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术后之证,重后天之本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其本在于先天不足,脏腑亏虚,其标在于湿毒阻滞肠络,稽留不去,而成积。是故扶正固本之法为其治疗之根本,但标实不除,无以固本。现在手术治疗以切除之法斩除标实,比中医之解毒祛瘀散结来得直接痛快,但其伤及气血,对本已虚损的正气无异于雪上加霜。

余临证二十余载,发现对此类患者,从脾论治每每奏效,今选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病案一:患者吴××,男,71岁,2008年7月25日初诊。患者2007年9月29日在本院行直肠癌(mile’s)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直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3.5cm×3cm×1.5cm,癌肿浸润至肠壁全层,浸润黏膜肌层,LN(-)。术后予化疗7个疗程,CF+5-Fu+MMC方案,末次化疗时间2008年7月19日,化疗反应不明显,白细胞稍有降低。现患者直肠癌术后10个月余,化疗后神疲乏力。

刻下:WBC 3.3×109/ml,神疲乏力,足酸软,头晕目糊,胃纳欠佳,大便正常,小便尚调,夜寐尚安。舌质偏暗,舌苔薄腻,舌根白腻,脉细小滑。

证属气血两亏,脾虚湿困。治拟健脾化湿,益气养血。

方选六君子汤加减:苍术、白术各9g,川厚朴9g,茯苓30g,泽泻9g,青皮、陈皮各9g,姜半夏9g,太子参15g,生黄芪15g,车前子(包)15g,薏苡仁30g,佛手10g,砂仁、蔻仁各(后下)6g,木香6g,大枣30g,制首乌30g,制黄精10g,当归12g,牛膝9g,土茯苓12g,仙鹤草15g。

服药14贴后,患者WBC上升至5.5×109/ml,神疲乏力,足酸软,头晕好转,但仍有目糊,胃纳尚可,二便正常,夜寐一般,舌质偏暗,舌苔薄腻,脉细。证治同前,予前方去木香,加枸杞子9g,菊花9g。药后神疲乏力,足酸软,头晕较前明显好转,目糊亦有改善。

按:如《灵枢·百病始生》中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该患者年逾七旬,肝肾不足,年老体虚,机体无力抗邪,复因体质因素,发为积聚,又因手术、化疗,损伤机体气血。肾为先天之本,肾不足则无以濡养脾土,故见胃纳欠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更加不足,气血不足则无法濡养清窍,故见头晕;肝开窍于目,肝不足则见目糊;时值长夏之际,湿邪较重,脾虚则湿邪困脾,脾主肌肉,故见神疲乏力,足酸软;舌质偏暗,舌苔薄腻,舌根白腻,脉细小滑皆为脾虚湿困,气血两亏之佐证。

故用药以健脾利湿,益气养血为主,方用有健脾理气功效的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苍术、厚朴、泽泻、车前子以化长夏之湿;砂仁、蔻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当归、黄芪合用组成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大枣、制首乌、制黄精、仙鹤草均为益气补血之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有升高白细胞之功效。

14剂药后,患者神疲乏力、足酸软、头晕等症状好转,胃纳尚可,WBC升高至5.5×109/ml,故去掉善行脾胃气滞之木香,加用枸杞、菊花以清肝明目,期以继服,扶正抗邪,改善体质,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

病案二:患者顾××,女,65岁,2008年9月24日初诊。患者2005年8月在瑞金医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腺癌,I级,溃疡型,侵及黏膜下层, LN:0/7(+)。术后口服希罗达半年,有手足反应,每年复查肠镜,于2006年、2008年分别发现乙状结肠息肉和降结肠息肉,行电镜下切除术,降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息肉状化生。在瑞金医院中医治疗至2008年6月。

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5~6次,食后即泻,不成形,便前无腹痛,汗出较多,口干喜饮,口气较重,小便调,胃纳可,夜寐可,舌质略暗,苔中厚腻略黄,脉沉细。

证属脾胃受损,湿浊内蕴。治拟健脾化湿,活血软坚。

方选平胃二陈合四神丸加减:苍术12g,厚朴12g,薏苡仁30g,藿梗、苏梗各15g,佛手9g,炒白术30g,怀山药30g,煨葛根30g,煨木香9g,补骨脂9g,肉豆蒄9g,五味子6g,干姜3g,红藤15g,败酱草15g,秦皮10g,黄连6g,陈皮9g,姜半夏9g,连翘6g,大腹皮15g,泽泻9g,车前子(包) 15g,生黄芪20g。

服药7剂后,患者诉大便次数减少,日行3~4次,初始成形,口气好转,仍有口干喜饮,汗出,舌质略暗,苔中厚腻略黄。证情较前稍好转,治疗同前。前方去五味子,加姜竹茹6g,芦根15g。服药14剂后,大便成形,日行两次,汗出减,稍有口干喜饮。后续予前法调治,2009年3月外院复查肠镜示:右半结肠癌术后,慢性结肠炎,肛乳头肥大,混合痔。大便调,唯有口干喜饮,舌暗好转,苔中略厚、色白。

按:该患者术后反复出现结肠息肉,可归于中医学“积聚”范畴,如《灵枢·百病始生》中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因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积聚的产生存在正虚邪实两方面的原因,该患者经手术及化疗后,正气受损,不能抵御外邪,寒湿、热毒等蕴结肠腑而至积聚复生。患者息肉已摘除,可谓去其实体之邪,仍需寻根治本,而泄泻这一症候正是其脾虚湿盛病之根源的体现。

《景岳全书·泄泻》中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今脾胃所伤,水谷不化为津而成其湿,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司,可导致泄泻;湿郁日久,郁而化热,湿热内生,湿热蕴结下注亦可致泄。该患者属食后即泻,如《时病论·食泻》中云:“食泻者,即胃泻也。缘于脾为湿困,不能健运,阳明胃府,失其消化,是以食积太仓,遂成便泻。”

患者舌质略暗,苔中厚腻略黄,脉沉细亦可为佐证。治疗上用苍术、厚朴、薏苡仁、藿苏梗、炒白术、怀山药、葛根健脾化湿,考虑泄泻日久伤及肾阳,加用少量补骨脂、肉豆蒄、五味子、干姜温肾止泻以扶正。患者病本在肠,肠乃传化糟粕之所,邪易盘踞不去,且有积聚复生病史,故酌用红藤、败酱草等活血清热解毒之品以祛邪。

复诊患者症状好转,说明辨证准确,投药恰当,故续用治则,根据病情酌情加减药物,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病案三:患者周××,男,70岁,2008年7月4日初诊。患者2007年12月在瑞金医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II级(浸润型)浸润至浆膜层,肿块平面淋巴结0/4(-)。术后化疗药为口服希罗达,每日4片,共6个月。术后半年复查肝肾功能正常;CA199:9.78,CEA:2.73;B超示:脂肪肝,肝右叶实质性占位(血管瘤可能);腹部CT(-)。

刻下:左足浮肿,精神尚可,胃纳一般,二便调畅,夜寐尚安,舌质略淡而暗,舌苔白腻,脉细软。

证属脾胃受损,湿浊内盛。治拟健脾、化湿、理气。

方选二陈汤和六君子汤加减:苍术12g,白术12g,厚朴12g,茯苓30g,青皮9g,陈皮9g,姜半夏9g,泽泻9g,车前子15g,藿香15g,佩兰15g,薏苡仁30g,怀山药15g,太子参15g,黄芪30g,当归12g,赤芍药12g,白芍药12g,半支莲12g,藤梨根12g,凤尾草12g,夏枯草6g。

服药14剂后,患者左足浮肿较前明显消退。但又出现齿龈疼痛,胸闷不舒,余无不适。舌略淡而暗,苔薄黄腻,脉细小滑。继予健脾化湿,佐以清热。前方怀山药改为30g,加猪苓15g,全栝蒌30g,八月札6g。服药14剂后,患者左足踝轻度浮肿,口臭齿龈疼痛已除,胸闷已解,胃纳一般,二便调畅,夜寐尚安,舌苔薄腻,舌略淡而暗,舌边齿印,脉细。               

按:《景岳全书·积聚》谓:“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 《医部全录·饮食门》谓:“若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醒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滞……或泄或痢,久则积结为癥瘕。”

肠癌病因病机多因素体脾肾不足,或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损脾及肾,湿热火毒蕴结更盛,病情日趋恶化,或气血双亏,脾肾阳衰,虚实互见。

本病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患者,又经历了规范的化学治疗,以致正气不足,脾胃虚损,水谷精微摄入后未能及时地运化输布,以致所见水湿停滞之象,临床可见浮肿,舌苔白腻,舌质略淡而暗,脉搏细软。

肠癌患者大多都存在脏腑气血亏虚,病变日久,虚弱更重。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或肿瘤患者经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之后,正衰邪盛,机体抗癌能力降低,故采用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袪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调理脏腑功能,补气养血,调动和增强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

本病例以健脾化湿,理气为法,方用二陈汤和六君子汤加减,取效后予以巩固。

笔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脾虚气滞证较多,出现诸如:神疲乏力、久泻等证候。如《医宗必读》所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机体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抗邪能力下降,若毒邪再次内蕴于肠道,则可进一步导致肠癌的复发。

因此,针对肠癌术后患者的体质特点,扶正健脾首当其冲。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血之乡,脾病则百病丛生,脾气虚弱,则湿浊停滞,精气不能输布。而肠为六腑之一,居于下焦,若正气亏虚,饮食不节或不洁,饮食肥甘厚味等伤及脾胃,痰湿内生,毒邪蕴结,湿热下注,肠络瘀滞,则成积块,可见脾气亏虚是肠癌患者的重要病因之一,而经手术治疗,患者气血受损,脾虚难复,往往成病情迁延不愈之因。

总之,肠癌发病复杂,属本虚标实之证,术后病程中多见虚实夹杂,临床中难以单用某一证型来概括整个病程,故治疗仍要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不可拘于一隅。

文章节选自:《诊余心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朱抗美、蒋健,图片来源于沙沙野网,由海上杏林寻珍编辑整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质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人的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脾虚食补
王晞星和法治肠癌
王晞星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四法
结肠癌手术后如何调理?
王晞星:以和法分期论治大肠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