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片时间】第0667期:动脉瘤

动脉瘤

(一)简要病史

男性,23岁。左眼外视不能3个月余。

(二)影像所见

颅脑MRI平扫+增强示:左侧鞍旁可见一类圆形病灶,直径约为2.0 cm,病灶边界清楚,信号不均,T2WI(图A)、T1WI(图B)均以低信号为主,SWI(图C)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左侧视束及颞叶呈受压改变(图D、E)。MRA(图F)示: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相当于C5段)见局限性囊样扩张。DSA(图G、H)表现与MRI—致。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C5段)动脉瘤。

(三) 解读思路

1.有无病变:根据MRI及DSA表现病变明确。

2.定位诊断:本例肿瘤位于左鞍旁,MRA提示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呈宽基底相连;与颅底及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与蝶鞍呈锐角关系;因此可排除来源于硬脑膜及颅骨。

3.定性诊断:本例病灶T2WI呈低信号,可以是出血、钙化或流空血管;增强后呈明 显均匀强化,与同层面血管强化程度相仿;且正常颈内动脉未见显示,因此可考虑为异常扩张的颈内动脉;再结合MRA和DSA提示该病灶与颈内动脉呈宽基底相连;可确诊为颈内动脉瘤。

4.鉴别诊断:本例为鞍旁良性病变,与颅底及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与邻近蝶骨嵴呈锐角关系,增强后无脑膜尾征,排除蝶骨嵴区脑膜瘤;病灶信号不均匀,病灶内未见明显出血或钙化征象,病灶周边未见明显含铁血黄素沉着征象,排除鞍旁海绵状血管瘤;鞍旁神经鞘瘤较大时,通常伴有囊变,且呈中度强化,故排除鞍旁神经鞘瘤;本例海绵窦无扩张,且MRA示颅内血管显示良好,未见明显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眼静脉无增粗,静脉系统未见提前显影,可排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支持动脉瘤诊断的征象包括:①脑外病变,与左颈内动脉关系密切;②流空信号,信号不均,内有涡流;③增强后与同层面血管强化相仿;④MRA和DSA提示左颈内动脉瘤样扩张。

(四)述评

颅内动脉瘤(intmcmnial aneurysm)是指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扩大,发病率约为0.9%;51%〜70%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导致。

颅内动脉瘤90%起自颈内动脉系统,以脑底动脉环前方血管分叉处(70%),其中前 交通动脉占30%〜35%,起自后交通动脉及附近颈内动脉者约占20% ;约10%起自椎- 基底动脉系统,其中起始部占5% ;约1/5的病例为多发。

文献报道CTA对于直径大于2mm的动脉瘤敏感性在95%以上。CTA在检出动脉瘤的同时,并能精确反映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瘤颈、瘤体的指向、载瘤血管相邻的解剖关系等特征,对手术提供帮助,成为术前筛查与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内动脉瘤” 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CTA和MRA检查有什么具体区别?
头颅MRI入门系列之认识序列-6b
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
[深度学习]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建议收藏)~~~
动脉夹层,发生在脑部更危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