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蝉图籍 二》

 

《古玉蝉图籍二》

  

  地宫螯伏已千年,沁色斑斓染身间;流涎含浸同日月,润滑肌肤了余然。

  精美最属战国玉,佳篇更琢汉时蝉;君王显贵最属此,黄土尽刨怎安眠?

 

(接第一集)一个小小的玉件,竟能得到古人如此的重视和礼遇,真是不可思议。它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化和神理层次?我们又当如何专业技术性地去考察去理解它呢?已有很多著述论及此事,我转借一篇好文,代我考证简述如下:

 “ 1,石家河文化的玉蝉数量多,制作较为精美,造型抽象夸张,代表新石器时期蝉形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2,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出土在商代后期殷墟的各个墓葬中,雕工粗简,造型颇为夸张.该时期的玉蝉造型多为双翼收拢,静态匍匐状,形态呆板.双翅上面多用直阴刻长线表现筋脉,腹面全用多条平行弯线来装饰.

  3,战国的玉蝉纹饰种类最多,样式最为精美。

  4,汉代葬玉盛行,玉蝉在六朝之前皆取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之意,其含义在汉代达到顶峰。汉代的玉蝉多为用于陪葬的含蝉。汉蝉用少量平直有力的线条表现蝉的生态特征,刀法苍劲有力,造型生动概括,有汉八刀之美誉。主要有三种类型:体型扁平中部厚的舌形、水滴形和精雕蝉,其中以舌形玉蝉最为常见。下面主要探讨舌形玉蝉的造型特征:
  蝉目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位于头部的两端,向外凸出很多。
  翼端和尾部呈三角尖锋状,用斜磨阴刻线条表现蝉的头、胸、腹和宽大收拢的双翼。
  蝉腹部所占面积较商代为少,仅有腹面的约四分之一,皆用数条平行的粗直阴刻线条表现腹皮纹,腹部的上面是一对上下不对称的交叉阴刻长线。
  汉代的玉蝉刀法犀利简洁、锋棱毕露、线条挺拔,制作精美规矩、造型饱满生动,是中国古代玉蝉制作的最辉煌阶段。但汉玉蝉与现实生活中的蝉在形象上有一定的差距。”

 

1,商晚   2.8X1.9厘米




能铸造出那么多精美之极和复杂纹饰青铜时代,玉工也不会落伍。








 

2,红山文化   30X10X6 厘米  2.7 公斤 












3,汉   7.7X3.2 厘米





遒劲的汉八刀雕工,莹白的玉质,零散的沁斑,通透典雅。

4,汉   8X3.5 厘米


锋利的边缘与尖锐的棱角,表现了汉蝉的特征。

该挖的还会挖,该拿的还会拿,该卖的还会卖,该买还会买,不该的是没有了身世,你还能品味出个啥?

5,汉    7x3.5 厘米


翘起的尾部。

粗犷、厚拙、斑驳、浑然天成。

6, 汉   6.5x3 厘米



眼熟的无话可语,怎么说还是汉蝉。




7,汉   6.3x3厘米



收敛的尾翼,带有流线型气流的腾升感。

精润、细腻的玉质与精光内蕴的完美表现。


 8,汉   8X3.3 厘米





简练的几何体,带出了尖锐与流线,看看前后厚度的打磨。

9,汉   7X2.5 厘米



真不知汉代玉工能把蝉的头部设计出多少形状,恐怕那时并没有科班出身,实践出真知。



10,汉   6.1x2.5 厘米



急需陪葬,急于求成之做,但沁色和绺裂给了你答案。



11,汉   3X1.4 厘米





又是一种蝉首造型,埋藏的迹象很浓。

 

12,战国  水晶蝉   3.2X1.5 厘米



 

简洁、抽象,但棱角毕露,加之水晶材质,灵动极致。一对何用?




13,汉   5.5x2.5 厘米



薄若蝉翼之词出于此处?料精工细,大方得体,头部顶端的造型与雕琢精美令人难忘。有时想,如此美好之物,让一个皮囊骨架独有不见天日,却为可惜,从这点看,还真应感谢某些人。



14,汉   玛瑙蝉   3.2x1.5 厘米





这种双面的雕法很为奇幻,捧若手中,欲有震翅欲飞之感.



(文化图片欣赏,无谓真伪,以挡妄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玉蝉的造型特征
浅谈古玉蝉的断代
终于找全了——中国历代玉蝉欣赏(视觉盛宴)
玉雕作品的造型与装饰
古代玉蝉的演变过程
微讲堂 | 古玉真品与仿品之辨(高清大图,专业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