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献 | 170322期 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疗效评估报道分析

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疗效评估报道分析

文献作者:姜晋灵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文献出处:《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1月第24卷第1期

前言


        急性脑梗死多合并吞咽障碍,使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急性脑梗死造成的吞咽障碍和口腔期、咽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阶段,在临床研究中多注意研究吞咽障碍应用的治疗方法,对吞咽障碍不同阶段疗效研究不多。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应用吞咽治疗仪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120例研究对象均是首次发病,符合我国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经MRI检查确定,洼田氏饮水试验都大于2分,存在吞咽障碍。排除了脑出血与出血性梗死及精神障碍、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障碍,排除了患者咽部溃疡与炎症,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同意书。按照洼田氏饮水试验和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把120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口腔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7岁,平均(60.2±4.8)岁;病程6h~3d,平均病程(1.1±0.2)d。咽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9岁,平均(61.5±4.6)岁;病程5h~3d,平均病程(1.5±0.1)d。口咽混合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80岁,平均(62.0±4.4)岁;病程7h~3d,平均病程(1.3±0.3)d。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①对3组患者临床吞咽障碍阶段进行评估,对患者吞咽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对吞咽过程进行观察,分期方法如下:口腔期:患者流涎,而且舌前的2/3有活动无力症状,食团形成且推进无力,使食物在患者面颊位置堆积,使咽启动出现延迟;咽期:患者临床表现为呛咳和鼻返流,有呕吐反射减退、消失等症状,吞咽时,食物会于患者咽部堵塞;口咽混合期:同时存在口腔期症状和咽期症状即为口咽混合期。

       ②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对3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评定方法是:患者端坐时饮用30ml的温水,注意观察患者饮水情况和时间,具体评定标准如下:1分:患者能在5s内一口将水全部喝完,未发生停顿与呛咳;2分:患者超出5s一口将水喝完或者分成两次喝完,未发生停顿与呛咳;3分:患者一口将水喝完,有呛咳发生;4分:患者分成两次或以上次数将水喝完,有呛咳发生;5分:患者在饮水过程中经常出现呛咳,很难将水全部喝完。其中,1分表现正常,2分疑似存在吞咽障碍,3分以上为吞咽障碍。

       ③疗效评价标准:3组患者在实施吞咽功能治疗前后均完成吞咽功能评定,由同一医师进行评定。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程度确定疗效,具体评价标准包括痊愈、有效及无效。痊愈:患者的吞咽障碍消失,经洼田饮水试验测试结果为1分;有效:患者吞咽障碍得到有效改善,经洼田饮水测试结果为2分;无效:患者吞咽功能未见改善,经洼田饮水测试结果为3分以上。总有效=痊愈+有效。

       ④治疗方法:根据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为患者应用抗血小板及扩容、营养支持等治疗。3组患者均应用吞咽治疗仪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吞咽障碍,治疗仪电极放置位置有所不同,口腔期组,将通道I电极1、2放置在患者舌骨上,将通道Ⅱ电极3、4水平放置在患者患侧的面颊;咽期组将通道I电极1、2放置方法与口腔期组相同,而通道Ⅱ电极3、4由正中线进行垂直放置在患者的甲状软骨切迹。打开治疗仪,对两通道振幅的增加,以患者可以承受电流刺激作为标准,治疗30min,进行电刺激同时,患者要保持吞咽动作,2次/d,30d为1个疗程。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经过30d治疗,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提高,其中,咽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讨论

1 讨论

      吞咽障碍指某种原因造成患者吞咽器官和支配神经出现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进食困难。据报道,有50%以上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都发生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有吸入性肺炎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伴随,影响了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与病情恢复。有研究人员提出,吞咽障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着极大的危险,有30%以上发病6个月内就会发生死亡。

       吞咽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及食管期等阶段,而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多发生在口腔期和咽期。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前循环梗死会造成患者口咽混合期出现吞咽障碍,后循环梗死会导致咽期发生吞咽障碍,而口腔期的吞咽障碍与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舌、唇及颊等神经核团异常有关,使患者舌和软腭运动功能衰退,而口腔食物发生潴留。

       临床对吞咽障碍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药物、吞咽康复训练及针刺等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上也着重于各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却没有重视吞咽障碍不同阶段的疗效对比,本次研究中,对不同阶段的吞咽障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0d治疗,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提高,其中,咽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武玉秀,郑全庆.吞咽言语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66-267.

[2]闫豫萍.康复训练和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52-1454.

[3]李季妮,赖春娟,李春红.吞咽治疗仪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3,5(5):399-416.

[4]李本夫,张怀安,李召鹏.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对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1):6483-6485.

[5]沈慧强.吞咽障碍治疗仪的作用原理及效果[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2(2):120.

[6]王兰华.吞咽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145.

编        辑:胡立云

指导老师:徐      睿

中国康复之家

一起分享康复的点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针夹廉泉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doc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时机
对比养血清脑颗粒和阿司匹林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机能障碍的真实世界研究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 6O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腔隙性脑梗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