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不好,竟然也能导致耳聋耳鸣?
编者按
一提到耳聋耳鸣,人们想到的多是肾气不足要补肾。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因此耳聋耳鸣也可能是因为脾胃不好。王庆其教授在本文中阐述中医理论依据,并以医案予以佐证。
胃中空则宗脉虚
《灵枢·口问》云:“胃中空则宗脉虚。”宗脉之“宗”有综合、聚合之意。
宗脉言多条经脉汇集聚合,人体主要的和大的经脉,都聚会于耳。耳部的经络分布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据《灵枢·经脉》记载,手、足三阳经均分布到耳。如:
手阳明络脉“入耳,合于宗脉”;
足阳明经“循颊车上耳前”;
手太阳经“入耳中”;
足太阳经“从巅至耳上角”;
手、足少阳经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六阴经则由于表里两经脉气相通,特别是阴经经别在头面部合于阳经,故与耳也有联系。故将耳部称为宗脉所聚之处。
《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经文指出耳鸣的原因为脉有所竭,上气不足,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胃中空”,即脾胃虚弱。
金元时代的大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强调包括耳鸣在内的九窍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脾胃论》云:“脾胃乃元气之本,脏腑经络之源。脾胃强健,水谷得化,精微四布,元气充沛,脏腑经络有所养,则精、气、神皆出,九窍通利也。”反之,若“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脾胃论》)。说明了若脾胃功能失调,则精微不充,既不能灌溉精微于脏腑经络,同时不能煦养五官,导致耳鸣等九窍不通的病症。
《内经》亦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耳部疾患的最根本原因,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畅是引起脾胃失调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睡眠和情志来调理脾胃,从而治疗耳部疾患。
案例
01、右耳突然失听案
唐某,男,63岁,教授。12月19日初诊。自述4月右耳突感失听,当时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住院治疗20余日,经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ATP,以及高压氧等治疗,听力有所提高,电测听提示纯音听力提高约20dB,后因出国而中断治疗,加之疲劳,致已升之听力再度下降,几经治疗,听力仍无明显改善。刻下伴耳鸣、呈持续性,音量较大。检查:双耳鼓膜(-),舌淡苔少,脉平。
突发性聋8个月余,情如古井无波,纵然石药有灵,亦难以求效,兹拟重用升提药。
处方:菖蒲、升麻、柴胡各3g,葛根、蔓荆子、红花各6g,路路通、桃仁、落得打各10g。5剂。
二诊:12月24日。5剂后,右耳稍有不适,嘱其续服原方。
三诊:12月30日。药进8剂后,右耳鸣响更甚,听力反而下降,头部作胀,舌淡苔薄,质偏胖偏嫩,脉细。
古井投石,总算已起波澜,今可借机,取益气健脾法。
处方:升麻3g,葛根6g,黄芪、党参、紫河车、山药、熟地、当归、肉苁蓉各10g。
四诊:次年1月13日。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提高,一向失听的手表声,刻下已能倾聆而得,舌淡苔薄,脉平。
习惯用药,非六味地黄丸莫属,但要知耳为宗气所聚之处,徒求益肾终不及培土之直接,看来效果已现,务宜坚持。原方加蒲黄炒阿胶珠10g。
【按】
此方中黄芪、党参、升麻、葛根益气健脾,升举清阳,且葛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熟地、当归虽为补血之药,但要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液充足则所补之气亦有所依附。肉苁蓉一味,看似温肾阳之药,而实际上,肾阳亦即元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元阳一振,则脾阳亦随之而振,脾阳振奋,则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耳窍得精微而聪慧。另用蒲黄炒阿胶珠,则更具匠心,因此药乃补肺气之药。《温热经纬》云:“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补肺亦即聪耳,总观全方,仍是以益气健脾为主。(《全国名老中医干祖望治耳聋经验》)
02、耳鸣案
李某,女,37岁,2016年6月8日初诊。因右耳耳鸣1周余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述10余日前,食用过量鲜杏后现胃脘不适,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未予系统治疗,后症状稍缓解,1周前食用生蒜后现右耳耳鸣,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嗳气频多。于当地卫生室就诊,口服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不效。
刻诊:右耳耳鸣,鸣声细,伴胃脘隐约不适,恶心,干呕,嗳气频多。纳一般,眠可,大便日1行,便溏,小便调。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细。诊断为耳鸣,脾胃虚弱证。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炙黄芪18g,陈皮12g,制半夏12g,白芍18g,佛手15g,酒当归12g,细辛6g,升麻9g,柴胡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6年6月15日。患者述耳鸣锐减,胃脘不适基本缓解。偶有恶心、嗳气,纳改善,眠可。大便日1行、稍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舌体胖大稍减、边有齿痕,苔白微厚,脉细。前方对症,加大其健脾之力。
处方:6月8日方加炒山药18g、麸炒麦芽18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2016年6月22日。患者服药第4日后耳鸣未再发生。偶有嗳气。纳眠可。大便日1行、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舌体尚可、边有少量齿痕,苔白,脉细。患者耳鸣症状未再复发,遵6月15日方继服。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随访半年,患者耳鸣未再复发。
【按】
本患者脾胃已伤,后又复食生蒜,无异于雪上加霜。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清阳不升,则空窍失养而现耳鸣之症。脉证相参,故诊断为耳鸣(脾胃虚弱证)。治疗当补脾健胃,益气升阳。方中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白芍、佛手、酒当归柔肝、疏肝、养肝,因肝主疏泄,肝木疏则脾土健;细辛,《本草经集注》言其“温中”,用之可收“太阴湿土得阳始运”之效;升麻、柴胡协同炙黄芪、党参升举清阳。综观全方,一则健脾疏肝益气壮其本,使后天生化有源;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职。脾胃健、中气升、脑窍得养则耳鸣可愈。(《亚太传统医药》,2017年第13期76页)
| 作者简介 |
王庆其,上海市嘉定人,1944年12月出生于中医世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8年起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曾先后师承方药中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1981年起从事《黄帝内经》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编或副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硕、博士生15名,博士后4名。
来源:选自《黄帝内经临证发微》,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庆其。转自“人卫中医”公众号(ID:renweizhongyi),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方 :巧治耳鸣耳聋 奇人绝活
聪明汤·医方集解:八百年耳病奇方
耳聋耳鸣 李东垣
“一针通”治疗耳鸣耳聋,疗效与众不同
耳鸣--益气聪明汤
耳鸣问题还在困扰你吗?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