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紫砂史话之一:明代紫砂

一、明代紫砂的发展

 

明代是紫砂正式形成较完整的工艺体系的时期,尤其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紫砂从日用品陶器中独立出来,讲究规正精巧,名家名壶深受文人仕宦的赏识,入宫廷、出海外,奠定了宜兴作为紫砂之都的基础。紫砂陶品种繁多,紫砂茶壶尤以其独有的实用性与艺术鉴赏性相统一的特性,成为传世精品。

 

1)早期的紫砂壶是供煮水之用,做工粗糙,变化很少,形制仅有高颈、矮颈、提梁和六方长颈等,1966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十二年(1533)司礼太监吴经墓曾土一件紫砂提梁壶,从它的形制与装饰纹样推测,它被用作案几陈设品的可能性极大。这时的紫砂壶、把、嘴、身采用铆接法,与明中叶后流行泡茶用的紫砂壶差别较大。


1,元末明初-粗砂执壶



2,明-紫砂提梁壶

(南京嘉靖十二年墓出土)

 
 

3,明-嵌盖大圆提壶
 

4,明-筒形壶
 

5,明-缺盖大壶
(高17厘米)

 
6,明-桶形提梁大壶
-镇江博物馆藏
 

7,明-缺盖大圆壶
-镇江博物馆藏


 

2)据明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金沙寺僧“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间。其后在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有供春制壶,其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他也是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壶艺大师。金沙寺和供春所生活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公元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由此也被看作为宜兴紫砂产品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间。


8,明-供春树瘿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9,明-供春款六瓣圆囊紫砂壶
(“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国香港茶具馆藏)
 

3)在嘉靖到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董翰、赵梁、时朋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其中董翰以制作菱花式壶最著称,赵梁所制壶多为提梁壶。这些名家均以造型的艺术化取胜。嘉靖后,出现了一大批制壶名家。创作出了多款壶型,流传至今。由于迎合了当时士人浅尝低吟、自斟自饮的茶风,紫砂陶壶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所关注和喜爱,众多文人雅士参与设计制作,赋予紫砂壶以文人艺术品的特质。紫砂壶艺术已具备高度的艺术品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也促使紫砂壶的造型趋向小型化,如南京嘉靖十二年墓中所出紫砂提梁壶的容量就只有450毫升,较之宋代窑址所出的容量达2000毫升的大壶,只及四分之一。所以,紫砂壶体的小型精巧化是当时总的趋势。



10,明-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4)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的壶艺都很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以时大彬为代表,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揣摩大彬壶及明代民间的传器,可以看到时大彬对紫砂壶制作方法进行了极大的改进。最大的改进是用泥条镶接拍打凭空成型。紫砂艺术发展到此阶段,遂真正形成宜兴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技术体系。这其中也有着时大彬以前的父辈们(包括时鹏、董翰、赵梁、元畅四大家在内)的共同实践经验,但时大彬是集大成者,经他的总结力行,成功地创制了紫砂常规上的专门基础技法。



11,明-时大彬仿供春龙带壶

(“大彬仿供春式”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12,明-时大彬款莲瓣僧帽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13,明-时大彬制特大高执壶

(高27厘米,铭文:江上清风,山中明月)-故宫博物院藏



14,明-李仲芳款壶 
-有竖刻楷书“荆溪李仲芳”名款,阴隶书“天启丁卯年”铭文,
壶盖内竖排阴刻楷书“鸿记”名款。国家一级文物。
 
 



15,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壶 



 16,明-徐友泉制仿古壶
(“万历丙辰秋七月,友泉”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佰夸、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俊溪、陈仲美、沈君用、陈君、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子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可以说是名工辈出,各有绝技。

  艺人陈仲美将瓷雕技术融入陶艺,是宜兴历史上风格多样、制壶最多的三位名家之一,所制花货令人耳目一新。他最早将款和印章并施于壶底,开创了壶史先例。

  陈用卿则第一次将铭文刻于壶身,且用行书取代楷书,增加了作品的文气。在这之前,紫砂壶上都不刻任何铭文,即使制壶艺人的名款,亦偶尔以楷书刻在壶底。

  李茂林首创匣钵套装壶入窑,烧成后壶色光润,无裸胎露烧所产生的瑕疵。这一烧制方法沿传至今。



17,明-陈仲美 横云壶

 

 

18,明-陈仲美一束竹柴圆壶
 

19,明-陈用卿 包袱壶
 

20,明-陈用卿制紫砂壶
 

21,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壶


22,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5)天启、崇祯年间(公元1621-1644)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惠孟臣和沈子澈等。

  其中以惠孟臣的壶艺最精,为时大彬以后的一大高手,他所制作的茗壶,形体浑朴精妙,铭刻和笔法极似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在我国南方声誉很大。在清初雍正元年(公元1733)即有人仿制“孟臣壶”,其后仿者更多。署款铭刻开始盛行,出现了代镌铭款的文人刻家。



23,明-惠孟臣-秋水壶

 


24,明-惠孟臣制六方小壶
 

 




二,明代名家紫砂图例

 


1 

(约1506-1566,正德-嘉靖)

又作龚春,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颐山曾於金沙寺读书,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搏胚。指掠内外,指螺纹隐约可见;胎必累按,故腹丰尚现腠,审以辨真。


25,明-供春款六瓣圆囊紫砂壶

(“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国香港茶具馆藏)


26,明-供春树瘿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 

(约1567-1620,隆庆-泰昌)

-作鹏,大彬之父,与赵、董、元同为四名家。工尚古拙。


27,明-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3李茂林

(约1567-1625,隆庆-天启)

字养心,号茂林。江苏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四名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后制壶名工,擅作小圆式壶,世称“名玩”,朴实中具妍丽之态。排行第四,故又以“小圆壶李四老官”得名。


28,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壶


29,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30,明-李茂林款僧帽壶




4欧正春

(约1578-1644,万历-崇祯)

大彬弟子,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研。


31,明-欧正春《金钱圆壶》

(龚乐天藏)

 




5徐友泉

(约1578-1644,万历-崇祯)

名士衡。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谓其: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32,明-徐友泉制橄榄式壶


33, 明-徐友泉-三足炉鼎壶


34,明-徐友泉制三羊小水盂 


35, 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壶


36, 明-徐友泉 观海听涛铭文壶
 
 

37,明-徐友泉制仿古壶

(“万历丙辰秋七月,友泉”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6 

(约1580-1638,万历-崇祯)

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章相类,足证诸邵同属一家,世有『邵家壶』之称。


38,明-邵盖制壶

 




7时大彬

(约1580-1650,万历-顺治)

时朋之子,号少山。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为完成时期。初期制作之敦朴妍雅,实兼其长,故推壶艺正宗,其制法陶土之内杂以钢砂。


39,明-时大彬制扁壶



40,明-时大彬制半瓜水盂
铭文:“辛亥夏五制于正己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
 
 


41,明-时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42, 明-时大彬款玉兰花六瓣壶

(“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43, 明-时大彬制十六瓣瓜菱壶


44,明-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
无锡甘露乡出土,该壶是紫砂壶艺术发展至成熟期的壶艺典范。 
把稍下刻款“大彬”(楷书)。江苏省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
 
 
 

45, 明-时大彬制特大高执壶

(高27厘米,铭文:奖赏清风,山中明月)-故宫博物院藏



46,明-时大彬制鹅蛋壶 



47, 明-时大彬制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藏


 

48,明-时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万历四十四年墓出土)-底刻楷书款:大彬。扬州博物馆藏品。

-此壶泥色红如胭脂。从形制上考证,手法属大彬中晚期的风格,

是时大彬游娄东后改制小壶时所作,它是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大彬壶之一。

其制作技法,舍弃了木模的成型手段,用裁片镶接而成,

且开始选用紫砂细泥,这是紫砂工艺历史演进中一个转折期的明显标志。



49, 明-时大彬制方壶



50,明-时大彬款开光方壶

(“时大彬制于三友居”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51, 明-时大彬制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纹壶

-故宫博物院藏



52, 明-时大彬款莲瓣僧帽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53, 明-时大彬款僧帽壶



54,明-时大彬仿供春龙带壶

(“大彬仿供春式”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55,明-时大彬款凤首印包壶

(“万历丙申时大彬制”款)



 

8李仲芳

(约1580-1650,万历-顺治)

茂林子,行大。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制度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自仲芳後紫砂制作卒以文巧相竞,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


56,明-李仲芳制圆壶



57,明-李仲芳制紫砂圆壶 

 -此壶腹部竖排阴刻隶书“白花浮玉碗,清浪泛金杯”之五言诗句,

又有竖刻楷书“荆溪李仲芳”名款,阴隶书“天启丁卯年”铭文,

壶盖内竖排阴刻楷书“鸿记”名款。国家一级文物。 

 



 

9邵文银

(约1590-1648,万历-顺治)

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作文巧,饶有时门风格。


58,明-邵亨裕(邵文銀)素身圓珠壺

-高9.6厘米,闊8.9厘米-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10陈信卿

(约1600-1644,万历-崇祯)

善仿时大彬、李仲芳传器,与陈用卿作品相较,虽丰美逊之,而坚瘦工整,雅自不群。惟徵逐贵游间,不务壶志尽技,间俟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


59,明-陈信卿制方壶

(“翠竹轩,信卿”款)


60, 明-陈信卿款紫泥茶叶罐
 



11惠孟臣

(约1598-1684,万历-康熙)

江苏宜兴人。书法绝类褚遂良。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亦大彬後一名手也。


61,明-惠孟臣制乳头小壶


62, 明-惠孟臣制扁鼓小壶

底刻款“竹窗留月夜评茶“


63, 明-惠孟臣制六方小壶


64, 明-惠孟臣-秋水壶


65, 明-惠孟臣制铺砂圆壶
 




12沈君用

(约1610-1666,万历-康熙)

名土良,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至尚象诸物,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


66,明-沈君用梨式壶

-高6.8厘米宽10.2厘米。

明沈君用此壶形若梨,秀美可爱,直锥形短流,笠形珠钮,

把反卷曲向上,包底圆韵,压截盖与壶身浑成一体。

红泥粗砂,表面呈梨皮状。制作精致,

壶底刻有“大明天启卯君用制”九字楷书款。


67, 明-沈君用款 紫砂壶
 





13沈子澈

(约1610-1666,万历-顺治)

桐乡县人,居青镇,善制瓷壶、文具,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类。


68,明-沈子澈-仿古葵花棱壶

-现藏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


69,明-沈子澈制六方莲籽壶 
 




14周季山

(约1615-1662,万历-顺治)


70,明-周季山款紫砂壶


71, 明-周季山款紫泥梅花壶
 

 



15 

(约1620-1660,泰昌-顺治)

字共之。工镌壶款,当代陶人多假手焉。乃壶家中之书君也。


72,明-陈辰制提梁合欢壶

(底印“供之”、盖印“陈制”、护身铭“合欢当酒,庚戌西庐”)

 

73,明-陈辰制长方扁壶

(“芳气满间轩共之”款)

 




16陈挺生

(约1620-1661,泰昌-顺治)


74,明-陈挺生开光飞龙壶

 



 

17陈用卿

(约1620-1661,泰昌-顺治)

俗名陈三兽子。式尚工致,款仿锺太傅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


75,明-陈用卿制紫砂壶

 

76,明-陈用卿 包袱壶


77, 明-陈用卿制吉祥壶


78, 明-陈用卿制紫砂壶
 

79,明-陈用卿制金钱如意壶

 


[[  注  ]]

以上二壶与时大彬”江上清风山中明月“铭文大执壶极似

附:时大彬”江上清风山中明月“铭文大执壶-本文13、45号壶

 




18承云

(约1620-1661,天启-顺治)


 80,明-承运从制桂花四瓣壶

 





19﹒徐次京

(约1620-1671,泰昌-顺治)


81,明-徐次京制紫砂包袱壶


82,明-徐次京款紫砂三足龟水滴

 

 



20陈和之

(约1621-1654,天启-顺治)


83,明-陈和之款紫砂壶

-为葵瓣式,腹部突出四条葵瓣纹,形式优美,

制作工艺非常严谨,腹部两侧为直流和曲柄,

口部为曲钮小盖,盖与口合缝,即严密又通转。

 

84,明-陈和之制紫砂锦囊壶

 




 

21陈子畦

(约1625-1690,天启-康熙)

善仿徐友泉壶,为时所珍,或云即陈鸣远之父。


85,明-陈子畦-梨皮壶

 

86,明-陈子畦 松鼠葡萄壶


87, 明-陈子畦制南瓜壶
 




22﹒陈仲美

(约162l-1655,天启-顺治)

初造磁於景德镇,以业之众不足成名,弃去之。好配壶土,擅於雕刻各式文玩。


88,明-陈仲美 横云壶


89, 明-陈仲美 如意壶
 

90,明-陈仲美-束竹柴圆壶

 

91,明-陈仲美 一捆竹壶

 


92,明-陈仲美款紫砂壶



93, 明-陈仲美制三瓣盉形壶
 


上壶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壶相似

附:

 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壶

(即本帖15、35号紫砂壶)


 


 附:明代紫砂36 名家传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件经典重器,3000文字为你全面解读明代紫砂
老壶,该是什么样?
雅!明代茶艺界大咖和他们的壶!
名家制·紫砂壶(第三册)
名家制·紫砂壶(下)
紫砂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