死亡之后,还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他的生命已然接近完全了——那些所谓的功名富贵虚荣妄想都是空的,没什么意思的,终究只是延误有限的生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绝望了,而是没有用力去找寻希望。我们生来是注定要死的,每过一天,就离死神更近一些,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绝望吗?既然上天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让我们活着,为何不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去面对生活呢?只要没有绝望,那有何必连希望也抛弃呢?活着就要有希望,有希望的人才真正算是活着!即使你贪恋的一切都失去了,即使你所爱的人事也逝去了,但是你至少还有自己,有生命。     只要有生命在,就有希望,就该好好的过日子!活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余华《活着》‖文/无问
《活着》:承受苦难的幸福
向死而生,无惧苦难,才是《活着》最大的意义
生命的悲歌
活着不是为了痛苦
悦读 | 《活着》: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