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眼中的“水”和“火”
编者按
《尚书·洪范》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火曰炎上”是指火有温热、升腾的作用或性质,“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特性。水克火是指火遇水便熄灭。众胜寡,故水胜火也。
水的甲骨文字形是水流动的样子,《说文解字·水部》云:“水,准也,北方之行。”段玉裁注:“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因此,古代匠人建设需要水平尺。
水是生命的源泉,追溯古代的著名文明,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等等,其发祥地附近都有大的河流。如古埃及就是横跨尼罗河两岸,因为充沛的雨水和灌溉,最终形成尼罗河三角洲,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产,促进了埃及文明古国的强大,时至今日埃及金字塔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奇迹之一。
在古代,人民认为水和火都是神的力量,对水神和火神都是顶礼膜拜。中国古代的水神有很多,根据《广雅·释天》的记载,江神为“奇相”,而掌管黄河的神是冰夷。另外民间朴素地认为,在天地众神中,龙是掌管江河湖海的水神。旧时遇到大旱,人们会在河边摆出丰盛的祭品向龙王求雨,至今有些地方老人们还称自来水管为“水龙头”,就是古老文明的遗迹。
水是流动的,流动的水才有生机,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又是清凉的,人们从滴水成冰领悟到水的本质——寒凉;水流向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中,水因寒凉,故归属于北方。根据取象比类的原则,凡是具有寒凉、向下、滋润、流动的特征的,都归属于水。
《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水与火的性质刚好相反,“火曰炎上”,我们常说水火不相容,就是这个道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把五脏中的肾归属于水,同时把膀胱、骨、发、耳、二阴等与肾相关的事物统统都归属于水。这是一种推演络绎法,是传统医学的认识方法,目的是便于临床上的分析和治疗。
通过这种方法,中医学也同样对肺、肝、心、脾进行归属,把与之相关的五腑、五体(骨、肉等)、五官(耳、口等)进行了相应的归类,从而建立了以五行为中心、以五方为基本空间、以人体五脏为基本架构的整体思想,人体的各个组织部位都与自然界有机的紧密联系起来,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也由自然界的事物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我们要理解传统医学的理论,首先要形成自然万物一体的观念方法,做到万事万物都在医者的心中,取象比类,顺应自然。
水是生命之源,肾也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古人认为肾中藏有肾精,肾精又称为“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灵枢·本神》有“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的记载,强调肾精在人体发育中的重要地位。如前所述,肾归属于水,所以补肾的方法,通常也被称为“滋水法”,如著名的滋水涵木法,就是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等等,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代表的方剂是民国著名医家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该方由白芍、天冬、玄参、龟板、代赭石、茵陈、龙骨、牡蛎、麦芽、怀牛膝、甘草、川楝子等药物组成。其中玄参、龟板、天冬都有补益肾水的作用,肾水充足自然能够涵养肝木,使肝风平息,对于头晕头痛、四肢震颤、耳鸣耳聋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火”是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焰。甲骨文的火就像是火焰熊熊燃烧的形状,而古陶文的火好像是一个架起的火堆,后世的火字虽历经变化但基本保留了这一形状。
学会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教会先民使用火的人往往被奉为始祖或神灵,相传我们华夏民族的火祖是“燧人氏”。《韩非子·五蠹》篇载:在远古时期,人们吃生食,茹毛饮血,这些食物“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民多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人们很难保留火种。这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百姓,让大家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火能烧烤食物、照明取暖、冶炼金属等等,人类生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世尊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燧”是在木块上钻洞,其目的是取火,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燧人氏被尊奉为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尚书·大传》云:“燧人为燧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除了火祖“燧人氏”的传说,相传火神祝融也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相传他从上界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教人们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吃,大家非常敬爱火神祝融,真心诚意地祭祀他。这种行为触怒了水神共工,共工和祝融打了起来,结果共工抵挡不住祝融,逃到天边,一头撞倒了不周山。“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史记·补三皇本纪》),可见当时的战况多么惨烈。
火在五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医学认为火属阳中之阳。因为火性炎上,所以性质属火的多占有上位,比如太阳。就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古文尚书认为,“火”在中央,制约着其他方位;今文尚书认为,“火”在南方,与炎热的性质相符合。现在一般认为“火”主南方。在人体,火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黄帝内经》载“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中医学认为,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属火,其体热,其用阳,所以心阳又称心火。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主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心火又被称为君火。肾中阳气,曰肾阳,亦即命门之火,又称肾火、相火等。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本,与生俱来,是生命的原动力。《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就是说心为君主,肾为根本,君火为用,相火为根,相火要在君火的统帅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君火得其常,则神明乃彰;而相火宜其藏,故曰相火以位。
传统医学采取取象比类的方法,因为“火”具有温煦的功能,所以患者如果出现手脚冰冷、大便溏薄、月经淡黯、阳痿、早泄等一系列寒象,往往被认为是阳气不足,这里的阳气与相火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经常会用巴戟天、肉苁蓉甚至鹿角片等温补之品。
总之,火不仅在生产生活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体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正常的状态下,生命之“火”给人体持续的温煦和助力,如同太阳普照大地,熠熠生辉。
|作者介绍|
任宏丽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教学和研究工作十二年,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古汉语与医古文学科”学科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医古文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名师研究室”学术传承人之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7-4),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知要 中医基础
古今五行是错乱
《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的应用
古代养生秘籍《寿世传真》(1)
春季养肝,滋水涵木
由一元盈缩说失眠治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