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楼姓
userphoto

2022.05.07 河南省

关注

姓氏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禹之后娄衢,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在夏王朝覆灭时,夏桀之子姒仲和、姒仲礼兄弟俩避祸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牧牛为生,因此改姓为娄氏。“娄”字古义为“系牛”,就是牧牛。到了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建立了西周王朝,追封历代先帝后裔,因此寻访到了大禹后代少康一支的第三十六世孙娄衢。据传,当时周武王对娄衢说:“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遂改其姓为“楼”,并举娄衢为谏议齐侯,公爵,封于杞邑(今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称“东楼公”。自此,大禹后裔中的娄氏子孙一脉遂以“楼”为姓氏,称楼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姒姓娄氏、楼氏族人同宗同源,皆尊奉大禹为得姓远祖、姒仲和、姒仲礼为得姓先族、娄衢(东楼公)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赵姓,晋文公之大夫赵衰(公元前622年逝世)的儿子赵婴被封在楼(今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此后赵婴又称楼婴,而后人取楼为姓。由于赵氏是上古嬴姓的分支,所以这个起源是嬴姓的子谱系。它在2600年前从赵姓分支出来。

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有约7万人姓楼,而浙江已经有很大的楼姓人口。蒙古帝国入侵中国及元朝的短暂统治之后,截至明朝,楼姓人口下降到3万2000人,仍然主要分部在浙江。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谯楼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谯楼,就是城楼,亦称戍楼,负责职守城池、了望敌情、防御攻击之敌的重要城池构筑体。

谯楼在一座城池中是极其重要的,负责职守谯楼的将领在防御军队中都是该城军政长官的心腹亲信,官职称谓就是“谯楼守”,在汉朝时期,谯楼守的兵饷比同级别的其他军官要高四成。

在谯楼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称谯楼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谯氏、楼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军制官吏楼烦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楼烦将,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设置的官位,是为军队中专门以弓箭射击进行远距离攻击、防御的部队之指挥军官,在作战中,指挥官在战车小楼上观察敌情,发令射击,因此称“楼烦”。

在楼烦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称楼烦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楼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军制官吏楼下都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楼下都尉,是三国时期孙吴国模仿汉朝时期的“榷酤”所设置的一种官位,属于文职官吏,专职负责掌管典氽酤事,就是管理酿酒业,负责酒业销售与税收,并选取精酿保障王室贡与。

在楼下都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即称楼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军制官吏楼船将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自秦朝起,历朝历代楼船将军如屠睢、杨仆、段志、薛广德、孙恩、臧质、袁顗、宋遥、牛进达、冯弘铎、徐元、王仁达、杨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称楼船氏、楼舟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楼氏、舟氏、船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地名,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贞部落,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在蒙古贞部落世居的今阜新市新民镇,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古城建筑叫“排山楼”,原来是元朝宁宗孛儿只斤·懿瞵质班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所建的大玄宫祖碑中的一部分。在明朝时期,以蒙古军卒驻守该地为哨所,其中即有以驻地名称为姓氏者,汉化即称楼氏、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国名,出自两汉时期西域古国楼兰,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楼兰王尉屠耆的后裔子孙中,多有内附中原留居者,以原国名为汉化姓氏,称楼兰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楼氏、兰氏等,分别融入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中,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源于羌族,出自古代东汉时期白马羌豪族大家楼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世居于广汉塞外(今四川绵阳北部与甘肃南部武都之间)的白马羌首领楼登,率族人五千余户内属,汉光武帝刘秀非常高兴,当即敕封楼登为归义君长。

从此,白马羌中的楼氏族人,取其族酋名称的谐音汉字楼为姓氏,称楼氏,逐渐汉化,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贵族盖楼氏、贺楼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至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盖楼氏、贺楼氏部落,为后来北魏王朝的中坚力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举汉化改革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盖楼氏、贺楼氏两族之民多改为汉姓楼氏、娄氏、盖氏、贺氏等,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大多以代郡为郡望,少数以洛阳为郡望。

迁徙分布

楼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绝非仅出东楼公、鲜卑盖楼氏、贺楼氏这几个来源,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人口约二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169%左右,多以代郡、东阳、洛阳为郡望。

东汉时,大禹77世孙楼日乞,字重玉,号雄樵,“经文纬武,熟娴韬略,”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宪,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今浙江义乌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长子良骥,字德卿,仍回会稽;幼子良(马呙),字秀卿,为守父墓,留居乌伤。

浙江、上海、山东德州兖州、河南杞县、陕西咸阳、湖南广安、广西昭平等地的楼姓人,都奉重玉为始祖。大禹第102世孙楼晋(853—950),字彦孚,号指城,自乌伤迁仙岩(今浙江萧山楼塔一带)。他是楼塔楼姓人的始祖。但据《乌伤香山楼氏分迁图》: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孙楼大溜自山东兖州迁浙江萧山;唐·神龙二年(706),大禹97世孙楼濡自香山迁萧山长山。

姓氏名人

楼护:字君卿,父乃世医。他本人少年时就读过数十万字的本草、医经、方术书籍。医术高明,又善辞令,“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他做京兆吏时,认识了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经常串行走动,关系亲密。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

楼玺:字肇基(502-557),杞国东楼公38代孙,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

楼郁:字子文,号城南,北宋时著名教育家。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他著有《唐书编题》、《正议集》三十卷。

楼常:楼郁长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后因其子楼异贵显,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楼光:楼郁次子,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神宗元丰年间,调任婺州浦江尉,升任新无为州判官,调杭州仁和县县丞,后以承议郎任县尹。权贵以势逼之,不为所动,罢职归。

楼肖:楼郁幼子,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7年)进士,任职和州助教。

楼异:字试可,楼郁之孙,楼常之子。宋朝官员。

楼钥:字大防(1167-1213),南宋鄞县(今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姓——乐
百家姓:宰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计
百家姓——祝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平
姓氏文化:宰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