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83~89条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欢迎大家加入学习微信群,扫文末二维码入群。
背诵条文第83条到第89条,全部都是汗法禁忌,这个汗法包括你是用麻黄汤,还是用艾灸、火疗、汗蒸等等以通过出汗方式治病的方法,只要是在禁忌范围内,就不能用这些方法来治疗。
===================================
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都干燥了,这表示原来已经津液不足或者伤了津液了,发汗会进一步损伤津液,所以不可用。
附子补充==》
姚老师说的好,咽喉是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所络阴经所汇。如果咽喉干燥,就是阴液丧失,阴虚火旺。再用麻黄汤辛燥之物助热伤阴,导致阴阳俱损。淋家本为下焦有热,邪热郁内,津液不化,所以口渴,小便不利,涩痛。如果用麻黄汤助里热发汗,则使下焦阴液更伤,热邪伤及阴血,则血尿。
这个在表和在里,主要是判断是表热还是里热,病在太阳还是在阳明,在太阳就发汗热退,在阳明就清热或者攻下。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张令韶注: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是喉咙者,皆三阴经脉所循之处也。三阴精血虚少,不能上滋于咽喉,故干燥,所以不可发汗。
方中行注:咽喉干燥者,胃中无津液,肾水亦耗衰,少阴之脉循喉咙也。发汗则津液愈亡而肾水益衰,故致戒如此。末后无发汗之变,疑有漏落。
===================================
第84条,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家”在这的意思,就是经常患某病的人,或者长期得某病的人。这里的淋家,就是得了淋证很久的人,淋证,一般表现为小便淋漓不尽,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白或流脓或便血。这个淋证不是性病里的那个淋病,不要搞混了。
淋证就是表现出小便异常了,我们在第56条学过,从小便来判断能不能发汗他写的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那个小便还是正常的,所以可以,也就代表小便不正常的时候,就不能发汗。
淋证多为湿热,汗法助热,热盛伤阴,可能迫血妄行,引起便血。淋证也有久治不愈导致脾肾阳虚的,虚人如果外感我们根据前面所学,也是不能用汗法的。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本条提要:肾阴虚膀胱有热的,禁用汗法。
====================================
背诵条文第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就是得了那种流脓流血,长期不愈的人,他如果有周身疼痛的症状,不可以发汗,不然可能会出现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情况。
原因和淋家差不多,他这个疮如果流脓,多为热毒实证,汗法助热,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这个疮如果长期不愈,流脓流血,伤口不能愈合,会严重的消耗气血,又可能是个虚证,虚证当然也不适合发汗了。
这里的身疼痛,可能是感染了风寒的身疼痛,也可能是身体气血不足引起的身疼痛,不管哪一种,汗法都属于禁忌。
===================================
背诵条文第86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经常出鼻血的人,多为热证或虚证,经常流的话,有可能造成阴虚血少,这时候如果发汗,汗带走体液,肌肉和脉管的水分减少了,他额头上的皮肤和血管就像脱水一样,变干变薄了。陷是陷不下去,下面是头骨,骨头总不能塌陷一块,又不是小孩子头骨没发育齐全还有个卤门没闭合。
直视不能眴,这个脱水了,阴虚血少,这人眼睛缺少血液的营养,眼睛就发直,不怎么转动,这个和第6条说过的“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那个也有脱水造成眼睛发直。
不得眠,就是不好睡,睡不着,失眠,阴虚生内热,他本身一直流鼻血可能也是有内热的,前面好多条都有提到过烦热或热会引起失眠,这个也同理。
这个衄家和用麻黄汤治疗的不出汗而出鼻血的情况不一样,这个是旧病,那个麻黄汤的是新病,这个本身可能有热、有虚,那个是个表实证,要判断的话,寒热、汗出、二便、舌苔、脉象都要考虑到,不能一看到流鼻血就觉得是这个方或那个方。
========================================
背诵条文第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是有大出血或反复出血的人,举个例子,这些人大概有产妇、内脏慢性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等类型的病人。
========================================
背诵条文第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网友“易钵”提供禹余粮丸方:禹余粮4两,人参3两,附子2枚,五味子3合,茯苓 3两,干姜3两,蜜为丸)
汗家,就是容易经常出汗的人,这个汗多为虚汗,经常出虚汗的人,这不是阴虚就是阳虚,总有一个虚,从结果看,他这可能是阴虚,阴虚了就不适合用汗法,阴虚生热,发汗火上浇油,热扰心神,人就精神恍惚,心烦意乱。
心火下移,那可能就出现小便黄,尿道灼热疼痛的症状。这里说用禹余粮丸,下面没方,据说是遗失了。不过禹余粮这个做为方名,那应该是个很重要的药,但是他的药性主要是止泻,止血,为什么用在这里呢,这是十大未解之谜。
如果是我用,我更偏向用栀子汤,栀子清热利湿,清心除烦,不管是心火下移的小便疼痛,还是下焦湿热的小便疼痛,他都有效,我觉得更合适,不过好像也没看到有人这样说,算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附子补充==》
姚老师说的详细,汗家,如果素体阴虚那就是盗汗,阳虚那就是自汗,这些但不重要,关键是发汗的过程,发汗既伤阴又伤阳,伤阴好理解,伤阳是因为出汗必然伴随热量散失,这样阴阳具伤,汗为心之液,出现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胆小。前几天有个朋友说我每天晚上12点心里怕怕的,不敢入睡,这就是心胆阳虚的症状,具体如何治疗,等姚老师讲到少阳篇我们来辨证。
姚啊姚==》
刚才这个我为什么没说阳虚引起的呢,阳虚生寒,小便清长,很少会痛的。
易钵 ==》
口干吃什么也不一定对,吃什么也不一定不对,有血分淤堵的温经汤口干,有中焦虚弱的小建中咽干口燥,有后世说的阴虚而干,也有阳虚津液不能上承口干等等。
附子==》
脾阳化一身之湿,脾阴上布一身之津液,脾脏阴阳调和,中焦不留水饮,大便成形柔软,肺中津液充沛,嘴巴津液适度,女子白带正常。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汗家,指平素惯易出汗的人,包括自汗和盗汗在内。久汗则阳虚不固,阴血亦伤,因而阴阳俱虚,所以虽有外感表证,也应慎用发汗。“重发汗”,即再用发汗的方法,必致心阳更伤,而心神失养,则会发生神思恍惚,心中慌乱无主;津液更伤,则尿道失滋,则小便已阴疼。
唐容川注:汗家之津液,既从皮毛发泄,又重发其汗,则津液尽从皮毛外出,而下行之津液反竭,是以溺管枯涩而小便疼也。其恍惚心乱者,亦不是心血虚少。盖心烦是血虚,心悸是阳虚,心乱是阳气飞越,此与火迫劫亡阳,必惊狂同义。
==========================================
背诵条文第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这里的病人有寒,指的是里寒,因为表证本来就恶寒,本来就可以发汗,这里发汗出问题,那是他本来就有里寒。
有里寒我们应该用温中散寒法或者兼解表,他这里用了汗法,没照顾到里面,发汗后造成城内空虚,寒邪就趁虚而入,这个变成肠胃虚寒了,气逆上冲了,会吐蛔虫。
这个蛔虫可能古代人肚子里有很多,现在人应该吐不出来几条,吐不吐得出来不管,至少表示他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吐蛔虫这个症状,三百多条后有个乌梅丸,是那个的主症,到时再讲。
这条也是汗法禁忌,就是提示病人本来就有里寒证的时候,不管是虚寒还是实寒,先考虑温里,不要只顾着发汗,那样会造成里寒更严重。
就说到这,这道理前面的条文其实一直都有提示的,只是这里举了个具体化的例子,吐蛔虫。
==========================================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条文82~89内容大意:
1、真武汤证(82#)
(1)成因:发汗不解,肾阳虚而水气内动。
(2)主证:仍发热,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3)治法:温肾阳以散水邪 -- 真武汤。
2、发汗禁例
(1)咽喉干燥者--津液不足。(83#)
(2)淋家 -- 肾阴虚,膀胱热,汗出必便血。(84#)
(3)疮家 -- 营血虚少,发汗则痉。(85#)
(4)衄家 -- 血液素亏,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眠。(86#)
(5)亡血家 -- 气血俱虚,发汗则寒栗而振。(87#)
(6)汗家 -- 阳气阴液俱虚,误汗必恍惚心乱,尿已阴疼。(88#)
(7)里寒 -- 中阳不足,误汗则胃寒更甚而吐蛔。(89#)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3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88条条文·禹余粮丸)
伤寒63:1800年争论不休的禹余粮方到底存不存在?今天公布完整组成!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合并系属病篇285
太阳病篇(81-90)
治疗原则:虚人禁发汗原则,西医应该不懂这...
吴佩衡讲伤寒 | 太阳病这些情况不能发汗,切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