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大餐3:大黄妙用之法!

1、通里攻下

苏某某,男,78岁。上腹部剧烈疼痛持续不减,恶心呕吐,发热至40°C,腹痛拒按,口渴,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紧。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本例痞、满、燥、实俱全,治宜通里攻下,祛实逐邪为急。处方:生大黄9g,枳实9g,玄明粉6g(冲),大腹皮6g,藿、苏梗各9g,黄芩9g,黄连6g,旋复花9g(包),槟郎9g,生甘草3g,2剂。

药后泻下垢便甚多,腹痛大减,呕吐亦止。原方生大黄改为6g,去玄明粉,续服3剂而愈。

:本例急性胰腺炎,辨证为脾胃实热,积滞内阻。姜老取承气汤与泻心汤加减通里攻下,快速直折邪热,攻除积滞,一拔其本,其病速愈。

2、行气通下

何某某,男,37岁。形体壮实,大便如羊屎,二三日一行,如斯已3个月,腹中胀满难受,每因食后更胀而少食,四肢乏力,舌红、苔白厚腻,脉沉而有力。某医院诊断为肠功能紊乱症。辨证为肠间气滞,用厚朴三物汤加味:厚朴24g,大黄12g,枳实15g,大腹皮9g,2剂。

药后大便见畅,腹胀立减,原方减量:厚朴18g,大黄9g,枳实9g,大腹皮6g,木香6g,2剂药后,每日腹泻数次,腹中舒畅,腻苔全消,精神正常。

: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谓大肠传送糟柏,以通畅为用。该病例大便如羊屎,腹胀,脉虽沉但有力,责之气滞为主。前人云:“食入胀加,治在通腑。”本例腹胀痛而闭,属厚朴三物汤证,治以行气通下而胀满得除。

3、和解泻下

谈某某,女,59岁。患慢性胆囊炎已3年,恶心,食欲不振,胆区胀痛,反射到两胁及后背,头两侧酸痛,腹部胀满,大便秘结,3日未解。舌苔黄甚厚,脉弦数,投以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5g,黄芩9g,姜半夏9g,白芍15g,生姜3片,枳实9g,大黄6g,郁金30g,金钱草30g,大枣5枚,5剂。药后疼痛缓解,大便得通。

:胁痛,恶心,头两侧酸痛,均为热郁少阳之症;腹胀,大便秘结,乃阳明腑气不通,少阳病兼里实,故用大柴胡汤,和解泻下并施而取效也。

4、利胆排石

方某某,女,55岁。患胆囊结石症,面目皆黄,纳差,消瘦,胆区疼痛反射到两肩背,舌根苔黄腻,脉弦急,治以胆道排石汤合茵陈蒿汤加味:生大黄9g,栀子9g,柴胡9g,虎杖9g,郁金15g,茵陈蒿30g,大叶金钱草30g,7剂药后,黄疸退,余证显著好转。

:胆囊结石引起的黄疸,属于阻塞性黄疸,宗胆道排石汤,以利胆疏肝、排石、泄热为治。据天津医药杂志报道:“茵陈虽利胆,但不能收缩胆囊。山栀只能轻度收缩胆囊,大黄无收缩胆囊作用。若茵陈配山栀,只呈现山栀的作用,当再加入大黄,胆囊发生强烈收缩作用。证实了茵陈蒿汤必须全方使用,才有最佳疗效。若胆结石呈细砂状,用本方排石有效。

5、清热利湿

向某某,男,37岁。患者于1周前突感胃脘胀满,发热曾至38.5℃,服西药3天后热退,但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经某医院检查为急性黄疸性肝炎,ALT为800u,连日来胸闷,纳呆,腹胀,尿赤似浓茶,肝区不舒,苔白腻,脉弦细。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生大黄9g,山栀9g,茵陈15g,泽泻9g,大腹皮9g,田基黄15g,全瓜蒌15g,大叶金钱草30g,7剂。

药后ALT下降到300u,诸症减轻,食欲增加。原方加鲜茅根30g,续服药14剂后,黄疸全退,Ⅱ为10u,ALT下降至40u,病愈。

:凡黄疸性肝炎,中医辨证多从湿热论治。二者之中以热为本,以湿为标。明代吴又可论茵陈蒿汤治黄疸,认为大黄为治疗黄疸之主药。他说:“设去大黄,而服茵陈及山栀,是忘本治标,鲜有效矣!或用茵陈、五苓,不惟不能退黄,小便间亦难利。”姜老同意吴又可之说,并认为黄疸性肝炎,以病毒为本,肝炎为标;肝炎为本,黄疸为标;黄疸为本,小便赤少为标。本例姜老用大黄配田基黄、全瓜蒌控制肝炎病毒,此为治本;茵陈蒿配大叶金钱草、大腹皮、泽泻、白茅根利水退黄疸,此为治标。标本兼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6、活血化瘀

蔡某某,男,47岁。患慢性肝炎已3年,ALT持续在100u以上,服中西药,ALT均不下降。现脐下痛,肝区刺痛,舌紫暗、苔白厚,脉细弦。治拟活血化瘀:桃仁9g,制大黄9g,蜇虫6g,桂枝9g,丹皮9g,赤芍9g,田基黄30g,九香虫4.5g。服上方14剂后,ALT下降至50u以下,续服14剂,以资巩固。

:本病例为慢性肝炎,血瘀症状明显,故用下瘀血汤及桂枝茯苓丸加减。九香虫为治疗肝痛的有效药物,田基黄为姜老清利肝胆湿热常用药,辅助大黄有降低ALT的作用。

7、化瘀软坚

郑某某,男,37岁。患慢性肝炎6年。面色晦黑,胸、手颈均有蜘蛛痣,周身浮肿,下肢尤甚,两胁疼痛,右上腹疼痛,腹胀,食后更明显,大便初硬后溏,唇色紫暗,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少寐怕冷,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弦数。肝脏触诊肋下3指半,质地硬,脾左肋下1指半可扪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A/G为1:2,蛋白电泳球蛋白29.5%。治以活血软坚兼理气,方用下瘀血汤加味:当归9g,制大黄9g,地鳖虫3g,桃仁6g,嫩苏梗9g,茯苓9g,枳壳9g,7剂。

二诊:服上方后胃纳较差,感到头热口干,大便干结,四肢仍浮肿,脉弦弱,治宜活血。茯苓9g,制大黄9g,地鳖虫6g,桃仁6g,龙胆草6g,山栀9g,玉米须30g,阿胶6g,炮山甲粉1.2g(吞),7剂。

三诊:下瘀血汤加减服用约40剂,浮肿减轻,面色由黑转黄,面部蜘蛛痣已退,但胸、手、颈部有蜘蛛痣,舌上瘀斑已消失,两胁切痛,小便黄,腰酸背痛,面部、下肢仍有浮肿,A/G为1.75:1,蛋白电泳Y-球蛋白18.3%。治以化瘀软坚,兼清血热。处方:当归9g,制大黄9g,丹皮9g,地鳖虫6g,桃仁9g,连翘9g,茯苓9g,玉米须30g,鳖甲15g。服上方后,病情明显好转。

:肝硬化主要是瘀血阻滞肝络而形成,由血瘀而致气滞,治疗应首先以活血化瘀软坚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瘀血清除,肝气亦得调畅,从而改善肝硬化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一系列异常检验指标。应用下瘀血汤,大黄生者初服可引起大便次数增加,但连续服用即转为正常,若对大黄特别敏感者,可用制大黄。对于晚期肝硬化腹水,姜老师也认为主要矛盾在肝血瘀积,亦以下瘀血汤为主方。对轻、中度腹水者,用下瘀血汤加当归、丹参、生地、熟地、赤芍、白芍、党参(或用人参粉3g)、黄芪各9g,白术、茯苓、鳖甲、牡蛎各15g,黑大豆30g;腹中胀气加木香3g,藿梗苏梗、枳壳、大腹皮各9g。对腹水较多、体质较弱而小便不利者,用下瘀血汤加党参、黄芪各15g,白术、黑大豆、西瓜皮、葫芦、玉米须、大叶金钱草各30g,泽泻、木通各12g,茯苓15g;阴虚者加阿胶9g,熟地15g;阳虚者加桂枝、附子各9g。对体质较实,大量腹水伴胀满,小便极少者,用下瘀血汤加商陆、大戟、芫花各9g,车前子、赤茯苓、葫芦各15g,大叶金钱草30g,大腹子、皮各9g,另牵牛子3g研粉冲入药中服。

8、化瘀清解

戴某某,男,53岁。腹痛1周,经某医院外科检查诊断为阑尾包块,刻诊右下腹可扪及8cmX6cm之肿块,内下侧边缘明显,有明显压痛,左下腹软,舌有紫斑、苔黄腻,脉弦紧。治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大黄牡丹皮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制大黄9g,丹皮9g,桃仁6g,赤芍9g,当归9g,败酱草15g,红藤30g,冬瓜子15g,薏苡仁15g,7剂。

连续服药42剂后,舌苔净、紫斑消失,外科检查阑尾包块已完全消失。随访15年,患者健康,阑尾炎再未复发。

:阑尾包块属于中医肠痈之范畴。姜老认为是湿热内伏肠腑,营血瘀结,结于少腹成癥,治宜化瘀软坚,清热解毒。制大黄化瘀清解为主药;辅以丹皮、桃仁、赤芍破瘀血,除症坚;佐以败酱草、红藤、当归活血解毒;使以冬瓜子、薏苡仁消肿排脓。

推荐相关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春华:急性黄疸性肝炎】30
『古方新解』茵陈蒿汤为主治疗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12例
湿热黄疸可以用这5种中药
急性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张伯臾
茵陈蒿汤加减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茵陈蒿汤加减治黄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