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女孩瞒着爸妈,寻找养父母12年,跪养母坟前嚎啕大哭:来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一对商人夫妇,把五岁的女儿朱雨婷,送到了西北山区的农民鱼录庆家里。

鱼录庆一直想要个孩子,收养了朱雨婷之后很高兴,宁愿累得双腿肿胀,也要给女儿温暖的生活。

朱雨婷十一岁那年,家里来了个两个“陌生人”一问才知是亲生父母,说要带她出去买新衣服,实际却带她回到浙江。

(朱雨婷和养父)

从那之后,朱雨婷整日吵闹着哭泣着,要回西北山区,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朱雨婷瞒着父母,五次寻找养父养母,四次去往西北山区,12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可子欲养而亲不待,村外的那一座孤坟,却让她哭得肝肠寸断……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养女报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十二年的“归家”之路。

一,南方女孩,西北养父  

时间推回到上世纪的1993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朱雨婷呱呱坠地,出生在浙江舟山的一个商人家庭。

她的爸爸妈妈,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出门在外,主要从事建材生意,属于是家庭在南方,事业在西北。

朱雨婷五岁那年,父母遭受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于是到处打听谁家愿意收养女孩,希望对方能全心全意地对孩子好。

1998年,陕西商洛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农民,名叫鱼录庆,他祖辈都是以种地为生。

(90年代商洛农村)

鱼录庆经济条件一般,妻子又有轻微的精神障碍,生活勉强过得去,夫妻俩年纪大了之后,一直想要个孩子,填补人生的空缺。

西北的冬天气温很低,寒风仿佛细针一般刺透骨髓。

村里有人对鱼录庆说,孩子的事情有消息了……没过多久,年幼的朱雨婷,就被送到了鱼录庆的家里。

那天晚上,虽然外面的风很冷雪很大,但鱼录庆夫妻二人,内心却暖如阳春,朱雨婷犹如小天使一般,成为这个农民家庭的一份子。

鱼录庆苦思冥想,为养女取了个名字叫鱼晓莉,在他们夫妻二人看来,孩子都已经送来了,那往后余生就会陪伴在身边,至少他们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而朱雨婷当天晚上,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流着眼泪哭个不停。养母则在村里,找来了很多小女孩爱吃的零食,喜欢打扮的小首饰, 

朱雨婷越是哭泣,养父养母就越是心疼,想方设法地哄孩子高兴。

一夜过后,村里人听说了这件事,因为鱼录庆性格老实又和善,所以大家纷纷拿出家里好吃好玩的,送给鱼录庆的养女。

在村民看来,既然朱雨婷已经被送到了商洛,那从今以后这孩子便犹如钉子一般,扎进商洛的户籍。

而朱雨婷从村民的言语当中,得知自己可能被父母抛弃了,所以哭得更加伤心。

养母每天起早贪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女的身上,从那之后精神疾病再也没有复发,似乎孩子的到来,比医院的治疗更有效果。

养父同样是卖力干活,比往常更加勤奋,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过了几个月后,朱雨婷的身心,完全融入了商洛的这个农民家庭,把养父养母当做亲生父母,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也一起长大……

养母总是想方设法的,把养女打扮的漂漂亮亮,认为自家孩子,不能比别人差。

朱雨婷童年时期,曾因为冬季贪玩,所以得了一场重病,养父母昼夜不停轮流照看,生怕孩子有个闪失。

因为村医治不好,所以养父和养母顶风冒雪,在深夜背着朱雨婷,走了二十多里,去往大医院打针抓药。

朱雨婷永远牢记着那风雪夜的恩情,风好似海啸一般,总想把一家三口摁在路上;雪好似天塌一般,总想把他们一家三口掩埋在夜色里。

在医院,虽然治好了孩子,但养父却因为劳累过度生了病,又硬挺着高烧把孩子背回家。

而朱雨婷童年时期,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放学回家之后,说班里有的同学,买了那种能装磁带的复读机……

在孩子们看来,仅仅是讲述学校里的见闻;可是在养父养母看来,别人家的孩子有,自家的孩子也要有。

养父表面上不动声色,到晚上休息的时候,养母立刻提出,要为孩子买复读机,显然夫妻俩想到一块了。

第二天凌晨,东方才刚刚露出鱼肚白,养父就早早出门了,想要尽快挣到一笔钱。

而附近有个加工煤球的地方,搬运工“按件结工资”一般情况下,一天工资只有几十块钱。

鱼录庆为了女儿的复读机,搬了九个小时的煤球,挣了两百多块钱,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支撑他流汗的力量,则来自于女儿的期盼。

鱼录庆又徒步到县城,花了一百九十七块钱,买了一台复读机,转身徒步往回走。

鱼录庆前脚到家,女儿后脚放学,而桌上则摆着那一台复读机。

朱雨婷的目光,都被复读机吸引,并未注意到养父气喘吁吁,她当时心情很高兴,抱着养母亲了又亲。

养父则关心的询问,喜不喜欢这机器?

朱雨婷自然感谢爸爸妈妈,兴奋得蹦蹦跳跳,很喜欢新买的复读机。

一个星期之后,邻居把这件事的真相,悄悄告诉了朱雨婷……

而朱雨婷自然知道养父很穷,又患有肺部的慢性病,平常省吃俭用,可为了让孩子开心,花钱毫不犹豫。

朱雨婷晚上放学,望着养父养母逐渐苍老的身影,只感觉鼻子一酸,哭得是泪流满面。再看养父的腿,因为搬煤球过于劳累所以又红又肿,估计要过好久才能恢复。

养母一看孩子哭泣,还以为在学校里受了欺负,赶紧询问为什么哭?朱雨婷则说起了复读机的事情。

养父淡然一笑,嘴上则说没什么,只要女儿高兴,他远远付出一切。

二,“陌生”来客,养母痛哭

朱雨婷在商洛生活了五六年,家庭虽然贫穷,但她一直感恩父母的养育。

本以为,农村娃农村养,生活会平平静静,可朱雨婷十一岁那年秋天,却遇到了一对“陌生”的男女。

虽然看起来陌生,可实际上却是她的亲生父母,也就是前文说起过的,那一对浙商夫妻。

朱雨婷和往常一样放学,而亲生父母就在后面跟着,三人一路进了家门。

养母看到三人进来,愣了大概几秒钟,随后便一边哭一边比划,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所以嘴里含含糊糊,也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周围的邻居,急忙来到朱雨婷家里,他们看到那一对浙商夫妻之后,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刹那间,朱雨婷意识到,身边的浙商夫妻,可能是为自己而来。

亲生母亲眼角含泪呜咽着,把女儿拉到身边,问朱雨婷是否认识自己?

朱雨婷愣住了,不知该说些什么。

而母亲又说“我是你的亲妈……”随后伸出右手,想要抚摸孩子的头发。

养母闻听此言,哭得更加伤心;而朱雨婷急忙抱住养母,不停地喊着妈妈。

对于那对浙商夫妻来说,气氛显得有些尴尬,院子里只有一个女儿,如今却站着两位母亲。

浙商父亲站了出来,想解释这些年的苦楚和无奈,按照他的说法,之前把女儿送到商洛这边,想着暂时寄养几天几个月……可谁知事业遭遇了变故,忙得不可开交……

按照夫妻的说法,因为生活逼迫,所以他们夫妻俩,才回到了舟山老家;那时候也想过,把女儿带回舟山,可又担心出不起抚养费。

如今夫妻俩又来到了商洛,建材生意已经恢复,生活也回归了正常的轨道,所以想把朱雨婷接回去。

周围的邻居越来越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纷纷摇头叹气。

邻居在旁边站着,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一边是可怜的养母,一边是生活更加优越的生母,无论孩子跟谁走,都会伤害另外一方。

再看这时候的朱雨婷,她虽然年纪小,却知道怀里的养母对自己很好,即使养母精神迷乱无法处理此事,但她不想离开养母,不想离开这个家。

而那浙商父亲,得知鱼录庆在外地打工,于是想了很多办法联系鱼录庆,奈何电话一直没人接。

亲生母亲说“要带孩子,去镇上买几套衣服”于是领着朱雨婷上了车,一路离开秋高气爽的西北,去往烟雨朦胧的江南。

养母那嚎啕大哭的声音,成了朱雨婷脑海里放不下的牵挂,这一去千里路途,亲情被万水隔绝。

星夜兼程,十一岁的少女朱雨婷,时隔多年回到了舟山。

到了大城市,果然跟电视里一样,高楼林立,灯红酒绿。

但是对于朱雨婷来说,她更希望商洛的那个家,于是不停询问:“什么时候回家?”

妈妈则说:“这才是家,是你真正的家。”

窗外没了那熟悉的小麦和玉米,身边没了养父母忙碌的身影,学校里也都是陌生的面孔……朱雨婷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又是哭又是闹,大喊着说想要回家。

朱雨婷整夜想着,鱼录庆的身体怎么样?病好些了没有?养母那天哭了多久?家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盖上新房子……

日复一日,朱雨婷重复说着一件事,那便是回到养父母的身边。

在她看来舟山是异乡,商洛才是故乡;在她看来,那气派的舟山校园,远没有落后的西北校园温馨;在她看来,豪华的舟山别墅,远没有西北的瓦房亲切。

妈妈刚开始的时候,还安慰朱雨婷,要适应这边的生活;可因为同一个问题总是重复,渐渐就失去了耐心,后来烦不胜烦,于是说想回商洛可以,但要拿出五百块钱买票。

既然你朱雨婷拿不出五百块钱,就要先努力学习,等以后毕业了、有工作了、也就有钱了、再回商洛也不迟……

其实妈妈这番话,是因为心里很生气,所以才下意识呵斥朱雨婷。

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学习、毕业、工作、挣钱、回家……这个步骤却深埋在了朱雨婷的心里。

从那之后,朱雨婷变得特别“小气抠门”,也学着养父的样子,节约生活中的每一分钱。

举例来说,爸爸给了八十块钱,让朱雨婷买学习用品,而朱雨婷仅仅花了三十块钱,剩下的都悄悄存了起来。

到了正月新年,长辈给的压岁钱,朱雨婷也都悄悄存起来。因为身在富裕家庭,所以她的小金库,很快就有了五百多块钱。

一转眼到了暑假,朱雨婷心情很激动,有钱就可以去找父母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朱雨婷却患上了重感冒,而爸爸妈妈因为要忙生意上的事情,所以为孩子买了药之后,便匆匆出门。

朱雨婷翻开小金库,那里不仅有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还有一张老旧发黄的照片。

她的思绪又飘到了千里之外,飘到了商洛的那个贫穷小村庄,想起了汗流浃背干农活的父亲,想起了头发斑白的母亲。

一转眼,朱雨婷长到了十四岁,她拿着自己悄悄存的钱,偷偷出门去了车站。

按照地图,她一路到了宁波,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准备换乘长途车的时候,却遇到了亲生的爸爸妈妈。

原来,夫妻俩一看女儿不在家,又看那个“小金库”也不在家,就知道孩子去了哪里,于是急忙出来追。

妈妈很生气,在她看来孩子年龄太小,居然要跨越千山万水去商洛,一路上过于危险,于是斥责朱雨婷胆子太大。

爸爸脸色也很难看,数落了孩子两句,随后开车又把孩子带回了舟山。

而朱雨婷心情很低落,在车里哭了一路,虽然这番“寻亲”失败了,但并未放弃回商洛的信念。

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一晃,朱雨婷到了十八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

朱雨婷拿出多年来积攒的零花钱,趁着假期去往商洛,可却无功而返,并未找到记忆里的那片村落。

朱雨婷大学期间,先后尝试了三次,可三次都以失败收场,到大学毕业后,她更加急切的想要找到养父母。

道理也很简单,她虽然二十多岁,正是青春的大好年华,但体弱多病的养父母,肯定一天天的苍老。

如果迟迟找不到商洛的“家”,她担心养父母有个三长两短,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23岁那年冬天,朱雨婷又一次去往商洛,可找了许久依旧没有找到记忆当中的那个家。

有人建议求助网友,于是朱雨婷在网上发了寻亲的帖子,说自己寻找养父母十二年,却迟迟找不到那座山、那片田、那对老人……

只记得上学时,要来回要走大半天,宿舍好像还发生过火灾。

当地网友和民警得知此事,顺着“姓鱼”的线索展开调查,多天后锁定了“九龙洞村”。

照片通过网络,发给了朱雨婷,那熟悉的黄土院子、屋子、年迈的身影……对于朱雨婷来说,熟悉到灵魂深处。

朱雨婷乘车,穿过西北雪原,心情犹如山路一般九曲十八弯,越是靠近“故乡”周围的山山水水越是熟悉。

童年的那一排小树,如今犹如卫士一般,守护着雪原的村庄。

十二年光阴,十二年的思念,朱雨婷在黄昏时分,终于来到了当年的那个村口。

房子没有变,邻居却已经苍老,紧接着便是一声声熟悉的“晓莉晓莉”传来,村民纷纷上前,仔细辨认眼前的女孩子。

朱雨婷也没想到,自己才刚刚站到村边,就被村民认了出来,话未出口,泪已两行。

青壮年村民赶忙去喊鱼录庆,而那些年迈的村民,则说你养父这些年过得很苦。

朱雨婷从村民的言语当中,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于是不停询问养母。

村民唉声叹气,领着朱雨婷去了村边的一座孤坟,虽然没有明说,但一切都在不言中。

朱雨婷嚎啕大哭,这是她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女儿长大后还没有来得及报恩,养母却先走一步。

据村民所说,自从朱雨婷被领走,养母旧病复发,临终遗言则是,希望养女回来时,到坟前磕头,报一声平安。

朱雨婷哭得是肝肠寸断,哭喊着说:“妈,我来晚了……”

她恨自己没能早些“归家”,没能见养母最后一面。

没过多久,远处响起了鱼录庆的呼喊,老父亲脸上满是皱纹,腰板也弯如铁犁。

父女相见,抱头痛哭,十二年的别离,十二年的痛楚,养父没有忘记养女,养女更挂念着养父。

据养父所说,当年他得知女儿被领走,打电话又迟迟没有人接,哭得双眼通红。

无奈无奈,商洛到舟山,山高水长;悲痛悲痛,短短号码,十载不通。

鱼录庆也想去舟山,奈何始终没能查出养女的地址。

当天晚上,父女俩聊了很久,朱雨婷想把养父带走,养父却舍不得村边的妻子,想永远陪伴那一座孤坟。

早晨醒来,朱雨婷为家里添置了很多年货,又为父亲买了新手机,把号码写成十几份,贴在灶台、塞进墙缝、交给邻居……

分别的时候,鱼录庆希望朱雨婷早日成家,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不要太挂念这边,这边一切都好。

后记:

2016年的新年刚过,朱雨婷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把老父亲接到了城里,发誓要像亲生父亲那样,为养父养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养子女有养老义务
2016年,浙江23岁女孩瞒着父母找到12年前养父,相见场景让人泪目
浙江23岁女孩隐瞒父母,寻找养父母12年,养母现状令其跪地痛哭
暗恋2
浙江23岁女孩为找到养父母,苦寻多年,见到养父后痛哭:我来晚了
2018年最感人的一个真实故事(含泪看完)(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