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应趋向内心的平静,贴近美好

1

 

云南之行后,我又回到单位、家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中,日子又走入她应有的重复的轨道。上班,做家务,买菜,做饭;重修卫生间,找人做防水,贴地板,受各种繁杂琐事的干扰;空闲之余,认真整理旅行日记,筛选调整照片,这些旅行记忆的痕迹,耗费了我半个多月的时间。

最爱做的事依然是读书和写作,它们是我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像面包和牛奶一样,给予我精神的营养。疏于交际,不喜热闹,爱独处。骑车上班,或是慢慢地走,看夕阳下燃烧的云天。静静地呆在家里,与狗狗为伴,对它说笑。

和同学吃饭的时候,她说:“你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就孤单单地在家,不和人交往,要么就一个人走的远远的。这样不好。你应该走出来,和人一起玩。”听了她的话,我只是笑了笑。远离喧嚣,静思,独处,它们带给我心灵的安静和精神的自由,我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不善交际,并不意味着没有朋友,相反,我非常友善地对待那些能处得来的同事和同学,虽然和他们没有觥筹交错的桌面上的应酬,却真心相待,这比日日鸿门宴似的的交往要有意义的多。

有一个女同事,看我日日沉浸书中说:“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活的太累了。”说风凉话的也有:“天天看书,做学问,搞研究啊。”说话是别人的自由,我且做好我自己就行了。读书有错吗?没有。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不读书的时代里,读书似乎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我每天感受着这种“废寝忘食”的快乐,怎会感到累呢?做自己不喜爱做的事并疲于奔命,才是真正的累;热衷于啃食精神食粮,是不会觉得累的。

阅读是远离喧嚣浮躁、返璞归真、回归平静的最好方式,而写作则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一点点地贴近美好。

 

2

 

我有一个女同事,其貌不扬,却内蕴丰富。她大大咧咧,潇洒率真,喜欢看书,写出的字有男子汉的阳刚。她喜欢穿休闲上衣,脚蹬运动鞋,自由自在地来去,她在那么多穿高跟鞋、花里胡哨的女同事面前,显得格格不入。有人说:“你也能把自己打扮地像个女孩样?”她说:“我就这样?我喜欢。”

她认真地工作,是实力派的干将,领导很赏识她,但她也我行我素,活成她自己喜欢的样子。遗憾的是,迟迟没有男孩前来采她这朵自然独特的女人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28岁那年,在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她把一个男孩领到了父亲的病床前,告诉父亲,男孩是她的男朋友,她要嫁给他。男孩是同事介绍到的,还算满意,父亲去世后三个月,他嫁给了那个男孩。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长久的夫妻,一点一滴的温暖,还是滋生出了感情。可不幸的是,她一直没有孩子,而他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催着他要孩子,甚至要他离婚。她觉得对不起他,毅然决然地与他离了婚。没有吵闹,也没有财产纠纷,她和他协议后离婚。

十年前,为了实现父亲希望她嫁人的愿望,她嫁给了他;十年后,她又离开了他,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她独来独往,喜欢看书到深夜,喜欢骑着山地车到处乱跑。她依然认真地工作,穿着休闲鞋,喜爱听音乐,她还喜欢养花草,养出的花草水灵灵的,充满生机活力。我送给她的仙人山,被她养的精神焕发,而我家里的那一盆却被我养死了,她知道后,又移栽了一盆回送给我。她把花草带给同事,把绿意和花香,传送给大家。

她虽然是个离婚女人,没有孩子,但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朵花的姿态,孤绝地开在污浊的尘世里,她是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朵,内心独立向上,清净美好。我欣赏这样的女子,不愿活在世俗的眼光里,不过将就的日子,即使遭遇不幸和挫折,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一步步地贴近美好。

 

3

 

有谁不愿意接受诺贝尔奖呢?这不仅是至高的荣誉的象征,也是一个人文学或科学成就得到举世公认的明证。就有这样的人,不愿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法国哲学家——萨特。

昨晚,当我看到他的故事后,放下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视名利为粪土、视金钱为废物,古今中外,能有几人?

作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19641022日,瑞典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创作的《词语》。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萨特不仅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惊喜,却对诺贝尔文学奖根本不感兴趣。他早就从法国的《费加罗文学报》上得知,自己有望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写信给瑞典学院,希望不要把他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信中他表明,他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不过信来得太迟,评委会已经作出决定。

萨特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法国人欢欣鼓舞,萨特自己却很失望。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在声明中他写道:“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我都不接受,包括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我只接受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萨特获得了25万瑞典克朗,但这并未给他带来快乐,相反,他却被随着奖项而来的大笔奖金而“折磨”,他说:“瑞典学院在馈赠获奖者一笔巨款的时候,它也同时把某种非常沉重的东西放到了获奖者的肩上,这个问题使我很为难。”

晚年的萨特,左眼几近失明,丧失了写作能力,他说:我已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在他最后的几个月中,他表现出一生难得的平静,并对自己的思想作了修正。

这个一生探究哲学思想和寻找存在理由的哲学家,在内心的平静中走完了他74年的人生。他两岁时丧父,青年时期曾应征入伍,随后作为战犯被关进集中营。在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他用乙炔照明来写作,完成并出版了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他一生并不平顺,但他内心平静所表现出的淡泊金钱和名利的态度,却世之少有。

 

4

 

碌碌尘世,有多少人见到别人活的悠闲自在,就羡慕嫉妒;古今中外,有多少人没多大能耐,却见着名利就向前挤。需索的太多,又不思进取;被欲望的缰绳绑缚,又不愿放手;精神失重,心灵的天平倾斜于欲望的一端。这些人,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安静。

心存正念,积极行动,趋向美好,让嫉妒、仇恨、丑恶如枯叶般纷纷退去,于是,花开鸟啼,月明涧幽,自然万物呈现出它原有的愉悦本真的样子。

世事纷纭复杂,且让我们以恬淡的心态来从俗;生活本该简单,且让我们以一颗平静的心待之。心净了,世界就静了;心清了,日子就明了。

 

2017.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获奖者缺席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瑞典 演讲
莫言瑞典领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
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看完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我想起了这10个“奇葩”得主
萨特:我为什么要拒领诺贝尔文学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