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张示意图很独特,深刻揭示鄂豫两省交界处四县之间的骨肉情

这篇文章是“从行政区域变化看红色大别山”系列中的最后一篇。之前,本专栏已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新县(原经扶县)、安徽省金寨县(原立煌县)、安徽省岳西县等地的行政区划变迁及组成情况,进行过细致的探讨,带领大家对大别山地区因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三个县的辖地组成,进行了介绍。当时曾计划一鼓作气地对湖北省大悟县(原礼山县)的行政区域组成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但苦于无法找到印证当年具体情况的图片,所以难以下笔。现在突然有了新发现,在好不容易发现的《大悟县志中》,惊然发现了《大悟县县域组合示意图》,正好是自己苦苦寻找未得的示意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发现示意图的同时,还收集到了更准确的资料,有助于本篇文章的最终完成。

大悟县县域组合示意图

从行政区划角度而言,大别山地区涉及有30多个县市,本专栏为何重点关注其中的金寨(原立煌县)、新县(原经扶县)、岳西、大悟(原礼山县)这四个县?

因为这四县的县域所在地,曾经是红色苏区的核心区域。更重要的是,这四个县以前均不存在,都是国民党当局在对大别山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后,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限,在1932年底至1936年重新设置的。它们的出现与设立,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理清这四个县所涉及到的行政区域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和还原当年的许多红色历史。

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的瞎指挥,红四方面军反第四次“围剿”失败,主力被迫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跳出外线,西征到了川陕地区,在那里重建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再加上敌人的强大和残酷无情,红军原先创建的红色区域,绝大部分重新沦落敌人。国民党在夺取红色根据地后,为强化其反动统治,对大别山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分割一些相关县制的边界地区,重新设置了四个新的县:立煌(今金寨)、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岳西。新中国成立后,除岳西县名称未变更外,其他三县均被其他名称取代:立煌县改称金寨县,经扶县改称新县,礼山县改称大悟县。

大别山地区行政区域示意图

立煌(金寨)县、经扶(新县)县和岳西的行政区域,以前已进行过专门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今仅就礼山、大悟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礼山县的历史沿革,进行一些分析与梳理。

大悟县与礼山县其实属承前启后的关系。礼山县由国民党设置于1933年1月,大悟县之名实际上是在1952年9月由礼山县更名而来。其得名之由源于境内的“大悟山”。

尽管礼山县设置于民国时期,但历史上这里很早就曾出现过礼山县的名称,只不过那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根据历史记载,礼山县之名最早出现在隋朝初年。当时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一带,有一个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的东随县,因处于古随国也就是现在的随州东部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改东随县为礼山县。因境内有礼山而得名,隶属应州管辖,治所在今湖北广水东北,后曾改属义阳郡,但不久后被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仅过了4年,又在唐武德八年(625)废。清朝至民国初年,今大悟县一带的行政区域,分属两省四县管辖,即湖北孝感、黄陂、黄安和河南罗田。

大悟县具体位置示意图

1927年秋,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领下,共产党开始在各地领导革命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地处大别山地区的黄安、麻城两县,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在11月13日开始发动黄麻起义,在大别山地区率先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同时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次部队后来先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最后又发展成为著名的红四方面军。

黄麻起义虽然在当年12月初遭到敌人镇压,起义部队也遭受过重创,但经过木兰山游击战、转战大崎山、重回老区发动第二次起义、开辟柴山堡等历史阶段,红军队伍逐步壮大,红色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展,最终将革命的烽火燃遍整个大别山。于是一个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形势图

在一浪接一浪的革命洪流推动下,今湖北黄安、黄陂、孝感和河南罗山等四县结合部一带,也很快就发展成为红色苏维埃运动的核心区域。

其实,早在黄麻起义发动前,这一带就已经有共产党员在积极发展组织。曾在武汉中学读书,并在那里接受董必武熏陶并入党的张心田,早在1923年夏天就受董必武指派回到家乡进行革命宣传。1925年10月,张书田在这一带创立了中共孝感县汪洋店党支部并担任书记。这个党支部及所处地域当时隶属孝感县管辖,但现在却属于大悟县的辖地。这个支部是今大悟县境最早出现的农村党支部。1926年秋,在信阳入党的罗山籍青年学子郑新民,在自己的家乡宣化店,建立了东峰庵党支部,这个支部是原罗山县境内最早的党支部,其所在位置现在也属于湖北大悟;与此同时,属中共黄陂县委管辖的夏店葫芦潭党支部也开始建立。这三个党支部,如同三簇熊熊燃烧的烈火,交相辉映在原孝感、黄陂、黄安、罗山四县结合部地区,但现在它们均属大悟县的地盘。

“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曾划定了七个BAODONG区域,这里被纳入由孝感人郭述申担任书记的中共京汉路南段特委的领导范围,他们也在酝酿发动秋收起义和年关BAODONG。在原罗山县西南地区的宣化店一带,以郑新民、郑作吾、甘元景等人为主的共产党人,也在暗中活动,他们在宣化店镇上创办了聚仙楼酒楼,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联络据点,并以此为基地,于1929年秋发动了宣化店BAODONG。

1927年8月20日,原籍属于黄陂县夏店徐家窑的徐海东,奉命离开北伐军回到家乡,被中共黄陂县委任命为河口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他带领骨干成员在11月袭击夏店雨坛寺“缉私营”,夺取7支歩枪,在水竹沟(原属黄陂县管辖)组建了今大悟县境内第一支真正由党掌握的革命武装,即罗陂孝农民自卫军。这支队伍与吴焕先在黄安县紫云区组建的三堂红学,都是大别山地区主力红军的最初来源之一。徐海东后来成为红25军军长,共和国大将,被毛泽东称之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大悟县境内第一支农民武装罗陂孝农民自卫军诞生地水竹沟

黄麻起义被镇压后,原有的起义区因白色恐怖难以立足,吴光浩被迫率72勇士转战到黄陂的木兰山。与此同时,包括陈定候、戴季伦、陈文候、戴雪舫、詹才芳等人在内的一大批已暴露身份的革命者,跟随一个从孝感县汪洋店走出的花鼓戏团,在春节前三天来到了当时隶属孝感县汪洋店管辖的涂家冲,他们很快就与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张心田取得联系,并在其帮助下以各种身份潜伏下来,继续开展地下斗争。

在陈定候等人组织和领导下,不到半年时间,汪洋店、麻知府、何家店等地,相继建立三个党支部,并与活动在木兰山的队伍和奉命在黄安坚持斗争的同志取得联系。在这段时间,有许多在黄麻起义中幸存下来的领导人,都先后来到这里。其中,后来担任红11军31师政治部主任的陈定候所潜伏的刘家冲学堂,成为汪洋店地区的中心联络点,为当地革命斗争作出很大贡献。

1928年4月间,活动在木兰山、由原鄂东军改编而成的红7军,在军长吴光浩率领下,返回老区发动第二次BAODONG,开始创建柴山保根据地,不久红7军又被改编为红11军。

鄂豫交界地一带的革命斗争出现勃兴之势,陈文候与张书田、江竹青等人,在1928年的中秋节这天,领导发动了汪洋店BAODONG。此时,中共鄂东特委提出了一个由西向东,逐段发展创造割据区域,进而连成一片的雄伟计划。要实现这个设想,就必须赤化宣化店。因此,中共鄂东特委在宣化店建立了以郑新民为书记的罗山工委,要求当地抓紧筹备BAODONG,开辟根据地。

1929年9月,由郑新民、郑介吾、甘元景等人领导,宣化店起义爆发。接着,原属黄陂今隶大悟的夏店起义、原属孝感今隶大悟的芳佳畈起义也相继爆发。原有的柴山保根据地终于成功地向西拓展至汪洋店一带,并向周边地区继续拓展。

宣化店空中鸟瞰图

1930年春,大别山地区的革命运动迎来高潮。分散战斗在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地区的三支红军,被中央派出的许继慎、曹大骏等人整合为红1军,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手作战,所属不同区域的红色根据地,也按照中央的最新指示,由郭述申领导的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领导,开始朝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方向发展,逐步联结成片。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今大悟县所属区域,先后建立了三个红色政权:罗山县、陂孝北县、河口县。其中河口县的县委书记,就是著名的红军女将张琴秋,县苏维埃主席韩信之。当时的罗山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10月在宣化店成立。同月,黄陂县苏维埃政府也曾经在沙河的谈李家成立,机关曾先后移驻四姑墩、夏店、魏家大湾等地。1931年6月,开始组建陂孝北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由孝感县著名的革命先烈卫祖圣任主席,2个月后又在夏店李家嘴,正式组成陂孝北县苏维埃政府,由黄陂县著名的革命先烈焦福兴任主席,机关设在今大悟县新城镇魏家大湾印子屋。

陂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0年春至1932年10月,大别山地区的革命运动,先后经过了几个阶段。先是1930年春,原中共京汉路南段特委书记郭述申(孝感人),奉命来到大别山,以原有的中共鄂豫边特委为基础,组建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开始采取措施将分散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片根据地,逐步联结成片;接着曾中生又于当年冬天来到这里,以新组建的中共鄂豫皖特委,取代了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由许继慎任军长的红1军,也与创建于蕲黄广地区、由蔡申熙任军长的红15军,合编为红4军,由中央派来的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委。

1931年4月至5月间,沈泽民和张国焘、陈昌浩又先后以中央代表身份来到大别山。5月12日,张国焘在河南新县组建了中共鄂豫皖分局,取代了由曾中生组建的中共鄂豫皖特委。自此张国焘开始主宰整个大别山地区的革命运动。不久,由沈泽民任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也成立。1931年8月,红4军南下英山作战,由此产生“东进”与“南下”之争,进而引发“肃反”扩大化。当年11月大别山地区的红军,被整编为红四方面军,辖红4军和红25军。接着红四方面军连续发动四大战役: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大别山根据地迎来全盛时期。

大别山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期间发动的四大战役示意图

此时,蒋介石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向红四方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但张国焘不愿听取徐向前关于红军应该休整备战的建议,坚持要发起麻城战役。结果,当蒋介石于当年7月间调令30万军队,突然对大别山进行“围剿”的时候,红军因长期疲劳作战,战略方针又出现问题,导致被动应战,反围剿失败。

大别山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示意图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因反第四次“围剿”失败,被迫离开大别山,西征到川陕地区,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夺取红色根据地后,为加强其反动统治,开始对大别山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整,在将原属安徽省管辖的英山县,划归湖北省管辖的同时,设置了四个新的县:立煌、经扶、礼山、岳西。

节录于《大悟县志》

关于礼山县建置问题,《大悟县志·建置》如是记载:“国民政府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以豫鄂边界'形势重要,距城遥远,控制不便’、'政令不及’,根据'新收复区设县纲要’,乃拨河南省罗山,湖北省黄陂、黄安、孝感四县边垂地带,于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礼山县。其后,于是年4-5月,由内政部、行政院、国民政府补办了呈批手续及铸发正式县印。”用民国22年4月27日《国民政府关于湖北省增设礼山县治案》中的话来说,新设礼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拟以黄、孝北乡,罗山西南之姚、老、沙三约及黄安西北乡突出之尖角划设新县”。

大悟县行政区域组成示意图

具体而言,国民党政权新设置的礼山县,其行政区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由河南省罗山县析置的区域:姚约、老约、沙上约、沙下约、胜约,即今姚畈乡、宣化店、东河乡、丰店镇;黄站镇界岗以北的李园、谈冲、红联、长联等村;彭店乡的彭店、罗田、枣岭、青山、永安、团山、北河、陡山等村及新城镇的金岭、红畈、新府、段塆、老山、韩河、丁塆、涂冲、熊塆、毛集和李河村部分村民组。当地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称当年行政划分调整时,从原罗山县划走了100多个村庄,面积达569.5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罗山县境面积的27%。

由湖北省黄陂县析置的,有两里十五会。其中,河口里十会:河口、沙河上下、长冲上下、顺百泉上下、金鼓内外、夏木横 (后仍属黄陂);夏店里五会:谢官河、大雾冲、岵石岭、缺背塆、石滚冲等地。具体而言,即今河口镇、刘集镇、夏店镇,以及新城镇的梁河、长岭、吕冲、朱塆、大畈、王塆、魏塆、严河、江冲、新城、民主、杨垅、李河村等部分村民组,彭店乡的泰山、肖河村和余河村的一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隶属彭店乡管辖的太山村黎家河,就是民国总统黎元洪的故里。黎元洪之所以有黎黄陂之称,就是因为其原籍所在地属于黄陂县管辖。简单地说,从原黄陂县析入大悟县的,包含县北的河口、夏店两里15会。

由原黄安县析置的区域:禹王、枣林、羊角、老山、黄陂等六会。即今吕王镇、黄站镇(界岗以南村组)、四姑镇,彭店乡的长兴、红寨、桥店、乳山、耿河、店河、通山、新庙、余河村部分村民组,新城镇五冲村。

由原孝感县析置的区域:小河溪以北的四区、五区。即今芳畈镇、阳平镇、城关镇、二郎乡、高店乡、大新镇、东新乡、三里镇。需要特别指出的,老地图中二郎店所标注的位置,其实就是现在的大悟县政府所在地;而在红色革命时代非常有名的汪洋店,其所在位置就在现在的孝感北站一带。

以上这些行政区域变化的详情,皆来源于官修《大悟县志·礼山县建置前政区》,具有确凿的可信度,也有截图为证,大家可以放心引用。

《大悟县志》所载《礼山县建置前政区》

此外,关于礼山县的设置情况及辖域,《大悟县志·大事年表》有一则更简洁的记载,值得被录:“民国22年1月1日,国民政府为强化统治,拨湖北黄安县的吕王、枣森、羊角、老山、华上、黄站等6会;黄陂县河口里10会,夏店里5会;孝感县四、五区;河南省罗山县姚约、老约、沙上约、沙下约、胜约,合并建置礼山县,隶属湖北省第四行政公署,县治设毛家集,县长蒋骥(又名蒋少瑗)。”

根据国民政府1933年5月6日的批复,新设置的礼山县,县治驻地毛家集(今大悟县新城镇毛集村)。后来抗战爆发,国民党领导的县政府在1937年迁治到河背咀(今大悟县新城镇新城街道社区)。抗日战争结束后,其又迁三里城何家塆(今大悟县三里镇)。

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于1939年1月从河南竹沟镇出发,带领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南下,经过不断发展壮大,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从1941年开始,第五师开始挺进大悟山,逐步站稳脚跟,开始以大悟山为中心,创建起纵横千里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1942年冬至1945年9月,由郑位三、李先念等人领导的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进驻大悟山地域,境内先后建立了安礼县、罗礼应县、礼南县三个抗日民主政府。

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大突围在这里发生,标志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的礼山县政府,于1946年7月迁回毛家集。但一年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中原,这里已重新成为共产党掌握的根据地之一。 1949年4月6日,礼山县全境解放。1951年县治移至二郎店。1952年9月10日,为纪念大悟山地区人民在历次革命中的付出,当地政府决定将县名更名为大悟县。

这就是大悟县的来龙去脉,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大悟县由原黄安、黄陂、孝感、罗山四县各析出一部分辖地,共同组成,他们彼此之间有着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深情厚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武汉人看黄陂之二 ▍北到河南,南到牛湖,曾经的黄陂县面积惊人
湖北省的一个县,让人感慨境界真的好高深!
相邻三地皆高配,武汉市黄陂区携手红安、大悟掀起鄂东北振兴浪潮
河南与湖北的区划调整,当年100多个村庄,为何分给湖北省?
说说大悟县的来历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60万,地处湖北、河南的交界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