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德化窑白釉暨何朝宗观音瓷塑鉴别

明清德化窑白釉暨何朝宗观音瓷塑鉴别

 

观音,是佛教艺术中一个为人们熟悉的形象。明清时期,瓷塑是德化白釉瓷器中一种珍贵的产品。国内外一谈起德化窑则与德化瓷塑人物联系在一起,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德化瓷观音而深受欢迎。远在宋代,德化瓷业已很发达,产品畅销国外,瓷塑人物早在元代已很盛行,到了明代更有成就。此地的陶瓷烧制业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考查,在德化县境发现的宋、元、明、清的窑址达180多处(转载者注:至今全县已发现古窑址237),产品以青白釉为主,造型单纯简洁,主要供外销。这时的瓷塑,造型优美、胎质细腻、瓷体密贴,施釉均匀,光泽如绢,凝脂似玉,典雅可爱。在我国和世界瓷业史上独树一帜,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那怕明知是晚清和民国初的仿品,也在所不惜。生于陶瓷产地的何朝宗,早年曾为寺庙制作各种泥塑的神仙和佛像。他的瓷塑作品继承了泥塑的传统,结合瓷器材料的特性,形成了造型精美,釉色白中泛黄、柔嫩滋润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明代瓷塑家何朝宗雕塑的各种观音佛像,仪态逼真,静穆慈祥,庄重神妙;那遒劲圆润、深浅得宜,富有节奏感的衣纹线条相当流畅,那多层次而又临风飘拂的衣袂,显得静中有动,再加上象牙色的瓷质,莹润的白釉,体现了何朝宗瓷塑高度的艺术水平。何来,原名何朝宗,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一位技艺超群的瓷塑专家。由于他塑的观音,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产生了极强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在当时,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视为珍壁,有天下共宝之誉。据所见文献资料。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所收藏形神逼真的瓷雕佛像已逾2000余件。现下市场上出售的德化窑瓷塑佛像不少,不少在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

      福建省博物馆有一件渡海观音立像,编号2068,背有何朝宗的署款和宣德方章(附照片)。此件是否何氏所作,颇有异议,有何朝宗的作品,既便是仿品,也是件艺术水平相当高的作品;也有本时代仿品说,也有很可能是何朝宗的杰作。一叶渡海观音立像。头柬三宝莲花盘髻,戴风帽披肩长巾,袒胸结璎珞,面庞丰腴略呈椭圆形,眼微瞌,巧鼻樱嘴。背微佝,颈脖及上胸袒露,横贯璎珞串饰。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衣褶贴体,衣纹自两肩向胸前下垂,胸腹部正中衣带交结,双手藏于袖内作左拱势。圆肩修身,右部衣纹简练丰满,透露出肌体的弹性感,左侧皱折迭起密集流畅,下着长裙曳地,衣裳下摆翻卷边角起翘若迎风飘拂,赤足立于浪座上,正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势。周下波涛汹涌浪花激荡。人道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座底露胎,胎白细润,人称糯米胎,烧成后,胎骨坚洁厚重,通体施釉,色象牙白,釉纯,莹润可爱。观音造型优美,形象端庄,文静慈祥,人物性格非常突出。那衣褶自然,似临风飘拂的仪态,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深的艺术造诣。观音背有葫芦形小篆何朝宗款及小篆宣德方章款。综上所述,2068号渡海观音似为本时代仿品,但也是件稀有而优美的作品。

      何朝宗独特的雕塑艺术风格和技法,为德化瓷塑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高度的国际声誉,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瓷塑艺人,为后人所尊崇。然而,何朝宗瓷塑观音的真仿和年代问题,历来为诸家所关注。多数论著认定何朝宗塑观音属明代,但究竟属明代何时呢?有认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德化瓷塑艺术发展高峰的时代,当时瓷塑艺人辈出,见诸于世界除何朝宗外,还有张寿山……。类此之见颇多。然则上述2068号观音,其背篆书何朝宗宣德年款,该如何认定呢?有说宣德款是否伪作?有的对此持待考之见;这是值得斟酌并加以探讨的。据日本人的记载:德化塑造的观音、佛像的背面,往往有篆体宣德,,二字和何朝宗”……等印章”“何朝宗得意的作品,在背部加盖篆体何朝宗印四方印,少数亦有采用何朝宗篆体葫芦形印记的。此类作品大都模印数件,烧成后仅选取一、二件,余皆带模打碎。因此,后人难以找到他的雷同作品而得以倍加珍贵以上论述与2068号观音背面的款识可相印证;同时,确也说明后人难以找到他的雷同作品

     “据了解,何朝宗确为德化隆泰后所村人,系明洪武(1368—1399)年间拨军来德的后代,至今后所尚有何姓数家,他们擅长雕塑神仙佛像,尤其观音、如来、达摩、罗汉最为杰出洪武”“”“宣德58—67年,在这期间何朝宗成功的塑造瓷观音等塑像也是可能的。据景德镇陶瓷馆编著的《瓷都艺术家》载:德化元朝瓷佛像就很盛行。这对何朝宗瓷塑人物,尤其塑造观音是有其客观影响和基础的。从瓷塑观音的技法和风格特点看,2068号观音的真仿和断代问题是值得深究的。 

       故宫收藏的何朝宗的瓷塑有仙人、达摩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陶瓷馆展出的那件瓷塑观音。何朝宗塑造的这座观音盘膝而坐,温良娴雅。柔润流畅的衣纹线条,细腻刻划的头部、酥胸、手脚,象牙白的瓷质,以及奶油似的白釉,将观音善良、正直、庄重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特别有趣的是,这座优美观音的面部还明显带有一种男子的气质。这是什么原因呢?据佛经记载:观音本是太子,名叫不煦,成佛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据说他在普渡众生时,能作三十二种变化,其中女人仅是他的变像之一,因此,在我国唐、宋以前的早期佛教艺术之中,观音一般都是按照男性塑造的。到元朝时,有一位姓管的贵族妇人刊印了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说观音是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从小信佛,这才正式奠定了女性观音的地位。观音由男变女,目的是为了扩大佛教宣传,吸引女佛徒。何来观音的男子气质,正是上述变化留下的痕迹,同时也反映出何朝宗高超的瓷塑技巧和对神态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力。

      总之,何朝宗塑瓷观音的真伪及其年代问题,多数论著从其塑造技法、风格、造型以及釉色等等作了论证,并认为是嘉靖、万历年间的作品,这是有所考据之说,无疑对探讨何朝宗瓷塑人物的真相是有裨益的。然而,对2068号这一署有何朝宗宣德款的观音倘若是何朝宗宣德年间塑造说能成立,这将对何氏瓷塑人物的年代提供了依据。

       如何去鉴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瓷塑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其方式是不一样的。1934年以后,出现了注浆一次成型的新工艺。而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者,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型的仿品。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指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可见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之痕,在内里过多涂泥,造成胎体过于厚重。而真品厚薄适中,内空适体。因此,佛像上手后,除注意其模接方式外,凡分量过轻或过重者,均要存疑。
       
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的作品在烧成后,常在作品的下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窑裂之痕。因此,凡无窑裂又从头到脚完美无缺者,即可存疑。有些仿品,故意制造假裂痕,则可从裂缝的自然与否和缝内有否流釉等方面去辨别。真裂裂口自然,而且缝内无釉。假裂则反之。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胎釉。德化窑由于在坯胎的泥土工艺上有精淘细炼并经几十年后再使用的优点,因此,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俗称糯米胎。但,由于是人工淘洗,再精细,在放大镜下也能见有微小颗粒。而现代淘洗使用机器研磨,瓷土呈粉末状,因此,如遇胎质过分精细者,要慎重。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这种釉色,匀薄纯净,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对光照看,釉中隐现乳白或微透粉红,后者尤其名贵,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之美称。到了清代至民国初,因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别是否大师之作,不能仅据印鉴而定。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常常反而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胎釉、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明代大师的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如生,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清代大师的瓷雕人物,上身稍显瘦削修长,脸相上以长圆见多,五官神韵也较明代稍逊。衣褶绶带的做法与明代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改为悬空飘动,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创新之举。仿品则最易在这些方面露出马脚。除了胎釉和工艺制作外,造型和神韵是令仿制者造假时最为感到头痛之处。因此,凡遇附件插装生硬,造型欠佳,仪态呆滞,韵味索然之品,十有八九系仿品无疑。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瓷塑(亦称瓷雕)则是瓷器中别有特色的一朵艺术之花,是以模印、捏塑、雕刻等技法塑造的人物、动物或花卉的总称。西晋时期越窑的瓷塑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其动物形器皿的造型,颇有深沉宏美的特点。唐宋时期的瓷塑艺术,随着瓷器制造业的空前发达而更加繁荣了起来。但这时还主要是烧制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物形瓷玩具,造型多写意概括,形简而富于雅趣。瓷塑艺术发展至明代,已进入了它完美的时期,而福建德化瓷塑最负盛名。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德化窑的瓷塑以它独特的洁白如玉的质地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我国瓷塑艺苑中独树一帜。并出现了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和陈伟等瓷塑大师,其中以何朝宗(1522—1573)为代表,他是明代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他生于德化县浔中乡隆泰村,它的家乡蕴藏大量的优质瓷土,是德化古代著名的瓷乡。何朝宗从小深受环境的熏陶,酷爱雕塑艺术,不但工于泥塑、木雕、石刻,而且更精于瓷塑。他根据瓷塑艺术的特性,使各种雕塑艺术技法之长和优质的瓷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精雕细刻和造型精巧优美、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深秀流畅、线条潇洒洗练,有成独树一格的何派艺术。他善于瓷塑佛像,如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每件作品无不形态逼真,格调高雅。特别是他雕塑的观音,造型工巧,仪态宛然俏丽,堪称工绝一时,驰名中外,被称为何来观音,享有东方艺术的精品,天下共宝之的盛誉。何氏和德化窑其它艺术大师的作品,历来被国内外视为珍宝。法、美、英、日和东南亚各国博物馆都藏有他们的作品,国内许多省市的博物馆、艺术馆也都珍藏着他们的名作。  

(
)  

何朝宗及其它名师雕塑的瓷观音像,主要有渡海观音、坐岩观音、披式观音和盘膝观音等。现收藏于泉州市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的德化窑瓷塑渡海观音,原是清宫收藏的珍品,通高46厘米。髻上顶戴如意花冠,最上披一巾。丰腴端庄的容颜,显露出安然慈祥的表情。双眼低垂,正凝神静思。双唇紧闭,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着袒领宽抽衣,酥胸裸露,胸前饰一串珠饰。双手藏于袖中,作左拱势。赤足立于莲花上,衣纹简练,深秀流畅,有飞扬之势。足下浪花浮起,观音神态自若,俨然有腾云驾雾、飘然渡海之势。像背后盖有何朝宗印四字小方印。
  

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一件德化瓷塑坐岩观音,高22.5厘米。头梳高髻,面容清秀,双目微合,裸胸广袖,肩披帛,胸前饰宝相花。右腿半蹲,左腿后曲,手腕带镯,右手心向下,自然垂放右膝上,左手握书,轻松地叠于右手上。赤足坐于岩石上。岩石雕塑得十分工细,突出了太湖石漏、瘦、透的特点,和观音清秀的仪表、简练深凹的衣纹相增益。背后有葫芦形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印记。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的一件德化瓷塑坐式观音像,通高24.5厘米,上身稍向前倾斜,人物造型比例匀称。脸庞较为丰满,头梳双层高髻,上层盘成螺形,下层梳成花瓣状,螺髻中间插一龙首发簪,发丝根根具现,极为真实而自然。五官清秀细腻,广额弯眉,眉间有一毫相,凤眼微启,唇角深凹,显得饱满秀美。着袒胸广袖上衣,饰披肩,下穿裙,衣褶层次明快清晰,自然舒卷,显得流畅飘拂。胸前佩饰荷花璎珞,荷花上下点缀几颗圆珠。蹲坐于圆形坐垫上,右手心向下置于右膝上,左手心向上自然叠于右手上。坐垫内壁刻有天启年款,观音的背部有一长方形印记,可惜字迹模糊辨认不清。明代天启年”(1621—1627)仅有七年的时间,从其高超的雕塑技法分析,应属于著名雕塑艺术家的作品,且有明确的纪年题记,这尊观音像的价值显得尤其重要。
  

王子云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雕塑百图》一书中,还介绍了一件流落国外的德化瓷塑披式观音。这尊观音亦称白衣观音白衣大士,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她经常变幻不同的法相,穿戴不同的服饰,作出不同的姿态,有所谓三十三观音之别。白衣观音是其中之一,是明代常见的观音形象,仇英的女儿也曾画有白衣大士传于后世。流落国外的这尊观音,身披白衣,盘膝坐在岩石上。高髻上插云头饰,裸胸处带圆珠组成的项链,把面庞烘托得越发秀润娴静。上身略倾向左方,头微俯,闭目凝思,在那低垂的眼睑背后,藏着一双聪慧而慈祥的眼睛。他左肘撑着岩石,双臂相抱,使身躯微微扭动,产生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诚属巧思匠心。
  


(
)  

明代瓷塑观音,皆属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珍品。艺术匠师们成功地运用捏、塑、雕刻、镂、推、接、修等各种艺术技法,并成功地掌握了瓷塑造型与瓷釉功能相结合,装窑与高温烘烧相结合的经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多为竹制,使用竹制工具既不会产生因铁锈沾染泥料造成的铁斑点,使其更洁白无瑕,又可得心应手地进行雕刻、切削和推光,使作品面颜清秀,衣纹深透,轮廓组成也无不完美。
  

从现存的明代德化瓷塑观音像分析,当时流行陶模印制。其制作工艺程序十分考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雕塑匠师先进行构思设计,必要时可先绘出画稿。2、根据设计要求用泥土塑出观音主体,修整完备后再根据利于坯体脱模的需要,将主体分解切成部件,再以粘土各贴塑出模范,修整后入窑烧成陶模。3、把瓷塑泥料放在模中,用手推压均匀,除去多余的瓷塑泥料,待稍干后进行脱模,然后将脱模后的部件进行修整。瓷塑观音所用的泥料应经充分陈腐,进行多次打练,排除泥中的气体,增加其结构的紧密度,防止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开裂等缺陷。4、把分塑的部件粘接成整体后,先对细部进行精雕细刻,再进行擦水,推光和接上手工捏塑的手指、花饰、串珠等。至于头部的雕塑,有的是和躯体一起模塑,有的是头和躯干分塑,然后上下粘接而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的一件瓷塑观音,从座垫底部向内上方窥视,可以清楚地看到头与脖颈连接处有明显的粘接痕迹,证明此尊观音就是头和身躯分塑的。5、通过远、近、正、侧、上、下等不同角度的观察,对整体与局部进行比较衡量,感到作品的体积、轮廓、细部以及神情等都达到了有机的统一,然后通体施白釉,入窑一次烧成。
  

在整个雕塑制作过程中,其捏塑、刻划和推光等技巧,又可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和作者个人不同的审美情趣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也正是这种艺术深度的发挥,明代的几位瓷塑艺术大师都形成了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有的追求造型清秀柔润,线条圆和洒脱,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艺术感受;有的则讲求工整均称,造型精巧美观,装饰细巧逼真,表现了华丽活练的特色,被誉为德化瓷塑祖师的何朝宗,意在人物形神兼备,线条洗练流畅,宛如行云流水,首创揉石刻、木雕、泥塑艺术为一体的风格。
  

德化窑瓷塑除造型优美外,它的胎质和釉料都是用优质的原料制成。德化白瓷观音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坯胎,瓷土内氧化钾台量高达百分之九,烧成后玻璃相较强。因此,它的胎体滑腻致密,洁白如玉,敲声如磬,透光度极其良好。德化白釉为纯白釉,它的化学组成与其它地区的白釉有明显的差别,其氧化铁含量很低,而氧化钛含量特别高,焙烧时又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窑白瓷釉色格外纯净,釉面晶莹,光泽如镜,乳白如象牙、奶油,美如凝脂冻玉。在国际上有中国白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之称。欣赏德化窑瓷塑观音像,能给人们以牙雕玉琢和圣洁的美感,在光线映照透视下,白釉中又隐现粉红或乳白,更显得珠光宝气,神韵天成。
  


(
)  

明代瓷塑观音像特点非常明显,这就是她的世俗化、性格化和美女化,这是一个时代艺术的升华和凝聚。几百年前的瓷塑观音像,至今仍洋溢着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这些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窥见到明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人们对美化生活而从事的艺术追求。
  

关于佛像世俗化的问题,从东汉、三国、西晋中国佛教造像始,就一直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云冈北魏大佛、龙门唐代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都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写照,敦煌唐代的泥塑菩萨和各地佛窟的石雕菩萨,均身材丰满,面容华贵,证明她们都是以当时的女性为范本的。但这些佛像都还是表现神的形象和神的气质,不论是它美的造型还是蕴藏在造像身上的审美理想,都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而大同华严寺辽代泥塑菩萨、四川大足石窟宋代数珠观音和景德镇窑元代青白瓷观音,不但忠实地描写了当时美貌女性的特征,而且尽情地歌颂了大家闺秀风雅的仪表。佛像雕塑艺术不再受佛经的束缚,而是用佛教艺术的形式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
  

明代已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的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发展。一切造型艺术的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和市场价值的制约,加之社会上世俗人情生活风尚的普及,追求的是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和细腻小巧而又富于自然温情的形式。大型的雕塑造像也就因缺乏感人的力量而趋于停滞,并逐渐衰落了下去。而具有商品价值的可供人玩赏的小型工艺雕塑广泛流行了起来。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中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彩多姿的社会风习图画。这种极其精细灵美、巧夺天工的工艺雕塑品成为了时代艺术的宠儿。名家辈出,就全国范围来说,也出现了许多各类工艺品的生产中心,如苏州、扬州的琢玉,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寿山石雕,嘉定的竹刻,广州的象牙雕刻等,各具有地方特色和不同的流派风格,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个工艺美术雕塑的百花园中,德化瓷塑以它质地无瑕、釉色洁白、造型精美而被誉为东方艺术,其作品也就冠压群芳,名噪一时了。明代瓷塑观音像虽然常被供在家庭的佛龛中,但由于宗教性日益淡薄,欣赏性日益增强,已变成了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陈设品,再不是受神权思想的支配,幻想解除苦难,超脱凡尘,而是赋予她健康的情操和人生美的涵义。泉州市海交馆珍藏的渡海观音,造型风韵多姿,犹如明代仕女画的工笔白描。表情平静安然,双目眯起,心有所思,双唇紧闭,嘴角上浮现出一丝甜蜜的笑意,使人感到真有那么一颗诚挚温柔的心在跳动。她又是那样富有人的表情,可随着你的情绪而作出相应的反映。你如果失意悲哀,她的表情象是伤感,从她深沉的眼睑下透射出怜悯的心情;你如果是心悦意爽,她的表情又象是兴奋,甜滋滋的笑意中洋溢着和你同样的快乐。这种丰富的美感享受,只有在这种世俗化了的女性塑像中才能自由地领略出来。
  

与此同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造型艺术,也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向封建的神权和宗教迷信发动了猛烈的冲击。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人性的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不是神而是人主宰着宇宙。这个时期最初的人物造型艺术和我国宋、元时期的菩萨、罗汉的造型类似,只是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注入世俗的内容。后来则发展到借宗教题材来讴歌人的解放,抒发人的个性,也和我国明代瓷塑观音像一样,迈进了世俗天地,大胆地肯定人生,肯定自然和性爱,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绘画,雕塑作品。马萨乔(1401—1428)的《失乐园》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幅裸体画,画面中心人物亚当和夏娃裸着身体,正离开乐园的大门,向人世间走去,图的上部是逐人的天使和拱门。原来是神的亚当和夏娃,现在已经走出了禁固他们的乐园,进入了一个自由而更有生机的凡世天地。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虽画的是爱和美的女神,但在审美形象上是继承了古希腊维纳斯恬静自然的风姿雅韵,描绘的是俏丽高洁的女性裸体形象。它们和我国世俗人性化了的观音像东西映辉,标志着人类思想的解放,体现了人体美的心灵和对净化美的追求。
  

塑造人物要有自己的性格,这是明代艺术美学的一个特点。因为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绘画以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为指导思想。明代小说美学家也都十分重视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别是《水浒传》中对108人的性格的描写,皆咄咄逼真,令人绝倒。明万历年间的小说美学家叶昼评论说:《水浒传》文字极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  
明代瓷塑观音像的感人之处,也在于它的性格典型化。德化窑瓷塑艺术师虽然采用陶模印制法,一个陶模可印制多件观音胎体,但经过他们精细的雕刻、擦水、推光等工艺后,会使同模胎体产生出不同的神情和动势,达到多层次的艺术效果。如何朝宗的瓷塑艺术创作就非常严肃认真,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佳话。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反复加以修饰,只有达到精益求精,性格突出的程度,他才盖印于后,以志识别,稍不如意,即当场打碎作废。其它艺术师们也都坚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所以他们留下来的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萃,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何朝宗雕塑的盘膝观音,她双手抱膝,闭目凝神,显得含蓄温良,表现的是安宁而又平衡女性的理智;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一件瓷塑观音,手持书卷,坐势端庄,温柔大方,充分显露了闺门小姐识书达礼、斯文雅静的精神风度;王子云先生介绍的已经流落国外的一件瓷塑观音,以她多韵优美的姿态、典雅微妙的神情,艺术地升华出了东方温柔的母爱和妇女贤淑圣洁的德操;而福建泉州市海交馆珍藏的瓷塑渡海观音,则是体态万方,神志飘逸而旷达,在深广的渡海意境中,显得超然出俗,隐现出了封建社会女性渴求解放的思想。
  

明代瓷塑观音像感人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她们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这可能是受到当时意在形绘画美学的影响。固为艺术品一定要美,要能通过它的美、有趣,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来表现其包含的意义。如果艺术品不美,人家就不要看。我们的美,不是一般的好看。不是外表的漂亮,它要有更广阔的意义。小型的作品更需要有趣,要既有趣又有意义;既有意义又有美的造型。瓷塑观音像均身材匀称,婀娜多姿;一束高高的发髻、鸭蛋形脸、樱桃小口,一弯细眉,窄长的秀眼,挺直的鼻子,削肩细腰,十指纤纤,卷曲适宜。和仕女画写美人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要求完全一致。说明这时的女性雕塑艺术已完全与美人图成为同义词。
  

瓷塑观音像宛如一幅白描,具有强烈的绘画艺术感,面部五官表情,充盈着女性的温柔、美丽和永恒的青春。衣纹塑造尤见匠心,线条飘举,深秀柔化了的轮廓线,依靠光影可产生富有韵律感的欣赏面,造成一种细腻、纤巧的形式美。在这种优美线条旋律之下,透露出美女们充满生命活力的躯体,使人看去,好象在柔软的衣裙之下,是正在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活的身体,人们竟忘记了她们原来的用无生命的瓷土做成的。
  

美人造型艺术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有时象一朵花;体态的婀娜仿佛花茎,乳房和面容的微笑,发丝的辉煌,宛如花萼的吐放;有时象柔软的长春藤,劲健的摇摆的小树。
”  

有时又象一座花瓶。……上身细,臂部宽,象一个轮廓精美的瓶,蕴藏着未来的生命壶。
”  

流落国外的披式观音坐像,双臂相抱,盘膝而坐,显得自然均衡。面庞丰雅秀润,五官玲妙多情。她十分聪慧安详,象一位年轻慈爱的母亲,在经过一天操劳,哄睡了婴儿之后,恬静地倚在床边打盹,嘴角含着甜意和警觉,她还不敢熟睡,随时在注意孩子有什么轻微的响动。那敞开的胸襟,似乎也随时都在预备满足还不知餍饱的小生命。看上去,她的性情温柔,品格贤淑,心地善良,德操圣洁。她是中国古代妇女的美的典型。
  

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持书坐岩观音,正处贞洁的妙龄青春时期,俊秀的面颜上,透露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手持书卷,好象在觅句吟诵,讴歌人生的快乐。她妙姿协调的高坐,真象一个轮廓精美的瓶,蕴藏着未来生命的壶。古代塞浦路斯有这样一个传说;雕刻家皮格马里翁,用大理石雕刻加拉蒂的全身像。在工作过程中,他倾注了全部感情于这位海中女仙身上,并逐渐地爱上了这位女神,当他凿完最后一凿时,这个美丽的雕像竟然活了,和他结成了终生伴侣。一尊美丽的塑像,雕塑家不知要倾注多少心血和感情,当我们欣赏明代瓷塑观音像时,也无不为她们高尚的美所感动,也会产生爱慕的激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圣何朝宗,把佛请回家
迷倒众生的德化瓷 | 至白乃为至美
白瓷观音立像
说说雕塑瓷
德化瓷“内冷外热”市场格局渐被打破,精品可送保利翰海
藏在德化陶瓷中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