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众所周知,釉里红瓷器的生产,自明代中期之后到明末一致没有兴盛起来,直到清代康熙时期,釉里红的制作技术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特别是青花釉里红的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康熙时期釉里红的色调大多浓艳亮丽,纹饰布局与青花瓷一样的清晰自然,且浓淡相宜。浓重这具凝厚感。绘画线条纤细者也不乏深沉之感。康熙釉里红多与青花相配合,这一品种也称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器型有三果碗、高足碗,常见的洒蓝釉、祭蓝釉和豆青又地的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康熙仿明宣德釉里红瓷器仿得最好,如仿明宣德釉里红鱼龙碗、釉里红三鱼高足碗等。

雍正时期釉里红的制作比康熙时期更加追求精工细作,色调比康熙时期浅淡,并多采用淡描轻绘的手法。还有一种以釉里红填绘三鱼、三果和五蝠的瓷器,红色极为鲜艳。其典型器物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团龙、团凤盘、碗及天蓝釉地釉里红葡萄纹碗等。青花釉里红发展至此,已达到完美的境地,青花的色调不论浓淡都很鲜亮,时有晕散,釉里红则以淡绘的手法表现。雍正时期由于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运用得极为娴熟,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纹饰内容较康熙时期表现的题材更加广泛。常见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纹饰内容有:云鹤、蟠螭、石榴、三果、缠枝莲、缠枝花、莲托八宝、灵芝、凤穿花、八仙、山水、人物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雍正时期,也经常出现一些烧制不佳的青花釉里红的产品,如红色过于浅淡或呈黑褐色,在当时往往子啊这类产品的釉上加胭脂紫彩,敷盖于釉里红纹饰的上面,以弥补缺钱,然后经低温二次烧成。

乾隆时期釉里红发色稳定,彩色艳丽,纹饰清晰,并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图案趋于规范化。青花釉里红两种色调浓淡相宜,和谐统一。品种增多,产量较大。常见纹饰有云龙、三果、松鹿、云蝠、八仙、人物等,器物造型多见天球瓶、梅瓶、罐、盘、碗、盒等。

自乾隆之后,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和其他与釉里红搭配的品种很少生产,乾隆时期有仿明和仿清康熙等釉里红瓷器。嘉庆时期釉里红发色与乾隆时眼神相类似,釉里红中的青花有时晕散,施釉稀薄,釉色灰暗,数量也大大减少。道光时期釉里红色调浅淡不均,釉面呈波浪状。咸丰时期釉里红色调浅淡,器型较厚重笨拙。釉面呈现波浪状,器型多见小件。同治、光绪两朝釉里红色泽浅淡。光绪时期有一种为浓紫色调,效果不佳,数量也极少。民国时期多为仿前朝制品。

清代釉里红瓷的烧制高峰是在康熙、雍正两朝,在鉴定和识别清代釉里红瓷器时,还要结合同时代其他瓷器品种的特征,因为同时代的不同瓷器在造型、胎釉、装饰题材及绘画手法上具有共同的风格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别要学基本功--教你如何识青花(之二)(清代青花)
物道丨雍正瓷,素简浅淡,大清朝最后的典雅
以柔和为贵——康熙青花
清代瓷器收藏价值 款式鉴定
从康熙的精气神了解 康熙青花的精髓与特征
清代民国瓷帽筒鉴赏(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