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嗣同与大刀王五

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出自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原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

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谭嗣同

这是清末为维新变法而献身的谭嗣同就义前留下的悲壮绝笔诗。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生于北京。他少年时好习武艺, 12岁曾拜京城著名镖师“大刀王五”学艺。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是沧州西郊大官厅人。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他自幼好武,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务农度日,遇事常遭人欺,成年后慕沧州 “成兴”镖局镖师李凤岗的双刀功夫,自己找上门去拜师,学六合拳和双刀等器械。李凤岗艺高名威,收徒甚严,见王正谊聪明伶俐,为人正直,是块可琢之玉,所以精心向他传授武艺。

李凤岗大徒弟是本族的李宽,二徒弟是王国恩,三徒弟是沧县南屯的孙玉方,四徒弟是通州的姜云方,王正谊是第五个徒弟。王正谊学得快,练得苦,很讨师 父喜欢,特让他将老母亲接来,住在镖局西院,亲如一家。李凤岗走镖让徒弟跟随锻炼,时间长了,常以大徒弟、二徒弟,老三、老四呼之,因王五年龄小,拜师又晚,便呼之小五,外人呼之老五,王正谊三字却渐渐无人呼唤。

大刀王五

光绪年间,王正谊应邀并遵师命进京,设“源顺”镖局,建在珠市口半壁街,初时人称“小王五”。王五胸怀大志,常结交豪侠志士,图谋报国大业。他不但功夫高超,而且韬略满腹,被武林豪杰奉为“祭酒”(首领的意思)。他的双刀功夫得到李凤岗真传,出神入化,于是人们改称“大刀王五”。

《沧县志》云“:大刀者,非以刀名,人以此尊之耳。” 在京城,大刀王五曾教谭嗣同武艺。他敬慕谭嗣同的志向与学问,支持维新变法,而谭嗣同也喜欢王五的豪爽与侠骨,两人引为知己。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下令搜捕维新派。谭嗣同也曾同王五策划过劫救光绪皇帝,但未成功。王五劝谭嗣同出逃,并自愿当其保镖,谭嗣同却决心为变法流血,拒绝出走,并将随身所带的凤矩宝剑赠给王五,勉励他继承维新事业。1898年9月28日,年仅33岁的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王五冒着风险,含泪为他收尸,翌年将其骨骸运回谭嗣同湖南浏阳原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嗣同身为大刀王五的徒弟,却为何只用剑不用刀?
他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八国联军围剿时本可逃脱,为何甘愿受死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大刀王五其人?
大刀王五死亡之谜终于揭开!专家:刀法无敌,却敌不过洋枪洋炮
大刀王五,英雄不寂寞
功夫志 | “昆仑”义侠王正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