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捧籽料不能太心急,鉴别六大实用诀窍!

高仿防不胜防的时代,唯有提高知识来打这场高仿战役。每一个捡漏的人,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充满自信,于是我也就见到了一些以自己的知识做赌注的人,与高仿料玉商做起了一场场赌注······

结果可想而知,今天玩转和田玉总结了行内籽料同行看料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切磋。

礓石无皮色,有色则为假

和田籽料上的礓石,即软玉上的围岩--透闪石矽卡岩,表面粗糙呈白色或灰色,且不透明,而籽料的软玉部分则光滑且微透明;透闪石矽卡岩具粒状纤维状变晶结构,而籽料的软玉为微晶纤维交织结构,故透闪石矽卡岩不如软玉致密,易被河流中的天然杂质染色;

但在河流中长时间、长距离碰撞刮擦后,含有碳酸盐的矽卡岩因硬度低于软玉,又不如软玉致密,因易被磨削而皮色消失,故籽料礓石有皮色一般为染色,但是也会有个别情况,有个别籽料的礓石也有皮色。但礓石处的高度明显低于周围软玉,也是天然皮色,因为其高度低于四周软玉,所以天然染色不易被磨削掉。

真假黄色,色调是关键

和田籽料常见有黄色和褐色复合的黄褐皮,褐色一般重于黄色;因为黄褐色是褐铁矿致色,而褐铁矿多呈黄褐色--暗褐色;因此,若见到不含褐色的黄皮一般判断是染色。但要注意的是,当籽料皮色呈淡黄色时,便不能判断是天然色还是染色,因为随着籽料表皮中褐铁矿含量上升,其对光的吸收率同时迅速上升,但不会吸收黄色光。

▲放一张染色比较明显的图片区分一下

所以籽料玉皮在褐铁矿含量很低时呈淡黄色。褐铁矿含量升高后,皮色在由浅变深时,可以呈现黄褐色到黑色的色皮。

▲真皮籽料颜色有渐变

绺裂处颜色变深要小心

籽料上的裂绺易于赋存天然染料,而且因籽料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天然染料便会缓缓发生化学扩散。因此籽料常见沿裂绺处色深,并向裂绺两侧扩散逐渐变淡的表象。当然有时在局部地区仅可见其向裂绺的一侧扩散。如果仅见沿裂色深,两侧干净即为染色。另外,作假者在染色时若时间太短,或温度不够高,染料因扩散不足,也会出现裂绺一侧有色而裂绺内无染色的表象,不过这也与自然的天然皮色表象不同。

▲染色仿籽料

籽料的致密边凌处无皮色

和田籽料上疏松处的硬度、韧度相对较低,在河流中经长期碰撞刮擦,最先被磨削掉。所以保留下来的籽料边棱都很致密,这就导致其在天然染色时染料难以进入,不能留下皮色。若见到籽料边棱处有较多皮色,就可以判断一般是染色。但少量产于古代河床、河床两侧砂砾中的籽料,因为长期不能再运移刮擦,被天然染色后也会出现边棱处有皮色现象。所以对籽料边棱处有无皮色的真伪判断应十分慎重。

▲颜色附在表面。

小心不要被伪造的“汗毛孔”欺骗

将籽料有无“汗毛孔”现象用于鉴别真伪要慎重。因为和田玉只要未经细抛光,玉料上均有或多或少的“汗毛孔”表现。这种现象其实是软玉上的透闪石斑晶或团块脱落后,留下的极细小坑点,因相似人的汗毛孔而得名。和田玉籽料上的这种表现不单酷似人的汗毛孔,而且酷似鸡蛋的蛋壳特征。虽然作假者采用凿造加喷枪、金刚砂气流喷射的方法制作汗毛孔,但依然因排列规矩、大小规律而易于辨识。不过此种方法只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籽料真假的一种,却不可将其作为唯一。

▲这种喷砂法太低劣,想做成戈壁料的样子结果什么都不像。

巧用“水冲痕”,一招辩真假

和田籽料在碰撞破裂时,会造成新破裂面参差不平。如果其位置凹进,就不易在长距离水流中被砂砾碰刮。但籽料经水流和砂石长期弱粗磨后,会呈现圆滑的不规则坑洼处,有点像戈壁料的表面,被称为“水冲痕”。这是籽料的典型特征,不规则边框内的痕迹即为水冲痕。而滚筒料凹凸不平的破裂面因短时间强烈滚磨,而被迅速强制磨平,所以仿造不出天然籽料的水冲痕。

▲晶莹剔透的仿籽料

籽料鉴赏的技术众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作假技术日新月异,鉴赏和田玉必然需要丰富的知识,老道的经验,综合的素质,多方面观测判断,才能提高准确程度。新疆和田籽玉俱乐部wanzhuanhetianyu66

欢迎订阅玩转和田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田玉子料鉴别浅论
玉的种类与鉴别 ——古玩资讯
九、解读灵玉和田玉(籽料皮色三)
【涨知识】带你认识| 和田玉“烧皮料”
玉器图解
【新提醒】非常细致的玉石鉴别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