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青花研究观点集锦》附:村夫点评

《元青花研究观点集锦》附:村夫点评

一.澳大利亚.宁志超元青花是1270~1295年运到土耳其和伊朗的……合赞汗(12951304在位)是受穆斯林支持登上大汗宝座的,并在登上宝座后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皈依之初,他拆除了佛塔和寺庙,并命令佛教僧侣改信伊斯兰教,否则就要尽快离开伊利汗国。伊利汗国不允许异教存在。由此说明,作为礼佛之器的元青花再也无法运进波斯。

【点评:宁志超先生说1270~1295年运到土耳其和伊朗的元青花,不在至正时期内,而是至正以前的元青花。不属于至正型瓷器讨论的范畴。至正型青花瓷器是指1340年至1380(洪武初)期间的精美青花瓷器,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证明,1270~1295年期间生产有与“至正型瓷器”相同的瓷器,将来会不会发现,谁也不敢保证。假若有足够服人的证据证明1270~1295年已经在烧制至正型瓷器,那就可以把“至正型”扩大到“至元”时期,形成“至元至正型”瓷器概念,于是,元青花的“官窑”论据就不可动摇了

至正型青花是什么时候运到土耳其的呢?看看许明先生的观点托普卡比官是 1478年建立的,时值中国明朝早中期。元青花器只能是建宫以后入藏,它可能是从全国征集而来,也可能是从伊朗及阿拉伯世界,通过贸易交往而收入。可是,1574年,宫殿不慎失火,到1681年,宫殿所登记收藏的中国瓷器仅剩几百件。于是,18世纪,苏丹命令急速地增加和补充中国瓷器的藏品。苏丹强制性地命令商人们把从中国运来的最优秀的瓷器—律献给宫殿,从而使藏器急速丰富起来。我们不排除那些精美的元青花,是土耳其宫廷在18世纪从民间强制性地征集而来的可能

     二、北京耿松涛/西安冯杨帆

元代釉层比明清代厚,聚釉、积釉现象较多。钾的比例多,釉就透亮较白,钠的比例多,釉的白度稍差;水分多,釉润稍差,水分少,钾钠浓,釉就润。元代青花料分进口料、国产料、国产加进口料等。进口青料呈色像宝石蓝,含铁高。用“ 敲青” 法提炼青花料,每斤青料可提炼五两左右的可用料。钴的比例占0.25%呈色为淡蓝,占0.5%青花呈色为宝石蓝,钴占1%为深蓝,超过1%呈蓝黑。

元青花上较圆的铁晶斑深入胎骨,溶入釉中,透于釉面。釉面的氧化钴历经六百年以上,在自然中氧化,使铁晶斑留下像铁锈一样的棕褐色块状斑点,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点评:最后这段特征描述,只能说是部分至正型瓷器具有的特征,而绘人物,动物,牡丹等图案的至正型青花,很少有这种特征,不可以此特征概括所有的元青花】

元青花和元代祭蓝釉在强阳光下可见蓝紫泛红润色,直观是宝石蓝、翠青、藏蓝、深蓝,钴的比例占应该是0.5~1%。青花料聚集的地方,蓝黑青料钴已经超过1%。……还有晕散及铁晶斑呈不规则的圆点与圆片状锈斑——耿松涛/冯杨帆

【点评:这种特征是较多的,在凹陷的褐色斑块中,可见流沙状,泥石流状、波浪状,雨打平沙的点状等多种特征。这些都是元末明初的中小型瓷器才具有的特征,精品中极少见】

元代平等青(酥麻离青加陂塘青)接近纯酥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酥麻离青的发色;纯陂塘青色呈蓝灰、微蓝,青花浓厚中有绿色斑点,亦有黑褐色斑浮于表面。元青花罐,圈足宽矮。元中期圈足稍高,晚期最矮,修足整齐,里外斜削。——耿松涛/冯杨帆

【点评:观察细致入微,分析到位。客观地说明了出土的元末明初中小型青花瓷器的特征。但是,大部分精制的至正型青花瓷器,特别是有人物画的,没有浓重的赤褐色凹陷铁锈斑,也很少有锡膜状金属斑,更没有严重晕散的青料和流淌状青料】

     三、浙江极品王

    【对于那些呈块面状态的结晶斑,虽然它们属于人为可以点皴的范围,有的看上去还挺象点皴,但仍得要细加分析,以免与到手的宝贝失之交臂或将国之瑰宝打入冷宫。前阶段去了一趟北京,经与相关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接触,了解到他们一般对网丝状、细点状的结晶斑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对待块面状态的,大多很慎重。其实呈块面状态的就是从其表面形态上分析。一般真器上较大面积的“锡光”得具备:一、它的表面虽说不是处处,但多少总具有非人为点皴所能形成的细浪般的涌动效果;二、包括“锡光”部位在内的青花浓重点,也必须随用笔的变化而显凹陷。经向仿家了解,凹陷对于他们是一件很头疼的事。真器上的凹陷它跟着青花笔道的浓淡而“随行就市”,可说无处不显。你要仿,也只能大处着眼,偶尔挖一点,还得不留一丝痕迹。所以,凡是行内人称的“一眼货”,侧光看去,非但面积大的,就是每根线条的笔浓处都会有下的征貌      被当今仿界搅得玄乎其玄的所谓元末明初青花瓷,不但使藏家们的收藏实践裹足不前,而且可使专家望尘却步,畏生三分,以使真器备受冷落,甚至惨遭唾弃

【点评:比较详细地说明了部分斑块细浪般的涌动效果每根线条的笔浓处都会有下的征貌这种表现状态,强调真品的锡光与伪造的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及真品的不可仿造性,】

    四、景德镇·吴若江

明清对元青花工艺不了解,没有仿造;近30年才作为科研项目而开展仿造。……元代瓷器的大罐、大盘主要采用模制印坯工艺,将分段制好的泥坯粘接在一起。因制坯工艺不够成熟,往往留有接痕,特别是梅瓶的接口处,往往不是简单的平剖面接合而是在梅瓶口颈处斜切,以扩大结合面。接口处上部内侧和下部外侧各留1cm高的“ 止口” ,以接头泥粘合。所以接痕往往是在口壁上约1cm的地方。底足的处理,常在足端外墙用刀斜削。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有深有浅,圈足不甚整齐。大罐、梅瓶底部多有镟痕,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

     【点评:元末明初的大型瓷器,制坯方法都是一样的。这段对于元末大型瓷器的制坯方法的猜想符合操作实际,分析比较确切】

    【现代高仿品一般为追求量而使用注浆或者拉坯,也有高仿者置模,但种模往往改用石膏,并用灯烤,以便于快速干燥。印坯时由于受力不同,瓷坯厚度有细微差别,在烧造过程收缩时,器型多数不是非常对称。用手抚摸大器,表面有凹凸不平感——景德镇/吴若江

    【村夫点评1.追求数量者,并非高仿品。2.表面有凹凸不平感不是鉴别真伪的要素。因为真正的元青花多数是不平的,所以仿家才有意识地做出凹凸不平感】

  元青花的青花纹饰主要是利用竹炭灰将纸上的花样拓到瓷胎上,再进行描绘。现代高仿者利用红广告料将纹样过至瓷胎上,在描绘完成。一般一件大罐耗时12天。……现代高仿工艺为了模拟元青花的黑色斑点,普通的做法是在结晶处以重墨点出黑斑,后来有进步者,在坯胎上略微剔除一点,再加以青料,从而模拟元青花黑斑处的下凹现象……古今所用青花钴料毕竟不同,元青花呈色的艳丽而稳定、黑斑处的自然以及光泽感,仍是目前仿品望尘莫及的——景德镇/吴若江

【村夫点评:1.对于元青花纹饰的绘制方法,没有文献记载,将纸上的花样拓到瓷胎上这种猜想的可操作性值得怀疑——因为每件瓷器的表面不是平板。2.“古今所用青花钴料毕竟不同,元青花呈色艳丽而稳定、黑斑处的自然以及光泽感,仍是目前仿品望尘莫及的”才是概括景德镇仿品的实在话】

   元青花小件瓷器醮釉是用手抓住器物底部,然后在釉缸中一浸即取出,底部往往留有手指抓痕。大罐、大盘等,采用浇釉工艺:在器物底部垫两只木筷,从两边浇上釉汁,浇釉后,一只手将器物托起,另一只手迅速刮除底部的粘釉,但常留有釉斑村夫插评用现在的做法去推测古人的操作方法,猜测成分较多,不可足信釉斑厚处呈鸭蛋青色——或是将器物置于机上,在旋转时浇釉,这样的工艺会使碗、盘类的口沿处积釉较多。……现在的高仿,这种工艺使用得不多,但对于这一工艺造成的痕迹刻意模仿。如底部的釉斑和口唇处的积釉等。可惜,很不自然。仿品火石红的呈色因时代不够久远而泛红色,常常刻意填补。元代的垫烧工艺是将瓷器的圈足直接放在大于圈足的垫饼上装烧,垫饼上撒有沙子。现代仿制中,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常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瓶、罐等大器底部中心便常见一内凹的圆点,但并不规整。

  元青花使用松柴烧制,光泽温润均匀。这种费用较高的柴窑烧制往往使高仿者望而却步村夫插评:高仿岂畏成本高?此文所谓高仿,恐非高仿除极少数用柴窑外,多用方便简单的现代气窑代替。仿品较之元代真品显得火气过大,视觉上过亮。此外,元青花底部粗糙。20世纪70年代以来,仿制元青花的技艺已经趋向成熟村夫插评仿元青花趋于成熟的时间,言过其实了,就是现在,也无法仿出与真品一直的元青花来,怎可断言“已经趋于成熟”?】。景德镇仿古者在长时间对图录及文献、实物的研习中,大都具有一定古瓷鉴定能力,藏家从书本上掌握的传统鉴定要点,他们也同样知道并在仿制中予以关注【村夫插评:此言大有小视收藏家的意味。全国藏家们在出土瓷片和出土瓷器上详细观察到并总结的知识,景德镇的工匠们并不是都知道】。只是受现代制瓷工艺的局限,从而留有破绽。

【总评: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观点偏颇,逻辑性不强。只知景德镇的一般仿品情况,不知景德镇的全部情况,更不知当今的收藏家、鉴定家和专家的辨识水平】

景德镇的黄运鹏大师说:仿制品就是仿制品……我们不追求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可以乱真。我们是尽可能的几乎可以乱真……之所以社会上有些人把仿制好的瓷器搞成是真的东西,是由于某些收藏者或鉴定专家走眼了。

许明黄先生应当是景德镇仿古水平最高的代表者,现在黄先生自己也认为,就是他的作品也不可能达到乱真的水平。现在许多人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认为一个小作坊小窑都能仿出跟真的一样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黄云鹏:它仿制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集体劳动的产物。当今时代要复制元代的明代的工艺那是很难的。年代的变化、工艺水平、还有作者自己的个性等,往往会留下自己个人风格的蛛丝马迹。总归有一点,它迷不住我们专家的眼睛,有些人认为它是真的,那是错误的结论。

【村夫注:黄云鹏先生是景德镇的大师级制瓷研究专家,2005年-2006年与张浦生先生合作仿制过一批鬼谷子下山青花罐,这批仿品虽称为精仿(每件都有编号),但600多年前的工匠们那种思维、态度、方法永远不可能复制,所以,这批仿品在气质上就没有古朴味道(若是做了旧,就弄巧成拙,反而不值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瓷器的材料学特征及其鉴定要素
试论元末明初青花瓷
藏家说|青花瓷器的“前世今生”
「回顾瓷魂」张浦生:关于元青花瓷器鉴赏的几点看法
元青花的成熟及一度失踪探究
[转载]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